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

起大厝,就是修大房子,属于福建人特色文化,但凡是一个福建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要在故乡起一栋大宅子来彰显自己的成就,算是荣归故里的一种典型,这种文化在大明朝就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风俗,甚至各种风格的大厝都能在福建找得到。

探大钱、起大厝、娶水某,赚大钱,盖大房子,娶漂亮媳妇,就是人生三大目标。

“陈经邦起的大厝是重迭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百廿间的大宅,与其说是一个大宅,不如说是一个村落,因为整个宅子住着七十二户,三百多口人,即便如此,也显得有些空旷,仅仅主屋就有四十亩地,算上左右加护,再加上亭台楼榭,整个大厝近八百亩地。”刘汉儒看群臣们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只好将陈经邦的大宅子描绘了一遍。

“八百亩?”王崇古差点从凳子上跳起来,大明皇宫满打满算才1080亩地,他一个小小的三品礼部右侍郎,居然搞了个八百亩的宅子,而且是个园林!

简直是倒反天罡!

刘汉儒其实挺同情王崇古的,王崇古当年还是个佞臣的时候,攒了两百万两银子也不舍得花,最后都填了宣大长城的窟窿,后来入了京,再次富裕后,因为住在皇城,也没有回去的机会,连个享受的机会都没有,全晋会馆那八十亩,还有大半是公用,就是租赁给山西籍的京官、士子们使用,纾困他们的生活。

有钱能怎么样的?有钱也不会享受生活,看看人家陈经邦,再看看你王崇古,这天差地别了。

朱翊钧在后堂听得目瞪口呆,皇宫的确1080亩地,可是他不住皇宫住在通和宫啊,通和宫满打满算才一百亩不到,作为皇帝身边那么多人,就住一百亩,朱翊钧都觉得很宽敞了。

当然如果把皇家格物院、潞王府、德王府、讲武学堂、缇骑驻地、大佛塔等等,这些皇家建筑全部算上,那有近八百亩地了。

可这些地方,可不是朱翊钧这个皇帝是私人使用的,他这个皇帝属于私人的就是通和宫的后院,连龙池前的御书房都是办公之地。

“八百亩,要不把他叫来问问,看他家宅子是不是八百亩地?”刘汉儒交待了,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直接倒豆子一样,把自己如何跟陈经邦搭上的线,一点一点都说清楚了。

那是在浙江,刘汉儒还是浙江按察使的时候,仁和夏氏做东,介绍了陈经邦的义子陈庆聪和刘汉儒认识。

在那次酒会上,刘汉儒中了美人计,美人计重点在计,而不是美人上,让刘汉儒从大明循吏变成了贪腐巨蠹的,不是一首诗,不是一首词,而是那种浑然天成的默契。

刘汉儒是三甲五十九名,一甲是进士及第,直授翰林院官,无需吏部铨选;二甲是进士出身能考翰林院庶吉士坐镇京堂;可是三甲是同进士出身,就只能走地方升转的路子镇守一方,一辈子都在地方打转,回不到京堂。

功名的名次,就决定了未来成就的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胡宗宪也是三甲出身,所以就只能依靠严嵩、严世藩父子,才能升转。

刘汉儒就是那个不幸的三甲,再能干有什么用?上限就在那儿,而美人计的美人,刚好就懂刘汉儒这种怀才不遇,这一来二去,眉来眼去,那是越聊越投缘,越来越沉沦。

这显然是故意设计,这美人对刘汉儒的了解,恐怕比他自己本人都多,但知道是个套,也不愿意醒来了。

即便是万历年间考成法推行以来,官场的升转变得公平了起来,可是出身仍然还在,一甲进士及第自然不提,那最低都是个大学士,而二甲出任地方也是挂着京官的官职,以京官兼掌地方事务,比如在云南的王希元,是佥都御史巡按云南掌铸钱事,管云南铸炉。

刘汉儒变了,成了个贪官污吏,成了大明的蛀虫,他开始庇佑私市,如何从私市里赚钱,如何将钱换成各种奢靡之物运到莆田,为陈经邦的大厝添砖加瓦。

“那一根根金丝楠木,啧啧,我都不知道咱大明还有那么大一根,当初皇宫鼎建的时候,陛下说缺金丝楠木,就不用木柱,改用混凝土柱,也省的劳民伤财从南衙运转。”刘汉儒说起了陈家大厝里的金丝楠木柱,一共七根。

“反了他了!明天就给他拆了,运到京师来!”王崇古越听心里越窝火,尤其是提到皇宫鼎建,陛下嫌废钱,怕火烧,干脆用了钢筋水泥柱,那玩意儿贴个皮,看得挺大气的,但不够尊贵。

“刘汉儒,你有没有想过。”王崇古看着刘汉儒忽然开口说道:“你的才干,朝廷早就注意到了?”

