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面子、里子、尊严,都是靠自己挣来的!

戚继光没了全楚会馆的腰牌,引得连章弹劾,结果是陛下总是有些法子,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要骂是吧,要弹劾是吧,去蓟州亲自看一看,再开口说话,而不是空口白牙。

让弹劾的言官们、清流们、翰林们、朝士们,亲自到蓟州吃三个月的苦,深入了解之后,再拿出证据来纠劾,用事实说话。

主要是言官弹劾的内容实在是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把十岁的小皇帝都给逗笑了。

弹劾的第一个罪名便是戚继光杀良冒功,这是一种完全站不住脚的臆想,戚继光统帅的南兵,真的杀良冒功,早就倒了,绝对等不到现在,多少人视戚继光为眼中钉,肉中刺?

戚继光平倭,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倭患没了,代表着局势变得稳定,那些个缙绅还怎么兼并土地?那些個海商们还怎么浑水摸鱼?那些个官吏们还怎么以兵祸为由,要银子修城修海防,中饱私囊?

南兵在平倭战事之中,常常以十数人伤亡战祸千余首级的功绩,让人瞠目,这种战损比是一些文官们无法理解的,所以,言官就觉得戚帅在杀良冒功。

战报会说谎、战损会说谎、但是战线不会说谎,倭寇披猖,祸延三省,现如今东南三省,还有倭寇横行迹象?

百姓心之所向不会说谎,整个东南三省遍地都是生人祠,百姓们会纪念杀良冒功的将领?

杀良冒功,被杀的是百姓。

若是南方路途遥远,那北方呢?

戚继光带着重重矛盾领兵作战,就以万历元年戚继光击退董狐狸这一仗,大明依仗长城的地利,伤亡不过十余人,北虏伤亡超过两千级。

倭寇是流寇,北虏可是强敌,如此彪悍战绩,还不能证实戚继光的勇猛吗?

戚继光到底要用多少胜利,才能证明自己的勇武呢?

弹劾戚继光的第二个罪名则是贪墨钜万,这罪名,张居正最有发言权。

每年冰敬、碳敬,戚继光送到全楚会馆的银两都是碎银子,偶尔不凑手,还会用盐引凑数,碎银子而不是整整齐齐的银锭,戚继光真的贪墨钜万,给自己后台送礼的时候,送这些碎银子出来?

晋党借着修长城、修营堡、修关隘的名义来,上下其手,每个人都吃得满嘴流油,就会下意识的认为戚继光也是如此。

弹劾的第三个罪名则是阿附权贵、曲意逢迎,这个罪名是实打实的罪名,因为戚继光之前拜在了张居正门下行走,戚继光的确阿附权贵、曲意逢迎。

这件事诡异就诡异在这里,戚继光阿附权贵的时候,没人敢弹劾,戚继光不再阿附权贵的时候,这些言官都跳了出来。

内阁到底是如何获得部分的决策权呢?

通过浮票,浮票上不仅仅是对内阁对国事的分析,还有处置办法,而皇帝在参考了内阁和司礼监的意见之后,做出决策。

很多时候,内阁的处置,就是皇帝的决议,这就是内阁获得了部分的决策权,虽然不如明初时候宰相的权柄,但已经能够威震主上了。

但是这一次,是小皇帝自己想到的处置办法。

和张居正的浮票没有关系,张居正在戚继光归还了腰牌之后,对戚继光的事儿,只能站在大明的立场上去分析,不能提供办法。

而陛下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张居正收起了奏疏,开口说道:“诸部回去之后,告诉朝士,若是还要执意弹劾戚帅,就送往蓟州营寨历练三月,找到证据再来弹劾。”

为了搜集边方大将左都督的罪证,跑去边军边将的地盘搜寻证据,戚继光得亏不是军头,他不会拿这些御史怎么样,但是这些御史再昧着良心喋喋不休,皇帝就可下章蓟州,让戚继光陈情了。

这一来二去,就是半年的功夫,时日稍长便不了了之,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制度的僵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官们最擅长这一套。

