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复校经费

天津,南开大学的校址处,工人们已经将原来的废墟清理干净,各种建筑材料也正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早遇到日军的轰炸,校舍被毁,几乎所有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就是思源堂,思源堂也中弹起火,还在是可以修复的。所以在抗战结束以后,思源堂便是南开大学首先进行修复的老建筑。

如今南开大学的复建委员会也被设立在了思源堂,老校长张伯苓更是亲自坐镇,指挥南开大学复建工作。

等到秋天,南开大学就得复课了,只有一个思源堂,根本就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连上课的地方都不够用,更别说是教职工的办公室和宿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需要建设一些房屋,作为学校授课和教师办公之用。

张伯苓坐在办公室中,手里拿着一份采购预算,双眉紧锁,面色凝重。

如今的南开大学已经被划归为国立大学,南开大学的校园重建自然也是教育部掏钱。张伯苓将南开大学的重建预算报到教育部以后,被教育部七砍八砍的,少了一大半,不过这也在张伯苓意料当中,毕竟南京方面财政困难,也不可能是南开大学要多少钱,教育部就给多少钱。

在张伯苓看来,只要教育部给钱,那就是好事情,就办学而言,张伯苓是专业的,钱多有钱多的办法,钱少有钱少的办法,就怕教育部一分钱不给,那南开大学就真的没法复校了。

然而教育部即便是答应给钱,可这钱给的也不痛快,整整拖延了两三个月,重建经费才算是送到南开大学的手上。

经费慢了三个月,肯定会影响南开大学的重建进度,也会影响秋天学子们复课,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是过去的三个月里,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教育部所批复的经费原本是勉强能够重建南开大学的,但经过这三个月的拖延后,经费却已经不够了。

张伯苓校长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而发愁。

放下那张采购预算,张伯苓苦恼的拿下眼镜,揉了揉眼睛,随后开口吩咐道:“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再缩小一下校舍的规模了,看看有什么是没必要的,能减就减吧!”

“校长,这些是已经精简过的了,实在是不能再减了。”旁边一人开口说道。

“可是照着这样建下去,我们的钱根本就不够买材料的!”张伯苓无奈的说。

“校长,要不然您再去想想别的办法,看看有没有其他渠道可以筹钱?”那人开口问道。

张伯苓“化缘和尚”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当年筹建南开大学,就是张伯苓去四处求人化缘,一点点的筹集资金,最终建立起了南开大学。

张伯苓却摇了摇头:“难啊,今时不比往日了,以前日本人还没有来,跟别人讨钱自然是容易一些,可日本人来了之后,这京津之地的富户也都逃走了,他们早就失去了京津的产业,留下来的那些能保住产业的人,十有八九做了汉奸,如今也被清算了。现在国家是百废待举,局势也不太平,哪会有人掏钱出来建学校啊!”

“实在不行的话,去找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帮帮忙,这些年,我们跟清华北大共同治学,他们底子厚,说不定能帮衬咱们一些。”那人又说道。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南下,公共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如今也是一起北上复课。虽然南开大学在天津,清华北大在北平,可三所学校也算是共过患难,互相之间是有情谊的,如今南开大学有难,找清华北大帮忙也不为过。

然而张伯苓却还是摇了摇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咱们的经费不足,我想清华和北大的经费也不充裕,估摸着他们现在也正缺钱呢!咱们三所学校毕竟有着八年的患难之情,我要是向他们开口,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定会给钱与我,可这与取他们的血肉喂咱们自己有何区别?这种事情我做不出来。”

“但是我们的钱真的不够,若是按照原来规划的校舍继续建设下去的话,建到一半就得停工。”

“哎,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张伯苓长叹一口气,随后开口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就先建上几排简单的瓦房临时充当校舍,再不行就像在昆明那样搭草棚,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再推倒重新盖!”

