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第一次技术进步奖

松江府在开海上取得如此的成就,自然是得益于松江府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衢九省的长江航路。

其实长江口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河口的平均水深只有一丈不到,并不是天赋异禀,之所以成就现在百舸争流的局面,是松江府十年如一日的疏浚,对于河运平底漕船而言,平均水深不到一丈,这个深度可以使用,但对于动辄一千料两千料的海船,就变的十分鸡肋,每次的入河都是冒险。

在十年的时间里,在反复疏浚之下,长江口的平均水深从一丈增加到了两丈,海船可以顺利通航。

松江府在努力,这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营造:造船厂、港口、桥路、海事学堂、学舍官厂、万国城等等,这些都是松江府上下所有人的努力。

但,只有松江府自己也无法达成今日之成果。

大明长江水路的九省都在疏浚水路,以保证河船可以顺利抵达,而松江府通衢的百货,也都是来自大明的江南南北各地,是大明百姓一点点生产出来的货物。

开海的奇迹,是万夫一力的结果。

松江府在开海上创造了奇迹,频繁的贸易,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机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出了许多的新的行业,从泰西舶来的保险业,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

朱翊钧对保险持有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个行业,普遍的诚信缺失。

这不是个人造成的,而是行业就是这样,它本身是一个对赌协议,是投机文化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普遍的诚信缺失,才最终促使了申时行请命朝廷,由朝廷组织海运的保险业,扫清现在松江地面的牛鬼蛇神,整顿不正之风,让保险这个行业为大明的海贸大事,保驾护航,促进商贸。

申时行的本意当然是好的。

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讨论,申时行只是提出了这个设想,具体是否要推行,还是要看朝廷的决策。

朱翊钧很快都收到了内阁的浮票,保守派的张居正认为朝廷不进行过分的干预,再多观察,张居正认为朝廷的过度介入,是对朝廷信誉的透支,大明朝廷的信誉,完全靠皇帝的个人信誉支撑,如果搞到最后一地鸡毛,朝廷信誉破产,连带着牵连到皇帝信誉,得不偿失。

张居正认为,朝廷直接组建,不如组建完善的法条,来对契约的执行进行规范。

而王国光对这件事非常积极,因为在王国光的眼里,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钱庄。

钱庄,是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从民间大量吸收白银,囤积在‘保险’之中,利用这些白银进行投资,得到投资回报的同时,保险业本身就是盈利的,而且没有挤兑的风险。

朱翊钧看到王国光的奏疏就是眼前一黑,果然,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王国光最先想到的作用,就是聚敛,大量聚敛白银,让白银流动起来,而不是埋在猪圈里。

金融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段时间里的必然产物,银行、交易行和保险等等,都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租,朱翊钧很反感收租,他更喜欢生产,倾向上,他更倾向于更多的商品。

投机,很容易陷入更多货币的圈套之中,尤其是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的时候,只是非常危险的。

朱翊钧思索了许久后,最终决定,在松江府推行试点,试试看,如果能行再推而广之。

因为松江府有迫切的需求,松江地方的保险业务在野蛮生长,在投保的之前,这也管那也管,在需要理赔的时候,一个个合理合法的字眼、有理有据的条款,一次次的教会了人们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天上没有掉馅饼这种事儿,搞得投保人一个个都像是傻子一样,不懂条文,轻信承诺、愚蠢、贪婪、可耻、不睿智、不理性。

明明是欺骗、是谎言、是不遵守契约,却反而怪投保的人,轻信了那些不切实际的许诺。

“保险就是保险,谈收益就是骗人。”朱翊钧对保险下了批注,算是对保险这个行业做出了一个最低线的规范,保险是保险,理财是理财,但凡是混为一谈,就是在欺诈。

海贸保险的健康有序,有利于推动海贸的蓬勃发展。

万历十年寒冬腊月,朱翊钧这个皇帝再次活跃了起来,他出现在大兴县南海子,那是墩台远侯家眷的安置地方,大明墩台远侯常年编制只有三千人。

在至暗时刻,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到万历元年,宁远侯李成梁出塞作战荡平古勒寨之间,就是大明的至暗时刻,这段时间,墩台远侯的死亡率,往往超过了五成,三千名墩台远侯出塞烧荒或者深入虏营探察敌情,至少有一半,都是有去无回。

