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论 (2)

他尊荀贬孔,鄙视王守仁和曾国藩,同康、梁保皇党尊孔辟荀,吹捧王守仁和曾国藩,形成了明显对比。在同康有为的论战中,他还揭露说,清王朝“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完全是为了“便其南面之术,愚民之计”。从政治上揭露了保皇党的尊孔论的真实用意。

针对康有为竭力神化孔子的企图,章炳麟对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了评价。他认为,孔子并不是“神”的化身、不是什么“大教主”,孔子顶多不过是一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同司马迁、刘歆是一类的人物。他还认为,孔子一向不赞成宗教迷信,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是个“泛神论”者。据此,他指出,康有为等今文经学派,“以孔子为巫师”,搬出来《公羊春秋》的神秘主义,讲什么“三统三世”,把孔子奉为“神”,其目的无非是借孔子的招牌宣扬“满汉不分,君民同治”,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效忠。章炳麟把孔子说成是一个泛神论者,是对孔子学说的歪曲。但他之所以如此评论孔子,在于反对康有为的“建立孔教论”。

章炳麟虽然谴责了孔子,也认为“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但有时自己又以孔子自居,说什么“上天以国粹付余”,他如果死了,使中国“闳硕壮美之学”绝于余手,是则余之罪也”。

他还反对男女平等,反对文字改革,反对提倡白话文;他没有把对封建旧文化的批判同反对封建制度联系起来,不能揭露孔子学说的实质。为了宣扬国粹主义,他还是把孔子抬了出来,说什么“世无孔子,宪章不传,学术不振,则国沦戎狄而不复,民陷卑贱而不升”,又把孔子吹捧为“救国救民”的“大圣人”。显然,这是不可能驳倒保皇党的尊孔论的。

三、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章炳麟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无神论者。他开始是一个唯物主义无神论者,继承了我国古代无神论的传统,结合西方的生物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的人种学,反对了宗教迷信和封建神权论。从1906年以后,他转入了唯心主义,又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批评了有神论。他之所以反对有神论,原因之一正如他自己表白的:“唯物之说,犹近平等;唯神之说,崇奉一尊,则与平等绝远也。欲使众生平等,不得不先破神教。”

他的无神论的主要锋芒,是打击一神教的说教,其目的之一在于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是为资产阶级革命服务的。

1899年,他先后写了《天论》、《儒术真论》、《视天论》、《菌说》等文,阐发了荀子、王充和范缜等人的无神论思想,批判了灵魂不死、上帝创世说和目的论等唯心主义有神论。依据当时天文学的知识,他指出,所谓“天”,不是像古人说的是一个积气而成的实体。因为离开地球若干尺以上,越往上而气体越稀薄,所以他说:“若夫天体,余尝谓苍苍之天,非有形质,亦非有大圜之气。”那么,所谓“苍苍之天”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他认为,这实际上是笼罩在地球外部的大气。他说:“余尝持视天之说,以为远望苍然者,皆内蒙于空气,外蒙于阿屯(Atom原子)以太而成是形,非果有包于各耀(星球)而成太圜之体者也。”又说:“盖日与恒星,皆有地球,其阿屯以太,上薄无际,其间空气复厚,而人视之苍然,皆众日之余气,固非有天也。”这就是说,所谓“天”,实际上就是“地气”。所以他又说:“在地曰气,仰瞻则曰天,犹云与两也,非有二质,故其所见异尔。”

章炳麟断言既没有“天”,又没有“帝”和“鬼神”,这是对古今中外神权论的严重打击,因而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为封建政权作辩护的“天命”论。康有为等保皇党,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大肆宣扬“天命”,说什么光绪皇帝未死,“有天命存焉”,中国他日必能立宪。章炳麟揭露说,这同汉朝王莽在灭亡前夕求救于“天命”一样可笑,神权论的说教,同样救不了保皇党的命。他说:“拨乱反正,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他指出,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不是靠“天命”,只能靠革命。可以看出,章炳麟的无神论反对封建有神论的斗争,正是近代史上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宇宙中除了恒星和行星以外,并没有“天”。他认为,一切恒星都是太阳,太阳都有自己的“地球”(行星),人类所要的地球是从太阳中生出来的,地球上的万物都依赖太阳而生存,所以古人崇拜“天”、“祭天”,实际上是崇拜太阳,“假言曰帝,其真即日”。

章炳麟充分肯定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这是“以天为不明”的光辉思想,它否定了“以日为天,以天为帝”,以“上帝”“有恩威生杀之志”,“有福善祸淫之说”。这就是说,章炳麟认为,太阳是一个物质实体,并非人格神。他还说:“万物之生灭消长,皆由太阳之光热致之,而苍苍者无与焉。”

