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

凡事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问题及时沟通,而且要倾听对方的真实观点和感受,不能凭我们自己的“想当然”去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的‘交’往一般都是快节奏的,取得机会往往都是一面之缘,有人认为只要‘精’心研究客户或对象,把握住第一次见面的机会就ok了。但我的经验告诉自己,早于这个宝贵的第一次实战之前,有个更为重要的序曲,那就是打电话的第一声问候,但它总是被人们忽略。可能我是电台dj出身的缘故吧,我对这一点特别在意。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如何坐立行走,成长中师长们又会告诉我们怎样待人接物,工作中我们也会特别关注社‘交’礼仪。人们总是关注大的方向,对小的细节总是忽略不计。殊不知,决定成败的通常就是这样的细节。比如打电话的第一声“喂”就有很多讲究:微笑舒缓的“喂”,我们能够体会亲切友好;嗲嗲的一声“喂”,我们能够体会到亲密无间;底气十足的“喂”,能够表达出自信满满。压低嗓音的“喂”,表达的是神秘的语境,有“不能说的秘密”;短而急促的“喂”,说明忙碌,时间紧张;拉长音的“喂”,说明时间充裕,不急不躁;用四声音调的“喂”,表示不耐烦,情绪不佳;一连串的“喂,喂,喂”,除了说明信号不好之外,更能体现出说话人的不淡定,有繁杂事物处理……瞧瞧,我们随便列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可见这一声“喂”和人们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细心观察,恰当运用吧。

在广州生活的时候,我经常叫外卖。小区附近的一家餐馆是我的最爱,味道好,送餐快。连续很长时间就只吃他们家的,都快成我的“御膳房”了。可是有天打电话过去,只因为订餐服务员的一声“喂”,我再也没有点过他们家的餐。电话接通后,“喂,喂,喂,喂,喂,喂喂,”一连串的七八个“喂”突突突突地像放机关枪一样向我喷‘射’过来,还催促我说:“要什么,快点,快点……”一下就把我‘弄’得不耐烦了,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

而在湖南的时候,同样也是一次订餐的经历,却截然不同。那时候,不敢吃辣椒的我,总算从朋友那里知道了一个台湾餐厅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一声嗲嗲的、软软的“喂”,把我整个人都电酥了,虽然是第一次通话,却没有一点的距离感,我感到一种老朋友般的熟稔和亲切,不由得对这家餐厅有了莫名的好感和期待。本打算偶尔尝试,却由于这声亲切、没有距离的“喂”,变成了老顾客,即使过去的路已经很熟悉了,还是故意先打电话过去,只为听到那一声亲切的“喂”,让它温暖独在异乡的我。

除了研究“喂”的不同表达、反映出的不同情绪外,我会和哈日文化的朋友通话时说“摩西摩西”,和喜欢看韩剧的朋友说“呀啵呲呦”,这样会更好玩,甚至有时会模仿别人的“喂”,对朋友搞恶作剧,开心一下。比如有一次,我模仿电信自动语言系统给我的搭档打电话:“喂,您好!这里是中国电信语音服务,请问您是主持人小芳吗?确认请按1,不是请按2。”只听到电话那头的她按了一下,心中坏笑。“您有位好友叫任升吗?确认请按1,没有请按2。”又听到她按键的声音,我继续强忍住笑“今天录像,记得请按1,不记得请按2……已出发请按1,还在家请按2……”她依然配合按键,直到我实在忍不住大笑出声才暴‘露’了我的恶搞。

除了第一声“喂”之外,第一句称呼也很关键。很多人习惯于忽略这样的细节,总认为要把对方抬得高才叫尊重,所以经常把张董王总的挂在嘴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对我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但凡是接到电话中叫我“任总”、“任董”、“任老板”的,我都会下意识地觉得他们是来推销或是找我办事儿的,总是先抵触和警觉起来。所以将心比心,对别人的称呼也要好好斟酌、恰当运用才行,目的只有一个,别把距离叫远了,别把关系叫生分了。在工作中,我总是遇到小尴尬,领导们总是习惯隐去名字,叫小张、小李,而我的姓氏就完全不适合这个称呼。有位领导总是见面就大声叫我:“小任啊。”我总是觉得特别别扭,好像在说我是“小人”,但又不好直接叫领导改变称呼,于是后来他又叫我“小人”时,我笑脸相迎地说:“报告领导,我不是小人,我是君子!”他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开始叫我“君子”了。可见,不同的称呼代表不同的关系,有距离的就叫总啊、董啊或直呼其名,关系好的去姓只叫名字,亲密的叫重叠的名字,你没听见热恋中的恋人之间的称呼都很特别吗,宝宝、贝贝、猫猫、狗狗、猪猪全上来了,那叫一个亲昵啊。最近我也给我爸妈取了特别的名字——“小心肝儿”和“小宝贝”,因为我妈妈刚做了肝病的手术,要小心好好调养,而我爸爸总是戴着耳机开很大声地听收音机,耳朵都有点儿背了,我们要提醒他好好保重身体。