就在此时,外面有人敲门进来。

“校长,外面有人找您。”

“是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情?”张伯苓开口问。

“那人自称是从美国回来的,是受到仲述先生所托,专门来找您的,他还带了一封仲述先生的亲笔信。”

“仲述”是张彭春的表字,张彭春也曾经在南开大学担任过教授,所以南开的老师会称呼张彭春为最“仲述先生”而不是“张先生”,也是与张伯苓进行区分。

这次反倒是张伯苓微微一愣,虽然张彭春如今身在美国,但张伯苓与张彭春一直有联系,张伯苓从昆明来天津之前,还专门给张彭春发了一封电报。按说如果张彭春有事找张伯苓的话,可以直接发电报,犯不着专门找人大老远的从美国带封信给自己。哪怕是有急事,发电报也比找人送信更快。

可如今张彭春却专门找人带信,这让张伯苓意识到,张彭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而且还是那种法不传三人的事情。

“把人请过来吧。”张伯苓开口吩咐道。

不一会,一个长相斯文的中年人被请了进来,他见到张伯苓以后,立刻行礼道:“您就是张校长吧?”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长相斯文的中年人才从包中掏出了一个文件袋,这个文件袋包裹非常严实,封口的位置竟然还用上了火漆印。

“张校长,张彭春先生让我将这个文件袋亲自交于您手上,您检查一下这文件袋可否完好。”中年人开口说道。

“真是烦劳先生了。”张伯苓开口道谢,并且检查了文件袋,的确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

那名中年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起身告辞了。而张伯苓则打开了文件袋。

里面有一封信和一个小文件袋,小文件袋也用火漆印封住,而那封信的信封上则写着“吾兄伯苓亲启”的字样,正是张彭春的笔迹。

张伯苓打开信封,仔细的看起了那封书信,随后他的表情凝固起来,紧接着脸上便出现了狂喜了色彩。

张伯苓慌忙的打开了那个小的文件袋,见到了里面的花旗银行本票后,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哈哈哈哈……”下一刻,张伯苓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没过多久,一名南开的教师急匆匆的敲门进来:“校长,您没事吧?”

“我没事,就是太高兴了!”张伯苓开口答道。

“高兴?”对方一脸的蒙圈,要知道在不久之前,张伯苓还在为了南开大学重建经费的事情而苦恼,这才没过一个小时,怎么就开怀大笑了!

张伯苓则接着笑道:“咱们有钱了,咱们有钱建学校了!之前不是想建图书馆么?现在要建起来!还有化学实验室,我们也要建!黄教授想买美国的实验器材?买,统统都买!还有操场,也要翻修,铺上好的煤渣,再修两座看台……”

“校长怕是为了钱愁坏了,得了失心疯了吧?”那人下意识的想道。

张伯苓也没有隐瞒,他开口说道:“陈强给咱们送钱来了!”

“陈强?在美国的那个陈强?太好了,他总算没有忘了咱们南开!”那南开教师顿时面露喜色,随后开口问道:“校长,陈强给了咱们多少钱?”

“十万块!”张伯苓伸出了十根手指。

南开教师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有些无奈的说道:“校长,十万块虽然不算少,但现在物价飞涨,这十万块怕是远远填补不了我们重建南开的经费窟窿啊!”

“我没说法币,我说的是美金,十万块美金!”张伯苓开口说道。

“什么?十万块美金?我的天哪!这么多钱!陈强从哪里从来的这么多钱!”南开教师惊呼一声。

“即便是在美国,十万美金也是一个大数字,寻常人一辈子也攒不到这么多钱。陈强这些年在美国打拼也并不容易,估计这也是他这些年的所有积蓄了!我们更不能辜负了他,咱们要把南开建设的漂漂亮亮的,让南开成为中国最一流的大学!”张伯苓说着握了握拳头,随后接着道:“去定几张去上海的火车票,我得亲自去一趟上海的花旗银行,把这笔钱取出来!”

南京方面在三月份开放外币市场,法币对美元瞬间从20比1暴涨到2020比1,而且这个数字还一直在上升,如今已经到了3000法币才能兑换1美元。陈强捐助给南开大学的十万美元,换成法币的话就是三亿法币,再多建几所南开都没有问题。

有了这笔钱,张伯苓瞬间就硬气了,南开大学可以建好的教学楼,可以建图书馆,可以建宿舍,可以修缮操场,可以建实验室,可以购进各种实验器材,甚至未来几年的办公经费都很富裕,可以说南开大学的前途一片光明。

