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孔子对办私学的设想

在那个时期,诸侯君王家是自己请先生单独教学,一对一教学。 人家有钱、有权,有那个能力。

只是!遗憾地是,诸侯君王家的子弟,一般都不爱学习。

因为他们只要承袭了诸侯君王的爵位,可以拥有一切。他所要学的,不是全方位的知识,不是管理天下的知识。而是!如何钻营,让自己承袭君位。

其他世袭贵族家庭情况也是一样,只要把那个法定承袭爵位的人搞1死,然后争取自己得到承袭的权利和条件,不用学习知识了,让知识去见鬼吧!

先生也许是天下第一学问人,可他无法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不是先生教的,完全是另外一门学问。所以!正儿八经的先生,无用武之地。而那些钻营的人,却成为某些人的座宾和老师。

一般有钱人家,特别是那些官宦之家,他们的子弟一般是要学习知识的。没有知识,以后无法当官。而这些人,一般的是官学。官方举办的学校,专门培养这类人的子弟。

对于广大地平民百姓,接受教育的方式,一般不外乎父母长辈、年长者的教育,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多是晚,或者是作息时间。

还有一个更普通的教育方法,那是耳濡目染。通过观看别人的行为举止、听别人讲解而接受教育。所以!对于聪明人来讲,无须学,与有学问的人在一起,只要你有进心,你能学到知识。

对于笨蛋和不爱学习的人来讲,你一对一教学都没有用,人家没有那个智商,或者根本不想学习。

孔子想办私学,是想当平民百姓家子弟的老师,教导这些人,让这些人也接受正规教育。也是说,他想普及教育。

可问题来了!想法是美好地,可面临两个难题:一!你自己要生活,你没有办学经费。二!你收学费太贵的话,没有生源。人家交不起学费,不会来学。

在那个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人家觉得学不学无所谓。你要是学费太贵,我不学。你要是不收学费,我还要考虑考虑,我家能不能养活一个白吃饭的“大学生”。

跟现代人大学一样,考大学容易多了,可对于贫困地区的人、对于贫困家庭来讲,能不能读得起大学还是个问题。算学校不要学费,可还要自己掏生活费啊!

孔子的想法是:学费是要收的,但是!不收那么多。

君王家是几个先生交一个学生,有科老师,有武科老师,还有其他各科老师。甚至!有的科目还是几个老师。那个费用,是可想而知了。

而他开办的私学,是一个先生教无数学生,也教多种学科。不仅教人识字,还教授其他学问、技能。

君王家是一个学生支付许多老师的费用,而他的私学是许多学生支付他一个老师的费用。可以想象,一个学生能支付多少学费呢?

孔子的想法是!把学费降到最低!让每个学生都能交得起学费,都能得起学。

学费问题和先生的收入问题,这么被孔子给解决了。

剩下来的又一个问题:那是!学生多了,你一个先生怎么教?

孔子的想法是:分类教学、分时教学!学长教学弟,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具体起来是:不是一个科目一天教到晚,从头教到尾,一直到学会了为止!不是!而是!一次教一点,一天之内教授多种科目。午学这个科目,下午学那个科目。再或者!午教两个科目,下午教两个科目。或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这是分类教学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学长带学弟!你是学长,你不是学会了老师教的知识了?好!你可以帮助先生来教你的学弟!另外!是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你没有学懂,但你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向其他同学学习。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一个老师可以教无数学生了。

关于学费问题,具体收多少?

一个学生养活先生一个月圆,一年十二个月圆,只要收十二个学生,老师的生活不成问题了。要是收二十四个学生,老师可以养活一个家人了。要是收三十六个学生,老师的收入可以养活两个家人了。

如此类推!

事实!任何学生养活老师一个月,是不成问题的吧?养活半年,也不是问题。

古代学年龄普遍晚,一般都是十岁左右差不多懂事了才学的。不象现代,三四岁幼儿园,七岁正式一年级。那时的孩子,一般都能帮爹娘做事了。如说照顾弟妹,洗衣做饭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既然父母愿意送儿子来学,一般都是有那个能力的。不说养先生一个月了,是养半年、一年,也不成问题。不养一个人,一张嘴而已。

具体收费多少?孔子还没有决定。因为!他也拿不准!要是收费高了,招不到生源,怎么办?要是收费低了,他这个先生白忙活了还不算,他还要养家啊?

你想普及教育,是个不错地想法,可谁来养活你呢?