看来小皇帝也擅长这种扯皮的手段。

不就是扯皮吗?谁不会似的。

至于清流言官肯不肯去,大抵是不肯的。

离开了京师外出任事,可是外放做官,离开了权力中心,他们腚下的位置被人顶替,再想回来,难如登天。

张居正说完之后,看向了葛守礼,语气极为严厉的说道:“葛总宪,我要提醒你,奉天殿、文华殿神器所在,都察院御史为耳目之臣,弹劾是国家大事,是为了约脂韦之习,涨骨鲠之气,是为了正士张目,是为忠臣发声,是为了国之大利害,是为了进逆耳之规。”

“言官如此刻意歪曲事实,摇唇鼓舌,是在拿国家大事,国之大利害做儿戏吗?奉天殿、文华殿是庄严之所,纠劾是正义之举,不是无端指责,更不是党争之器。”

“葛总宪,我在这里正告于你,你是左都御史,你是都察院总宪,恪守纲宪事类、明确自己的职责、忠君忠国忠己、以事实证据说话,这是对每一个在都察院做事的御史最起码的要求!”

“你是总宪,清朗御史风气,难道要等到海刚峰回朝再做吗!”

张居正很少用如此口吻、如此严厉的措辞教训人,通常情况下,张居正对谁不满,都是直接用些手段,把人撵出去,现在这么骂,还真是为了葛守礼好。

晋党和张党的冲突,葛守礼再这么冲锋陷阵之下,倒霉的就是葛守礼了。

“是。”葛守礼被骂的不能还嘴,只能应承,科道言官表现糟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葛守礼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挨骂了。

葛守礼管不了科道言官,他这个总宪快变成晋党的喉舌了。都察院的御史,六部的给事中,对于阿奉权贵的葛守礼,怎么可能真心尊重,谁还拿他的话当回事儿?人心都散了,葛守礼怎么可能带得好队。

张居正点了点桌子说道:“若是海瑞在朝,会如此罔顾事实狺狺狂吠?”

“不会!”葛守礼听到张居正谈起了海瑞,更是一言难尽,吐了口浊气,算是应承了下来。

训诫,就是奔着戳人肺管子去才能把人骂醒。

海瑞就是葛守礼这个大明科道言官头子的肺管子,科道言官根本不理他这个总宪的话,而以在海南闲住的海瑞为榜样,对他这个总宪根本没有一点的尊敬。

张居正之所以要提到海瑞。

其实是想告诉葛守礼,面子、里子、尊严,都是靠自己挣来的,这一轮弹劾戚继光,哪怕是皇帝不拿出办法,张居正不仗义执言,依然会有臣子上书为戚继光辩白,戚继光依旧能够过关。

