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危机四伏

日升月落,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有很多人希望太阳永远不升起来,这样大清国没了皇上的消息就永远不会传出去。但是月亮还是到点落下去了,太阳依旧张开了自己的笑脸。

当太阳的第一屡阳光洒向北京城时,参谋本部的大门打开了,各位将领按照昨夜的商议,朝着各自的目标飞奔而去。李菊藕帮父亲整理好衣冠,恭送父亲上朝。李鸿章面带微笑,踱步官步,悠然自得的走进国务院的大门。

国务院内,不管曾经有何恩怨,每天早上前来上差的官员都会相互作揖问好。只是今天让他们感到有些奇怪的,几位主官大人似乎心情都不太好。

“看来昨晚大家都没睡好呀,刑部尚书礼亲王怎么没来。”作为总理的李鸿章,一上差就召集八部尚书及相关人员议事,却没有在会议室里看到世铎,所以发问。

“回李相,刑部尚书今朝一早就去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去了。”杨度起身答话。

呵呵,整个会议室内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若有所示的笑声。

“看来这真假皇上一事今天是瞒不过去了。太后得知,必然会另任新皇以继大统。在新皇进京登基之前,老夫身为总理大臣,这朝局总要稳住的。诸位有何高见,不仿直言。”开会的第一次发言,李鸿章就很明确表达了在如今混乱的局面下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稳定。

但稳定自然是第一要务。这点谁都不会有意见。因为只有一个稳定的朝局,国家大小事务才能顺利的推进。所以有一个稳定的朝局,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也就是说。李鸿章说了等于没说。现在他要别人发表高见,别人就算是真有高见,这时也不好明说呀。

李鸿章自进会议室后,可以说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严复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里。可今天的严复除了显的心事重重外,还真没有异常举动。因为无法探听到他们昨夜商量出了什么结果,也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所以李鸿章就直接问道:“严复。你身为副相,先说几句吧。”

“下官也算饱读诗书之人。这真假皇上事还真是闻所未闻。下官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鸿章呵呵一笑:“既然副相不知说什么好,那总领大清战略的参谋本部王总长有何高见呀。”

王士珍没有客气:“下官就是个当兵的,这朝堂上的我也搞不明白。北上计划已准备多年,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时候有任何波折。因为这对整个国家的犯罪。”

“没错,本相也是如此认为。只有彻底解决了北方隐患,我大清才能全力南下与欧洲列强争一争长短。在这个问题上本相会与诸位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但新皇明旨不得发动战争的话,诸位该当如何?”

“还能如何?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到了发动的时间自然是该打就打。”欧阳振华平静的说道:“官总领天下兵马,这将士们求战心切本官还是知道的。可最让人担心的是,一定今上离去的消息传出来,对将士们的士气将是最沉重的打击。这才是如今北进计划中最大的变数呀――”

在政治中。最让人反感的就是中间派,将来无论哪派得势第一个要清除的就是中间派的人。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严复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北有沙俄南有列强。大清夹在中间两头受敌。如不借此大好机会一次性解决北方隐患,绝对是我们的失策,因为有着庞大国土和资源的沙俄在将来的一定是我大清最危险的敌人。如果我们因为朝局动荡而放弃此次机会,子孙们将来一定会怨恨我们,他们会让我们在坟墓里也不得安宁。”

“严相说的极是。此次当借大好之机彻底平灭北方祸害,如此我中国将来便可集中全力南下与列强争锋。”唐绍仪说道:“下官以为。既然在座诸位都有此意。只要我等全力发动,想必也无人可以阻止。”

“谁说无人。新皇继位。必定要重整朝纲,这时的政策重心应当是放在国内而不是对外争战。历朝历代新皇登基皆是如此,今上也是亦然呀――”这才是李鸿章最担心的,所以他长叹了口气,却也是无可奈何。

对此,林启兆有些不同的看法:“下官以为未必。若我等臣子联名上奏新皇,想必新皇也不好公然拒绝我等,必竟这里集中的可以朝堂八部的中的七部呀。”

“若新皇铁了心不许开战,诸位该如何自处。即便我等强行发动北进计划,新皇也许会迫于无奈同意,但这却是形同逼宫。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逼宫都是大罪,大战之后我等堪忧呀――”

“不能吧。若是打败了不用新皇说我等自是死罪,但要是打赢了这可是在扬我大清国威呀。”

“国威是扬了,可新皇的颜面怎么办?无论事情对错,逼宫的哪里有好结果,几千的史书上都写着呢。”

“不一定吧,当年迎娶贵妃之时皇上本意是要亲自前去,我等大臣一同拒绝时不都跟皇上吵起来了。那时的皇上怒火可都写在脸上,也没见我等如何呀?”

