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四、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应有新思路

四、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应有新思路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习以为常并行之有效的大规模投资、“铺摊子”发展制造业、以生产要素高投入驱动经济发展的老套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一些干部有了增速换挡的焦虑,也有人感受到了动力转换的艰难和工作办法的匮乏,这主要是因为工作思路的转换还不到位。只有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大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才能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大潮中成为佼佼者。

(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作重心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运行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增速换挡,从2010年的10.6%回落到2015年的6.9%。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至2015年12月已连续46个月下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金融领域风险点增多。经济下行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有外部性、周期性影响的因素,但主要是内生性、结构性问题,根本上是因为供需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从需求侧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持续近20年的“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正在悄然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在2013年城镇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之后,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0%,汽车产量增长降至3.3%。与此同时,居民对消费品的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旅游、养老、教育、培训和各类生产性服务需求迅猛增长。

从供给侧看,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过去一个时期“井喷式”扩张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节奏。一方面,煤炭、钢铁、油气、有色和建材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市场需要的高品质和

个性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出现了到境外大量采购商品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侧变化,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错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可见,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如果说过去在传统产能市场需求还有空缺的情况下仍能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那么,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传统产能过剩,再沿用这套办法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加剧矛盾、积累风险。因此,必须将经济工作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失衡,重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面对结构调整阵痛,工作重心要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

进入新常态,伴随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换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传统产业面临严重的过剩压力。以钢铁和煤炭为例,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超过11亿吨,但产量为8.23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4.8%;煤炭产能约40亿吨,在建产能约11亿吨,但产量仅为38.7亿吨。从供需发展的趋势判断,传统产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再像过去那样圈地建工业园区、搞大规模产能扩张的路子越来越走不下去了。产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产业发展“上台阶”,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应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向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与研发、设计、标准、品牌、供应链管理等中高端环节升级,从生产低品质、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工业品向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智能装备攀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品质和质量的需求,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再平衡。

产业发展“上台阶”,需要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这是指盘活过剩产能

特别是“僵尸企业”沉淀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将之从已经过剩的产业领域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领域、从低效供给领域转移到高效供给领域。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采取果断措施去产能,就能扭转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和企业利润下滑局面,进而促进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增强企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信心。

(三)面对发展动力转换,工作重心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进入新常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数量红利快速消失,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进一步强化,生产要素成本趋于上升,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转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阶段,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创新能力不足,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

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最紧要的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激发千千万万企业的创新活力,关键是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创新生态环境比创新资源更重要。因为资源是可以流动的,有了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创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地汇聚,创新潜力就会充分迸发并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需要严格的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透明的商业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的科技成果市场化激励机制,发达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众筹等创新金融业态,优质的教育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供给。对地方政府来说,应从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给和项目建设转向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抓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只要创新生态环境改善了,创新型企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会不断涌现,新的动力就会加快形成,进而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本章完)

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四、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三、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二、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二、应该怎样去库存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三、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二、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四、政府和市场并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四、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三、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四、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一、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四、“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二、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五、坚持稳中求进 迈向全面小康三、新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一、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 培育增长新动力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四、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二、深刻认识新常态蕴含的辩证关系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四、“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一、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 培育增长新动力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四、“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五、坚持稳中求进 迈向全面小康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四、“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一、去产能要统筹兼顾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三、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五、做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文章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三、加强粮食产能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五、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五、努力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二、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二、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三、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三、将品牌战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五、做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文章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一、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 培育增长新动力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四、政府和市场并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二、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二、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一、壮大做优提升实体经济 培育增长新动力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一、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三、将品牌战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三、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五、做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文章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五、努力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五、做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文章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一、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一、稳中求进折射治国理政新境界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三、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三、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一、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二、振兴实体经济要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一、去产能要统筹兼顾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五、努力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四、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五、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加快发展新经济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二、应该怎样去库存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二、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四、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三、加强粮食产能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一、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五、努力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四、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三、调整宏观调控政策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五、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加快发展新经济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四、抓住重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四、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应有新思路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_一、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二、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二、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二、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第一章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_一、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第七章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_三、将品牌战略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四、“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一、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四、抓住重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章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_二、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第四章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_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第五章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_三、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第六章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五、以机制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_四、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第八章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_三、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三、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第二章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_五、坚持稳中求进 迈向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