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内政外交

刘禅回到了长安之后,开始着手安排他离开雍州之后,当地的善后事宜了

魏延的军队肯定是驻扎在冯翊郡,用来防备并州的曹魏军,这个是无法改变的。

邓艾的军队继续驻扎在潼关,以应对曹魏的洛**和河东郡方面的强敌,这个也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改变的是,刘禅为了慎重起见,还是从陆逊的军队里面**调出了四千人过去支援邓艾。

邓艾的人马原本过去潼关的时候就有八千人之众,经过数月与曹真大军的鏖战,损失了足有三四千人之多。但是他们凭借着极其险要的城防,最终还是将曹真的人马**退。所以,刘禅的这次派兵增援,无非就是给邓艾补充原本损失的人马而已。

然后,进入三辅地区的高时黎、治元多、伊健达和李胜元等人的骑兵队,显然不太适合继续停留在那里了。毕竟,长安三辅曾经是汉人的政治权力中心地带,若是驻扎有太多羌胡人的部队的话,民心上面显然很难接受。

何况,现在雍凉境内各方的势力来看,羌胡人其实不会比汉人弱小。长安三辅地区若是驻扎了那么多的羌胡骑兵,也会让汉人产生恐惧。

而且,高时黎和治元多方面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双方之间若是没有刘禅给压制着,到时候就可能爆发不可预估的冲突,危害的也就只有本来还没有完全归心的三辅百姓。

所以,一切为了安抚民意,刘禅随即向所有羌胡的部队发出了征调令:着令高时黎的人马详细,走蒲坂的铁索桥,进入冯翊郡,加入魏延的麾下听用。

应该说,刘禅的这个征调令从某种程度上面讲,是有现实的必要**的。魏延的麾下一直没有配备骑兵队,所以在跟曹魏军作战的时候,就会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如今给他们配备高时黎的军队,倒是很符合时宜。

而且,此时高时黎还在临晋养伤,他的部队过去那边正好很合适。

李胜元的部队则是进入襄**郡,到关兴的麾下听用。

治元多和伊健达等人的部队,则是进入凉州,到马岱的麾下听用。

这样一来,羌胡人的三支重要力量,就被刘禅各自打发出去,团**力量也被削弱的很多,应该不会再起什么风**了。

刘禅这样做只是完全出于一种现实需要的考虑,毕竟如同刘禅的观念之中一再强调的那样,军队是一种可怕的暴力工具,可以用来对付外敌,但是也同样可以用来对付自己。他们可以对外敌残忍,但是更加容易对自己的国民残忍。

所以,军队可能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一定要做好最为完备的预防。否则的话,到时候一旦出事,后果绝对是灾难**的,没有人可以轻易阻止得了。政治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手里掌握有可以随意使用的军事力量!

然后,刘禅随即向丞相府下书,提议胜任一直在襄**郡帮助关兴参赞军务的侍中赵俨,出任在魏延出任了冯翊郡太守后,职位出现空缺的汉中太守之职。

丞相府经过商议后,在一个月之后同意了刘禅对赵俨的任命。

同时,刘禅也向大司马府衙下书。

大司马府衙,其实跟丞相府是合并在一起办公的,二者现在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刘禅这次则是准备让大司马董和,将大司马府衙和丞相府区分开去,自己独立去开府,所需要的司职人员,由丞相府和尚书台兵曹尚书一起商议决定。

刘禅这次的用意是,一方面用大司马府独立出来的契机,分去诸葛亮的丞相府的一部分权力。否则的话,大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过巨大。

诸葛亮虽然忠心耿耿,但是他也不可能永远不死,权力就是权力,人就是人,制度就是制度,制度的确立永远比人要重要,绝对不能够因为一个人的杰出,就可以赋予超乎常规的权力。这种思想国人一定感觉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大家经常**这事,但是其后果往往是灾难**的,在这方面吃亏还少吗?

