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势在必行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是后世烂大街的宣传口号,但真正想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

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可要知道的是早在秦汉时期的中国人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呀(秦始皇兵马俑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有一个说法是汉唐时期中国人多食牛羊等肉食,可到宋朝之后因为失去北方的牧场而食材转为以素食为主,身高开始下降。到最明朝虽略有恢复,但平均身高也就一米七上下。可当满清入关之后的民族歧视政策以及奴才似的行礼等陋习致使中国人习惯于弯腰驼背。最主要是清朝统制下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人主要的食物是红薯、土豆+树皮(这就是所谓满清圣祖仁皇帝统治下的中国)。红薯、土豆等粗粮作为少量食用时对人体有帮助的,但把红薯为主食则导致人严重营养缺乏。所以老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就是严重缺乏营养的表现。因此,如果增加的人口是靠着体质严重衰退的低素质人的话,那么这只能是增加这个民族的负担。可笑的是满清居然还将此视为其伟大之一。而反观汉唐以及宋明,虽然他们人口没那么多,但是他们能养活的人口是依靠米面为主的,所以即使是人口少但至少人的体质要比满清的好多。

所以早在提出教育普及的同时,李明提出人均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的想法。这可是他梦想已久的强健国民体质的最重要事情之一。鸡蛋好办,鼓励民间养鸡,必竟养鸡没有条件限制。但奶牛不一样。它需要足够的草场。时至今日,从国外进口的优质种牛不下十余万头,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致使要实现这个理想还遥遥无期。牛奶数量相对于人口的稀少必然导致价格居高不下,高昂的价格也决定了不可能普及到普通百姓这个价层。成年人的体质已经形成,但青年少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是李明转变全面普及改而局部普及,要求每个学堂中的每个学生每天早餐要有一杯牛奶。但鲜奶加工和储存都是问题,为此户部下属的农业部联合了一些商人。从德国采购了最新的设备,分别在主要养殖基地都建立了奶粉加工厂。然而这依然不足以满足学堂的需求。因为据农业部估计,要满足每个学生一天一杯牛奶的需求,至少需要五百万头奶牛。而现在国内全部的奶牛数量不过二百万出头而已。而鲜奶更只能暂时供给那些养殖场距离较近的城市。

因此,李明下旨强制从市场收购本来就不多的奶粉。并勒令奶牛厂必需优先满足教育部的采购需求。而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市场上奶粉价格继续攀升。然而学堂的早餐并不止牛奶和鸡蛋,还提供包子馒头等主食。中餐和晚餐也是免费的,李明之前还特意询问过太医院,得知猪肉性寒远比不上牛羊肉好后,学堂饭食更以牛羊肉食为主。还为此叱责过曾过未能达到朝廷购买牛羊数量配额的一些蒙古部族,明旨告诉他们如果明年还不能满足朝廷购买配额,朝廷将会强制削减给他们的牧场配额。

李明如此强制的保障学生的饮食,就是想通过保证青少年的营养而一代代的提高中国人的体质和平均身高。但这种不顾及市场需求的行政手法却一手推高了奶粉和牛羊的市场价格,高昂的市场价让学堂里免费的饭菜显的更加珍贵。加上所有教育经费全部由皇室承担,以至于学子们在每天进餐前都要说一遍:皇恩浩荡,谢主龙恩的话。无形之中让皇室。尤其是李明这个假皇上赢得了天下学子的心。

这些事本来李明并不知道,大小官员认为皇室负担如此高昂的费用说一句感恩的话实属应该,所以从来没有人把这事当事上奏过李明。这还是李明跑路到宁波后岳父杨岐山告诉他的。

李明原以为自己的这道政令会引起失去利益的部分人有所反弹,但很奇怪的竟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教化天下本来就是中国文人士子千年的理想,虽然因为各种各样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没有实现,但今朝从皇帝开始强制推行。文人士子们当然大肆鼓吹。这些文人士子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意识走向,这时谁敢跳出来公然反对。而从朝廷派往各地巡查御史。每到一地必定要检查学堂的伙食情况。因为少年中国说的影响,只要稍微出点状况必然会被他们放大到危害国家的程度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年青的学子就代表着国家的未来。而且各地官员的孩子也和普通学子一样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没有例外,也没人敢提出例外。因为将来的皇子也会进入普通学堂就读,谁敢明着说自己比皇上还需要特殊照顾?中国传统念里总是会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所以李明的这种行为在大家看来这正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把最好的留给下一代人。

