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

“吸溜吸溜吸溜……”

···

“嘶~~~”

“哈~~~~~~”

长安城,未央宫,少府作室。

原本应该堆满卷宗、案牍,并被排队等候的官员挤满的官署班房,此刻却被一阵面条吸溜声所充斥。

少府卿岑迈花甲之年,左手捧着个大碗,右手拿着双筷子,在这七月酷暑天吃了个满头大汗。

酣畅淋漓的吃下一碗加了芥菜、花椒的热汤面,老岑迈只觉浑身涌过阵阵热流,虽是七月酷暑天,却非但没有因此觉得闷热,反而还感觉到一阵莫名的舒畅。

“哈~~~~”

“这汤面,当真是人世间难得一见的美味。”

“尤其是有了芥、椒的辛辣之味,这滋味……”

话还没说完,老岑迈便砸吧起嘴,感受着口齿间残留的味道,回味起这从不曾有过的畅爽。

看着老岑迈这幅意犹未尽的模样,刘荣也是不由得咧嘴一笑。

——此番,刘荣这也算是提前好几百年,将秦中人民‘喜面食’的地域特点发扬光大了。

将这点无伤大雅的奇思妙想丢到一边,刘荣也随之放下手里的面碗和筷子,开始和老岑迈聊起了正事。

“少府内帑,当真有上千万石宿麦储备?”

刘荣此言一出,老岑迈的目光,便下意识落到了手边,那口已经被自己吃了个干净,连汤汁都没留下的空碗。

直到今天,岑迈也仍旧不愿意相信:曾经,被底层百姓嗤之以鼻,宁愿吃野草、树皮,也不愿意吃的宿麦,居然在刘荣施展的魔法之下,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面食。

如果不知道完整的工序,岑迈免不得就要认为太子刘荣,是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仙人之类。

即便是知道工序,岑迈也依旧为刘荣这‘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而感到惊异万分。

“然。”

“少府内帑,尚有宿麦库存,共计一千四百余万石。”

“都是过去这几十年,内帑以十二钱至十五钱每石的价格,从百姓民手里买回来的……”

将心绪拉回眼前,回想起少府内帑在过去这些年,囤积各式杂粮的过程和初衷,老岑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得涌上一抹唏嘘之色。

“太祖高皇帝年间,粮价鼎沸,米石作价八千钱。”

“一直到孝惠皇帝晚年,关中的粮价,也基本还维持在每石三百钱以上的价格。”

“——那一次饥荒,为我汉家带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自那以后,我汉家为愈发类似的状况再次发生,而做出的努力、准备,也不可谓不多……”

···

“宿麦这个东西,就像是鸡肋。”

“——说是能吃吧?不好吃,而且不好消食;”

“说不能吃吧?又终归也还算是粮食——虽然是粗粮,而且是粗粮里最次等的劣粮,但也终归是粮食。”

“再加上这天下,能种的田就是那么些,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大差不离也就是那么多;”

“百姓日用,军中消耗,再加上官员俸禄之类,一年到头,根本就剩不下多少。”

“所以,自孝惠皇帝时起——尤其是自先太宗孝文皇帝开始,汉少府,便累年囤积着各式杂粮,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真到了粮价鼎沸,百姓民吃不起米、不得不忍饥挨饿的时候,再劣质、再难以下咽的粮,也总好过和邻里亲朋易子而食……”

听闻岑迈此言,刘荣自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算是知道了少府内帑,为何会囤积有那么多宿麦。

——不止是宿麦;

自太祖高皇帝年间,那次波及整个关中,乃至整个汉室的大饥荒之后,只要是‘粮食’,只要能吃,少府就都囤!

粟,百姓要吃,军队要吃,官员俸禄要发,少府根本存不下多少。

索性便去囤各式杂粮,什么宿麦、稻米,又或是豆、糠——凡是和‘粮’挂钩的,都莽足了劲儿囤!

时至今日,少府内帑囤积的主粮:粟,哪怕是作为战略储备,总量也至多不超过千万石。

刘荣此番平抑粮价,少府也只能从中拿出一半,即五百万石,以作为平价粮对外出售;

剩下的一半,是无论如何都动不得的——哪怕关中真的饿死了人,也绝对动不得!

