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回 呼吸吐纳之法

练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气是也。

所以微闭者,太睁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迷入睡,皆于养气不利。

微闭时上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挠,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后人称为“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

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一养气。

练功时要求舌抵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

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故练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二)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欲念不除,则无法炼气。

《太上老君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

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气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心法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

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可以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三)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气,用意咽入下丹田(约脐下二指许),以补呼出之气。

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微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

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太上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

有人练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

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口诀,叫做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其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

太上老君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

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人静。

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可化气,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补精捷法也。

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

吕洞宾喻为“长生酒”,“白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气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

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

丹经中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

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

南华真人曰:“古之真人,其寝不寐,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气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人气中,气包心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

静到极处,但觉气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谓之胎息。

太上老君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赋性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

《太上老君内观经》曰:“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三、吐纳须知

(一)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气,则无饥渴之感,所谓“气满不思食”。种种功效,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二)练吐纳最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道经曰:“有动乎中,必有其静,”

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练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辅助,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气,以气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三)太上老君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欲行真道,须如上士勤而行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

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养生功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理,学者切忌此种憋端。

(四)平日注意保养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气。

太上老君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

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内含养生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气顺,试看哪位气功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五)荤胆香辣之物不利养气,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

盖腥荤属沉浊之气,食之必使先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气散而不聚,故均宜避之。

饮食宜清淡,以养真气,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气,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练气者不可不知。

(六)不可当风吐纳,练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

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两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七)练气当禁烟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气。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人于肺经大声叫喊,入于肾经则情欲不节,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而气耗,故宜戒之。

人若每次眼皮跳的时候总是有点担心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下面就了解一下左右眼皮跳的真正含义。

子时:(二十三点~一点前)

左眼:意外之喜降临,会有不错好运,人的心脏要强一点,别兴奋过了头。

右眼:有人请吃饭,可以省下一笔钱,但是这个人的目的不明,需要多多斟酌。

丑时:(一点~三点前)

左眼:家中最近很麻烦,大小事困扰着,不知该怎么办,短期内一筹莫展。

右眼:有人思念之,有可能是家中长辈,相互牵挂太久了,有空闲需多关心一下。

寅时:(三点~五点前)

左眼:会有朋友自远方而来狠狠吃一顿!如果并非别有所图或手边闲钱多,接到朋友消息时一定要装忙。

右眼:家人有机会得到意外之财,例如忽然拾到财宝,也有可能丢掉的钱又找回来了。

第二十三回 蓄之火花第三十九回 五大天帝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贞利亨第二百八十五回 劫后余生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六百三十九回 恶徒第六百七十回 夹脊术第七百八十五回 黑王第六百回 良心第四百九十九回 三脉七轮(三)第四百四十回 圣仙诀第一百二十七回 人长寿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九百三十一回 外热内冷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一百一十回 难产之哀第十九回 明争暗度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六百一十七回 阴阳事第二百六十四回 觉醒第四十四回 王无罪岁第四百四十五回 除恶(二)第三百八十三回 贪婪道第三百零六回 修心者第八百三十六回 绝望谷第三百二十五回 白王第五百九十九回 变动的心第一百五十一回 陆压第六百七十九回 丹变剑成第四十七回 血溅悲歌第五百四十四回 狐妻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斗仙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气第七百二十九回 红川 不长的命运 (九)第八百六十八回 相会于地狱之时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静虚第四百六十六回 善恶分第五百一十七回 风水术(六)第五百四十三回 隐形帽第九百一十五回 侍碑者(四)第四十六回 殒落际的灵境第二百八十八回 阴阳命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四百三十一回 魂殇修兮第四百六十八回 善哉第五百四十七回 蛇妻第八百九十二回 冥君之威第一百六十五回 克星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恶(四)第六百七十一回 东方雄的道第三百九十六回 迷津一点是大道第九百五十八回 神殿第五百六十五回 魔灵第七百一十一回 落忆山村镇第六百零八回 猫美人(二)第九百二十二回 沟通妙第六百一十四回 冤亲债主(二)第四百零二回 修道之真第六十五回 调停调度第七百八十回 赤羽往事第九百五十八回 神殿第九百一十八回 侍碑者(七)第二百五十三回 道不同第五十回 文斗武斗第一百八十五回 夺身第七百三十回 破痕第一百一十四回 隐仙第三百八十九回 六甲胎道第五百四十五回 寻妻第十七回 养军煅剑第九百三十四回 玉宫第七百七十三回 训诫第三百二十四回 天意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四百二十九回 争不得第一百回 姬族之衰第九百四十二回 大动干戈第一百一十四回 隐仙第四百七十四回 善意行第九百六十回 河宫第六百四十九回 逆运第九百零七回 巫恒第七百七十三回 训诫第八百一十回 蜀山之宝第六百零五回 枉猫第四百五十九回 仙道第一百七十二回 拼术第一百四十回 混元第三百七十七回 龙吉公主(三)第九百三十二回 外冷内热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五百七十六回 呼吸吐纳之法第二百四十八回 绝御首第九百零五回 贼人第六百六十八回 断生死第二百五十七回 先天功第一百零九回 起落王 得法术第四百九十九回 三脉七轮(三)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书翁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