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选择离别

公元二一五年十一月,章武元年,先祖登基为帝,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荀彧为御史大夫,田丰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

二月,立皇后甘氏,子杰为皇太子。

——《汉书昭烈帝传》

章武元年,先祖即帝位,曰:“惜黄巾之乱起,数十年来,天灾不断,人祸连绵。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国势岌岌可危,今天下一统,百姓安乐,关内侯麟居功至伟。”策麟为江东王。

麟为之惶恐,誓死不从,改策为兵马大元帅领卢江侯。麟还想推托,但时先祖已怒,不得已而任之。

同年次年十月先祖五十五寿诞之时,避开世俗,留于罗,甄两家数以亿金之财,用于修建蜀道,治黄河,修筑长城,开国渠。

先祖伤感莫明追封麟为逍遥王。

——《汉书逍遥王传》

建平四年(公元二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罗灵风凯旋回长安,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热闹无比。这次的迎接非同一般,以往只是庆祝胜利的一种仪式,然而,此刻却是欢庆大汉一统,天下恢复平静。

虽然是欢迎,但意义却大大的不同。

所有将士都昂首挺胸,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仿佛在说:“我们胜利了,我们保佑了自己的家园,拯救了大汉,我们是大功臣!”

确实,他们可以这么说,假如不是他们的浴血奋战,哪有罗灵风他们的辉煌。

长安议事厅。

罗灵风交还了帅印,请罪道:“臣下无能,未能从曹操手中救出陛下,让他死于乱军之中,罪该万死,请主公责罪!”

刘备道:“军师已经尽力,奈何天命如此,怎能怪罪于军师?”他初时听了这个消息心中有喜有哀,此刻离刘恕之死已经有一个多月,他哪还能怪罪罗灵风。

人都有贪念,都有欲望,刘备起兵时,确实是心系天下,打算造福万民,光复汉武雄风,此刻,虽然他还是心系天下,打算造福万民,光复汉武雄风,不过心境却大大的不一样。随着权力的越来越大,领土的越来越多,野心也就渐渐的滋生了起来。对于刘恕他有着别样的犹豫。两人同是汉景帝的庶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说到血缘关系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可是,他不甘心就这样的将自己的权力交出去,但也不愿将天下从刘家人的手中夺过来,直到刘恕已死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后,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接着,刘备下令举国哀伤,一个月内静止嫁娶,酒宴等等一切的喜庆活动,并为刘恕办了一场极其隆重盛大的葬礼。

过了一个来月。

这天,在长安大殿会议厅里。

罗灵风站出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五帝精生,河雉著名;七宿精见,五纬合同。明受天任而令为之,其不得已耳,非天下所任。不可妄蔗几也。如今汉帝已丧,且无子孙留下,汉室子孙只有秦侯可继承皇位,请主公顺应天命继任大统。”

诸葛亮也站出,双手捧着半人高,手掌宽的一卷布卷,道:“禀秦侯,此乃万民之言,大汉各地的百姓都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秦侯能够荣登九五。”

殿中文武大臣也一并请求。

张飞道:“这天下是大哥和我们一起打下来的,大哥想要让给别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他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见刘备许久未说话,立刻就粗声嚷嚷了起来。

刘备本就没有不同意,只不过是依照古有惯例推迟一下而已,见张飞如此说来,也就点头同意了。

登基大典,是十一月一日举行的。

那一天,长安上下人如潮涌,车如洪,大汉各洲郡的代表,南蛮山越的首领等等都来长安朝见。

拜天叩祖,宣读祭文等等一系列烦琐的仪式完成后,刘备回到了皇宫下令大赦天下,除重型死囚外,其余囚犯一律释放。并传旨立甘氏为皇后,长子刘杰为太子。

次日,早朝。

刘备颁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关羽随帝起兵,智勇双全,战功卓越,受封安邑王,剑覆上殿,入朝不趋。张飞随帝起兵,勇烈肝胆,功勋卓越,受封范阳王,剑覆上殿,入朝不趋。罗麟智计无双,战功非凡,受封江东王。

诸葛亮为丞相,兼太子太傅,荀彧为御史大夫兼太子太傅,田丰为司徒。

张辽为大将军,马邑侯,加万户。赵云封骠骑大将军,常山侯。马超封征西大将军,凉洲侯。太史慈封征东大将军东莱侯,高顺封征北大将军白登侯。陆逊为水军大都督兼徐州刺史,领汝阴侯。徐庶荆洲刺史,领颖川侯。等等。军中大小将官都有封赏。

