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对清计划

目前中华军的主力正在集结备战,因为这个时候处于冬季,所以大量的劳动力得到了农忙的空歇期,因此清廷加大了征调人力物力,大面积的砍伐树木打造战船,并且为了确保其水师的安全,尤其是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三大湖泊里面的水师大寨的安全,清军在长江一带修建了数十座炮台,几乎占据了整个险要地段,使得中华军这边无法阻止大规模的突袭,而清军的水师能够安稳的度过这一段脆弱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下水的战舰数量越来越多,根据中华军的情报人员的分析,清军目前已经下水的战舰的数量已经达到了百艘之多,并且仍在以每个月两百艘的速度下水,这样的话,一旦等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清军的海上舰队的规模将会超过一千五百艘,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就算是其装备落后训练不足,也能够在沿海一带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实力,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华军的进攻将有可能会遭受重大的损失。

但是这种规模的造舰几乎就是倾尽了国力,这个时候的人口正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大量的徭役和兵役将会使得人口的恢复速度大大的降低,不过满清人显然是不在乎这一点的,因为这些减少的人都是汉人,他们满族人并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华军来说,形势是在逐渐的恶化的,尽管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中华军方面也采取了几次比较大的行动,在整个大陆沿海一旦都给清廷制造了极大的麻烦,但是这个时候清廷在沿海一带的兵力布置已经达到了高峰,因此除非是大规模出动军队才有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否则的话根本就动摇不了清廷的根本。

所以这个时候中华军再一次进行了扩招,在新移民被安置下来了之后岛内的劳动力就有了一定的富余,而且这个时候第一批的吕宋军也被调到了台湾来,准备参与接下来的战事。

项玉明白,这个时候的清廷不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大清朝那么好对付。那个时候的满清朝廷早已从内部腐朽了,只留下了外面的一个空架子,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只是表象而已。但是这个时候的清廷不仅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而且韧性极佳,就算是中华军按照前世英国人在鸦片战争期间所采取的战术一样,清廷也不大可能会自己屈服,要知道当时的英军虽然强大。但是绝对没有灭亡中国的能力的,而中华军和英国人的目的不一样,他们是为了推翻满清的统制而作战的,所以满清朝廷也会拼死一战,双方之间互相妥协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

在和海登会见之后,项玉接连视察了基隆城外的两处大营,东西大营,这两座大营主要是按照军队成立的时间来划分的。

东面的大营是新建立的,目前拥有两万名陆军,这些还都是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但是这些士兵在之前的军事行动之中也都亲历过战场,有过一定的实战经验,所以作战力也不容小觑。

东大营的编制是中华军第二师,师长是张三亮,在原来的体系之中张三亮只是陆军团长,但是随着中华军的军队人数的不断扩大,作战规模也逐渐变大,所以原先的以团为编制就不太合适了,于是在原来的一个师的基础上扩建到了三个师,三个师的师长分别是:张聪。第一师的师长,军衔是少将

张三亮,第二师的师长,军衔是上校

李云聪。第三师的师长,军衔是上校

其中第一师的主体就是原来第一团,并且包括后来扩军时候招募的士兵,这个时候是在三个师之中平均兵龄最长的一个师了,也被称为将军师,因为其他两个师中间有很多军官都是出自第一师。

第一师拥有最齐整的编制。目前拥有两万三千人,下辖五个步兵团和一个直属旅,每个团的兵力是三千人,属于加强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炮兵团。

第一师的士兵作战次数最多,参加的战役也是最多的,因此将来的重要战役都会交给第一师去处理。

而第二师主要都是新兵,作战力相较于第一师来说要逊色不少,不过也算是这个时候少有的强兵了。

至于李云聪的第三师的情况则要复杂的多,第三师原本的成员包括第一批招募的八千多的当地华人和四千多的土著人,到了后来这些军队之中有大半都被调到了台湾,划归到了张聪的第一师的麾下,而李云聪在吕宋开始专门招募当地的土著人,组建了后来的吕宋军,这支军队这个时候也被调到了台湾来,暂时划归到张聪的第一师,准备参与接下来对清廷的作战之中。

而吕宋这个时候实际上是直辖整个南洋的所有地区的,除了这个时候的越南、泰国一带还不属于中华军的统制之外,剩余的地方都是中华军的地盘,因此实际上需要比较多的军队来维持这些地方的稳定,所以吕宋之前训练的第二批土著士兵这个时候已经被调到了各地去,将当地华人军队换防回来,而马尼拉这个时候正在招募第三批的土著士兵,人数是一万五千人。

实际上在三个师当中,李云聪的第三师的编制最为混乱,而且加上他是南洋一带的主事官,所以军队的事情也难以分出全部的精力,因此实际上第三师被分割成了很多块,大部分这个时候都在南洋,小部分被调到了台湾。

中华军这个时候在台湾集结了超过五万人的陆军,这个规模足以让中华军对清朝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了,而众人这一次的作战对象则早就已经选定好了,那就是福建的厦门。

厦门是被清军收回时间最短,恢复重建尚未完成的城市,这里曾是郑家父子经营多年的老巢,在当地尚有一些反清的人脉,只要中华军拿下厦门,并且凭借着金门岛的支持站稳脚跟,那么久等于中华军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大陆了。而在后世的历史上,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也选择了在福建东山岛这个方向进行突破。。

第116章 刘阳夺魁第308章 远渡重洋的英国人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55章 联军内讧第406章 朝鲜战局第116章 刘阳夺魁第421章 西伯利亚对峙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395章 插翅难逃第135章 战斗的尾声第114章 北方变故第34章 海上激战第359章 浓雾偷袭(二)第238章 铁模铸炮第232章 冲出重围第30章 游说董江第404章 平定准葛尔(三)第221章 军火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293章 镇海大营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333章 家族难关第98章 发展战略第23章 山谷伏击第87章 新式子弹第49章 成功突围第141章 扩建军工厂第281章 赵开第265章 攻占海南岛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389章 九门提督第7章 成功北上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46章 厦门攻城战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57章 伤兵营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93章 惠子入学第215章 清军的困扰第125章 北琉球国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246章 战后的巨大影响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41章 扩建军工厂第25章 炸药包实验第228章 攻城战(下)第193章 对土着人的政策第33章 遭遇风暴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233章 董义的建议第225章 偷袭第251章 粮食战略第254章 清廷的封锁(一)第221章 军火第30章 游说董江第1章 战败的将军第174章 海盗岛第95章 百年海军第17章 风云诡谲第16章 大战将至第20章 涂岭大战(三)第305章 雨后春笋般的清廷水军第374章 大水拦路第260章 定海和镇海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424章 征服中亚第38章 爆破城墙第406章 朝鲜战局第250章 人才问题第127章 尚令的阴谋第12章 整顿乱军(二)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91章 大获全胜第111章 拜访老农第398章 罗刹国犯境第249章 游逛基隆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第111章 拜访老农第214章 备战第360章 浓雾偷袭(三)第146章 五十两白银一个花姑娘第32章 出兵台湾第305章 雨后春笋般的清廷水军第348章 最后一道防线第11章 整顿乱军(一)第426章 决战沙俄(二)第338章 海澄攻防战(一)第63章 台中对第120章 价格战第91章 大获全胜第413章 锦州之困第257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二)第156章 推选总指挥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170章 部落的战争(下)第278章 势不可挡第120章 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