无论是第一声“喂”,还是第一声称呼,都很重要,不能说一定能成事,但好的开头一定能塑造出良好的第一印象,没准能抓住一个成功的机会呢。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跟某人面谈的情况,这种时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这印象包括创新的形象和专业的形象。你走后,别人会怎么描述你呢?你随时都在给他人留下印象,有时候暗淡,有时候鲜明,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却未必。你可以选择你想留给别人的印象,也必须对自己所留下的印象负责。

生活和工作中总是有人在抱怨,自己付出的那么多,怎么得到的这么少呢?以我“走南闯北”的人生经历,这样的抱怨不绝于耳。但我想说的是,请在你抱怨之前,先扪心自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别忘了世上有“平衡”这个词儿,换个角度讲,所谓的没有得到,证明你其实付出的并没有那么多,不足够换取“获得”,继续付出吧您哪。

我曾经带过的新购物专家中,就有这么两个对待得失的心态差别很明显的人。两个人入行时间差不多,学历背景和生活经历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很大,一个爱抱怨,一个爱钻研。对于初入电视购物行业的人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踏实学习,即使你是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也有从懂理论到懂实践的过程,再经过实践的积累进入实战练习,每一次实战后认真总结经验,进而慢慢找到直播销售收放自如的状态,最终形成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购物专家。即做到—做好—做‘精’,这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修炼的过程,切忌急躁抱怨。

购物专家与播音员主持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购物专家除了动嘴之外还要动手,要边说、边做。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动作要先行,话术要紧跟。即使有‘操’作失误的时候,也要能够自圆其说。在培训的时候我已经将这些理论和经验讲给她们了。按照销售品类的不同分阶段,购物专家一般都要从厨房家居类商品介入,因为这类商品现场‘操’作比较多,很锻炼购物专家。可是一进入实践阶段,我所说的两个人的状态完全不同了,爱抱怨的人从知道要卖生活用品开始就有抵触情绪,说什么自己的形象不适合卖这些锅碗瓢盆,要走时尚美丽路线,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人一旦带着不情愿的情绪去做事情,结果一定砸。砸了之后她抱怨厂商代表、合作搭档、pd(制作人)、pc(执行制作人)、摄像、导播、灯光等所有人,就是不检讨自己的问题。长此以往,别说业务没有半点进步,就连人缘也越来越差,跟她合作的同事经常离场而去,她个人业绩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终的结果是被淘汰出局,转做其他工作了。而另一个人,就很爱总结,从来不挑剔商品、时段,每次拿到商品都认真查资料,找卖点,反复‘操’作试用,提早和工作人员沟通练习,直播后与大家总结不足,查找原因,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前辈,积极地享受工作的乐趣,结果当然毋庸置疑——业务强、口碑响、业绩经常上红榜,当里个当。

两个不同心态的人,做同样的事情,结果自然很不一样。原因很简单,老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积极的人会把握住每一秒钟快乐成长,消极的人则把它用来责怪、抱怨。无论做哪一行,要想成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行。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抱怨收获少的时候,请先检讨你付出的努力够不够多!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神是完美的,我们作为人,就一定有缺点和不足。所以要时常自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是很重要的。不知道是我们的教育问题还是自古就有的惯‘性’思维,我们总是力图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费尽力气地把自己塑造成“神”。其实我觉得真的没有那个必要,有位电视节目导演告诉我说:“做主持人,不用怕暴‘露’你的缺点,要知道,你的缺点往往会成为你被观众记住的特点,不用刻意地掩饰和隐藏,恰当地运用好你的特点,一定会形成属于你自己的主持风格。”我很感恩,生命有这样的贵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金‘玉’良言。当时理解得不是很真切,随着经历的增加,慢慢地似乎通了。