万历九年,大明攻克板升之后,墩台远侯的阵亡率终于降低了一成左右。

无论是至暗还是黎明,亦或者是现在的朝阳时代,墩台远侯一直是满编,或许是自愿,或许是被迫,或许仅仅是为了足饷,无论是为了什么,朱翊钧都感谢墩台远侯对大明的贡献。

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从大兴县南海子离开的朱翊钧,前往了永定毛呢厂和永升毛呢厂,这两个毛呢厂仍然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大量的毛呢制品,每年要上交国帑内帑近两百万银的恐怖利润,这个利润规模几乎和西班牙这个羊背上的国家,旗鼓相当。

费利佩二世掌控了庞大的羊毛产业,其毛呢生产规模,和大明旗鼓相当。

在毛呢厂朱翊钧见到了许多的工匠,这些不是刻意安排,都是朱翊钧从毛呢厂的黄册里,随机点到的,在接见之前,连冯保都不知道陛下究竟要见谁,每到这一天,王崇古总是汗流浃背,因为这是在过关。

朱翊钧也不知道王崇古在紧张什么,其实工匠们对王崇古的观感极好。

官厂团造,给了匠人织娘们安稳生活,官厂开工过年都会开工银和过年银,王崇古自己那份分红变成了匠人分红,甚至提供了学堂让孩子们上学的王崇古,在工匠们的眼里,王崇古那就是活菩萨,比青天大老爷还青天。

王崇古成为蒸汽机的水火神的一面,不是没有民意基础的。

匠人们面圣其实很少提什么意见,除非是赌坊这种烂事,工场里的大把头、代办、会办在厂里开设赌场这种真的忍无可忍。

其他问题,皇帝问,匠人们一般只会回答都挺好。

王崇古陪同皇帝视察了毛呢厂后,又视察了西山煤局。

西山煤局最近的处境很糟糕,一次严重的生产事故导致西山煤局深陷舆论之中,非常的被动。

这次的事故,超过了七十余名窑工死在了井下,一下子让门头沟煤矿,成了御史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言必称祖宗震怒才如此警示之类的话,御史们还是坚持要求工部关闭煤窑,将煤钢产业向下转移,不要在京师烧煤炼铁了,煤烟搞得所有人都灰头土脸。

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井下突水,这次的突水毫无预兆。

以往突水的事故,都是有预兆的,挂水、挂红、水叫、阴冷。

挂水自然是井壁凝结水珠,挂红则是出现红色的铁锈,门头沟煤矿伴生黄铁矿,一旦挖掘中发现锈蚀,就立刻停止,水叫,则是一种类似毒蛇吐芯的嘶嘶声,极为明显,阴冷就是采挖接近积水区域的阴寒,地下比地上要暖和的多,遇到阴冷就必须停手了,那是积水区。

这四种经验,已经帮助西山煤局避免了十数次的透水事故,可这次的透水,是毫无预兆的。

瓦斯和突水,就是地下世界两大杀手。

“家眷是否安抚?尸体要尽力寻找,就在这个矿口立个碑吧,把他们的名字写上,警钟长鸣。”朱翊钧站在出事的矿洞之前,对着王崇古交代着善后事宜。

“已经安抚,一人十七银抚恤。”王崇古赶忙俯首说道。

十七银买条命,他王崇古看起来有点像血腥的刽子手,但要知道,在西山煤局成立之前,窑工们死了也就死了,没人会抚恤,下井,是生死有命。

“不要耽误生产。”朱翊钧对王崇古很明确的说道。

西山煤局是大明煤钢联营工业集大成之地,绝不可能因为御史言官的口诛笔伐就停下。

面对御史们的责难,工部尚书汪道昆避而不谈,只会回避,的确煤烟的问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困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让整个京师在冬天处于霾灾之中,但,大明京畿两百七十万人丁需要煤炭,需要铁器,煤银对流需要焦炭。

“在京为官就这样,御史言官好像不用烧炉子一样,炉膛里的煤,都从煤市口长出来的是吧!”朱翊钧离开西山煤局的时候,对着王崇古十分确定的说道:“继续生产就是。”

未富先奢要不得,大明的煤钢联营刚刚起步,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朱翊钧只要还活着,御史们就只能无能狂怒。

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说道:“陛下,有个不太确定的事儿,我们似乎搞了一种了不得的东西。”

“了不得?”朱翊钧一愣,看着王崇古说道:“搞出了什么?”