因为少府内帑的战略储备粮,优先考虑的边墙,尤其是北方边墙的安稳,是备作大军北上,抵御胡蛮匈奴所用。

甚至就连此番,作为平价粮卖出的五百万石,也只是少府暂时性‘挪用’;

秋收之后,少府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把这五百万石粮食买回来,以补齐战略储备。

粟囤不下来,是因为粟的用处多、消耗量大,产量——汉家的总产量又没有多少富余,可供少府囤积。

宿麦在内的一应杂粮,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作为天下人尽皆知的劣粮、粗粮,宿麦在百姓食谱中的顺位,仅仅略高于树皮!

任何地里长出来的、能吃的东西,顺位都比宿麦要高!

故而平日里,百姓为了不浪费土地、多赚点钱,而在农闲时节补种的宿麦,大都会被太仆和少府内帑买走。

太仆买走的宿麦,会被用作马匹饲料;

少府内帑买下的,则会被作为储备粮,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天灾人祸。

对于百姓而言,宿麦每石十几钱的价格,不算多,但也聊胜于无。

毕竟是在农闲时节、在冬天往田里撒把种子,就能白白多出来的收入,甭管是多是少,有就是赚!

相比起粟,宿麦,是需要相对精细的照料、耕作,才能得到较高产量的物种;

故而,愿意在冬季农闲时节,在田间补种宿麦的农人,并不算很多。

即便补种,也基本没什么人愿意去精心照料,基本都是撒把种子,就坐等天降横财。

所以,少府内帑每年能收上来的宿麦,也就是几十万石。

——看似很多,却是关中民数百万户,外加关东、北境、汉中、巴蜀各地,数百近千万户、数千万口农人,总共才能贡献出这么几十万石;

平均算下来,人均也就是一斤多的产量。

相比起人均产量数十石,即上千斤(汉斤)的粟,宿麦的产量,显然十分契合其杂粮、劣粮的定位。

但正所谓:积水成渊。

每年几十万石的产量,大部分都被少府内帑吃下,自太祖高皇帝至今,大约四十年的时间,少府囤积的宿麦,也算是有了上千万石的库存。

诚然,这上千万宿麦当中,有不少没来得及置换的爷爷米,甚至是‘太爷’米。

但即便是可供刘荣操作的、生产日期在最近十年内的宿麦,也当是有近千万石了……

“根据少府给出来的比例,千万石宿麦,大致能磨出六百万石麦粉?”

短暂的沉默之后,刘荣悠然发出一问,便引得岑迈沉沉一点头。

“唯。”

“如果少府内帑的库存当中,可用之麦能有千万石整,那可磨得麦粉,当是有六百一、二十万石。”

“——这千万石宿麦,少府大约花了一万万三千万钱买入;”

“便说是得了六百万石麦粉,家上以五十钱每石的价格出售,也能收回足足三万万钱……”

算起账来,老岑迈免不得又是一阵眼冒金光,先是起身对刘荣拱手,恭维一番‘点石成金’之类,便又本能的探听起这门‘生意’的操作空间。

“依家上之见,少府此番,若是稍微抬高些价格,以买入宿麦……”

一听岑迈这话头,刘荣便当即心下了然:老少府这是本性使然,盯上了宿麦加工这门暴利的生意。

宿麦十二、三钱每石的价格,即便研磨成粉后重量会打六折,一石麦粉所需的宿麦,成本价也顶多不过二十五钱。

不超过二十五钱的成本,却能卖出五十钱每石的价格——百分之百的利润率!

更何况这五十钱每石的价格,还是刘荣可以压下的。

就算不考虑今年,关中的粟都已经卖到了九十钱每石,即便是按照往年,粟五十来钱每石的价格,这麦粉的价格,也怎都该达到百钱以上。

——贵族专属的高粱米,价格可一直都是一百五十钱每石上下!

但比起这麦粉所做成的面食,高粱米粥的味道,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面食什么都不加,那都能吃出甜味儿!

而且比起消化极快,不怎么顶饱的粟米,这面食吃下肚,那就好似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又顶饱,吃了又能有力气,还好吃!