这些赏赐是刘备昨天花了一夜的时间,根据以往的战绩合理安排的,全军将士对此封赏也非常的满意。唯一有意见的就只有罗灵风了。

关羽的安邑王和张飞的范阳王,这些都是郡王,所瞎之地不过一郡而已。可是他的江东王却是整个江东。富庶的江南几乎都是他的领土,所辖之地高达六郡八十一洲。虽然,他所立的功勋确实够担任这江东王一职,可是,他却不敢领任。

自古以来封王者,不计其数,但真正有好下场的却是寥寥可数。即便刘备放心他,信任他,但难保刘杰会向刘备一样,对他信任无比?就算刘杰信任,但后世的刘家子孙呢?他们真的允许一个随时可以威胁他们的势力存在吗?

开国时,封王。治国时,消蕃。随后再以叛乱罪名诛蕃王九族。这是再正常不过了。罗灵风在时,也许会忌惮于他,但是人终有一死,假若罗灵风一死,谁能保证日后的君王不对他的后代下手?他也不希望罗家就因此而绝了后。

罗灵风道:“禀皇上,高祖曾经有言‘外姓者,不能为忘’,安邑王与范阳王皆为皇上的兄弟。虽是异姓,却实比骨肉,不在此行列之中。而在下不过是商贾出身,实在不能接此重任。请主公收回成命。”

刘备不已为然道:“灵风此言就不对了,妳在朕最危难之际,加入朕的麾下,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立大小功勋,足够担当此重任。妳我相识多年,相处得一直非常的融洽,朕早已将妳看成自己的弟弟一般,何必又计较那么多。”他说得诚恳,这也是他的本意。他对罗灵风的忠心是百分之百的相信的,因此,他想让罗灵风一辈子都效忠于自己,一辈子保刘家的大汉江山,所以,他就用了这个方法来困住罗灵风,他本以为罗灵风在接任江东王一职后,会让这个奇才更加的感激自己,为自己效命,却不曾想过对方会拒绝,惊谔之下不免有些意外。

罗灵风道:“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才能享得太平。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票,吾得而食诸?天下只会再度陷入混乱之中。”他说的是齐景公和孔子的对话。

当年孔子周游齐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事,孔子恭敬的回答说:“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确实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父不是父,子不是子,即使有了粮食,我能吃得着它吗?”

而罗灵风正是用了典故来回绝刘备。

刘备还想劝说。

荀彧站出来道:“禀皇上,军师顾忌的是!高祖乃我大汉之魂,身为高祖子孙,若带头违背高祖之言的话,恐怕是有不妥。”他一心向汉,绝不允许大汉再度陷入战乱之中,他目光较刘备要长远上许多,他认为即使罗灵风不反,难保他的子孙不反,凭借罗灵风的威望以及关系,若出了一个真正有本事的野心家,难保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他入刘营虽短,但已经处处为大汉的将来做考虑。本来,他听刘备封罗灵风为王,就焦虑不已,却又不好强出头辩解,现罗灵风第一个反对,他也顺理成章的随声附和。

第二个说话的是诸葛亮,他道:“皇上,军师虽有过人的功勋,但大汉王朝百年来都未有人破此先例,莫非皇上真的想第一个破此先例!”他和罗灵风共事多年,知道罗灵风心中的顾及,在公在私,他都必须帮上他一把。

庞统也道:“皇上,强扭的瓜不甜,军师生性懒散,不喜一些繁杂之事,还不如随他的性,策封一个他喜欢的官职给他!”他仿佛已经猜中了刘备的心中所想,暗示刘备要想留住他,就必须随他的喜好,让他任一个想走却走不了的职位。

罗灵风再次恳求道:“皇上,收回成命吧!麟就算死也不愿接此重任。”

刘备见麾下重臣各个都反对,一时间也失了主意,想了许久,道:“好吧!可是……”这个时候,他又有些为难了,诸葛亮为丞相,荀彧为御史大夫,田丰为司徒。这些命令都已经都颁布下去了,总不可能将他们的官位撤除吧?

贾诩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提议道:“天下刚刚平息,许多地方都存在军力过多,士兵烦乱的现象,若长久不治,必然是一处隐患。军师之才,可比汉初之张良,韩信。军师之功大多在于军功,不如就任他来处理此事?”