“我们也不知道。”王崇古十分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陛下一定感兴趣。

“陛下请随臣来。”王崇古带着陛下来到了另外一处新开辟的工场,这里放着几个炉子,和一个个的池子,三尺见方的池子上,都带着盖,而盖子上有一条条的管子,伸向了三丈多高的高塔。

王崇古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七年前,我们在御史们怒骂之前,就注意到了煤烟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烧焦的窑工多有肺病,即便是再热,也要带口罩上工,是那个时候定下的规矩。”

“这件事王次辅当初对朕说过。”朱翊钧对故事的开始十分了解,棉纺口罩、藤帽、铜铃预警等等,都是劳动保护,在这方面,王崇古做的一直很好。

产业上的工匠,更早注意到了煤烟造成的危害,京堂的言官们远在京师,而工匠每天和这些煤烟打交道。

王崇古继续说道:“起初我们将烧焦的烟囱建的高一些,让煤烟可以被风吹走,但我们失败了,煤烟被风吹走了,没有落到西山煤局,反而落到京师去了,搞得怨声载道。”

“三年前,我们将煤烟,通入了水池之中,让水吸收烟尘,让黑烟变成白烟,为此我们为焦炉建了四座水塔。”

“所有的水塔的水都是循环的,从地下抽出来的水进入烟塔之中,而后鼓风机将煤烟吹入,只需要烟道高度超过水面就可以解决回水问题,四座烟塔是十分有效的,黑烟变成了白烟,清水变成了浊水。”

朱翊钧对煤烟尾气的处理的过程还是很了解的,工部答应了御史们做出改变,不是敷衍,是一直在积极做出改变,寻找办法,若不是这种处置,京师的煤烟只会更加严重。 “浊水如何处置,又成了难题,直接排到河里去,御史言官怎么可能放过西山煤局。”王崇古想到那个场面就是浑身打了一哆嗦,这帮御史言官们,说话不是一般的难听。

大明的言官很霸道,孝宗皇帝对士大夫够好了,几乎事事顺着士大夫,结果在弘治十年二月,因为一本奏疏被孝宗留中未批复,后来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内阁大学士徐溥领内阁上奏,将孝宗皇帝狠狠的骂了一通。

(附原文,后面还有很多批评的话。)

王崇古也是很怕言官的,虽然他有很多手段对付这些喋喋不休的家伙,但万一其中有张居正的埋伏,不幸中招,如何是好?

所以王崇古真的认真的在处理此事,他开挖了十几个沉淀池,煤烟灰尘沉淀后,上层的清水循环利用,下层的淤泥堆积。

算是将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了。

“王次辅有办法,朕颇为欣慰。”朱翊钧肯定了王崇古的工作,治理煤烟,王崇古没有糊弄言官,更没有糊弄陛下的意思,只是这践履之实,都是一步一步的走,绝无可能今日说明日就有效果,而且种种办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良。

言官总是觉得自己有‘俺寻思之力’,只要一寻思,一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立刻马上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煤烟,就关停西山煤局,不用煤也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可谓是不切实际到了极点。

言官要前往边方任职积累实践经验这件事,王崇古举双手赞同。

“我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儿。”王崇古的面色真的极为复杂,他们生产了一种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儿,他俯首说道:“陛下,这些吸纳煤烟气的水,可以促使草木繁盛。”

“什么意思?”朱翊钧愣愣的看着王崇古,疑惑的说道:“什么叫可以促进草木繁盛?”

“煤烟和水,成为了一种水肥,浇到土地上,可以让草木如同施肥一样生长。”王崇古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但是功效,他是非常清楚的。

这个现象最开始是从沉淀池周围开始的,沉淀池附近的草木,比别的地方要旺盛的多,本来以为是水的缘故,后来将反复循化沉淀后的清水洒在了草地上,才发现是水肥。

沉淀池一圈草木格外旺盛,用清水浇灌和用煤烟水浇灌的生长区别很大,就如同施肥了一样。

西山煤局将其称之为水肥。

朱翊钧愣了愣,想了片刻,知道王崇古捣鼓出来什么东西了,一种低浓度的氨水,就是氨肥。

“后来我们就不停的实验,就造了这么一个炉子出来。”王崇古看着面前的工场开口说道。

工场是试制,用砖石垒起的一丈高的长方形土窑,每2.5尺有一个窑门,可以将煤车推入其中,一个土窑有七个窑门,每个窑门之间有火墙,用来加热维持温度,这是烧焦,在土窑的每个窑室上方,并排有七个六寸粗的铁管,铁管深入了冷却池内。

冷却尺底部密布细铅管,在冷却池外,有上下两个管道,上管道是废气,下管道直入水池之中,得到水肥,上管道废气过四个高三丈两尺的烟塔,也得到水肥。

一共获得两种水肥。

“打开看看。”朱翊钧站在了下管道的水池旁,开口说道。

王崇古面色为难的说道:“陛下,明年开春了看看效果吧,这个味道非常非常的臭。”