什么高粱米不高粱米的,边拉玩儿去吧……“孤的意思,是麦粉的价格,从今往后,都钉死在五十钱每石。”

“及宿麦,则根据麦粉的价格,定在三十钱每石。”

短暂的思考过后,刘荣便为岑迈‘能否借宿麦磨粉盈利’的询问,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刘荣此言一出,岑迈便也当即心下了然:这门生意,无利可图。

——按照刘荣的说法,从今往后,汉家的麦粉、宿麦,价格都将分别钉死在五十钱、三十钱每石。

这个价格很微妙。

三十钱每石的宿麦,研磨可得六斗麦粉;

按照麦粉每石,即每十斗作价五十钱的价格,六斗麦粉,刚好是三十钱。

换而言之:一石宿麦的价格,和这石宿麦研磨之后所得麦粉的价格,没有任何差别。

非要说有差别,那也就是一石宿麦研磨成粉,并非是能得到整整六斗麦粉,而是会比六斗多出那么一丢丢;

也就是多出来这一点,可以成为宿麦研磨成粉仅有的些许‘可图之利’。

这点利,少府瞧不上。

或者应该说,比起图谋这一点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弱利润,少府更愿意放弃这点利润,将宿麦研磨成粉,直接当成纯粹的民生项目。

从刘荣下令少府自掏腰包,在整个关中分发研磨宿麦所需的石磨,岑迈也不难看出:相比起靠宿麦赚钱,刘荣还是更注重靠宿麦来改善民生。

念及此,岑迈的注意力,自然也就从小钱钱,转移到了正事儿之上。

“此番,家上以平价麦粉行于市,有了面食和粟这两类主食,关中今年,已经不缺粮食了。”

“——就算那些个粮商们,依旧捂着手里的粟不往外卖,朝堂也能凭借这麦粉,外加其他地方寻来的粟,独自供养关中之民,直到秋收。”

“但粮商们,恐怕并没有那么愚笨。”

“知道粮食再不往外卖,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粮商们接下来,必定会慌忙调低粮价,以求尽快卖出手里的粮食。”

“但有家上那每石作价只五十钱的麦粉在,关中的粮商们想要在秋收之前,把手里的粟都给卖出去,恐怕就不得不将粮价,压到……”

“呃,压到……”

说到此处,岑迈摆着指头算了算。

大概得出了推断,却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意味深长的对刘荣一笑。

“家上的平价粟,至今都还在按照五十五钱每石的价格,出售给关中的百姓。”

闻言,刘荣大大方方点下头:“没错。”

“粟五十五钱每石,麦粉五十钱每石。”

见刘荣承认的如此大方,岑迈面上笑意更甚。

“更好吃的麦粉,价格却也更低。”

“——家上,是在因势导利,引导百姓去吃即便宜,又好吃的麦粉面食。”

“既然麦粉的价格,被家上定在了五十钱每石,那粟的价格,恐怕要比麦粉低至少三四成,才会有百姓买回家里吃。”

“而后,关中百姓,就必定会形成:以便宜的粟为主食,偶尔吃顿贵一些的麦粉面食,以改善伙食的习惯。”

“真到了那一天,关中的粮价——尤其是粟的价格,或许就能被家上,压到四十钱以下?”

闻言,刘荣只含笑一耸肩:“这,不就是孤需要做的事吗?”

“——平抑粮价,平抑粮价,不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将粮价往下压吗?”

“如果只是压下今年的粮价,那不过是一个精干的官吏罢了;”

“但孤作为汉家的储君,又怎么可以只顾着眼前,而不谋我汉家的未来?”

不着痕迹的装一波十三,稍过了把‘心怀天下’的瘾,刘荣当即一正色,开始向岑迈摆出自己的盘算。

“如今,长安有五十钱每石的麦粉,和五十五钱每石的粟。”

“——百姓但凡不傻,都会去买麦粉,回家做成面食吃。”

“这样一来,少府内帑便不用继续调囤积的粟,来供我出售平价粟;”

“与此同时,百姓更愿意吃麦粉面食,就必定会逼得粮商们,将粟的价格压到比麦粉便宜许多的程度,才能赶在秋收之前卖出库存。”

“因为只有这样——只有比麦粉便宜许多,百姓才会为了省钱,将口粮从麦粉面食重新换回粟。”

“但有少府这近千万石宿麦——有这六百多万石麦粉在,粮商们的粮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部卖出。”

“到那时,少府便能以极低的价格,从粮商手中买入一部分粮食,以补齐先前,调粮出售平价粮所导致的亏空——乃至另外多买下些,以增加库存。”

···

“等到了秋收过后,尝到了麦粉甜头的农人们,便会开始自发的补种宿麦——无论是磨成麦粉自己吃,还是卖出去换钱,都是多了一笔入项。”

“从今往后,我汉家除了每年夏、秋时节种植的粟,便又能多出冬、春种植的麦;”

“原本的一种粮食变成两种——还都是主粮!”

