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

当朝太子亲自拿人,禁军开路,太子卫队尽数出动——如此大的动静,自也是成果斐然。

——足足十三家功侯,随着刘荣一声令下而倒台,家产被尽数抄没,族人、仆从悉数下狱。

和拿人时一样:后续的处置,刘荣也主打一个干脆利落,滴水不漏。

抄没的家产——主要是这些蠢货囤积的粮食,外加府上的器具,以及庄园、商铺等不动产,刘荣没动哪怕半个子儿,悉数归入了少府内帑;

捉拿的罪臣及家属,则悉数关押至廷尉大牢,并在刘荣的高压下一路绿灯,短短两天之内,便迅速通过了‘秋后问斩’的死刑审批。

——现任廷尉卿赵禹,可不是之前的怂包张欧!

这位法家出身的‘酷吏’,可是恨不得在任上多弄死几个大人物,好为自己的资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刘荣力主此事,外加‘出了事孤担着’的承诺,赵禹自也没了顾忌,迅速完成了从立案到审批的一系列手续。

只是比起刘荣那践踏庄稼、闹市策马、私自酿酒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敷衍罪名,赵禹这个专业人士,手段无疑就老练得多了。

践踏庄稼?

——践踏社稷坛的籍田!

闹市纵马?

——在太祖长陵邑纵马!

言辱皇后?

——言辱已故太皇太后!

至于私自酿酒、荚钱欺民之类,也都在赵禹的精心润色下,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顺理成章的滔天大罪。

如私盗宫酿啊~

私铸铅钱啊之类。

反正就一个原则:罪名怎么大怎么来,怎么能够上死罪,甚至是夷三族的大罪怎么来。

至于真相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粮食的事儿。

只不过,终归身处同一阵营,或者说是同一阶级群体;

对于这些人的遭遇,功侯贵戚们,都难免有些兔死狐悲。

于是,等到了次日清晨,朔望朝举行前,未央宫紧闭着的北宫门外,便聚起了一圈又一圈人影。

“太子,实在是太过得理不饶人啦……”

“——是啊!”

“——不就是卖点粮食嘛……”

···

“太祖高皇帝可曾说过: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都还没五十年呢……”

“——要我说,还是那几家,做的太过火了些。”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太子第一次掌朝政大事,陛下、太后,乃至天下人,都等着看太子做出成绩呢。”

“——这种要命的时候,为了几个钱儿去触太子的霉头,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人群中,无论是朝臣百官、九卿重臣,还是功侯贵戚们,谈论的都是同一件事。

——太子处置在平抑粮价一事上,同自己做对的那十几家功侯,实在是太过于严苛了。

严苛到纵是知道真相如何——知道那些人的罪名、死因何在,大家伙心里,也还是难免一阵不是滋味。

又想到今日朔望朝,几乎是毫无征兆的定下章程,就更让有些人过渡脑补起来。

“莫非,陛下也觉得太子过火了,这才让太子举朔望朝,好给我们劝谏太子的机会?”

积极的人这么想,但消极的人,却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恐怕,也未必就不会是陛下,也同样被那些蠢货气的雷霆震怒,这才让太子举朔望朝,以敲打吾等。”

“再顺带给太子造个势,为日后,太子监国做准备……”

听闻此言,众人无不心下一凛,各自止住话头,皱眉陷入了思虑之中。

其他的事儿,大家伙儿各执一词,却也终究不过是个‘猜’字。

但有一件事,却是不需要去猜的。

——今日,将是太子刘荣,第一次行使监国太子才能有的权力,主持一场百官公卿、功侯贵戚齐聚的朔望朝议!

这基本等同于天子启在向朝野内外,传达‘太子监国之日不远’的意图。

太子即将监国,又基本等同于对天下人宣示:天子启的身体状况,已经糟糕到了天子启自己,都开始准备起身后之事、开始政权交接的程度。

如此一来……

“今日朔望朝,还是尽可能不要反驳太子的意思吧……”

“说不定什么时候,今日之太子,便是我汉家的……”

“咳咳咳咳……”

