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卫位于南京东部,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洪武九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永乐三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
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正德四年初冬,一向清冷的孝陵卫衙署忽然变得热闹异常。近卫军将整个孝陵封锁,陵区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除了留守南京的各部主管,江南总督谢迁等封疆大吏之外,直隶总督梅翡,宣永巡抚杨慎也赶到孝陵卫衙署,因为朱厚照要在此召开御前会议。
会议开始之后,谢迁、王守仁、梅翡和杨慎逐一介绍了各自所管辖的特区和开发区的建设情况。总体而言形势喜人,张按照厚照制定目标快速前进。
众人发言之后,厚照点点头说:“四大舰队能有今天的成绩,工业区能够蒸蒸日上,众卿功不可没,现在朕重新调正一下。谢卿,你该回朝了。”
众人看着谢迁鼓起了掌,谢迁激动的站起身来说:“陛下,朝中有各位阁老辅政,臣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
厚照看着谢迁说:“内阁离不开你,朕离不开你。刘健已经回朝辅政,现在就差你了。谢卿,你此刻不回朝难道是对朕还有怨言吗?”
谢迁:“不陛下,臣只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臣深受先帝和陛下信赖,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
厚照抱住谢迁说:“谢卿,有你在朝,朕心里就踏实,你就是朕的定海神针。”
“陛下~~~~,臣听陛下的,臣还朝。”
“好!”众人的掌声再次响起。
“谢卿还朝,这里的事情也不能没人操持。众卿觉得谁来接替谢卿为好?”
谢迁哈哈一笑说:“陛下是在考校臣等吗?其实陛下心中早有人选,既然陛下问起,那臣就举荐一人,臣举荐吴承恩接替臣。”
众人纷纷点头,暗道早该如此。吴承恩年纪不大,也不是科举出身,但所干的事情无一不被百姓称颂。他又是朱厚照亲手栽培出来的,可以说朝中对厚照了解最深的就是承恩,他接替谢迁绝对可以把新政推行的更好,也绝对可以把海军和工业区建设搞得更出色。只不过太年轻了呀,连二十岁都不到哇。
厚照略一沉吟说:“承恩的确合适,只是未免太年轻了些。”
谢迁笑着说:“故有甘罗十二岁为相,与之相比承恩就不算年轻了。臣知道陛下顾虑,陛下是怕承恩初
登高位把控不住自己。其实陛下大可放心,承恩为人臣是可以打包票的,再说举贤不避亲,陛下用人首先考虑的是德才兼备,其他的并不重要。”
“谢卿所言极是,那么朕改江南总督为两江总督,总揽江浙军政事,直接向朕负责。承恩,江浙就交给你了。”
承恩跪倒在地大声答到:“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厚照扶起承恩之后再次发问:“王卿(守仁),谁可接替你?”
王守仁微微一笑说:“陛下还记得戴铣吗?”
厚照抚掌大笑说:“哈哈哈,看来王卿是早有准备。戴铣,朕命你为两广总督,和承恩一样总揽两广军政事。荣怀郡王何在?”
朱厚勲:“臣在。”
“命你为琼州总督,总揽军政,平洋舰队就交给你了。”
“陛下,臣还想到海军学院深造呢。”
“哈哈哈,别急,有机会。朕会派人协助你的,王越就归你了。”
“谢陛下!有王越臣啥都不耽心了。”
“嗯,今后你和戴铣密切配合,尽快将福建船厂建好,平洋舰队要尽快换装,那里位置重要,很多南方属国都处在平洋舰队的战区之内。那里也是帝国海上贸易通道,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
“臣等遵旨!”
“杨慎,朕命你为两湖总督,要尽快将新政在江南推行。”
“陛下,臣可以带走几个人吗?”
“呵呵,宣永官员随你挑。”
“谢陛下。”
“张卿。”
张钦:“臣在。”
“朕觉得九边的步子还应该再迈得大一些,所以朕决定设宣大总督,你看谁去合适?”
“臣去。”
厚照:“呵呵,你去。”
张钦:“谢陛下。”
谢迁:“陛下,一清回朝,三边总制欠缺,不如就让马昂来吧。”
“准。”
诸事安排妥当,厚照展开题图指向北方。
“众卿且看,自万胜山大捷之后,达延汗一直不敢南下。从万岁山到九边之间的各部纷纷归附大明,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朕欲恢复大宁府,设置卫所作为今后抗击鞑虏的第一道防线。如此可减轻九边的压力,起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作用。我失去草原太久了,到了应该收回的时候了。朕不赞成什么羁縻之侧,朕大军所到之处必是大明疆界,朕要的是长治久安的北方和草原。对此众卿有何看法?”
众人各抒己见,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总的来说赞成的居多,而那些反对的也只是觉得现在对草原用兵为时尚早,还应等实
力再雄厚些才好。
最后众人把目光看向谢迁,谢迁微微一笑说:“臣赞同陛下意见,凡事未雨绸缪,事先布置好了总好过临时起意。陛下有云: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臣甚为赞同,况且如今对草原用兵并不是得不偿失,单说那羊毛就有很大用处。臣统计过,在海上贸易中丝绸茶叶仍是大宗货物,但是来自宣永的纺织品的份额增长迅猛,其价格也是逐渐攀升。也就是说,我们从草原上获得的羊毛进过加工之后销售海外可获得百倍之利。所以草原对于大明而言,再不是可有可无之地,而是一座金矿。是必须掌握在大明手中的。所以臣赞同陛下的计划。”
谢迁都这么说了,众人再无异议。朱厚照高兴的拍拍说:“谢大人不愧是阁老,一语中的。当然朕绝不会穷兵黩武,但是众卿要明白,达延汗现在正在恢复实力,最多五到七年,他又可以拥有十万铁骑。若任其做大,必将成为大明心腹之患,因此草原是必争之地。”
“出席之外,大家还应着眼东北。辽东之地物产丰富,木材煤炭各种矿藏应有尽有,也是块宝地。汉唐之时这里本就是汉家疆域,如今再拿回来也是应该。朕已命安全军东北局收集辽东各部资料,待时机成熟后缓缓图之。众卿再看西北,那里还有一片更加辽阔的疆域,唐时就是安西四镇的所在,可惜如今却是小国分立战乱不断,这里也是朕必取之地。古时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流淌着财富的通道,怎可弃之不顾,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众卿再看这海疆,南方那些国家可是富得流油哇,别的不说那稻米一年三熟,若为大明国土,大明将再无饥荒之忧。我们有如此强大的海军,可不是用来看着玩的,海军将为大明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大明海军是举世无双的无敌舰队,海军纵横四海风险要比攻略北方小得多,收获也大得多。因此朕决定先海后陆,远洋舰队一部前出外海控制贸易通道,其他三个舰队扫荡近海,既是练兵也是试探。朕要告诉你们的是,大明龙旗所到之处皆为大明疆界,这里必须成为大明的一个省。”
众人看向朱厚照手指的地方,那是海中的一片岛屿,标着一个大大的倭字。
看着众人不解的眼神,朱厚照当然不能说这个弹丸小国,在后世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他只能告诉大家,倭国盛产白银,这是大明极为需要的资源。这个理由大家欣然接受,今天大家都看到大明海军的强大,占领叫花子一样的倭国实在是不算啥大事。于是大家一番商议,有关大明今后对外扩张的的先海后陆的方针就此确立。
这次会议被称作孝陵卫会议,在后代历史上也被称作“崛起之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