“就算粮食产量,会因为土地失肥而下降些,我汉家的粮食总产量,也起码会多出个七八成。”

“——物以稀为贵;”

“粮食不再紧缺,粮价就必定会下降。”

“至此,孤此番平抑粮价,就不再是平抑关中今年的粮价,而是平抑了往后每一年的粮价。”

自信满满的说着,刘荣更是自得的站起身,双手背负于身后,慢条斯理的来回踱起步。

一边踱步,嘴上一边还不忘继续说道:“除了平抑了粮价,我汉家也将从此,而不再缺军粮。”

“——有更多的军粮储备,便意味着我汉家,无论是面对关东的不恭宗藩,还是面对北方的蛮狄匈奴,都会有更多的底气。”

“朝堂府库充盈,百姓民丰衣足食,军中将士不再忧心于粮草。”

“这,又如何不是孤这个太子储君,在为君父分忧——在为宗庙、社稷谋划呢?”

说完这些话,刘荣终是含笑坐回了座位,只递给老岑迈一个‘你觉得呢?’的暧昧眼神。

见此,老岑迈稍有些迟疑的低下头,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

——旁的不说,单说刘荣此番平抑粮价;

一万万三千万钱买入的宿麦,在被研磨成粉之后,将卖出三万万钱的价格,少府内帑获利一万万七千万钱;

从内帑调拨,供刘荣平抑粮价的五百万石平价粟,以五十五钱每石的价格卖出,在秋收之后,很可能以三十五钱每石,甚至更低的的价格便能买回,获利一万万钱以上!

至于支出,也就是少府内帑自掏腰包——花费至多不过两千万钱,为关中的每一个县,配备总共上千具石磨。

总结:刘荣此番平抑粮价,少府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赚尽了好名声!

其实就算抛开赚钱不说——哪怕这些事儿,少府分逼不赚,甚至还亏了点儿,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是实打实‘安民’‘安邦’的善政!

但刘荣给岑迈展现出来的,却是钱要赚,国要安,民要保——面面俱到,都不影响……

“馆陶主,恐怕近几日,就会召见家上了。”

暗下咽了口唾沫,老岑迈给出了自己的担忧。

但对此,刘荣却是嗤之以鼻。

“少府不必忧虑于馆陶姑母。”

“只需要告诉孤:日后,若是有类似的事,孤还能不能指望少府?”

“——若是能,那孤这里,还有那么百八十个即能充盈少府内帑,又对我汉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法子;”

“若是不能,那孤纵是心有不忍,也只得另起炉灶——求得父皇允准,也在太子宫搞一个少府之类的‘太子库’。”

···

“如何?”

“少府,要不要跟着孤一起,去做些利国利民,同时又利己的‘大事’?”

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50章 有样学样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39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99章 十日?!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让太子失望!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207章第225章 母后来了啊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23章 好剧本第161章 变天了吧?第64章 有话直说吧父皇第248章 窦太后的大局观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71章 父皇,糊涂了!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第41章 回去再说!第269章 王孙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第224章 就是绑,也把太后给孤绑来!第157章 区区中郎将而已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18章 刘荣的抉择第257章 梁内史,别来无恙否?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148章 去哄哄我汉家的‘东帝’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5章 申屠嘉:当年还是太年轻第20章 诸吕故事第50章 有样学样第223章 请太子主持大局!第272章 ‘君’的意志婚假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调整一下状态第21章 殚精竭虑第145章 儿臣刘彭祖,昧死百拜!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46章 庙算第269章 王孙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77章 我乏了第53章 窦王孙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98章 头太痒,水太凉第115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14章 坑儿的爹!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112章 番外:黄粱一梦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41章 处置第183章 你不卖?我还不吃了呢!第73章 封印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72章 天赋异禀的中山靖王第48章 皇祖母,误会了第41章 回去再说!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8章 贼心不死!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7章 好小子!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254章 请陛下明察!第158章 试试就逝世!第252章 英烈之后?第89章 阉庶安敢欺我?第128章 盖棺定论睡一觉第48章 皇祖母,误会了第279章 这笔买卖,不划算吗?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59章 皇长子以为可否?第262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第79章 雏凤初鸣第82章 屠龙勇士第34章 当我好欺负?第6章 困兽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5章 别这么看我啊第202章 狗贼莫走!第142章 啊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