刘备大喜道:“好,就任命军师为兵马大元帅领卢江侯,封万户,赐节埕,特命剑覆上殿,入朝不趋。”

罗灵风还想拒绝,但见刘备已经有些不满,再拒绝也说不过去,只好领命道:“谢皇上赏赐。”

兵马大元帅确实是一个闲职,如今天下战乱已平,几乎根本就不需要动兵。贾诩说的那个问题,罗灵风一个裁军练精的命令就搞定了。另外,再加上新汉刚立,扩土开田所用的人力是供不应求,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裁军的人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唯一值得他关注的就是水军的训练。司马懿所在的扶桑一直是军中的一个隐患。但是他知道现在他们还是无力远征,毕竟路程相差太远,许多困难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不过,他有陆逊,吕蒙,甘宁,周泰等水中好手辅佐,家中更有一个水军之王的周瑜指点,水军的战斗力也是日渐加强。

无所事事的他就以教导徒弟为乐,邓艾挂了官职和姜维一起跟着他。听他讲学,绪论带兵之道,领兵之法。由于罗灵风处于后世,知道兴趣教学比老套的教学要强上许多,于是,他经常变着法子,教这两个小鬼,让他们乐此不疲。

直到有一天,姜维和邓艾突然发现罗灵风疲惫了许多。时常打着“哈哈”给他们讲课。

这天,姜维忍不住道:“师傅,今天您好好休息,我跟邓哥哥自己看《孙子兵法》,不懂的我们让陆大哥教我们。”

邓艾也一个劲的点头。

他们两个并不知道罗灵风的职位是一个闲职,以为是他的工作太忙,还要抽时间来教他们兵法,感动之余,两人就合商着一起放师傅几天的假,由于姜维年纪最小,平时也最得罗灵风的宠爱,也就由他来开这个头。

小孩毕竟是小孩,怎么可能骗得过已经成人精的罗灵风。他们自认为装得很像,却不知道他们眼中的那股担忧早已将他们出卖了。

微笑的摸了摸姜维的头,爱怜的道:“师傅不累,只要妳们用心学,以妳们的资质很快就可以领悟的。”

姜维坚定的点头道:“为了师傅,维儿一定会好好学的。”

邓艾也附和道:“我也一样!”

一堂课讲完,罗灵风讲的是《孙子兵法》中的第009卷《行军》,也许两人都是少有的领军奇才,也许是因为他特别的努力,这一篇《行军》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虽说现在只是纸上谈兵,但也是个好的开端,只要能谈就会有用的可能,若谈都不会谈,怎能在战场上纯熟运用。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师傅还有些事情,不懂的可以到内屋找妳们的周叔叔,或者来书房找我。”罗灵风收起了竹简,微笑的对着他们说。

邓艾道:“师傅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的,您要早点休息啊!”

罗灵风应了一声,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师傅又打算在书房中干个通宵。

当夜凌晨。

“咯吱”一声,书房门被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小巧的身影闪了进来,见在书桌上奋笔急书的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心痛,发出了一正轻轻的叹息。

“哎!”她道:“夫君,何必那么急呢?”

罗灵风闻声一看,正是爱妻秀儿,见她手中端了碗汤,感动的笑道:“秀儿怎么还不睡,时间不多,我得尽快赶出来才行。”

秀儿道:“要走也不急于一时,何必如此着急,看妳都瘦了一圈了!”

罗灵风笑道:“战争已经过去了,我的使命也结束了。五胡之乱也不再发生,国家也不会元气大伤。这些年我就向为命运而活一样,为了改变历史而征来讨去,是时候过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了,不过我知道皇上的性格,他是不会让我走的,而我们人多势众,也只有趁皇上五十五大寿诞长安人多混杂的时候离开。”

罗灵风叹了口气道:“这一走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只有那几个徒弟了,陆逊已经成家,沉稳多智,世上能胜他的寥寥可数,对他还是可以放心的。艾儿和维儿尚且年幼,虽有才智却缺乏经验,心性也不成熟,很容易走上岔路,不能回头。现在,我将自己一身中所经历过的大小阵战全部写下,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让他们提高些经验,以便日后的不时之需。”

秀儿走了上来,知道劝说不了他,就道:“先把这碗人参汤喝了吧!适当的休息,比长时间的工作更有效率,这可是妳说的呀!可别自己打自己嘴巴!”