带着这样的想法,百官公卿、功侯贵戚都各自低下头,各怀心事的涌入徐徐打开的司马门,朝着宣室殿的方向走去。

——朔望朝议,必须,也只能在宣室正殿举行。

按照惯例,今日这场朔望朝的主持者:太子刘荣,应该已经在宣室殿等着了……

·

·

·

·

“臣等,参见陛下~”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启当然不在场。

但即便天子启自己不在,与会的百官、贵戚,也还是不得不毕恭毕敬的来到殿中央,朝着上首御榻之上,那杆由刘荣单手扶在御榻前的节牦,行参拜大礼。

待刘荣替天子启回过礼,并招呼众人落座,众人这才次序抬起头,打量起上首御榻的方向。

——不出意外:天子启的御榻之上,只有那杆被斜倚在御榻前侧的节牦,以示‘天子尚在’;

至于刘荣,自然不敢坐上天子专属的御榻,也没有多费工夫。

直接就将御榻旁,那方侧对着群臣、正对向御榻的宴席——自己平日里的专属位置往外一转,变成了侧对御榻、正对殿内群臣。

发现这一变化,殿内百官公卿面色又是一黯。

——落座于御榻一侧,与御榻同为坐北朝南、正对殿内群臣,这是监国太子才有的待遇!

有汉以来,甚至是有史以来,明确享受过这一待遇的,便是曾在先帝晚年,以太子储君之身,行监国之责的当今天子启!

如今,刘荣自然不是监国太子。

却又似乎只差了一道‘其令太子监国’的天子诏?

“还是太快了啊……”

“太子获立为储不久,涉世未深,便这般担起监国重担……”

“可陛下又……”

一时间,殿内百官公卿——尤其是朝中重臣,都纷纷对未来生出了深深地担忧。

无论是在后世,还是眼下的汉室,政坛,都总是以‘资历’来作为判断一个人能力的核心标准。

乍一听,或许有些恶臭,但其中的逻辑却极为缜密。

——有资历,意味着不管这个人是聪明还是愚蠢,至少他见过不少世面、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

就算能力差点、脑子笨点,也总能凭借过往的经验,应对大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

再者,有足够深的资历、足够多的经验——就算是个傻子,也总能学会肌肉反射式的拨弄算盘了;

但凡是个正常人,在一个职务上干个十几二十年,也总能干出点名堂出来。

至不济,也至少能应付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反之,若是个没资历的愣头青,那就算是再怎么天资卓绝、才智过人,也很可能因为经验欠缺,而做出一些看似英明无比,实则菜的一批的决策。

至于日常工作、本职,更是需要慢慢摸索,一点点试错——天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上手,甚至是能不能上手。

放在官场、政坛,尤其如此。

都不用说旁的,就拿孝惠皇帝刘盈,以及当今天子启举例;

孝惠皇帝,太祖刘邦的嫡长子、悉心培养的太子储君,总不至于太差吧?

——一头人彘,愣是给一朝天子给吓死了!

十五岁继位,浑浑噩噩到二十二岁驾崩,愣是什么成绩都没做出来——甚至连大权,都没能从母亲吕雉手中收回不说,还害得汉家出了接连两代少帝;

更还差点颠覆了社稷!

再看天子启;

虽然也是早早就被册立为太子储君,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子,又实在有些资质平庸。

偏偏又有个天花板级别的皇帝老爹,那太子做的,才是真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果说,太祖刘邦骂刘盈,是觉得刘盈不肖父、不类己——没有刘如意讨自己喜欢;

那先帝骂当今天子启、彼时的太子启,那就是纯纯嫌这个儿子——这个自己亲自册立的太子储君太蠢!

结果怎么着?

二十多年太子做下来,人家还就真成了!

还就真长成了个手腕老练,游刃有余的雄主,和老爹一起造就文景之治,以名垂青史的孝景皇帝!

这,就是经验和资历,最直观的体现。

——孝惠刘盈或许聪慧、或许愚笨;

但这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原因——真正导致刘盈失败的,是没有经验、没有资历。

更准确的说,是没有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反观当今天子启:或许不笨,但也绝对算不上‘天资卓绝’;

却靠着二十多年太子生涯的积累,一点点成长到了这一天。

你要说天资卓绝?

嘿;

太祖刘邦说过:刘如意天资聪慧;

先帝也说过:梁王刘揖颇肖朕躬。有什么用呢?

问问天下人:是选先帝,还是那个惨死的赵隐王刘如意?

是选当今天子启,还是坟头草都长了几丈高的梁王刘揖?