制度比人重要,权力必须得到制衡,这样的政治**原则,刘禅觉得有必要开始确立起来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安排,丞相府可能会感觉很难接受吧。刘禅还是会给予理解的,所以,大司马府独立出去之后,董和的府衙不再留在成都。

刘禅给董和选定了两个预订的地方。

第一个是长安,那里是曾经的大汉国都,政治上面意义非常深远。而且,大司马府迁过去那边,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标志着大汉国的统治,终于回到了原来的正统地位,让蜀汉政权的声势可以得到提高。

而且,长安距离成都也不是特别远,在处理事务上面跟成都的**流比较容易。这确实是个不小的优势。

刘禅选定的第二个驻地,便是江陵城了。

应该说,江陵城在如今蜀汉境内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

它的北面是襄**郡和襄水可以保护它,西面就是关中地区,南面则是益州,东面则是扬州,可以说说是处于蜀汉的中心位置,可以沟通四方的最佳地点。

所以,一旦大司马府迁入江陵城,可以对蜀汉各个地方的军务进行沟通。特别是江陵城也靠近各处前线,而且还是处于各处前线的中央位置,能够比较好地得到各前线的信息。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江陵城的话,大司马府还可以究竟了解到水军的全部信息。毕竟,现在蜀汉军和曹魏军征战的主战兵力,大多都是陆战部队。但是刘禅觉得,水军将来一定要发挥出更加重大的作用才可以。

而大司马府乃至于蜀汉的高层们,对于水军显然是缺乏了解的。作为蜀汉的最高军事机构,大司马府有必要对水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行。

而且,全琮如今正在全力发展水军,更加需要跟大司马府进行更加流畅的沟通,以得到大司马府的各种支持。

刘禅的书信下达之后,果然引起了丞相府的反弹。诸葛亮随即向刘禅上书,如今蜀汉的国力还不够强大,官府的国库的财物也在近年来的历次大战之中急剧消耗。现在正是节缩财政开支,以修养民生的时候,若是再增加大司马府这样的机构编制的话,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必要。

刘禅是在回去成都的路上得到诸葛亮的这份抗辩书的。

对于蜀汉财政方面的事务,一直都是刘禅密切关注的对象,所以他非常清楚情况。但是其实大司马府衙的编辑,也不会非常多,顶多就是增加上百个人员编制而已。

刘禅显然不同意诸葛亮以财政紧张作为借口,随即回信告诉诸葛亮,国家现在的财政其实是可以支撑起多出来的这个大司马府的人员编制的。

而且,大司马府的分立,其实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它只是最为一个单纯的军事管理机构而存在,司职方面比较简单,也容易变得专业化,也就不必再跟丞相府的各种政务方面的职能混杂在一起。

至于司马氏董和,他身为大司马,当然非常乐意自己可以独立开府了。当即也跟诸葛亮就此事展开了商议。

刘禅一路上跟诸葛亮通信了三次,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但是双方都无法轻易说**对方。

刘禅回到成都之后,又因为此事,亲自跟诸葛亮协商了七八次,然后又因为此事召开了七八次的朝会之后,刘禅、诸葛亮和董和三人之间终于是各自达成了妥协:

大司马府可以独立出去,但是军队的钱粮必须要经过丞相府的核查。也就是说,丞相府有权力监管蜀汉军队的粮**情况。

这样一来的话,其实丞相府还是在军队的事务上面**了一脚,而且还是强有力的一脚。毕竟,粮**是三军之司命,掌控的军队的粮**,相当于掌控了军队的生命。

于是,这件事情的风波,总算是暂时得到了平息。董和开始接受刘禅的授命,开始选定大司马府各个职位的人选名单。

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惯例,那时候大司马是可以自行选任府衙内官员的。刘禅当然不可能放任董和那样**,只是让董和有开列官员名单的权力,但是这份名单需要经过御史大夫的层层审核,只有被认为是合适的人选,才能够通过。否则的话,御史大夫有权力将之驳回。

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大司马府的组建可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名单一再被御史台驳回。而丞相府显然也有些乐观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并未在这中间**手。

直到九个月之后,大司马府才终于组建完毕,并且进入江陵城办公。

然后,刘禅更改了水军大都督全琮的筑底,将之放在了江陵城内,以方便跟大司马府的沟通。

然后。第二年一月份,刘禅着急朝会,宣布自己想要将蜀汉的国都从成都,暂时迁往江陵城的想法,但是丞相府还是可以继续留在成都。也就是说,江陵城只是个暂时的陪都而已,而将来大汉国的真正国都,当然是在洛**了。