这是说,万物生灭与太阳的关系完全是一种物质的自然关系,而根本不存在什么神秘的“天”的意志。再则,关于日和地、日和众日之间的关系,他也根据当时天文学的知识指出,这是由于物质引力的作用,“以己力绕本轴,以摄力绕重心”。又说,“体大者必能摄小体”,“地球为日所摄”,“日球亦因摄而动”,“地球及诸恒星之统于天河,夫何待言矣”。据此他认为,追寻太阳的“所自出”,是“卒不可得”的,结论只能是“日无所自出也”,“何必上帝”?于是,他明确宣称:“若夫天与帝,则未尝有矣。”这是依据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有力地反对了有神论的说教。

章炳麟依据生物进化论又进一步驳斥了“上帝造万物”的目的论。他指出,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同汉代《淮南子》中讲的“黄帝造人”说是一类的货色,这种理论早被无神论者王充的“天道自然”、“万物自生”的学说驳倒了。他阐发王充的观点说,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靠太阳的照射和风雨的资助生出来的,生出来以后,都因自己的“智愚馗健”的不同,互相吞食;通过竞争,大蝙蝠变成了恐龙,大蜥蜴变成了鳄鱼。人类也是从动物发展来的,人开始不过是“一尺之鳞”,后来发展为猿猴,猿猴又逐渐变成了人。人类进化有早晚,在生存竞争中,有的进化为文明种族,有的成了野蛮人种。他还认为,万物生长的老根是太阳,阳光对待人类和草木的滋长并没有什么区别,太阳并非钟爱于人。因此他又得出结论说:“物生于日而其为祸福,则日勿与焉。”这样,又驳斥了认为老鼠生来就是为了给猫吃的目的论。章炳麟认为,生物间的互相胜负是由于智愚的差别造成的,而智力的大小又是被其形体的大小决定的。这是宣扬一种机械论的自然观。他反对目的论的斗争并没有超出机械论的水平。

1906年,章炳麟发表了《无神论》,从逻辑上驳斥了基督教的神学理论。基督教神学曾宣称:上帝耶和华,“无始无终,全知全能,绝对无二,无所不备”,所以是“众生之父”,是造物主。章炳麟指出,这些说法同上帝创世说在逻辑上都是自相矛盾的。他驳斥说:基督教承认上帝七天创造了世界,又宣称世界有末日,可见世界是有始有终的;既然有始有终,创造世界的上帝之心也一定生灭无常。因为上帝是“体”,世界是“用”,现象不离开本体,现象有生灭,本体的性质也必有生灭,所以上帝并非无始无终。关于“全智全能”,他驳斥说:如果说上帝全智全能,他就不应该创造出魔鬼来与自己对立;如果说,魔鬼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就不是全智全能的了。

关于“绝对无二”,他驳斥说:上帝用“质料”创造了万有,如果说“质料”存在于上帝自身之中,万有则从上帝身中“自然流出”,便谈不上创造;如果说“质料”存于上帝之外,与上帝并立,上帝就不是绝对无二了。关于“无所不备”,他又驳斥说:如果上帝无所不备,万善具足,便不应创造人类,以增其善;如果说上帝创造人类是为了求善去恶,上帝就不是无所不备了。他还驳斥说:如果上帝是“众生之父”,他一定有人格,既有人格,就要有配偶才能生殖子女;既有配偶,他就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上帝不需要配偶便能生殖,上帝便是最下等的单细胞动物。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若万物必有作者,则作者亦更有作者,推而极之至于无穷力。”这是说,万物如果是神创造的,神又待别的东西来创造它,如此推论下去,便没有穷尽。章炳麟认为,这就犯了逻辑学上“循环论证”的错误。所以结论只能是“无神”,没有造物主。

章炳麟的这些辩论,都在于证明“上帝”的观念是人们虚构出来的,正因为它是虚构的东西,所以其论点不能自圆其说,必然是自相矛盾。章炳麟的这些辩论,揭露了基督教神学在理论上的虚构,不仅显示了逻辑的力量,而且生动有趣,富有战斗性,为我国无神论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章炳麟对西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革命民主派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反抗精神。他指出,基督教崇拜一神,其害在“使人人思想自由一概堵塞不行”,中国人信基督教就要“退入野蛮”时代。他说:在中国有些人信仰基督教,“不是崇拜上帝,实是崇拜西帝”,基督教毒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章炳麟在对一神教的批判中,还称赞了西方近代唯物主义者斯宾诺莎的泛神论,认为“不立一神而以神为寓于万物”,“离于世界,更无他神”——这些观点都是很深刻的,美中不足的是保存了“神”的称号。他认为,既然叫做“泛神”,“神”的名字便可以去掉了。在对有神论的批判中,章炳麟还斥责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认为,上帝有无问题,超出人的认识范围之外,所以既不能肯定为有,也不能断定为无。章炳麟批驳说:一个东西的存在,不外通过感觉(“见量”)、内心省察(“自证”)和推理(“比量”)来证明,可是关于上帝的存在,既不被感官所证实,也不为内心所觉察,而且推论起来逻辑上又自相矛盾。因此,只能是“虚撰其名”,如同没有实体的影子,不妨断其为无(同上)。章炳麟认为,既然人的各种认识能力都不能证明神的存在,神就是不存在的。这是从左的方面批判了康德为宗教迷信保留地盘的不可知论。以上这些观点,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同样是章炳麟的无神论中的积极因素。