在广州电视台工作时,有一次,受邀主持歌手大赛,参赛的歌手各个唱得都很好,特别是进入总决赛阶段,音高、音‘色’、音域都没得挑,闭上眼睛听仿佛是孙楠、刘欢、韩红在演唱,但就是记不住谁是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特点,他们也只能淹没在众多的歌手里,没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还有个学习多年声乐的朋友,第一次录制唱片时,被制作人要求在录音棚‘乱’喊、‘乱’叫,把多年苦练的方法和技巧忘掉,找到“自己”再开始录。问其原因才知道,他一张口就是孙楠的声音,歌坛不需要第二个孙楠,所以个‘性’很重要。我们总是在努力追求共‘性’的标准,却丢失了个‘性’十足的自己,想办法把他找回来吧。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馅儿”的理论,觉得‘挺’有道理的。中国人喜欢吃饺子、包子这种‘精’华都包在里面的食物,这塑造了我们含蓄的‘性’格,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内在美”,很少直接表达自己内心。而外国人则喜欢吃比萨这种把馅儿‘露’在外面的食物,他们的‘性’格也是热情、外向的,很乐于表现自己。无论是像我们一样做幕前工作的,还是经营自己人生的人,直接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如何能找到自己的个‘性’呢?我认为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磨炼的时间要够,二是要保持真诚开放的心态。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表达误区就是“遮丑”,在镜子里,我们首先发现的都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忘了找自己的长处,更忘了扬长避短,而是刻意把力气放在掩饰不足上。而外国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会把‘精’力用在“扬美”上,哪怕只有一个优点,都会竭尽所能地放大。我在马尔代夫旅游时,在美丽的海滩上,看到一个外国‘女’人,她满脸雀斑,但是长着两条又直、又白、又细的‘腿’,看得出她对于自己的‘玉’‘腿’非常自信,所以在穿着上也刻意突出自己的美‘腿’,浑身散发着自信的美丽。这要搁咱们中国‘女’人,一定不会这么做,她们一定会把‘精’力放在祛斑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完美的身材比例和两条‘玉’‘腿’,而且会满脸愁容地去面对生活。

记得我刚开始上镜主持的时候,也是一样用拙劲儿。当时认为自己的声音不够磁‘性’、眼神儿不够明亮,全然不记得自己拥有阳光的外形和机敏的反应这回事,‘弄’得每次录像,都刻意地瞪大眼睛压低声音,很是造作,导演因此总是说我放不开,观众当然也不认可了。后来有次拍照,让我觉醒了要做自己。那时我的偶像是郭富城,特别喜欢他浓密的一字眉,可惜我生的是弯眉,所以那时拍照片总是吸气提‘臀’地运气,故意把眉‘毛’挤成一字形,可照片冲洗出来怎么看都怪怪的,“你到底是有多不愿意和我们照相啊?怎么愁眉苦脸的。”同学责备我说。“我眉‘毛’不好看,不像郭富城那样有型。”我辩解道。“我觉得‘挺’好看的呀,要知道即使你真的掰成一字,你也不是郭富城,干吗不做自己呢?”我一想,她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豁然开朗,录节目时也放松了下来,找回了自己。纵观现在的主持届,往往有特点的主持人都是原来我们专业中所说的有“缺点”的人,比如“啰唆”的毕老爷,普通话不标准的美食节目主持人,高矮胖瘦各不同的娱乐节目主持人等,都是很好地将自己的缺点转化为辨识度和特点的主持人,都是成功的典范。再比如影视界,“土老帽”赵本山,piapia的小沈阳,结巴的刘能,嘴巴‘抽’搐的赵四儿等,也都是成功地将自身的“缺点”变成特点的成功案例。可见,百‘花’齐放的电视荧屏,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个‘性’鲜明,独树一帜。

我们电视购物界依然如此。刚开始做购物专家的时候,也走了些弯路。刚加盟湖南电视台,希望自己瞬间就能够有“湖南味儿”,所以总是模仿汪涵、何炅,没有自己的风格。看了我节目的领导同事帮我把脉,和我一起努力寻找个人风格。

我总结,做购物专家只要做到四点,也能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是麦、埋、买、卖。麦——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入麦动听;埋——埋头苦干的‘精’神,认真刻苦,善于总结;买——以买家的心态审视商品,找出自己会买的理由;卖——有真情实感地推荐给观众。

销售的过程也能让我体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都是相辅相成的,可能和我在生活当中特爱听别人的故事有关。