说白了,那些‘天资卓绝’的人,无论是皇储还是官员——没人知道他们能不能兑现天赋。

能兑现,那上限确实很高——或许真能成为千年难有的明君、旷古罕见的名臣;

但若是不能兑现天赋,那下限,也真的是低得吓人。

所以,立嫡立长,还是立之以贤?

——之所以绝大多数帝王都选择前者,其主要原因,并非是真因为祖宗规矩,或是怕皇子手足相残之类。

而是即便从现实角度、实用性方面考虑,立嫡立长,也总是更佳的选择。

——他年纪大呀!

你别管他有多平庸、他弟弟有多聪慧过人——他年纪大呀!

就算蠢笨如猪,那他也是个见多识广,人生阅历足够充足,得到过足够锻炼的蠢猪呀!

再怎么着,也总比那个‘天资卓绝’,却还离不开尿片的弟弟,要强上个千八百倍?

眼下,刘荣确实是当今天子启的儿子们当中,年纪最大、最让人放心的那个。

但也仅限于:刘荣是个让人放心的储君,而且是‘相对放心’,却非绝对放心的储君;

要说眼下的刘荣,已经是个让人放心的监国太子——甚至是天子,那就是纯在开玩笑了。

“唉……”

“愿上苍垂怜,先皇庇佑——让陛下龙体安康,再多熬个几年吧……”

“真要让现在的太子坐了社稷,那我汉家可真就……”

对于殿内的众生相,刘荣自然是尽收眼底。

也很难看不出殿内众人——尤其是朝中重臣,恨不能明写在脸上的不信任。

但没关系。

刘荣非但没有因此而感到挫败,反而还因为这层不信任,而更加安心了些。

原因很简单:太子刘荣,已经是天子启的众公子当中,相对而言最好的那个选择了。

可即便如此,刘荣也还是不能让朝野内外放心。

连刘荣——连即将加冠成人,且多次证明过自己手腕、能力的刘荣,都尚且不能让朝野内外完全放心;

更何况绮兰殿,那个毛都还没开始长的皇十子、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呢……

“今日朔望朝议,乃奉父皇口谕,由孤暂领监国之权所举。”

沉默半晌,待殿内百官公卿、功侯贵戚都停止了窃窃私语,刘荣才终于朗声开口,开启了今日这场朔望朝。

——说不紧张是假的;

这场合,真要出个什么问题,那刘荣的监国太子梦,恐怕就要遥遥无期——甚至‘无期’到天子启驾崩之后。

但再紧张,刘荣也不得不端起架子。

老爷子教过的:甭管心里有多虚,起码面儿上功夫得做足、架子得先端起来!

“议题,主要是说说即将到来的秋收,以及年末大计。”

“——再有,便是父皇后日移驾回京,着孤,领朝臣百官出城相迎。”

“一应礼制、依仗,也务当从速备下。”

很快,刘荣便调整好了情绪,并顺利完成了开场白。

之后的事,倒是不怎么需要刘荣操心了。

“内史臣田叔,顿首以拜。”

“根据丞相府外派农稼官、御史大夫外派采风御史回报:今岁,关中渭北,大抵亩产……”

“渭南亩产,约为……”

“关中均产粮,当为……”

···

“故,臣与百官共议,皆以为今岁,乃不丰之年。”

“——粮产不至于欠收,却也绝不会丰收。”

“故少府内帑、相府国库,当于今岁秋后至明岁开春,自巴、蜀徐徐调粮入关。”

“并非是为了供应关中,而是为了关东。”

“过去这些年,关中每年往关东输送的漕粮,都在六百万石以上。”

“若是关东生了灾荒,更是会超过千万石!”

“但关中今年的粮产,恐怕无法余出太多粮食,来作为输往关东的漕粮了……”

秋收的事——尤其是关中的秋收,自然是由官职全称为‘治粟内史’的田叔来负责。

至于田叔所说的内容,自然也是给了刘荣一个表现机会。

——田叔给出的所有结论,都是将刘荣的麦粉,以及汉家多出了冬小麦这一主粮,都排除在外才得出的。

梯子都被田叔架好了,刘荣自然也不可能放过顺杆往上爬的机会。

“从巴、蜀调粮入关,以漕运至关东,应该是不大需要了。”

“——至少不急于一时。”

“此番平抑粮价,孤偶然所得麦粉制作之法,已经让宿麦,变成了可供百姓民日常食用的主粮。”