“打开吧。”朱翊钧摇头说道。

王崇古看陛下不听劝,非要看看,退后了三步,让人打开了下水管收集水肥的盖板。

隔着棉纺口罩,朱翊钧仍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恶臭,就像是尿到纸上点燃后那种恶心的恶臭,差点就吐了出来。

“关上,关上!”冯保立刻指挥着匠人把盖板合上。

“虽然很臭,但的确是好东西啊,这第一次收集的水肥还是要兑水才能使用,否则烧苗。”朱翊钧是会种地的,施肥不是说越多越好,肥多了就烧苗,肥少了会歉收。

“打开第二次收集的盖板。”朱翊钧对着工匠下令。

第二个盖板被打开,朱翊钧稍微闻了闻,可能是第一次高浓度氨水的味道,提高了阈值,第二次收集的低浓度氨水,味道就很平淡了,至少不引人作呕。

朱翊钧点头示意工匠盖上就是。

确定了,是氨水。

第一次收集的氨水,是煤炭烧焦后的氨态氮气体,经过铅管冷却后溶解于收集池的水中形成的氨水,浓度较高,味道极其浓烈,甚至令人作呕,第二次则是尾气里的氨气,在四次吸收塔里溶于水。

“陛下,臣还发现,这玩意儿,不仅仅是煤可以烧出来,用煤矸石也可以。”王崇古介绍着生产流程,煤矸石,是含碳量较少的石头,在洗煤和筛煤的时候会挑出来,烧不起来,也烧不了焦炭,通常用来做烧石灰,烧水泥的原料。

工场弄好之后,西山煤局烧了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煤矸石只是其中一种,甚至连炼铁厂的釉质都拉来烧过,釉质烧不出水肥来,但煤矸石这种廉价这种东西,矿山要多少有多少,也就是说,可以量产水肥了。

“王次辅啊,搞出这套东西的人在哪儿?”朱翊钧开口问道。

王崇古对着旁边一脸迷糊的王谦说道:“去把大工匠魏有山叫来。”

“好!”王谦一溜烟跑去叫人了,没一会儿一个脸色黧黑的工匠来到了陛下的面前。

魏有山,脸上的沟壑是黑灰,手掌的掌纹和老茧也是黑的,写满了煤炭的痕迹,他是顺天府人,西山老窑工一个,西山煤局没有组建的时候,就已经在西山采煤了,西山煤局成立后,就成了煤山的大师傅。

大工匠、大师傅、大经长,都是魏有山的称谓。主管矿山的技术。

朱翊钧详细询问了之后,才对着王崇古说道:“上次王次辅提到的技术进步奖,今年就定魏有山吧。”

水肥的意义不用赘述,大明是个典型的农业国,而且是小农经济的农业国,水肥的出现和大规模量产,代表着粮食的大规模产出,大明最大的三个煤铁厂,京师煤铁厂、胜州煤铁厂、卧马岗煤铁厂,只要将其大规模生产出来,粮食的产量就会充足起来。

其他都是扯淡,百姓吃得饱饭,就是一切。

大明一共只有1.2亿左右的丁口,以大明八亿亩土地去供养,再加上水肥,吃饱朱翊钧不敢夸下海口,但吃得上饭,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好啊。”朱翊钧走到了魏有山面前,又走近了些笑着说道:“魏有山,很好,大明第一次技术进步奖,归你了,年后颁奖。”

“好好好!”朱翊钧连说三个好,坐着大驾玉辂离开了西山煤局。

大明对技术进步奖的仪程都没有明确过,因为之前只是和王崇古口头商量好了,谁也没想到会突然这么快出现了值得颁奖的技术进步!

但还来得及,礼部定个新的仪礼,也不是什么难事,离经叛道的事儿干的太多了,礼部都习惯了。

“陛下真得会种地呀,我还以为就是做做姿态。”王谦叹为观止的说道,他压根就不懂水肥的意义,王崇古耳提面命,提着王谦的耳朵,带着王谦到田里转了一圈。

一亩地没有施肥,连一百斤的粮食都打不了,但施了堆肥的地,可以打二百斤粮食,大明的地,需要轮耕,而有了水肥,就不用种豆子,一年两熟的华北平原,可以一年种两次粮食,一年一熟的辽东可以每年都种粮食。

两分种,三分管,五分肥,陛下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实践过的道理,王谦三十五岁的人了,连水肥的意义都不懂。