我有很多忘年‘交’,很多从事各种行业的朋友,无论是行业‘精’英还是水果摊老板,我都愿意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多了解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做节目的时候才有鲜明的代入感,销售时才会有‘精’准的、有共鸣的话术,这让我真正了解到消费者需要什么。

还记得我刚开始做电视购物节目的时候,总是一相情愿地认为我所销售的产品只是观众自己买来使用的,一般都采用直接推荐的方式,主要让他们自己用。

但慢慢地发现很多人买我们的东西,是需要送给家人、朋友和同事、领导的,犒赏自己的有,选择商品作为礼物的也有,所以话术也要有针对‘性’,要调整,这样人群也广泛了很多。

这样的感受来自一个水果摊儿老板娘的指点。

在上节目之前一如既往地去湖南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最著名的马栏坡买水果,闲聊中老板娘说最近苹果卖得特别好,原因是夏天天气燥热,人们需要多吃水果去火,还有就是当时正是湖南的汛期,开车的、出差的、上班的人都希望平平安安,所以大家都买一些苹果放在车上。

本来去买西瓜的我,不仅买了个大西瓜,还多买了一箱苹果分给同事,看看人家老板娘的话术多到位,感染力多强啊。跟她聊过之后,我现在都习惯‘性’地放个苹果在包里或者放在车上,既可以随时补给营养,还可以让平安常伴左右。您说,这位老板娘的销售是不是特别成功?

了解客户并满足他们的需要,销售才更有效果。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就好像在黑暗中走路,白费力气又看不到结果。

如果付出热情,多试探顾客的需求,你还能够像故事中的老板娘一样,创造出顾客的需求。很多人因为过分热情失去一次‘交’易,然而热情不够会失去一百次‘交’易,热情远比‘花’言巧语更有感染力。

当然,这里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常常是我们一相情愿地跟别人讲,这东西好,好得不得了,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你必须买,不买是你的损失……其实这是不对的,你要了解那个人的需求,但是别忘了火候,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走走停停,目标是随时遇到的参照物,是变化的,所以你要及时做相应的调整。我觉得送礼物啊,做节目啊,为人处世啊,道理都是一样的,满心欢喜地和身边人分享美好,身边人也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开心快乐,这才是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会把送礼物的哲学,运用到我的节目当中,一些观众,还有我同事都给我反馈过,说他们愿意看我的节目就是因为有很多很好玩的东西在里面,而且真的是为消费者着想,我一说话他们会拼命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这就是共鸣吧!

那怎么能够把礼物送得好呢?总结一句叫做:送者心欢,受者心安,用金不如用心。

就是这点让我特别有满足感,所以我们会在节目中帮观众挑选礼物,什么商品适合送给什么人做礼物,什么礼物对方会喜欢,我们都给出建议,我们帮观众分析怎样送对礼物,这都是我慢慢学来的。

我要送东西给你,并不想了解你是怎样的人,通通运用我老爸的理论,甭管对象是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送过去。这种做法听起来对,实际上却是错的。

有人说,当官不打送礼的,这话是没错,接受礼物的人即使不喜欢也会礼貌地接受。其实细想想,万一不是人家打心眼里喜欢和需要的东西,那大家都会很‘浪’费,送的人‘浪’费的是金钱,接受的人‘浪’费的是感情。

我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的朋友,特别是男孩追‘女’孩的时候,一味‘花’钱送礼物博得‘女’孩的芳心,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花’成千上万的钱给她买钻戒,但是‘女’孩并不戴饰品,而且也觉得欣然接受这么贵的礼物不大合适,从而心有不安,所以男士送礼失败。后来又送‘女’孩一套项链、耳环那种也比较贵的东西,没想到那‘女’孩根本没有耳‘洞’。

我觉得这样送礼物就是有问题的。送礼物时要知己知彼,投其所好,这样才能送礼送到心坎上,送礼的人不用多‘花’钱,接受礼物的人也不必有负担,还会爱不释手,岂不是皆大欢喜?这是很简单的生活常识,感谢我的工作教会我这个很实用的道理。

一次听一位电台的dj的节目,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他讲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结尾时,他总结道:“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很重要啊。”“‘交’通?”“哦,‘交’流和沟通……”虽然,她出现了个小小的口误,但还是说明了‘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种“‘交’通”不畅的时候,就像北京塞车一样误时、误事,导致心情差。

但‘性’格开朗的人朋友多,麻烦少,一路畅顺。总结其原因,就是他们做到了沟通无障碍,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人缘就不用讲了。