……

张伯苓从上海返回后,又去了北平,约清华大学的梅校长吃饭。

北平全聚德,清华大学的梅校长和黄教授,正在包间内等待着张伯苓的到来。

清华大学的梅校长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自从1931年便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抗战时期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主席,与张伯苓也算是共患难,两人交情深厚。

那位黄教授是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回国后曾在南开大学任教,还担任过南开大学的秘书长,有着清华和南开的双重背景。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曾经增设了一个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便是由这位黄教授担任师范学院的校长。抗战刚胜利的时候还临时担任过四个月的天津市教育局局长,离职后打算继续教书,他正巧在北平等着三所大学复校,所以今天被张伯苓叫来作陪。

趁着张伯苓还没来,梅校长和黄教授闲聊起来。

“黄教授,你知道张校长请我,究竟所为何事?”梅校长开口问道。

“请你来全聚德,肯定是重要事情,不过可是便宜了我,今天有口服了,有日子没有吃到全聚德的鸭子了!”黄教授开口说道。

“重要事情?”梅校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问道:“该不会是南开重建遇到困难了吧?”

“十有八九就是此事。”黄教授接着说道:“教育部给的重建经费本来就不足,钱还拖延了三个月才到位,现如今物价飞涨,各种材料也都比三个月前贵许多,教育部给南开的重建经费,肯定不够用了。张校长或许是找你讨钱来了。”

“哎……其实清华大学这边,经费也是捉襟见肘啊!”梅校长一脸无奈的说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校长开口讨钱,总不能直接拒绝了吧!”黄教授开口问道。

“南开的情况比清华更艰难,清华的校舍好歹都在,但是南开的校舍基本上都被日本人炸毁了,张校长那边更需要钱,我们三所学校曾经患难与共,就冲这份交情,我们清华也得挤出一些经费支援南开!”梅校长开口说道。

“那清华大学的重建工作怕是会受到影响吧?”黄教授开口问。

“无妨,实在不行的话,我可以动用庚子赔款基金。”梅校长回答道。

清华大学是用美国人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修建的,当时还设立了一个庚子赔款基金,清华大学的日常运作也全靠这个庚子赔款基金支撑,这个基金大部分以法币存在国内银行,小部分以美金存在美国银行,存在国内的部分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变成了废纸,而存在美国的部分,后来用于建设宝岛的那个清华大学。

此时,张伯苓敲门进来。

“抱歉,梅校长,黄教授,我来完了,要你们久等了。”张伯苓笑着说道。

“校长,是我馋这一口全聚德,所以早来了。”黄教授乐呵呵的说。他曾经在南开大学任教,所以直接称呼张伯苓为“校长”。

三人分宾主落座后,厨子推着烤鸭走进来,片好了端上桌,三人吃的差不多了,梅校长这才开口问道:“伯苓兄,你这次找我,不止所谓何事?”

“月涵(梅校长表字),我这次找你,是为了三校复校之事而来。不知道教育部拨给大学的复校经费,可还充足?”张伯苓开口到。

“我们的经费还勉强够用。”梅校长开口答道。

实际上清华的经费也很紧张,但梅校长却担心,如果自己说清华也没钱的话,张伯苓便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了,梅校长也是想要帮助南开,所以硬着头皮说了一句“勉强够用”,接下来就等张伯苓提要钱的事情了。

谁知张伯苓却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了梅校长。

“伯苓兄,这是何意?”梅校长不解的问。

“月涵,你就不用瞒我了,我知道清华那边也缺钱,这里有些钱,你先用着,算我们南开支援清华复校的经费!”张伯苓开口说道。

梅校长愣了愣,还是拿过信封,打开一看,里面绿油油的全都是美金。

“这么多美金!张校长,你是从哪里弄来的?”梅校长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你还记得陈强吧?”张伯苓反问道。

梅校长点了点头:“我当然记得他,民国21年的时候,我才刚当上清华的校长,陈强要去美国参加奥运会,但是没有经费,还曾经来清华募捐。我听说他现在身在美国,难道这笔钱与他有关?”