所以朝堂从上至少都在大力推进,也没人敢以次冲好的拿学堂伙食开玩笑。一个送了已经有异味的牛肉进学堂的商人(其实肉也没坏,只是大热天的放的有些久了罢了),但被御史当场发现后,因为没人再和他交易已经彻底破产了,就连本该上学的孩子也因这事不再被学堂收留而强制开除,最后隐性埋名全家搬离了故乡。这是李明唯一敢到欣慰的事了,千年传承的道德力量还没有打破,他依然决定着国家治理的基础。见惯了道德沦丧的后世,谁能比自己还请楚道德体系崩坏之后的样子。

扶个老人要倾家荡产,制止匪徒反而要作牢。当你救了人之后被诬蔑为凶手。当你救人死亡之后,自己的尸体还被人家用来卖钱,你让人情何以堪……

历史的走向在中国已经发生改变。但在欧洲还在沿着旧有轨道前进。被欧洲列强称之为红色幽灵的血色花朵还是在欧洲大地盛开了。李明不敢保证这股幽灵会不会向曾经的历史那样渗透到中国,最后在欧洲彻底死亡之后反而还在中国扎根发芽。所以在这股红色幽灵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李明就必需将中国道德的力量文字化、法律化,至少有一条必需写入小学生的课本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军队只听从国家的指挥。

就在李明正与朝臣商讨如何将道德的力量全面法律化时,御花园的光绪遗骸打断了进程。满清二百余年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满清已经事实成为中国大部分百姓心里的“正宗”。李明在不敢保证已经失去皇位的前提下京城中还有多少能调动的力量时。仓促南下。不过,李明这些年刻意培养自己的班底还是取得了成效。严复的到来就意味着李明这十二年的皇帝没有白干,他们功绩得到了朝臣们的认可。

干完了海边活的帝相二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前身后那些若隐若显的安保人员并没有引起其它人的注意。对于皇上提及的宁波府学堂还无法提供牛奶一事,严复很无奈的解释:产量跟不上需求。

“此次北进之后。广阔的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浩瀚的牧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战后一年之内必需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除了军需以外,所有奶制品停止在市场销售包括奶糖。”

奶糖的专利可是皇上的,这要是停了奶糖的销售也就是说除了军方订购以外,市场上奶糖将全面断货,也就意味着皇上自己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失。皇上连自己的利益都可以不顾,那其它人更没什么可以说的了。所以严复立刻允喏下来。

摇摇晃晃的帝相二人回到书房,严复也拿出厚厚的折子呈上御览。宰相权责之内的事务需要呈报皇上知道。更多的是只有皇上才有权能批复的奏折不管行与不行,如今终于有了可以批下结果了。李明连晚饭都是在书房里吃的,因为严复高举国家大义的名号让李明败下阵来。整整一夜李明就在严复的“监督”下批复奏折到了天亮。

天亮后的北京城依然没有变化,虽然皇上说没就没了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对于大臣们来说就不一样了,没了皇上好多事情就耽误下来了,原计划该北调作为第二梯队的部队依然没有调动、商务部出台的新的工商法无法核决颁布……李鸿章不是没有上奏太后请尽快加盖玉玺发下去,但两宫太后的心思跟本没有放在这里,所以大量政务被延迟。但到了今天的早朝有些不一样了。

在向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行礼过后。站在班首的李鸿章首先向朝臣们宣布,前去宁波劝说(本来是去捉拿)的严复被扣留了下来。一时半会是回不了京了。同时,久未决断的政务在宰相李鸿章“以国事为重”的借口下通过了,积压了一个半月的政务开始施行。两宫太后的脸色可以想像的到,但没人会去在意一个出入都需要中央警卫旅护卫的太后的脸色,除了世铎还要叫嚣着没有太后的首肯不得做数外,其它大臣们的却如卸下心头重石一般的长舒了一口气,他们知道,朝局可以确定了。现在差的就是那个准确的时间,于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似乎整个朝堂没有皇帝依然可以正常运转,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因为远在江南的李明依然是这个朝堂的主心骨。虽然他现在不在朝堂,但哪年他不得出门转个把月的呢?离京出巡也是很正常的嘛。

两宫太后在今天的朝会上没有说一句话,黯然的回了颐和园。慈禧看了眼颐和园内外遍布的汉人侍卫,心里再次黯然了下来。李鸿章不再来请安了,大臣们纷纷向总理府请示大小事务。两宫太后终于到了没人理的地步了。