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特别是在工作中。

我的经验是,凡事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问题及时沟通,而且要倾听对方的真实观点和感受,不能凭我们自己的“想当然”去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要知道,惯‘性’思维有时会造成误判,我小学的一次搞笑经历就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刚上学前班的时候,小品刚刚盛行,从‘春’晚上有赵本山、宋丹丹、潘长江等这些优秀的笑星,‘操’着东北方言抖“包袱”,给观众制造了无数欢乐开始,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小品。看得多了,我就开始学了,而且学得很像,那时才发掘出自己的模仿天赋。

茶余饭后,总爱戴着姥姥的帽子模仿赵本山的《小草》,或者模仿宋丹丹来段“俺叫魏淑芬,至今未婚”,这给家人带来了快乐。

都说学啥像啥是好事,可我超凡的模仿能力,险些招来了一顿胖揍。当年潘长江老师有段小品特别好看,名字现在记不得了,可他活灵活现的角‘色’我记忆犹新。

他最大的特点是结巴,说话总是“啊就……啊就……”的,表达很费劲。

我当时正是六七岁讨狗嫌的年纪,每天也学着他“啊就啊就”地结结巴巴说话,刚开始大人们都觉得我模仿得像,觉得‘挺’好玩的。可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了,不刻意表演的时候也结巴,我妈吓坏了,怕我从此改不回来,真成小结巴了。

她就命令我不许学,赶紧改过来,逆反的我就是不改。不知道我妈后来是在哪里听到的“偏方”,说是趁着下雨天刮风打雷的时候,一个冷不防,给我个耳光就能打回来。

我姐极其配合我妈的行动,她故意逗我背诵课文,给我妈制造机会。好在我机灵,把她们的“‘阴’谋”消灭在萌芽中了。

当然,从小到大不舍得动我一根手指头的妈妈肯定也心疼我,把原来的计划改成了说服教育。

“啊就……妈,啊就……你别打我,啊就我好好改……”我习惯‘性’结巴地做保证。“你还阿舅阿舅的啊?再这样说看我不打歪你的嘴!”妈妈严厉地“恐吓”我。

我被她震慑了,努力扳了好多天,总算扳过来了,要不然我今天肯定做不成主持人,谢谢老妈当年的良苦用心。

同人不同命啊,我同学就没这么好运了。他和我一样学结巴成瘾,也整天“啊就啊就”的,她妈妈也知道这个“偏方”,结果真打了好几次都没改过来,可费了不少劲。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改正,放慢语速慢慢说,也就好了,老师都给他诊断为“痊愈”了,可还被海扁了一顿。

有一天,他文化程度不高的妈妈为了检验他是不是真的不结巴,放学时就考他背诵当天所学的课文。他扬扬得意地急于表现,大声朗诵道:“鹅,鹅,鹅……”啪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他的脸上,瞬间起了五个手指印,‘弄’得他不知所措。

“好好说,看你再学结巴?再背一遍。”他战战兢兢地又背起来,“鹅,鹅,鹅……”。啪又是一声响亮的耳光,这下他彻底崩溃了,号啕大哭起来。

我想说:朴实的农村妈妈,没文化多可怕。人们的惯‘性’的思维啊,不冷静多可怕。

我刚入职场时的一次沟通经历,也有经验值得吸取。那是在参加“美在‘花’城“比赛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窘境和心态,我参加选秀比赛的事只有几个同事知道。

一是觉得自己在广州电视台只是实习生,二是担心自己进不了复赛贻笑大方,所以没有和领导们报告。

没想到,我一轮一轮地往前走,都还比较顺利,直到复赛的时候才暴‘露’身份。当时比赛场地是广州一个非常气派的广场,纯白‘色’的舞台很有大牌时尚发布会的感觉,据说当时还有好多包括香港媒体在内的媒体,我兴奋异常。

可是,依次“闪亮登场”的时候,我差点走神摔在台阶上,因为我实习部‘门’的主任正端坐在评委席上,我们眼神接触的瞬间,我极其尴尬,在整场比赛中我几乎都是“心事重重”的状态。

这之前,有同事曾跟我透‘露’过,主任不太赞成我参加比赛,希望我安心实习,好好表现,争取留在台里工作。其间因为选手培训,也鬼鬼祟祟地请过几次假,生怕被主任发现。

可是,今天我的秘密“大白于天下”了,而她老人家竟戏剧‘性’地成了主宰我命运的评委!如何是好啊?

幸运的是,我这次又顺利过关,主任并没有在分数上“为难”我,事实证明我“小人之心”了,惭愧啊!