“啊?”刘汉儒一时间有些迷茫,看着王崇古眼神里充满了不解。

这有什么意思?

王崇古看着刘汉儒开口说道:“万历七年五月,你转任福建,是福建巡抚庞尚鹏点名要的你,舒应龙反而是添头,大明很少有布政使、按察使一起转任的,万历七年庞尚鹏以疾乞骸骨致仕,举荐的就是你,而当时朝廷做好了准备,若是庞尚鹏身体欠安,无力主持福建事务,就由你来代任巡抚,这是格外提拔,以副都御史巡抚福建。”

“陈经邦骗了你,不用他承诺举荐,伱也能做福建巡抚。”

王崇古说完,赵梦祐翻动着案卷,从中抽出一页来,是吏部拟好的公文,没有用印,如果庞尚鹏的病看不好,福建巡抚的位置就是他刘汉儒的了,这页公文上,有张居正的浮票,有陛下的朱批:汉儒汉儒,朕期其人如其名。

刘汉儒呆呆的看着那朱红色的朱批,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开始哭,身子一软,坐在了地上,两眼失神,如同失心疯了一样,呆呆的坐在那里,两行浊泪滚滚而下,身体抽动着,却没有一点声音。

哭的很伤心的时候,是哭不出声音来的。

一步错,步步错,为了陈经邦的承诺,刘汉儒做了多少事儿?

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赵梦祐看着刘汉儒的样子,也没多说,继续开始了审问,不是刘汉儒攀咬陈经邦,陈经邦就可以坐罪下狱的,办案要讲证据,刘汉儒就是那个突破口,这就是为何要在刘汉儒身上打开突破口的原因,这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很快刘汉儒就就交待了证据,给陈经邦送钱,也不是直接一步到位送到陈经邦的手里,而是陈经邦的义子陈庆聪,而这个义子也不是真的义子,和陈经邦是亲生父子,因为母亲是个外室,所以只能以义子的名分进了家门。

“其实,陈经邦完全没有能力举荐你的,或者说大明廷臣,都没有资格保举你,他可以推荐,但巡抚、总督、京官都是廷议后,陛下钦点才行。”王崇古在三堂会审的最后,告诉了刘汉儒,大明巡抚的任免,不是谁举荐就能成的。

那是以前,不是现在。

廷议的内容其实很少对外公布,所以,在外人看来,就是由座师党魁举荐,山东巡抚王一鹗的升转,就是陛下力排众议的结果,而辽东巡抚侯于赵,则是廷臣廷推的结果。

巡抚,钦差大臣,封疆大吏,哪有那么简单呢?一个礼部右侍郎就能敲定的?

刘汉儒就是不在京堂,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才觉得有京堂大员举荐,才会有升转的可能。

从福建三都澳私市的案子爆发以来,陈经邦和陈庆聪就没敢动作,因为稍有动作,就会引来缇骑的注意,陈庆聪被捕的时候,是在京师的家宅之中,陈经邦一同被捕,逮入了大明北镇抚司衙门。

陈经邦既不是张党,也不是楚党,他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也是大明皇帝少时讲筵学士之一,后来张居正独占了讲筵后,陈经邦就一直在京堂,未曾外任,一步步升到了礼部右侍郎的位置。

朱翊钧没有离开北镇抚司,一直到赵梦祐带回陈经邦的时候,朱翊钧才召见了他。

“为什么?”朱翊钧看着陈经邦,有些疑惑的问道:“探大钱、起大厝、娶水某,就那么重要吗?”

“你贪点就算了,你怎么能通倭?怎么能纵容海寇?怎么能贩卖烟土呢?你久在京师,难道不知道朕的脾气吗?”