因为戚继光刚刚打了胜仗,全歼了董狐狸部,而大同长城虎峪口关隘,刚被北虏轻而易举的捅破了。

戚继光有面子、有里子、有尊严,更有实力,当然也有势力、更有后台,过去是张居正,现在皇帝,是戚继光的后台。

张居正言尽于此,好言难劝找死鬼,张居正好坏话,都说到头了,日后葛守礼的路该怎么走,全看葛守礼自己的造化了。

廷议的第二件事,则是派遣李乐为首的阅视边方御史,前往虎峪口等处长城,进行阅视。

而李乐是张居正的人,随行的言官还有都察院山西道御史、兵部、工部等官员,同样还有司礼监派出的太监,而勋贵也有代表前往。

太监、兵部工部官员、科道言官、司礼监太监,这一看就是动了真格,这也是嘉靖四十年以来,大明第一次非晋党的科道言官前往大同宣府,巡检边方,阅视长城。

“谁有意见?”张居正手中握着一本奏疏。

若是没人反对,他就要书押送陛下御案下印了。

从纸面上看,兵部尚书谭纶、户部尚书王国光、吏部尚书杨博、都察院总宪葛守礼、总督京营军务王崇古这都是晋党的人。

大明首辅张居正、礼部尚书陆树声、刑部尚书王之诰,是张党的人。

晋党全面反对,张居正手中的《请御史巡检宣大阅视长城鼎建疏》决计无法通过廷议。

可是兵科给事中李乐是葛守礼推举的,兵部尚书谭纶因为提举京营将才和晋党已经分道扬镳,道不同不相为谋,户部尚书王国光在之前弹劾谭纶事中,就旗帜鲜明的做了叛徒。

陆树声和张居正同师,张居正还举荐了陆树声,结果陆树声跟晋党眉来眼去。

王崇古想了想开口说道:“这御史巡检,人心动荡,若是这俺答汗南下,再起兵祸,军士无战守之心,如何是好?”

张居正看着王崇古,颇为平静的问道:“王少保,你要不要听听伱在说些什么?自己再重复一遍?”

养寇自重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玩法,但是王崇古不能直接开口说:总不能都查吧,没准会查出了什么来。

王崇古被一句话给堵了回来,极为无奈,看向了杨博。

杨博坐直了身子,犹豫了下说道:“这京师考成法早日进行结束,我这身子撑不住了。”

无论这次御史查出什么来,都跟杨博无关了,杨博这话意思很明确,他打算置身事外了,晋党的事儿,他不打算管了,他也管不了。

能顺顺利利的完成考成法在京师的试点,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对杨博而言,就是大成功。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样吧。”张居正在奏疏上书押,递给了张宏,张宏拿着放在了御案之上。

朱翊钧拿起了万历之宝,盖在了奏疏之上,将奏疏还给了张宏,示意可以下章吏部了。

对于这次巡检边方之事,朱翊钧并不看好,张居正这一击黑虎掏心,打在了要害处,但晋党要是这么简单的被打倒,那就不是根深蒂固的晋党了。

“臣等告退。”群臣廷议之后,恭敬行礼,离开了文华殿。

展书官、侍读、侍讲、赞礼等一众伺候皇帝读书的官吏依次入场。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一脸严肃的神情,开口问道:“元辅先生,以为此次巡检边方,阅视鼎建,会有几分收获?”

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423章 若再有战祸边衅,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六十章 战争之中,伤亡不可避免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银子,离开我的船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数旁通十五屏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320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第321章 陛下何故谋反?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郑公来去匆匆,宁远伯入京面圣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08章 人给狗送葬,天下奇闻!第333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第399章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道近隳,问谁第一百零八章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大明的看门狗,岂不是能吃到骨头?第七章 前首辅高拱授意行刺第419章 三马之力的蒸汽机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进献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第322章 他们那里不适合种地第五十五章 清谈可以灭虏,北虏安在?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厂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于首辅先生使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进步第368章 是谁蛊惑陛下变的如此邪恶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28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学外语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个主意,不如让他们交钱第488章 一个大明,都是王民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479章 通和宫的那个通和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第二百一十章 鲜衣怒马正年少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里的人,不会向往地狱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四十三章 主少国疑,帝制之下的皇权缺位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九十六章 公与私,根本难不倒元辅先生!第375章 想要海带,那是另外的价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辅可怕,还是陛下可怕?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无上真经第541章 沿街乞讨亦祖宗成法乎?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第476章 匠人们的分红第545章 清流名儒难负盛名,怜孤惜寡上门认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学宝鉴》、《算法统宗》和《泰西算学》第二百五十章 犯贱的倭寇第二百六十三章 该杀杀,该抓抓,该拔舌头拔舌头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五十六章 面子、里子、尊严,都是靠自己挣来的!第458章 春冰种秋火回,谓之雁行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黄金马桶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351章 大明没有贵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国叛徒,献土以求苟安第347章 我家皇爷爷让我给你带句话第449章 秣兵厉武以讨不义,务以德安近而绥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337章 提笔区区十八画,道尽人间万般苦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561章 诏废贱奴籍仁极至功德,乡野田亩间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412章 人与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通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筑师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一百七十七章 镇库大钱真的很大第386章 徐阶威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