“那是今上不是新皇。”

“再是新皇又如何?北进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新皇才登基就是开疆扩土的功绩,自有清以来哪有如此战功,那可是足以上表天地的。”

“上表天地的是新皇,跟我等有何关系。我们现在说的是逼宫,不要转移话题。”

这一人一个想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顿时乱了起来。李鸿章站起来敲了敲了桌子示意大家先安静下来:“我等臣子逼宫于今上,今上不于追究那是今上宽宏大量。今上之眼光和心胸远高于常人,可你们谁能保证新皇也有今上之胸襟?”

李鸿章的一句话让所有偃旗息鼓。李相说的没错,但凡新皇心眼小些,逼宫之罪最算前下不清算,总会有清算的一天。一时间会议室内众人是哑口无言。

严复没有参于刚刚的争论,他低头着摆弄着手指。今天的会给他一个不好的感觉,李鸿章从头至尾都在说新皇的不是之处,严复想不明白。李鸿章这是在试探众人还是别有所指。在这个时局还不明朗的时刻,最好还是看仔细些。

会议室内就这样安静下来。谁都不敢保证新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心思,这时谁也不敢第一个表态。良久,也没有人说话。

终于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众人,寇连材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诸位大人。两宫太后已从颐和园起驾向此地而来,礼亲王随驾而行。据颐和园总管小卓子来报,两宫太后得知真皇上已死哭了好一会,现在可是气势汹汹而来。诸位大人早做决断。”说完便退了出去。

众人只是互望了一眼依然没有说话,到是李鸿章却突然脸色大变:“京城外的兵力想必参谋本部已经安排妥当了,留守京城的中央警备旅就由欧阳振华亲自接管。你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你权责之内。记住,必要时动用重刑也必需将中央警备旅牢牢的控制在手里。现在,全部去前殿。本相要召开在京官员的全体会议。”说完也不等众人有什么反应,就急冲冲的离开了。

欧阳振华与众人相视一笑,本来控制中央警备旅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只是为了不让其它官员以为要兵变所以打算暗着来。李鸿章这一下直接将中央警备旅推到了他们手里,于是众人点点头快速离开。

前殿中,所有官员都停下手里的工作在前殿集合。光绪昨天离开不是秘密,皇家禁卫营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哪能瞒的了所有人。加之并无旨意留下,而一大早各部尚书就开会现在又突然召集群臣,想必跟皇上突然离京有关。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有电报呢,再急的事不过发一封电报给皇上。很快也会有皇上的批阅下来。如今朝局平稳,皇上一时半会不在也没什么。

“诸位同僚想必也知道昨日皇上突然离京南巡之事,这没什么好瞒着大家的。本相之所以一早与诸部尚书议事,原因是因为皇上走的太急没留下任何旨意,而皇上此刻还在火车上也没法联系。所以方才本相与诸部尚书就在商议此事。皇上离京南巡虽然没有留下旨意,但朝廷却不能停止运转。本相以为,在联系上皇上得到旨意前,朝廷内部就由本相监国,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严复最震惊的,刚刚的会议上可是一句都没说今上离开后朝廷的安排。可这一转眼李鸿章却主动提出要亲自监国,这是什么意思?加上离开会议室前李鸿章突然让欧阳振华接管中央警备旅之事,严复仿佛一刹那间好像摸到了什么,却又没能抓在手里。严复明白,李鸿章一定有了决断,只是他还不知道李鸿章到底想干什么。同会的众人也有愕然,不知李鸿章此举何意。

外交部侍郎梁敦彦出班奏道:“以洋人例,一国皇帝或总统离京之时,行监国之权就是首相或总理,这是洋人律法中规定的。我国虽无此律法,但之前也有先例。当年皇上南巡广州之时,留京行监国之权的就是李相。此次皇上南巡既未留下旨意,那就依前例由李相监国乃是应有之义。”

梁敦彦的话让众人纷纷点头以为然也,于是众人纷纷表示附议。

李鸿章呵呵一笑:“本官身为总理手握相权,也是当仁不让。皇上此刻在前往上海的路上,本相已电令上海府官员行接驾事宜。后日当皇上抵达上海之时,本相自当再请皇上旨意以示天下。在皇上旨意下来之前,本相暂代监国之事。在此期间,本相也不会做任何改动。诸位办差仍照现例使是。”