“宿麦,虽然少府库存不多,但关中今年‘不丰’,又有孤为天下先——关中的农人,当大都会在今年秋收之后,尽量补种宿麦。”

“就算初种宿麦,农人们不明其性,以至欠收,也终归是能有一些的。”

···

“有今岁的粟,再加上秋收后补种、明年春后便可收获的宿麦,关中的粮食,怎都是比过去这些年要多的。”

“所以,从巴蜀调粮的事,还是等到明年开春,内史、丞相府根据冬小麦的状况,再做定夺吧。”

“当然——具体如何,自当由父皇定夺。”

“只今日朔望朝,便先暂且这么定下。”

本就是给刘荣卖个好,顺便给名义上,主要负责平抑粮价的自己贴贴金;

刘荣顺杆子往上爬,田叔自也就顺坡下驴,又捧了刘荣几句,便退回了朝班。

紧随其后的,自然是少府岑迈和丞相周亚夫先后站出来,各自表示:丞相府和少府都会做好随时从巴、蜀调粮的准备,只待天子诏。

至此,秋收的议题,便在刘荣不甚刻意的‘显摆’后宣告落幕。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反正不是欠收,朝堂没什么问题要处理,只等着秋收后,派税吏下去收税就行。

粮食的事儿尚且如此,迎接天子启圣驾的事,更是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奉常全权负责。

至于年末大计,也就是扯一扯各地方郡县派来的计吏,抵达长安之后的安置问题。

这也都是有定制的事,象征性的说一说,也就得出了结果。

到这里,刘荣先前定下的议题,便算是聊完了。

按照正常的朔望朝流程,接下来,就该是百官公卿、功侯贵戚——尤其是那些赋闲在家,闲得蛋疼的功侯贵戚们,指点江山的机会。

有意见,就拐弯抹角的提上一嘴;

没意见,就引经据典的吹捧一番,如海内升平之类。

但今日朔望朝,显然不大‘寻常’。

尤其是议题结束后的自由发挥环节,注定不可能云淡风轻……

“禀殿下。”

“臣,有奏。”

在刘荣灼灼目光注视下,终还是有人从朝臣班列站出身。

——一开口,便是不出刘荣意外的,替那些因为粮食的事,而被刘荣下狱的功侯说情。

说辞也不算多硬——并没有让刘荣三思,而是让刘荣别急着行刑,而是等天子启回京,再亲自做决断。

但刘荣的脸色,却顿时有些难看了起来。

不是因为刘荣对此——对有人站出来,替那些蠢货求情没有心理准备;

而是站出来的这个人,大大出乎了刘荣的预料。

——故太尉!

——当朝丞相!

刘荣的太子太保!

绛侯兼条侯:周亚夫……

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319章 得陇望蜀?没写完第186章 孤的心,狠吗?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26章 朕!第133章 龙凤争鸣(下)第112章 番外:黄粱一梦第89章 阉庶安敢欺我?第128章 盖棺定论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51章 该打就打!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没写完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88章 图穷匕见第279章 这笔买卖,不划算吗?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61章 陛下!第128章 盖棺定论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279章 这笔买卖,不划算吗?第1章 瞎眼老寡妇第210章 梁王死的好啊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68章 这也太拟人了吧?第190章 族!第75章 皇祖母,会如何抉择呢?第139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120章 愿从老将军之请!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224章 就是绑,也把太后给孤绑来!第125章 矫枉,不可不过正!第180章 田叔好胆!第192章 不该杀吗!!!第152章 博望苑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1章 殚精竭虑第17章 梁《孝》王第130章 太尉周亚夫之祸?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46章 庙算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回家晚了第254章 请陛下明察!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71章 父皇,糊涂了!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258章 朕,错了吗?第152章 博望苑第17章 梁《孝》王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77章 我乏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270章 朕,要给程不识封侯!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236章 为什么不列装?第98章 陛下口谕!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61章 变天了吧?第207章第259章 宽宏大量韩安国第59章 皇长子以为可否?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9章 降维打击?第173章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第24章 真打呀?!第17章 梁《孝》王第88章 贼心不死!第94章 这不搞人心态吗这?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136章 儿行千里第52章 瓷器成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220章 蝴蝶效应?第288章 图穷匕见第79章 雏凤初鸣第190章 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