罗灵风笑道:“好,好,好!我合还不行了吗?”

十月十六日。

天气格外晴朗。

罗灵风将陆逊,邓艾,姜维招来,将自己赶了几个月编写成的书和张良晚年写的兵法,交给了他们三人,道:“这两本书一本是汉初张良写的兵法,这本则是为师一生领兵打战的心得,虽然它比不上孙武的《孙子兵法》以及张良的兵书。但这里头都是《孙子兵法》中没有的经验典故,熟读它对妳们百利而无一害。现在我将它们传给妳们,妳们日后能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才,为师不能给那么[铺路了,往后妳们好好努力吧!”

“师傅,妳要走?”陆逊第一个反应过来,颤声问道。

其余两人各个都惊慌的望着罗灵风,希望陆逊的猜测有假。

可是,他们失望了。罗灵风没有答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表明了自己的意向。

邓艾,姜维纷纷跪下齐声道:“师傅,带徒儿走吧!让徒儿伺候您!”

“胡闹!”罗灵风的眼圈红了,佯怒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妳们一个想当大将军,一个想当大元帅,莫非妳们就这样放弃妳们的梦想了吗?”

“可是,徒儿舍不得您啊!”姜维呜呜哽咽道。

罗灵风叹道:“师傅只是去远离世俗,享福去了,妳们应该高兴,还有记着妳们是我罗麟的徒弟,我罗麟可不要一个无能的废物当他的徒弟,艾儿,妳的梦想是当上一名纵横沙场所向无敌的大将军,维儿,妳的梦想是当一名为国争光的大元帅,从今天起,妳们就必须向这个目标进军,什么时候达成愿望,师傅就什么时候来看妳们。还有,谁再说丧气话,我立刻就将他逐出门墙。至于师傅要走,妳们也不必劝了,我主意已定,不容更改,妳们也希望师傅能过上平静安详的日子是吗?”

邓艾,姜维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罗灵风望着陆逊道:“伯言,对妳我就不说什么了,妳所做的一切都令为师放心。妳是水军大都督,日后妳若要东征扶桑的时候,就去卢江城南找一个叫孙开的人,让他通知我,另外,艾儿,维儿就由妳来照顾了。”

陆逊强忍着眼泪,道:“师傅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两位小师弟的。”

罗灵风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妳们走吧!皇上的寿诞就要开始了,妳们好好保重。别让人看出破绽。”

“师傅走好,请恕徒儿不能相送了!”陆逊说到这里时泪水终于忍不住的掉了下来。

寿诞如期开始了,皇宫上下一片欢笑。

穿着龙袍的刘备在殿上愉快的和臣子聊着天,不过他的眼光时不时的看着殿外,外人一看就知道他有些心不在焉。

这时,一个太监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

刘备抢先问道:“军师呢?”虽然罗灵风此刻已经是兵马大元帅了,但刘备还是喜欢亲切的称他为军师。

那太监道:“军师不见了!”

刘备慌张的道:“什么叫不见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不见了?”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了他的心头。

太监道:“不知道,我一到罗府就被一个人给挟持了,过了半个时辰他才放了我,并给了我一封信,那时候罗府上下除了毫不知情的丫鬟外,就没有一个主事的人了!他们不知道元帅的去向。”

刘备抢过信,见信上道:“吾皇万岁,请恕臣下不辞而别之罪。臣本就一世俗之人,不贪荣华,不恋富贵。所谓山珍海味乐逍遥,萝卜青菜苦中甜。无论是什么都有他存在的定义。只要懂得去享受。一切都是美好的。我罗麟上自认为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也对得起自己的国家。惟独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儿,征战数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餐因为我而食不知味,多少个夜因为我而睡不安寝。

现在天下太平,国家安康,是我离开的时候了。在这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我希望可以尽我的可能来疼爱妻儿,照顾双亲,望主公成全,切勿来找。

另外罗家,甄家的所有钱财,所有的地契都在罗府的地下室内,望主公用这些钱财建蜀道,治黄河,筑长城,开国渠,造福千万后代。”

刘备看完后,大喝:“快,快,快备马!”他心中狂念:“灵风等等……灵风等等……”

刘备飞快的冲出皇宫,跨上一匹宝马如疯了一般向南方奔去。

一口气连续奔行了五十余里,依旧不见任何踪影。

刘备哀声叹道:“灵风,妳我交心数十载,难道就连一个道别,送行的机会都不给我了吗?”