王崇古展示水肥的制造,皇帝陛下连问都没问,直接颁奖,因为种地的人都知道肥的重要性,种子再好,人再勤劳,没有肥都是白瞎。

“胡说什么呢!陛下种地这事儿,从十岁就开始了,十年来从未断绝过,西苑宝岐司可是设在禁苑的衙门,皇宫里的外廷衙门一共就三个,文渊阁、六科廊和宝岐司,你当陛下跟你一样五谷不识?”王崇古一巴掌拍在了王谦的脑门上,说胡话。

张居正失心疯了,才对陛下说废除内阁?那还不是张居正觉得陛下的英明足够撑起一元专权的政治模式,那是最高效,当然,也是最劳累的。

王崇古到现在都还记得,陛下上衣下裤穿着短褐,在万岁山收获番薯时候,说杨博发乎己者有不忠,不忠于天下、不忠于国朝、不忠于君上,不忠于自己的认知,不忠于自己的灵性,杨博致仕归乡后,一直到病逝,还对这句话心有戚戚,临终前还对儿子重复了一遍,不忠于自己认知和灵性,那是对人一生的否定。

杨博是真的是郁郁而终。

陛下种地这事儿,闹出了不少的乱子,亲事农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十年如一日,甚至前年还去岗漠地收了两亩地,深入了解为了口吃的,百姓有多难多苦。

王崇古一直觉得朝廷在一些政策上过分的保守,总是担心天下沸反,以王崇古看来,完全可以大胆一些,就陛下、张居正、戚继光这个铁三角在朝,谁敢造反?不如绕开中间环节,找根绳上吊,直接下地狱。

这个铁三角里的核心是皇帝。

除非皇帝哪天跟李隆基一样,志得意满开始懈怠,甚至胡闹起来,才有可乘之机。

朱翊钧心情很好,他哼着王夭灼谱的小曲,带着阳光灿烂的笑容,回到了京堂,坐在御书房的长桌前,依旧是摇头晃脑,连贱儒的奏疏,朱翊钧都看的顺眼了不少,也没有斥责,而是勉励他们多走走多看看,去实践,而不是空谈。

“忠顺夫人又入京来了,还是运羊毛入京,打算在京师过年了。”冯保提到了三娘子入朝,三娘子是绥远布政使,按理说不入京叙职,就是外官,但三娘子身份比较特殊,是北虏中议和派的代表人物,入京面圣,也算是彼此心安的一种动作,这个动作代表朝政风向。

“安排忠顺夫人觐见吧。”朱翊钧点头说道,他拿起了三娘子的奏疏,认真的看了一遍。

其内容可以总结为:圈养畜牧业,是种植业高度发展的结果。

游牧是畜牧业里,生产效率最低的方式,和定牧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三娘子感谢皇帝天恩浩荡,给草原带去了安定和祥和。

第539章 伏阙,大明皇帝有罪于天下第638章 借尔人头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九十章 惩罚性关税第二百三十六章 捣巢灭倭长策疏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287章 民以食为天,万务民为首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346章 去奢崇俭,诚乃救时要务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总怕太阳不会升起第606章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万银,图谋世界之路第682章 当真是人妖物怪,丑态百出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推荐一本书:《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658章 加两百万银,凑个三千万银预算的整数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669章 断盐 断棉 里挑外撅第652章 从来如此,便对吗?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465章 三角贸易的形成第510章 胜则反攻倒算,败则怀恨在心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经不起这样扎第499章 知耻,谓有羞恶知荣辱之心第611章 奸佞小人张居正 正人君子新郑公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第337章 提笔区区十八画,道尽人间万般苦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698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还不完第520章 无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辅第四十一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阙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张嘴,哭的梨花带雨就是铁证第518章 自此以后,当乘长风破万里浪!第713章 极端化困境第410章 大巨变时代第468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气的大明使者第454章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第656章 来自大明的绝学回旋镖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619章 不学数理化,处处是魔法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540章 大明廷臣对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术第675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第八十章 贪天之功,异代同愤第303章 汉王代替虏王第409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干了!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723章 日月幽而复明,可一些火种已经熄灭第661章 陛下圣恩眷天下,贱儒无德信口言!第364章 在最后一个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绝不第291章 来自海瑞的马屁第296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第517章 大明水师阅舰式第693章 持续开拓,直到世界尽头第397章 俺答汗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726章 此恨绵绵,血仇一日不报枉为人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二百七十八章 张居正的自我怀疑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德威兼用感心摄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国用之费出无经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须有和意欲为(为盟主“人生那么多不完美”贺!)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432章 对北虏的全新玩法第377章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679章 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572章 《根本盛枝叶无穷升平疏》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运扼住了喉咙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义上的家人,变成真正的家人第49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们失去了一切,但是获得了自由第394章 把努尔哈赤送进解刳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