朱翊钧对这件事非常的不解,如果是武清伯李伟,也就是皇帝亲外公干了这事儿,作为皇帝也决计不能轻饶,李太后求情也没用。

可是这个陈经邦,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

私市,在嘉靖年间,倭患激荡的年代里,严党和徐阶为首的清流倾轧的时候,都没有闹到私市的地步。

严党和清流在平倭这件事,闹得最凶的时候,就是胡宗宪诬告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的事了,那次张经和李天宠都被斩首示众,胡宗宪在事后成了浙江巡抚,主持抗倭大局。

都是抗倭名将,都是为了抗倭,可朝堂在倾轧,下面的严党和清流就只能倾轧,这是党锢之下的悲哀,张经、李天宠、胡宗宪的瘐死,谁输谁赢,都是大明输的一塌糊涂。

可无论严党还是清流,在双屿私市被浙抚朱纨剿灭后,都没有设立过私市,这私市里是什么买卖?贩卖大明人丁,贩卖各种违禁之物。

这钱不能碰,无论是严党还是清流,都非常清楚,无论怎么斗,通倭都是不能碰的。

“臣罪该万死,罪臣也没想到刘汉儒搞得这么大阵仗来。”到了这一步,陈经邦也没什么好说的,这种事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当初双屿私市,是谁在拿钱呢?

陈经邦完全没想到刘汉儒这么能干,把这私市经营到了如此规模,每日出入船只超过了三百艘!

朱翊钧一甩袖子,他最是厌恶的就是罪该万死这个词,仿佛什么罪恶都可以一死了之。

大明水师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都在海上奔波,就为了剿灭海寇,大明为了平倭,折腾到何等筋疲力尽的地步,就这一句罪该万死,就如同万能公式一样,就可以轻飘飘的揭过了?

“朕废了贱奴籍,否则你的儿孙子女,都要尝一尝这世代为奴的滋味,不过没关系,朕会把你的家眷都流放到锡兰去,不是喜欢私市,不是喜欢海寇吗?不是喜欢探大钱、起大厝、娶水某吗?”朱翊钧的笑容有些瘆人。

如果是爪哇,那就是马六甲海峡之内,算是个安稳的地方,可是流放到锡兰去,那就是一艘船扔到哪儿,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是死是活,全看老天爷是不是赏饭吃了。

朱翊钧本来想扔到慢八撒去,那是南非,但考虑到路途太过遥远,负责流放的水师军兵万一折在路上,那就不妙了,还不如扔到锡兰去。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朱翊钧的声音没有一点感情,他讨厌倭寇,只要杀倭寇的文武,在朱翊钧这里都算是个人,都可以格外高看一眼,王一鹗、王崇古都是如此。

朱翊钧话锋一转,问道:“你还有话说吗?除了你拿钱之外,还有谁拿钱了?你知道胡乱攀咬的结果。”

他突然给了陈经邦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王崇古,还有王崇古和他的儿子王谦也拿钱了!”陈经邦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大声的喊道。

“说话要讲证据的,你有证据吗?”朱翊钧在陈经邦开口的时候,就看向了王崇古。 王崇古仍然是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看着陈经邦的神情多少有点嘲弄,他家缺你这点儿?

而后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也变得的呆滞了起来,这可是陛下问话,几乎等同于宣判一样,陈经邦在皇帝面前,如此胡乱攀咬,诬告反坐,陈经邦不可能的不懂后果的严重性!

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王谦了!

这个逆子!

王崇古瞬间就感觉如坠冰窟,人都有点麻了,这一辈子了,终究是没能善终,陛下给了他两次机会,他都没把握住,信心十足,闹到了三堂会审的地步,结果自己还是折了进去!

“我给王谦送了五万两银子,他拿了,还给我写了收据!”陈经邦赶忙说道:“绝无半点虚言,还请陛下明鉴啊!”

朱翊钧顿时火冒三丈,他对着赵梦祐冷厉的说道:“去把王谦叫来!”

王崇古瘫软在了椅子上,电光火石之间,王崇古已经把遗言想好了。

“陛下,臣略有家资,这银子划拉下,还有四百三十二万银,拿出八成也就是345万银来,投入开海投资之中,算上之前的投资,所有的分红都用来作为技术进步的恩赏,还请陛下成全老臣最后夙愿。”王崇古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把银子拿出八成来,捐给陛下,让陛下每年用分红给技术进步的发明者奖励,这是他早就规划好的最后的余晖,照亮工党前进的路。

王崇古连自己死后财产都规划好了,结果闹了个不得善终的地步。

这天底下的事儿,大多都是无利不起早,能领了他的崇古奖丰厚奖金,还能得名望,大工匠们也会不断持续的推动技术进步。

奈何,奈何,一切美好的设想和计划,都因为逆子落空了。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躬安。”王谦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看着自己老爹面如死灰的样子,惊讶的说道:“爹你怎么了?要不要叫大医官来?”

“王谦,你收了陈经邦五万两银子?”朱翊钧还是觉得事情有蹊跷,平静的问道。

“对啊,就在上个月的时候。”王谦点头说道,一脸奇怪的的说道:“怎么了?”