这么说也并不全对,至少还有世铎每天下朝后雷打不动的前来请安。

“启禀二位太后,奴才已经秘密集结了三千多效忠于我大清的勇士。如今已分布在城内外各处。只需太后一声令下,三千勇士将誓死斩尽叛逆。”世铎在挥退所有侍女太监后,小声的向两宫太后奏报:“但武器极缺。臣等秘密买来的武器大部却被叛逆所查抄。奴才叩请太后下一道手谕于奴才,好让奴才可以将买来的武器能运进来。”

“放弃吧,世铎。”很久没有说话的慈禧终于开口了:“今天早朝上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吗?托了一个多月的政务就在严复见过他之后马上就有了结果,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决定,说明大清的日子没几天了。世铎,你的忠心哀家是知道的,但时局至此。还是宽宽心的把最后这段日子给过完吧,等新皇登基后咱们都难逃一死呀。”

“太后无需过虑。只要能将朝中大臣一举成擒,太后再出面号令天下,江南那逆贼也就没了根基。”世铎费尽心思为了大清延续而努力,反道是这太后先打起了退堂鼓:“如今当趁着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太后手谕还可通行之际尽快装配这些勇士。迟则生变呀。”说完,世铎都快哭出来了。

“当年我就问过他,为何要启用李鸿章却将你这个满人的礼亲王爷置于一旁,要知道你也是有些本事的。你知道他是如何说的吗?”慈禧长叹一口气问道。对于李明这个人,京城之中已经无人直呼吸其名,用各种代号来代表李明。

世铎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慈禧继续说道:“他说如过是在盛世,你的才能不说能让国朝更上一步,至少会是一个合格的宰相。但在乱世,你没有能拨乱反正的能力。虽说他是个逆匪。但哀家是真从心眼子里佩服他看人的眼光。你看看他启用的这些朝臣,别看年青,但这才学呀却是个顶个的强。要是咱满人中能有这样的人才。而至于此呀。世铎,即使把你这三千勇士武装到牙齿又能如何,能是这京城内外这些见过血的将士们比吗?恐怕也武装也只是乌合之众吧。算了世铎,别闹了。等他回来咱们把这朝廷安安稳稳的交给他,也许还在看在往日的情份上给咱一条活路也说不定呀。”

“太后,不可呀――”世铎跪在地上把头磕的乓乓直响。血都滴到地上也没能让慈禧心动一下。最后慈惠看不过去了,叫来太医为世铎治伤。

世铎哭着喊着。无奈的走了。慈惠依然挥退了侍女太监:“姐姐,你说这李明真能让过咱姐妹吗?”

慈禧无奈的笑了:“普通旗人他会放过的,因为他需要天下大义的名份。但咱们?哪朝哪代的新朝不把旧朝皇室杀干净,因为不杀干净就等于埋下了隐患。所以咱们姐妹是跑不掉的,世铎也是跑不掉的。”

嗨――慈惠长叹口气也摸了把眼泪:“要不是皇上的遗骸出现,妹妹我相信李明是把自己当成光绪的。如今这局势如此,要怪只能怪咱满人不思进取。当年组建新八旗师,李明可是为八旗师配备了最好的武器。可结果呢,吃空饷、偷买武器给日本人,为了一己之私最后断送了整个大清江山呀。但凡咱们满人努把力气,也不至此呀。”

“算了,反正咱大清朝也没了皇上,再少两个太后也就不是个事儿了。”慈禧拉着慈惠的手笑着说:“咱们姐妹也不上朝了,剩下的这些日子咱们就到处走走看看,都说这天下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咱们这两个爱新觉罗的媳妇还真没去过几个地方呢。这几日趁着天气好,咱姐妹就到处走走看看吧。”

深夜,北京、大清皇家参谋本部

“中情局伊尔库茨克急电。伊尔库茨克8月气温急降,今日傍晚下了的今年第一场雪至此时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报告,东北战区急电。驻守伯力的五千俄军正在连夜撤离,所有已建成的工事全部被摧毁。双城子也有撤离的迹象。”

“报,西北军区急电。第一批由俄国本土派出的援兵一万二千人已经抵达塞米伊,正在连夜色加速向边境前来。”

“……”

随着一条条情报的传入,中央沙盘上插满的红蓝两色旗帜随着电报的声音做着变动,整个区域的兵力分布在沙盘上一览无遗,敌我双方的军队分布态势在参谋本部的中央沙盘上给予准确的实时变化。