众臣行礼称是。可不等众臣直起腰来,有人反对了。

“老太婆还没死,还轮不到你来监国。”慈禧手持龙头。第一个走进大殿,慈惠跟随其后。

众臣纷纷向两宫太后行礼请安。李鸿章知道,两宫太后得知真假皇上一事,必定会出现在国务院,他本意就是在两宫太后到来之前拿下监国权以稳定朝局。李鸿章看到两宫太后红肿的眼睛暗自叹了口气也跟前行礼,看来这真假皇上一事,终就是瞒不下去了。

慈禧一脸怒色的走上台去。一屁股就坐在明黄色的龙椅上。唐绍仪立刻站了出来:“启禀二位太后,皇上离京总理监国。在国外是为常例。在我国,前些年皇上南巡期间行监国之权的就是李相。”相比太后与李鸿章二人,自然李鸿章行监国权更好。

啪,慈禧怒击龙案:“那是洋人的地方。这里是大清。什么皇上南巡,他跟本就不是什么皇上,他就是一个奸细。若不是他跑的快,本宫早将其人头砍下示众了。”说着说着慈禧又流起眼泪来:“世铎,你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给大家听听。”

众臣本来还一头雾水,怎么皇上就不是皇上反而成了奸细?随着世铎添油加醋的将事情一说,众臣一片哗然。真皇上早在十二年前就死了,这十二年里坐在朝堂上发号施令的居然是个假皇上?众臣纷纷议论起来,这可如何是好?

在举朝震惊的当天想要商议出新皇人选自然是不可能的。慈惠不懂政事只能全权交给慈禧来办,只是一想到这十二年在自己跟前尽孝的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心里就黯然的很。

随着朝臣们的下朝。慈禧也下发懿旨公告天下,于是当今皇上是个假皇上的消息瞬间就传开了。各地督抚一时全部不知所措,上海府的官员更是疯了一样向京城报告,因为再过两天这个假皇上就要到上海了,他们应该怎么办?可无论他们是电话还是电报,都没有得到朝廷任何的回音。

两宫太后和各部尚书已经为皇位之事整整闭门议事两天了。大清的官员们还好。自己小官小职的用不着操这些闲心,不管皇上是谁。他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在京的旗人就不行了,他们大肆宣扬着假皇上这些年如何如何不好,假的就是假的他就真不了,如今正是正本清源之时。他们玩命的向两宫太后进言,要把这个假皇上擒拿回京斩首示众。正是天道昭昭,报应不爽。

反观各国驻华公使顿时失措,交道打的好好的清国皇帝突然成了假的。虽然这是清国内部事务,可之前的与清国所签订的协议全部是这个假皇帝签的。皇权更替之后,新的清国皇帝还会认可这些协议吗?现在的清国可不鸦片战争时的清国,如今的清国兵强马壮,不再是可以吓唬的了的。

其它几国公使还好,无非是收益上的考量而已。俄国公使喀西尼就乐的屁股开花了,清国内乱当前,只待远东铁路通车,俄国大军便可沿铁路南下,这么一来整个中的北方就是沙皇俄国的新国土了。喀西尼唯一担心是清国还能不能按原定时间完成铁路修建工作,必竟这条铁路可是俄国掏钱修的。英国公使窦纳乐就急的跳脚了,清国本就是英国借以阻挡俄国南下的棋子,如今俄国的舰队成型在即,这时清国内乱无疑代表着俄国将获得最后胜利。俄国还有可能借着占领清国之威顺势南下英国争一争印度,那么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就遭到了最大的威胁。

各国驻华公使因为不同的利益关系天天就拜见清国外交部,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搞楚清国今后的安排。

慈禧果真是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在多番商议之后,向汉臣们妥协了将继续北进计划后很快做出决定,醇亲王载沣即可进京继位大统。

这恐怕是奉天城内满人这些年最高兴的事了。自假皇上在宫变夺权之后就把他们满人软禁在奉天内城当中,原以为他们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事实上就是假皇上在变像驱逐满人。如今假皇上被揭穿,正是大快人心之时。于是他们全部都兴奋的加入到为新皇上赶制龙袍依仗的队伍当中。

刚刚回到奉天的寿山,一听到朝廷要迎逢醇亲王载沣为皇帝后,他就急了。在他驻守奉天的这些个没少折腾这些满人,一但载沣为帝肯定要向他下手呀。于是他接到朝廷奉载沣为帝的旨意后,下的第一道命令竟是封锁奉天全城,任何人不得出入。然后玩命的与京城各部联系,寿山的想法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奉天城的满人登基。