所以!你必须收费!

哪里有办私学不收费的呢?

手艺人、工匠带个学徒,还要免费给师父做几年。师父要是觉得亏了,教了一个抢自己饭碗的人出来了,他还不让你出师,不让你单干。

正是因为怕徒弟抢了师父的饭碗,一般手艺人、工匠都是家传,不传外人的。要是传外人,得签定“终身协议”或者是什么协议。你得一生跟随师父,免费给师父打工。等到师父死后,你才可以另立门户,等等规定。

当然!跟随师父干一辈子,师父一般都是给你开工资的,让你能养家糊口,或者是略有积余。

孔子办私学普及教育,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那是勤工俭学。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或者是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考虑让他们“勤工俭学”。

如说,跟他以前一样,干干儒生,给别人办理丧事吹吹喇叭之类的事,也是可以挣一些钱的。

当然!远远不止这一项事业。

如说!给别人打短工之类的,或者是手工制作之类的事。反正!能挣钱行!

实在不行,帮人做苦力还不行?如说!农忙的时候去帮人做农活。或者!承接一些手工艺活,让学生晚干。既可以学一门手工艺,又可以挣钱交学费,甚至是养家。

第650章 你是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第287章 孔子给我儿取名第462章 激发小王子的人性本真第842章 新身份第833章 河莲未了的心愿第846章 河莲穿越来了第189章 道家治人儒家治世第129章 将来的晋昭公第24章 鲁昭公遭遇追杀第786章 无奸不商第299章 晋国太子夷请我去帮忙第655章 被家暴了第252章 少年子念动了真情第543章 周天子御驾亲征第335章 幺妹逼河莲发誓第299章 晋国太子夷请我去帮忙第719章 子路的那个脑子第400章 我的老师叫孔子第201章 太子姬猛是不是想看科教片第775章 公子郢对孔子的印象第249章 能做知耻而后勇吗第26章 英雄本色第647章 孙子还是爱吹牛第550章 周敬王觉得很遗憾第716章 颜回好手段第719章 子路的那个脑子第835章 生命的回归第760章 颜回可能出事了第25章 保护鲁昭公第826章 孔子与楚狂接舆第303章 孔子有过婚约第362章 老子的故国陈国灭亡第348章 遭遇黑衣高手第428章 御赐护法大将军第175章 老子对儒家学说的评价第729章 难道这就是江湖第300章 改头换面的河莲第174章 少年孔子给老子的印象第399章 深藏不露的皇后第558章 道家也参与管理社会第735章 自身难保如何能救世第691章 方基石上了季桓子的套第469章 子念哥哥你坏第364章 老子正在悟道第19章 季氏家臣阳虎第527章 孔子问有没有神灵与鬼怪第648章 对孙子讲道第411章 孔子被直接录取第229章 王子姬朝又给道家始祖下套第264章 子路出场第405章 第一批学生来了第73章 请辞第41章 寻找圣人第265章 复仇来了第55章 少年孔子受辱第678章 露宿野外第674章 子路第一个追随过来第363章 道家始祖也有情第401章 给孔子办私学拉生源第67章 水手说这点痛算什么第128章 晋平公与师旷第46章 士与儒第143章 道家始祖老子也很坏第85章 有人跟踪第761章 颜回捡了一条命第438章 楚灵王吊死郊外第591章 孔子见齐景公第69章 孔子也会武功第31章 疗伤第192章 可惜我不是渣男第312章 此闵子非彼闵子第229章 王子姬朝又给道家始祖下套第373章 古代男人的幸福第807章 孔子微服而逃第109章 废太子猛的原因第561章 亓官氏吓了一跳第202章 名声是留给活人的第296章 嚣张的楚国人第784章 唯女子与小偷难养也第83章 分镜头的妙用第170章 继续满灌疗法第165章 李耳的诡辩第482章 子路拜师孔子第587章 孔子路闻韶乐第791章 南子的反击第821章 亓官氏卒第110章 狼狈的河莲第457章 周天子召见第672章 孔子写的出妻书第539章 鲁人阳虎第174章 少年孔子给老子的印象第247章 道家始祖挽留我第153章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第533章 孔子适周得到了什么第161章 满灌疗法第798章 卫国公子郢与孔子论道第357章 子念大杀四方第335章 幺妹逼河莲发誓第295章 河莲的傻让粉丝感动第209章 多灾多难的道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