在去选手基地封闭培训的前一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和主任沟通了。一是承认错误,不该先斩后奏;二是实事求是地说出参加比赛的真正理由。

原以为,她会严厉地批评我一顿,没想到,她像妈妈一样地拉着我的手说:“任升啊,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是担心你。一个孩子大老远从东北跑到广州来,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身边,多不容易啊!你和我儿子一样大,我也是做母亲的,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受苦呢?我是心疼你呀,孩子……”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直接而真诚的沟通,很重要。沟通中,百分之七十是情绪,百分之三十才是内容,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情绪梳理好,不然会让误会乘虚而入,急事慢说我觉得是很实用的沟通技巧。

就像最初在广东作采访时我一句广东话都听不懂,就每天听广播,去了解,去逛最民俗的地方,老宅老巷啊,那里的人会愿意跟我说解。所以,要用加法去准备,去积累,在生活中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生活中很好的老师。

比如你告诉我在北京漂不容易,我在销售中就会说,我们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所以年终的时候要犒赏一下自己,明年再努力,你一定会有同感,这就是加法的准备,积累很多,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东西反复来说就是销售的哲学。

销售切入点中有一种快速进入对方好感区域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地聊天。

就是跟人聊他最爱的东西,比如和‘女’人聊感情,谈小孩,比如我在电梯里看到小孩就说“真可爱”。我觉得做快乐的人就是跟朋友去分享,因为,第一,我搭讪没有恶意,第二,我帮你按电梯。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人和人不是本来就有防备距离,而是中国人因为社会信任度普遍降低,人的警惕心会比较高,总会怕被骗,怕上当。我有一个度,不会过多接触,我只是帮你一个忙,而这个忙只是我的举手之劳。所以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一些东西,通过聊天我会有一些收获。

这种沟通好比读一本书,看完一本书之后或许不会立刻觉得有什么用处,经过时间的沉淀,突然有一天,你的某些感触跟书里很像,你会把它用出来。

步入职场,总是听到有人哀叹人际关系复杂,‘交’心很难。其实,我想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不可能以个体的方式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生活。所以正确认识,敞开心扉,一定能拥有和谐的天地和快乐的生活。

从东北到广州,从湖南到北京,我很幸运的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我快乐的“家人”陪伴,即使因为忙碌联络减少,距离的变化也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用心经营,以诚相待是我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人文特点也很不一样,这点通过各地的饮食文化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俺们东北人喜欢吃炖菜,什么食材都可以放到一个锅里烹调,虽不‘精’致,却很包容,一如东北人粗犷、热情的‘性’格;粤菜多以清淡为主,白灼的菜品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就好比广东人的个‘性’,真诚且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处世哲学;湖南人喜爱辣椒,可以说无辣椒不欢,所以湖南人的‘性’格都是风风火火、热辣爽快的;北京人喜欢吃炸酱面、涮羊‘肉’,所以相处之道很注重哥们圈儿、朋友圈儿。和不同的人相处,我总是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很是愉悦。可能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吧,我和陌生人‘交’流从来都不打怵,更没有所谓的讨厌应酬,而且我觉得应酬是一件‘挺’好玩的事儿。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六度空间”的理论,是说要想认识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最多可以通过六个人建立关系。我用实践检验了这个理论,比如出这本书的,我通过吴昕认识了优秀的作家、策划人夏果果,又认识了她的同事兼好友小美,只通过三个人,就实现了我的梦想。再比如我在央广工作时的台长,竟然和我在哈尔滨工作时的台长是同学,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只能说明世界很小,人和人之间都是有关系的。

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在经营自己的人生时,要努力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那该如何构建呢?答案当然是‘交’际和应酬了。现在不是有很多理论说企业要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吗?而且听说很多白领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增强软实力的培训班,比如唱歌、跳舞、品红酒、打高尔夫等,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实力增强,在职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营销自己的时候收获一张又一张的“赢单”。

我总是很幸运,因为购物专家的职业,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我们在销售酒品时,会接触到很多白酒红酒专家,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相关的知识。还有汽车、数码、‘床’品、珠宝、藏品等各类专业人士,和他们合作不仅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也在应酬时多了很多谈资和话题。

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2章 打开自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3章 洞察人性,营销自己的影响力第5章 我的故事,从种一粒梦的种子开始第4章 交往实战:让别人真心悦纳你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第1章 在湖南卫视,向明星同事学“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