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

前节说过,蒙古人在草原的时候,实行的是领主分封制,不过,这种游牧民族的分封制,跟西周的分封有所不同。西周分封制的内核是宗法制,而且贵族有相应的文化修养,配套相应的礼仪制度。蒙古的分封不仅没有西周分封制的文化色彩,反而带有特别强烈的军事意味。每个领主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大汗提供兵员。这种制度随着蒙古的征服,推及欧亚大陆,原来的金、宋之地当然也不例外。只是由于这些地区原本存在着更为先进和合理的制度文化,这种制度文化更适合于当地管理和赋税征收,而作为征服者的蒙古人,出于实际利益需要,也不得不对这种文化有所妥协,结果是形成了分封与州县两套制度并存的局面。

蒙古人从灭金到灭宋统一华夏的期间,统治者不断进行分封,几乎所有华夏的土地上,都存在蒙古的领主。分封的对象一般是大汗或者皇帝的宗亲、蒙古贵族、功臣以及皇后、公主以及驸马。由于元朝的皇帝必须经过贵族大会的推举和拥立,所以,尽管分封制对于中央集权有诸多不利,但由于蒙古贵族的坚持,分封却只能进行下去。

关于“投下”一词的来源,现在学界还有争论。有的认为来源于契丹人的“投下军州”,即契丹人的贵族领地,有的认为就是汉语词汇,“投下”即为“头下”,头领名下。还有的认为投下是蒙古人“爱马”即份地的意思。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几种说法里,“投下”实际上都含有分封和食邑的意思。

投下分封制度的存在,意味着一个个大小封建领主的存在。投下主对于封地,具有绝对权力。虽然在法律上,投下的封户还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投下主对于他们只有经济上的权利,而封户对于国家依然负有义务,但实际上,各个投下主都把自己的封户看成属于自己的农奴。他们不仅在各方面严加控制,而且经常索取超过规定的赋税,强加给封户各种劳役,封户的诉讼也由领主包管。对于那些整个州县都在一个投下主名下的地方,自然地方全部事务都由投下主包办,地方官自然成了投下主的办事人员。而那些份地没有包下整个州县的地方,达鲁花赤例由投下主派遣,所以,地方官根本不敢过问投下主的事情,一任他们主宰所有跟他们有关的事务,地方官府等于是他的附庸。而那些只有封户没有封地的州县,投下主仍然可以在封户所在的州县派驻管理人员,设立机构,形成国中之国。

每个投下主,不仅有大量封户,还拥有在战争期间掠夺的奴隶。从经济形态上讲,投下主的“王国”属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复合体。在元朝存续期间,这种制2度一直处于扩张的状态,几乎所有投下主都在自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办法招集和掠夺人口,作为自己的封户和奴隶,也有的汉人农户,为了求得某一投下主的庇护,自愿投奔到他的门下。有的时候,来自国家的赋役负担过于沉重,老百姓比较起来,做某些投下主的封户可能日子还好过一点。投下主扩展的动力在于:第一,皇帝的产生不是依赖汉制的继承制度,而必须靠贵族的推举拥戴,所以,皇帝不敢对投下主有严厉的约束。第二,蒙古人有分割家产的习惯,诸子都可以得到父亲的财产,而以幼子占最大的一份。上一代的财产分割以后,下一代的投下主封地与封户都减少了,必须有所补充。第三,原来处在苦寒草原的蒙古人,一旦到了繁华的汉地,生活腐化得特别快,人也变得格外贪婪,所以往往具有挡不住地扩充财产的倾向。投下的扩张,势必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发生冲突,但是,在投下主与中央政府争夺中,中央政府总是失败的一方。户口与土地日益短缺的中央政府,只好加大对还能控制的人口的搜刮,结果造成更多的人口投向投下主。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元朝的中央政府实力很快下降,统治几十年就陷入了国内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的战乱之中,不到百年就被逐出了中原。统治的短命,与开国时无往而不胜的威势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照。 小说.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最新章节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 网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531.html

第9章 法家帝国秦1第17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第49章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第66章 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1第1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第43章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第78章 戊戌维新变革的制度意义第30章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第14章 王霸之道两汉4第64章 明朝的监察制度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第67章 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2第72章 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第12章 王霸之道两汉2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72章 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统第23章 军队私人化的走向第15章 王霸之道两汉5第31章 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第16章 王霸之道两汉6第64章 明朝的监察制度第72章 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第51章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统第70章 清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第63章 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第60章 明代的学校与科举制度1第35章 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40章 精致繁复的网状王国两宋第65章 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第68章 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第13章 王霸之道两汉3第37章 武化结构与秩序第25章 考试帝国隋唐第56章 政治中枢的变迁1第75章 清朝政治格局的转换第18章 三国第4章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25章 考试帝国隋唐第10章 法家帝国秦2第12章 王霸之道两汉2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体系第7章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1第20章 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第63章 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第8章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2第38章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体系第43章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国金第65章 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第58章 明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第28章 科举制度1第25章 考试帝国隋唐第19章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阀政治第35章 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第59章 明代的地方行政体系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运作第4章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第56章 政治中枢的变迁1第47章 金朝的政府特色第13章 王霸之道两汉3第23章 军队私人化的走向第28章 科举制度1第3章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第17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第7章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1第32章 府兵制及其畸变第29章 科举制度2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第2章 前封建时代第52章 投下分封制度第73章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运作第1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第17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第6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第20章 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第48章 猛安谋克制度第46章 草原帝国金第65章 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10章 法家帝国秦2第54章 元朝的兵制第67章 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2第74章 转型的阵痛晚清第15章 王霸之道两汉5第57章 政治中枢的变迁2第45章 宋朝的兵制第80章 清朝的新政2第27章 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第36章 军阀政体五代十国第41章 繁复的中央行政机构第4章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