应该说,迁都的事情**系极其重大,而且耗费更是庞大无比。皇帝的新的宫殿要盖吧?官员也要跟着迁移吧?官员的府邸也要重新修建吧?城市只怕也要重新修缮吧?……

如此之种种,所需要耗费的资材不知凡几。其中,最为费钱的,应该还是皇帝的新宫殿的修建上面。

诸葛亮当即首先站出来给予了强烈反对。

而尚书令法正以及度支尚书刘巴,这次也很齐心地站在了诸葛亮一边。

他们的理由都很一致,以如今的蜀汉财政状况,根本无法支撑起迁都的巨大消耗。

当然,刘禅随即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并且承诺迁都的耗费一定会竭尽全力进行缩减。他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不会要求新建宫殿。

他甚至已经让懂建筑的苏越先行去江陵城了。苏越给刘禅送来了一份建筑图,他按照刘禅的要求,表示可以购买下来坊区的一些大型民宅,然后再将之四周用高墙围起来,内部再稍加改造也就可以居住了。

所以,刘禅的这个做法,确实可以堵住成都的高官们的嘴巴,让他们无法再在财政上面大做文章。

但是即使如此,这样重大的事情关系国本的问题,不可能轻易被通过。

商议了一个月时间之后,刘禅做出了妥协,丞相府和其他所有机构留在成都,唯有法正的尚书台乃是皇帝的直属机构,跟着皇帝迁移到江陵城。

当然,刘禅下面直属的市舶司也一样。但是其实,市舶使王连根本就没有在成都,他一直就在江陵办公,所以只是名义上跟随皇帝,将市舶司转移到了江陵城而已。

当年五月份,刘禅省略掉一切出行的仪仗,只是带着一家老小,由赵云的禁卫军护卫,走江州,然后走长江水道,顺利出益州进入了江陵城。

这样一来,刘禅也就可以更加靠近针对曹魏的各个前线战场了。

而且,他也可以真真正正地开始跟王连的市舶司方便进行沟通,对于沿海和长江流域各地的商业,也可以就近进行关注。

三个月之后,刘禅发出诏令,将向朗的太学令和石广元的镇军军师下辖的军队教育机构进行合并,使军队的教育归入太学令的管辖范围。

这样一来的话,军队教育也就不在享受特权待遇,完全跟一般的平民教育处于一致地位。

而被撤去职权的石广元,则是继续以镇军军师的身份编入大司马府。他的职责便是负责大司马府跟皇帝之间的各种军务沟通。镇军军师的职责,真的是一变再变,短短几年之内就改变了三次之多。

但是从这其中其实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得出来,这个镇军军师其实是专门为石广元而设置的。因为这个职位的职能,总是随着刘禅的需要而改变,而且总是负责刘禅需要的业务,而且正日益变得跟皇帝的关系日益亲近。

而这样的待遇,当然也只有石广元这样跟刘禅关系及其亲密的人,才能够得到的了。

与此同时,宗预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而且由于正是有了他当时在雍凉的极力游走,在蜀汉军拿下雍凉的幕后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日渐得到了刘禅的赏识。