王士珍眉头紧皱的盯着下面的沙盘,脑子里却浮想联翩。城中有中央警卫旅全面戒备,城东是皇家高级军官学院,城南是第一师驻守的丰台大营,城西是挂名中央侦察团的特种部队驻守的西山大营,城北是参谋本部,哪处不是精兵强将在把手。想凭借这区区三千乌合之众就能造反?真当这京城里外数万兵马是假的呀。所以王士珍不是担心京城里的局势,他担忧的是北方这场大雪打乱了所有人的步骤。

西伯利亚今年的早雪,似乎让俄国人看到危险。在东路,他们将所有兵力收缩到海参崴,到时海参崴的总兵力将达到四万;在中路他们将全部兵力集中在乌兰乌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最大的物资囤积地伊尔库茨克;而在西部方向却因为大雪的提前到来而加快了向这一个方向的增兵速度。中俄之战不是秘密,双方都知道当远东铁路全线通车后就是双方决定西伯利亚归属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大雪打乱了双方的原定布置,俄国为了防止明年开春清国可能借远东铁路还没能通车之际强行进攻。俄国远东陆军统帅库罗帕特金虽然只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典型的军事官僚,但他还是明白防守待援的道理。他认为将部队集结在几个关键地区守住第一波清国人的攻击就是胜利了。而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看了看手里的实力后,带着仅有的二条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离开海参崴,却没有如往常那样到威海避冻,他选择是却是新加坡。

“行动时间必需提前,不然西伯利亚的冬天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快速行军。”冯国璋眉头都挤到一起去了。

“可是今年的雪太早了,谁知道后面几天会次会突然又转暖。一但降雪变成降雨,大地泥泞更然难行军呀。”段祺瑞更是忧心忡忡。西伯利亚的冬天实在太寒冷了,一个算计不到不用俄国人,单是这冬天就可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有人的眼光都盯着才成立三年的天气预报部门,可收集不到足够的历史气像条件,在西伯利亚也没有长期的观测站的气象部门实在不敢下肯定结论。

“这次西伯利亚冬天提早到来并不是稀奇的事,在古代中国就有八月胡地既飞雪的说法。跟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下雨的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肯定。”留英回国气象学者梁山看着周围全是恶狠狠的眼睛立刻说道:“只要再观测十天,就可以做出肯定的结论。”

“大地初降,雪也很松软,也不利于大军快速推进。好,我就给你十天。”王士珍点了点头转而对诸将说道:“命令各部开始集结,为避免引起俄国的注意,对外就说大军准备入关迎立新皇。”未完待续

第426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246章 大清的累赘第372章 势在必行第194章 乙未宫变(中)第291章 相对无言第268章 你们的中国心第178章 方子第291章 相对无言第300章 四十章 一声巨响第42章 铁路第200章 令人烦恼的钱第260章 英国在南洋被抢走的财宝出现了第212章 残龙军,集结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189章 蠢蠢欲动第188章 为了革命的理想第182章 任道而重远第2章 低调做人第112章 遗召第250章 风起南洋第222章 “朕求你们了”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抢劫行动(1)第300章 零三章 国朝大事第106章 宁死不降第155章 变天了第127章 交换第252章 大清国的国际抗议第301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282章 都是问题第56章 钱的来源第137章 还差三十米第68章 谁才是倒霉的人第77章 国家尊严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选择第385章 中俄海军的第一次交锋第379章 一年与一天第273章 光绪南巡第281章 吃了个闭门羹第35章 容闳回国第189章 蠢蠢欲动第426章 两个疯子的战争第134章 偷袭第22章 都是难题第405章 重炮的轰鸣第232章 进京,需要用炮火开路第142章 颤抖的佐世保第392章 朝贡的意义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抢劫行动(1)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120章 牛庄之战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战第367章 危机四伏第33章 赚钱的法子第227章 对日政策第43章 谁是谁的无间道第9章 新军新学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300章 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后第155章 变天了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82章 演习第152章 承认失败第273章 光绪南巡第243章 十年之后抬头相见第276章 决不让英雄在九泉下流泪第359章 布局北美第289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190章 未动先谋第100章 一溃千里第378章 揍他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军出击第132章 多线作战第111章 乱像丛生第376章 一个念头第283章 **的哀怨第408章 凯旋第370章 汉国度的传承第121章 不抛弃第105章 旗正飘飘第33章 赚钱的法子第412章 战争的号角第191章 一触即发第69章 现在、马上、立刻、NOW第300章 一十七章 胜利的喜悦第383章 后继有人第283章 **的哀怨第197章 李鸿章的忠心和忧虑第409章 战争还没有结束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183章 群斗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后患第178章 方子第16章 慈禧查岗第423章 骑兵的战争第130章 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