火车上的光绪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因为禁卫一连带了三台电台。原以为经过自己十二年的治理,自己的权利应该得到大部分人,尤其是军队高级将领的认同。作为跟自己这个假皇帝而起家的将军们,必然会遭到新皇的打压,光绪想当然的认为这些将军必然会反对新皇,只要有兵权在手那这天下还不是自己的。没想到太后另立新皇,他们竟然没有反对。他们居然不担心遭到新皇的打压?经过数千年的大一统,皇权已经深入到所有国人的骨子里,皇权继承依靠的合法性是血统而不是功绩。如果自己在京中完全可以将反对自己的人杀光,但现在自己身边仅有二百名侍卫,而且也无法保证他们是不是全部能无条件的效忠自己。托大了呀,光绪顿时悔的是苍海桑田。

如今太后已经公告天下,自己这个假皇帝也瞒不了多久,于其让侍卫们猜测,不如实话实说的博一把。于是光绪叫来唯一信任的黄明华,因为在宫变之他也是拿枪指过满朝大臣的。光绪把电文交给他时,光绪却把手悄悄摸向腰间的手枪,手枪的保险已经打开了。再信任也得防一手,自己还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呢。

“这些年带着大伙儿北据沙俄、南定南海、东平日本的是皇上您,是您带着中国从一个被洋人随意欺凌的国家成长为可以和洋人坐下来公平谈判。再换一个皇上他能有这本事吗?北定俄国收复故土还要不要了?皇上且安坐,卑职这就明码天下问问,问问各军将士,他们还想不想再被洋人欺凌。”

黄明华的表情是坚定的,光绪不动声色的把手抽了回来:“这时不能问,北进计划还是保密当中,一但你这么问就等于泄露军机。如果你相信我,我们提前下车。不然到了上海可能会有麻烦。另外,太后既然已经公告天下,我这个假皇帝的事也瞒不住,你去问问禁卫营中的将士,如果不愿意跟着我们的不要阻拦。”

火车才到苏州,光绪就借着火车加水的机会,带着全部禁卫连向宁波府赶去。这是光绪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全连都是当年跟着光绪打过田庄台的老兵,他们没有抛弃他们的统帅,亦然决定继续护卫他。(未完待续)

第227章 对日政策第207章 朝鲜事变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飞艇的威力第99章 宣战第111章 乱像丛生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175章 日本疯了第3章 各怀心思第53章 云南白药第147章 诸位辅佐,朕之大幸第300章 零九章 不约而同第405章 重炮的轰鸣第39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214章 军事总动员第136章 混乱的战局第248章 别喊口号第113章 焦点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后患第411章 胜利者的权利第40章 回京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飞艇的威力第419章 全面进攻第184章 冲突第370章 汉国度的传承第126章 急转直下第260章 英国在南洋被抢走的财宝出现了第282章 都是问题第129章 无怨无悔第413章 北方战事第198章 过年了第149章 生产建设兵团第412章 战争的号角第258章 史上最大抢劫行动(2)第154章 利益的纠结第144章 炮击在继续第403章 空军逞能第63章 有钱了第300章 零三章 国朝大事第39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409章 战争还没有结束第173章 这都什么事嘛第39章 李鸿章的心思第6章 朝堂之外第44章 皇宫内外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后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367章 危机四伏第150章 阴霾第30章 定远第35章 容闳回国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选择第163章 阅兵式(下)第183章 群斗第408章 凯旋第162章 阅兵式(上)第185章 哗然第166章 海军变革第62章 卖多少钱呢第412章 战争的号角第291章 相对无言第125章 决战的序幕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乱第161章 马关条约第430章 中国的野心第367章 危机四伏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国第258章 史上最大抢劫行动(2)第149章 生产建设兵团第17章 必须的废话第242章 那颗最亮的宝石第238章 谁说我们没有办法第55章 准备就绪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30章 定远第235章 大 跃 进第277章 汽车工业第192章 暴风雨的前奏曲第383章 后继有人第76章 针锋相对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第37章 广而告之第377章 9月12日第6章 朝堂之外第78章 计较第88章 生丝大战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选择第366章 谁主浮沉第66章 夏威夷计划第221章 信念第213章 对马大捷第16章 慈禧查岗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393章 隐秘之事第271章 用国货,强国防第89章 生死大战第237章 发给德皇的电报第221章 信念第416章 移民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