“这就是陈强捐给清华的复校经费。”张伯苓开口说道。

张伯苓并没有说,这钱是从陈强捐给南开的十万美金里分出来的,而直接说是陈强捐给清华的,也算是将这笔人情放在了陈强的头上。

“真没想到,十几年了,陈强还记得当年的事情!”梅校长唏嘘叹道。他并没有拒绝,将信封收好,心中却记下了陈强的情谊。

张伯苓又掏出了一个信封,接着说道:“陈强也给北京大学捐了一笔,只不过现在的北京大学没有主事之人,所以还请梅校长暂时保留这笔钱,等胡适来了之后,把钱交给他。”

梅校长结果信封,贴身收好,接着说道:“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本以为他回国之后,至少会给他一个教育部长之类的职务,却没想到只让他来北京大学当校长。”

北京大学原来的蒋校长还有其他重要官职在身,所以便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此时的北京大学正等待新校长接手。而新一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正是胡适。

——————

各位大佬有推荐票的,拜托支持几张,谢谢啦。

第五十章 嫌贫爱富(求推荐票)两万字完毕,求月票,求订阅一万两千字完毕,求月票!第十一章 寻找客户第三一二章 新型网球拍第四十九章 大腿前摆技术(求推荐票)第二四零章 破案了第二三三章 健美操时代的来临第一八五章 总有新技术第二三八章 奥运凉凉第一七五章 挑战书第一六零章 甩手给你一个亿第七十一章 远东运动会第一二九章 终究是一个人的奥运第四十四章 好巧(求推荐票)第一四零章 第五枚金牌(求月票)第三五九章 乌鸦反哺第二九三章 文物收回计划第一三一章 庆祝还为时尚早第二六三章 山寨来袭第一三二章 三级跳远新技术第一二二章 振奋人心(求月票)第三四九章 品牌营销第一三五章 世界纪录,终于来了!第一六六章 洋人也会轻功?第一零四章 “烈火战车”来了第一零三章 再破全国纪录第六十八章 沉甸甸的跑鞋(求推荐票)第三十八章 全运会来了(求推荐票)第三一零章 黄鼠狼给鸡拜年第一九零章 三个世界纪录保持者一万两千字完毕,求月票!第二十章 我们不是东亚病夫第五十七章 复赛晋级(求推荐票)第四十七章 加赛(求推荐票)第一六一章 贡献一份力量第一六三章 谈判第一一一章 有人拖后腿,陈强出招!第二八零章 陈强教你打篮球(2)第一零七章 终于还是赢了第二八五章 客场作战第二二七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六章 西边的太阳第七章 毫无用处的金手指第三一五章 网球发展的推动者第一三五章 世界纪录,终于来了!第二七八章 训练进行时第十三章 额外服务第二十一章 骄傲的中国人第一九二章 again!第三七三章 建言献策第五十九章 取胜的钥匙(求推荐票)第一三一章 庆祝还为时尚早第八十二章 亚洲最快(求推荐票)第二八五章 客场作战第一一九章 那个中国人淘汰了世界最快(求月票)第二三七章 武器禁令第十一章 寻找客户第二三一章 动感单车第一九五章 收官之战第一九八章 载誉归国第三十七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求推荐票)第五十二章 抵达杭州(求推荐票)第三一零章 黄鼠狼给鸡拜年第一九九章 新的时代第一七二章 体育强军第二十二章 教你起跑第八十七章 出场费(求推荐票)第二九七章 孔公子买车第十四章 顶替参赛第一零四章 “烈火战车”来了第三一零章 黄鼠狼给鸡拜年第二一四章 出书第二七八章 训练进行时第一九七章 邀请与拒绝第三零二章 古董期货第三一五章 网球发展的推动者第三四一章 搬家第十四章 顶替参赛第三十六章 民国赌王(求推荐票)第二八四章 尼克斯火了第一零六章 200米亚洲纪录第三十二章 皇天不负有心人(求推荐票)第一三五章 世界纪录,终于来了!第三二一章 简化规则第二十五章 下跪道歉(求推荐票)第一七九章 奥运会跳高冠军第一零五章 先胜一场(求月票)第三四六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三四九章 品牌营销第三五二章 潘多拉魔盒第一五六章 绝对实力面前第一五四章 较劲的华北运动会第一四五章 你们都是亚健康第一四八章 升华,再升华!第四十七章 加赛(求推荐票)第一二四章 你会的我也会,而且更棒!第一零七章 终于还是赢了第三四五章 球星代言第三四五章 球星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