“怎么了,你还问怎么了?!”王崇古眼睛瞪大,感觉自己一只脚已经跨进了解刳院的大门,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大概就是生了这么个儿子来。

朱翊钧又问:“什么名目?”

王谦看这架势,就知道问题不小,也品出不对来,连忙说道:“他说要买绥远驰道的票证,臣以8银每张的价格卖给他,但是这不是票证还没涨到吗?就做了份契约,臣还给他写了收据,三个月内,涨到了我作价卖给他,没涨到,这五万银就如数退回,我另外付他五百两银子,这就是个对赌契约。”

“除此之外呢?”朱翊钧继续问道。

王谦认真回忆了一番说道:“没了。”

“没了?”王崇古立刻活了过来一样,愣愣的说道:“真没了?”

“没了啊,契约就在燕兴楼交易行放着呢,这是公事。”王谦一脸莫名其妙的说道:“出什么事儿了吗?”

“没事,你忙去吧,把你爹给吓得。”朱翊钧挥了挥手,让王谦麻溜干活去,这里没他的事儿了。

“臣告退。”王谦见亲爹脸色红润了起来,也就知道事情没波及到他们家的头上,王谦看了看跪在地上带着枷锁镣铐的陈经邦,就摇了摇头,溜达着离开了,顺便打听了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他做事问心无愧,不怕查问。

朱翊钧看向了陈经邦,陈经邦跪在地上,俯首帖耳。

“等审完了,直接送解刳院,押下去吧。”朱翊钧挥了挥手,再没有一点兴趣和这陈经邦说话了,他已经开始胡乱攀咬了,那证明这身后是真的没什么人了,死到临头还在拉别人下水,着实该他下地狱。

既然敢晃皇帝一下,那就不能怪朱翊钧心狠手辣了,解刳院雅座一位。

朱翊钧其实怀疑武清伯李伟在这里面有生意,李伟之前可不怎么老实,现在看来,朱翊钧确实错怪武清伯了。当然,也可能是武清伯没这个门路。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乐呵呵的说道:“王次辅啊,这个技术进步奖的事儿,朕觉得很好,不如这样,五百万银本金,王次辅一半,朕一半,咱们把分红拿出来作为奖金,评选就由皇家格物院的五经博士评定,如果没有评出,就注入投资,成为本金,这个奖项名字就叫大明技术进步奖如何?”

“陛下,臣一个人出345万银,崇古技术进步奖多好。”王崇古看着窗外,眼神闪躲,陛下真的是太贪心了,连老头的遗产都要拿走!这是他想了好久,为自己博名声的手段!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王次辅,咱们在这奖章上,刻字王崇古敬赠闻达之士,如何?”

“嗯?”王崇古兴趣大增,他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好,这个好。”

讲故事讲究一个欲盖弥彰,到时候别人一看,王崇古敬赠,就会问,这王崇古是谁啊,为什么要在国朝奖章上刻是他赠送呢?这好奇心就有了,就会了解背后的故事,这就是狠狠的上了一波价值。

王崇古是个生意人,很懂这里面的法门。

“那就这么说定了?奖章就套侯于赵那套五等功赏牌的一等奇功来。”朱翊钧笑呵呵的解释着颁奖的规则,这分科治学,自然要分科设奖,有就发,没有就不发。

“臣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再次谢恩,陛下为了他的身后名,也是不遗余力。

王崇古走的时候,连脚步都显得非常高兴,逆子没把亲爹送进坟里的一天,自然值得庆幸。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先去看了刘妃和李妃,这一看,俩人哭的眼睛都有点肿了,知道皇帝要来,要遮掩,可是又担心胭脂水粉对孩子不好,脸上写满了急切。

朱翊钧倒是好生劝慰了二人一番,非常典型的产前焦虑,王夭灼之前也有这种症状,患得患失,还会失眠。

“娘子维持这后宫安宁,属实不易啊。”朱翊钧从刘妃、李妃的花萼楼出来的时候,擦了擦额头的汗,他不怎么擅长哄女人,最擅长的那招,又不太方便,所以这次,拿上次那两个翡翠鸭子蛋,就是那对儿雕螭龙纹玉葫,赏给了两个妃子,才算是哄住了。

御花园里的桂花开的正艳,朱翊钧将前朝的事儿,絮絮叨叨的说给了王夭灼听。

“那陈经邦平素里看着人模人样的,没想到是这种人,咱也是看错了他,还以为他能经邦济国。”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感慨万千的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朕把他给送到解刳院里去了,陈经邦的家人流放锡兰了。”