章炳麟在反对有神论的斗争中,还分析了宗教迷信产生的根源。他认为,宗教迷信起源于人的愚昧无知。他说:由于古人对奋异的自然现象不可理解,于是以为“必有鬼神以司之”,这样,祭天祀鬼、崇拜神灵等迷信便产生了。如古人所说的“河伯”、“海若”等神,其实都是大乌龟,因为不常见,其力胜人,所以被尊之为“神”。又如,人死以后,形体腐朽,智力消失,并没有不死的灵魂。可是由于古人对死亡无知,亲戚死后,总不忍心其死去,于是摆设供品;祭祀亡灵,以为馨香的气味足以感动其魂魄来尝,这样又产生了鬼神崇拜。章炳麟指出,这些迷信早被古代的无神论者董无心和王充识破了,他称赞董无心说:“其圣足以干百王之蛊。”他还分析了原始的怪力崇拜,把这种迷信称之为“荧惑”。他说:人生来就有欲求,对他所追求的东西总想得到满足,昼夜思念,达到狂热的程度,便产生一种幻觉,以为真有一个神圣的东西能驱使他的形体,于是向它顶礼膜拜。章炳麟把这些宗教迷信总称之为“幽灵崇拜”,认为它是同野蛮人的知识未开的状况联系在一起的,进入了文明时代,这些迷信自然就消失了。

从1906年开始,他就搬出佛教唯心论,一方面用来反对一神教;一方面又用来建立他的“无神教”。按照章炳麟的说法,佛教追求的是“绝对本体”,即“真如”、“涅槃”、“阿赖耶识”等,不是人格神的上帝,它不在天上,而在“众生”的心中,人们在精神上把一切差别对立的念头都破除了,就能把握住这个“绝对本体”,就可以从尘世中解脱出来,成为有高尚道德的人。这是用主观唯心主义的手法来宣扬有神论。

第三编·第二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 (1)第一编·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 (3)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4)第一编·第九章 商鞅与韩非的法家哲学思想 (1)第四编·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 (2)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1)第一编·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 (2)第一编·第一章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之形成 (1)第一编·第九章 商鞅与韩非的法家哲学思想 (1)第一编·第三章 道家学说 (1)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3)第四编·第四章 严复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2)第二编·第七章 郭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第三编·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2)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5)第四编·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论 (1)第四编·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论 (1)第二编·第四章 王充与范缜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第一编·第三章 道家学说 (1)第二编·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的思想概述 (1)第一编·第二章 孔子与儒学的发展 (2)第二编·第七章 郭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7)第三编·第八章 王艮李贽与泰州学派 (1)第四编·第五章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第三编·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2)第三编·第二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 (1)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1)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3)第一编·第八章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3)第四编·第七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第四编·第四章 严复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2)第三编·第九章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 (1)第二编·第四章 王充与范缜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第三编·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1)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4)第四编·第五章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4)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1)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7)第四编·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2)第四编·第七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第三编·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1)第四编·第三章 变法维新时期的哲学思想 (5)第二编·第五章 王弼与魏晋玄学的兴起 (2)第三编·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1)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2)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2)第四编·第四章 严复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3)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5)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1)第四编·第五章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4)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1)第三编·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2)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6)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5)第一编·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 (3)第三编·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 (1)第二编·第七章 郭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第一编·第三章 道家学说 (3)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5)第四编·第三章 变法维新时期的哲学思想 (5)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4)第三编·第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3)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1)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1)第一编·第四章 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第四编·第七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2)第二编·第一章 汉朝初期的哲学流派 (3)第三编·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3)第二编·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及其宗派 (2)第三编·第七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1)第四编·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2)第一编·第六章 《易传》与《管子》中的积极思想 (2)第四编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哲学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3)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3)序言 东方的思想与智慧第一编·第八章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4)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4)第一编·第八章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4)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3)第四编·第三章 变法维新时期的哲学思想 (2)序言 东方的思想与智慧第四编·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论 (4)第一编·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 (1)第二编·第四章 王充与范缜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第三编·第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2)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1)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1)第一编·第三章 道家学说 (1)第三编·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代表——二程 (1)第三编·第十章 黄宗羲及其哲学思想 (2)第四编·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 (2)第一编·第五章 墨子及其构建的墨家哲学 (2)第四编·第七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第二编·第九章 汉唐时期道教的发展 (4)第四编·第三章 变法维新时期的哲学思想 (1)第一编·第七章 战国时期的名家哲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