第88章 夜半偷香会秀儿 风流军师传天下第249章 长安议事第332章 忠魂许仲康第230章 明白真相第94章 罗灵风意往许昌 空闲时谐美踏青第47章 甘兴霸终投名主 罗灵风兵出武关第172章 大获全胜第341章 临淄之役第369章 选择离别第34章 张辽大战夏侯渊 贾文和在出计谋第172章 时光飞逝 出使东吴第86章 罗灵风智退蔡冒 黄承彦离别赠书第260章 两强相遇较输赢第132章 目标张燕大军第173章 江上会二英第145章 夏日游园 徐庶出计第161章 渡水夺城 破袭擒首第78章 前后夹击破乌江 乔烟出计骗城门第29章 翼德发威铁骑勇 大败陈宫得贤才第301章 鲁肃归心 反攻新野第30章 两情相悦共云雨 噩耗惊落英雄泪第244章 是战还是不战第5章 典子满拳打群贼 黄巾之乱百姓苦第11章 时机成熟麒麟吼 千里驰援战北海第311章 骂死王朗 曹刘激战第147章 汉中见闻 初入成都第289章 凌统归降 强攻南郡第358章 用“间”第42章 排近忧郭嘉自荐 为远计罗麟改革第90章 刘玄德意欲伐曹 荀公达远来换宝第112章 风波起兮大战至第341章 临淄之役第159章 计诱吴懿 刘璋归降第254章 虚惊一场第278章 柴桑攻防战第63章 辞别众人意归去 罗麟再战马文鸳第1章 逆天麒麟终降世 罗家风云起突变第301章 鲁肃归心 反攻新野第154章 二破南蛮 西川风云(上)第128章 张燕军飞占二城第138章 张燕刺曹 邺城终破第260章 两强相遇较输赢第139章 诸葛定计 汉水初战第233章 路遇匪徒第45章 连刘表玄德亲往 见甄宓灵风遇刺第9章 麒麟平原遇贤主 灵风单条张翼德第81章 医圣妙手救二将 乔烟罗麟情愫生第134章 连环决计破黑山(下)第160章 治理益州 浅议南蛮第280章 征讨豫章第43章 子龙国让俱归心 灵风奉孝双斗智第40章 刘备至汝南议事 新府邸在会秀儿第152章 醋坛破裂 二女相斗第257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51章 智高顺大摆金锁 勇张飞怒挑五将第74章 娇二乔琴萧合鸣 识周郎结为至交第254章 虚惊一场第229章 再见尚香 小人现形第255章 曹操的突然到来第205章 千古高义——小霸王第33章 罗灵风智论前程 刘玄德破釜沉舟第238章 无奈的汉献帝第77章 降曹营韩浩出计 至寿春罗麟用谋第289章 凌统归降 强攻南郡第64章 罗麟智出西凉地 田丰千里投明主第165章 二女争风 巧救十八骑第193章 宛郡攻防战第248章 四面楚歌第52章 罗麟诈败拖李郭 徐庶计出赚长安第216章 计中之计第98章 曹安民酒馆出丑 罗灵风作诗扬名第310章 喜得二将 运筹帷幄第26章 让小沛吕布来归 李郭乱天下大变第264章 天降奇兵 曹操撤退第237章 水军建制第5章 典子满拳打群贼 黄巾之乱百姓苦第206章 高山流水第16章 双将踏营结生死 郭嘉浅论罗灵风第72章 太史慈大战纪灵 关云长猛破敌营第326章 各出计谋第334章 处理俘虏 再度出击第130章 妙计夺宛城第322章 追击第251章 出战前期第270章 三大军师齐出第283章 疾风之能第280章 征讨豫章第310章 喜得二将 运筹帷幄第341章 临淄之役第70章 飞羽弓骑巧破敌 众将出计取合肥第185章 众谋争风 曹操定计第128章 张燕军飞占二城第278章 柴桑攻防战第302章 凯旋而回第130章 妙计夺宛城第234章 罗灵风VS蔡邕第204章 赵云之威 罗麟在现第245章 关羽扬威第171章 九曲神木 新兵成立第27章 喜宴转眼为丧宴 静后时机龙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