所以,刘禅在到了江陵城之后,很快将之征调出丞相府,到江陵城专门从事与曹魏方面的事务**流。而且由于江陵城距离洛**城其实很近,双方来往的**流其实很方便。

章武十一年下半年,刘禅征调扬武将军邓芝到江陵城开设蜀汉的新的外**结构:对外事务司。以负责对曹魏和**原等外部势力的相关联络事务。邓芝出任郎中,宗预出任郎官。

后来,刘禅也把负责统计市舶司收集到了有关海外情报的工作,也**给了对外事务司去办理。。

当年五月份,刘禅省略掉一切出行的仪仗,只是带着一家老小,由赵云的禁卫军护卫,走江州,然后走长江水道,顺利出益州进入了江陵城。

这样一来,刘禅也就可以更加靠近针对曹魏的各个前线战场了。

而且,他也可以真真正正地开始跟王连的市舶司方便进行沟通,对于沿海和长江流域各地的商业,也可以就近进行关注。

三个月之后,刘禅发出诏令,将向朗的太学令和石广元的镇军军师下辖的军队教育机构进行合并,使军队的教育归入太学令的管辖范围。

这样一来的话,军队教育也就不在享受特权待遇,完全跟一般的平民教育处于一致地位。

而被撤去职权的石广元,则是继续以镇军军师的身份编入大司马府。他的职责便是负责大司马府跟皇帝之间的各种军务沟通。镇军军师的职责,真的是一变再变,短短几年之内就改变了三次之多。

但是从这其中其实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得出来,这个镇军军师其实是专门为石广元而设置的。因为这个职位的职能,总是随着刘禅的需要而改变,而且总是负责刘禅需要的业务,而且正日益变得跟皇帝的关系日益亲近。

而这样的待遇,当然也只有石广元这样跟刘禅关系及其亲密的人,才能够得到的了。

与此同时,宗预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而且由于正是有了他当时在雍凉的极力游走,在蜀汉军拿下雍凉的幕后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日渐得到了刘禅的赏识。

所以,刘禅在到了江陵城之后,很快将之征调出丞相府,到江陵城专门从事与曹魏方面的事务**流。而且由于江陵城距离洛**城其实很近,双方来往的**流其实很方便。

章武十一年下半年,刘禅征调扬武将军邓芝到江陵城开设蜀汉的新的外**结构:对外事务司。以负责对曹魏和**原等外部势力的相关联络事务。邓芝出任郎中,宗预出任郎官。

后来,刘禅也把负责统计市舶司收集到了有关海外情报的工作,也**给了对外事务司去办理。

第99章 第二防线第32章 袭敌寨1第67章 攻破水寨第476章 撤军时机第593章 新 保守主义第46章 诸葛恪2第16章 江东会贼第26章 豪侠性情第126章 公共卫生2第428章 战火黄沙11第317章 江东内部第299章 贺齐被斩第118章 都督人选第22章 张鲁之死第339章 大决战3第35章 兄弟1第454章 出兵檄文第13章 大船锁江第75章 自食其果第22章 刘禅谈判10第41章 顾府赴宴第1章 进军1第550章 激烈大战第20章 治病吃饭拉屎1第519章 意外之敌第146章 敌军登陆第460章 水军陆战队第285章 逆势出击第60章 再议江陵第339章 大决战5第219章 雷霆横扫6第378章 名人归位第64章 不战而胜3第49章 强势收降第29章 精湛牌技第6章 中计1第11章 门板盾牌第34章 激烈争执第58章 白牛伏击3第26章 该出击了1第138章 各方角力第46章 诸葛恪2第29章 之二大反攻11第447章 威逼成功第363章 收拢人心第83章 枝江大营第570章 姜维特典第578章 司马出手第37章 迷翻刘封第146章 太史入瓮第50章 攻入安众1第65章 拿下宛城1第285章 逆势出击第47章 议政荆州第28章 师徒聚首第28章 人心难测第191章 形势发酵第438章 凶残刺客2第98章 潘濬脾气1第368章 水师分裂第464章 扶南舰队第528章 名将心机汉中大战九章离间外传第14章 治疗民夫第271章 有账要算第31章 终定生死第20章 交换首级1第34章 激烈争执第507章 紧急召见第290章 追击追击第252章 绝艳顾邵第141章 陆逊出动第1章 进军1第555章 收编鲜卑第61章 得我心者2第409章 诱敌深入第503章 最后南征第450章 难逃一死第20章 巧计通关第510章 大战展开第290章 追击追击第586章 辽东巨变1第529章 激烈争议第595章 大联盟第45章 骚乱开始第313章 兵锋直指第197章 全琮心思第42章 白帛引乱第96章 形势大好第112章 抄袭后路第179章 本土战备第334章 全琮来信第27章 荆州特使第17章 怒火1第377章 经济训政第105章 阿斗逆袭4第19章 战前部署第24章 大反攻5第142章 江陵议战第124章 谁与谁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