“倒是那刘汉儒可惜了,确实很有才干,不过也是一个斩首示众的下场,这一次,又是人头滚滚,朕又兴了大狱。”

王夭灼看着院子里的桂花说道:“前朝的事儿,臣妾也不懂,陛下觉得该兴大狱就兴大狱,臣妾就是觉得孩子出生了而已。”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兴大狱的时候,都是马皇后和徐皇后在劝,劝仁也算是大明皇后的职责之一了。

可听陛下一说,这通倭、烟土、贩卖大明丁口、纵容海寇劫掠大明沿海,但凡是有一件都该进解刳院了,有的时候,这大狱,该兴就得兴。

朱翊钧笑着说道:“倒是王次辅被吓的瑟瑟发抖,还以为逆子又在外面闯祸了,哎呦那个表情,煞白里带着土黄色,手都开始抖了,甚至都开始交待遗言了。”

“王次辅家里的儿子,确实不让人省心。”王夭灼经常听夫君提起前朝的事儿,倒是对王谦的父慈子孝十分了解,毕竟是大明京堂两大乐子之一。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治儿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口齿流利说话很清楚,他才多大啊,你就让他学算学,是不是太早些了?”

望子成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夙愿,可是这个年纪,说话能说清楚已经很厉害了。

“他都两岁了,就是认认数,数一数,没让他做别的。”王夭灼却分毫不肯让,她颇为肯定的说道:“还是得学的。”

“一岁八个月。”朱翊钧纠正了王夭灼的说辞,吐了口浊气说道:“离两岁还差四个月,孩子不怕我,现在都怕你了,每次见了我,就是往我身后躲,数错了就重新数呗,你冷着脸,孩子就怕。”

“知道了,知道了。”王夭灼看着在挖土的朱常治,张了张嘴,最终没说出来,这是嫡长子,按照大明的继承法,就是绝对的皇太子,他不优秀都是错。

生在帝王家,哪有那么简单。

“你还说我敷衍,你这也是敷衍我,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儿,还没就学,不用管的那么严。”朱翊钧一看王夭灼的样子,就知道,王夭灼没听进去。

朱翊钧打眼一看,立刻站了起来,将朱常治抱了起来,将他手里的土块扔到了一边,假装训斥的说道:“不许吃土!”

一个没看见,朱常治把挖出来的土就往嘴里塞,打算尝尝什么味儿。

“爹爹,大花脸,给爹爹图个大花脸!”朱常治伸着脏手在朱翊钧的脸上抹啊抹,一边抹,一边笑,朱翊钧抱着他,也躲不开,只能任由他涂鸦了。

王夭灼在旁边就是看,一边看,一边笑,也算是其乐融融。

第341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499章 知耻,谓有羞恶知荣辱之心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第45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遥遥领先!第394章 把努尔哈赤送进解刳院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399章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道近隳,问谁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556章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第493章 诏曰:今日,废除贱籍第五十六章 面子、里子、尊严,都是靠自己挣来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299章 取之于贱儒,用之于贱儒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张嘴,哭的梨花带雨就是铁证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539章 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489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军开拔!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干净,拢共分三步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才是天下之大弊!第六十六章 一拳胜过一拳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强烈的求生欲第455章 私掠许可证第569章 朝臣静悄悄,必然在作妖!第428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个机会的戚继光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时候,把大门带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541章 沿街乞讨亦祖宗成法乎?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体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517章 大明水师阅舰式第413章 作恶多端,大祸自招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334章 握紧手中的榔头,敲碎他们的脑袋第291章 来自海瑞的马屁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谭纶,认可谭纶,成为谭纶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518章 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第548章 《王谦发家的四个秘密》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353章 不是思维简单,而是这样做效率最高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一百五十五章 独夫?朕就是独夫!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319章 杀倭寇?酒管够!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435章 欺你老迈无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五十三章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请假条第二十九章 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第478章 没有反贼经验的张居正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让朕跪着当皇帝?没门!第552章 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大第561章 诏废贱奴籍仁极至功德,乡野田亩间第二百七十八章 张居正的自我怀疑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义许诺第410章 大巨变时代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302章 这是大明的顶级机密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第432章 对北虏的全新玩法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323章 大明处处都是回旋镖第349章 稽税院,扩编!第348章 小善大恶,少杀一人,而多害千万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变了!天变了!天变了!第561章 诏废贱奴籍仁极至功德,乡野田亩间第339章 野山猪不会投降,但是人会第46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558章 可以报复,才能保护第372章 读书人最是擅长,杀人不见血第一百六十九章 读书人的心眼儿真的脏第497章 陛下剑指之处,大明军兵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