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清廷北逃

康熙五年九月,从南京准备撤往北方的二十五万大军行军至安徽和江苏交接的东葛西葛的时候,遭到了中华军的阻击,清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驱散了中华军的阻拦,却被中华军的主力部队追上,双方在两省交界的地方爆发了激战,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清军苦战无果,终不敌中华军的进攻,大军向北溃散,主将鳌拜阵亡,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有十五万被中华军歼灭,剩下的十万人最后相继逃到河南、直隶、山东几地。

而在接到南京军队溃败之后,驻守在河南的十万清军则立刻放弃了河南,准备向北撤退,却在巨鹿附近遭到了山东的中华军进攻,双方大战一场,不分胜负,但是眼见着江南的中华军主力已经逐渐近,清军主将不敢继续和山东的中华军纠缠,于是选择连夜向北逃亡,中华军在后面穷追不舍,硬生生的将十万军队拖垮到了只剩下三万人进入了北京城,汇合着从陕西退回来的四万军队,清廷这个时候还有十七万大军,康熙皇帝不敢再延误,立刻率军离开北京,向北进军,同年十月中旬抵达了辽东的盛京。

至此,距离明朝灭亡满清入关过后二十二年的时间,北京城终于被汉人收回来了。

由于接到了前线的捷报,于是项玉也从泉州出发,乘坐军舰从海路抵达了大沽,再从这里径陆路抵达北京城。

北京城在清军离开的时候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内的商铺和局面都遭到了掠夺式的洗劫,而且城中的居民家里的粮食也几乎全都被搜刮一空,为了解决城内的六十多万百姓的粮食问题,中华军这个时候只能从南方调集粮食过来,而且在粮食调来之前还要先将军粮拿出来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清军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阻断中华军的追击,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战线拉得很长,所以根本也没有继续追击的能力,项玉的策略一向是占领一地。消化一地,巩固一地,这个时候北方的这么多地方新光复,光是地方的居民安置民生问题都有一大堆。他没有精力在考虑去追击清军。

有了粮食,北京城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要处理,那就是在满清撤离的时候,很多汉人大臣不愿意去塞北的苦寒之地。于是便留了下来,而在中华占领北京城之后,受够了清军暴行的居民很快就将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汉人大臣给揪了出来,有一些还没来得及被中华军接收,就被城中的百姓活活打死了。

不过项玉对于这些人显然是一点都不同情的,汉j的传统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满清入关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显然是非常严重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为满人最终被汉人给同化了,所以后世在对待满清入关的时候并不将其看作是异族入侵。但是如果满清的行为跟后世妄图占领和统制中国的日本人,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所以对于这样的投敌的人,项玉心里的想法自然是杀了算了,杀了多么解气,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是一国之君了,所谓p股决定脑袋,他既然处于这个位置,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一些事情,必须要顾及到其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这些投降满清的汉人而言。也不能简而言之的一概论处,杀了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那样势必会引来很多祸事。

于是这些人先被限制住了,只要没有太大的罪行或者是做出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华军一般都能对他们宽大处理,毕竟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的摊子大了,正是用人之际,只要这些人能够为我所用,那就吸收进来好了。

不过对于那些为虎作伥之辈,尤其是之前跟随清军到处屠杀欺压汉人的汉j。这样的人中华军绝对不会姑息的,而且即便是他们再有才项玉也不敢用他们。

这个时候虽然清军退到了关外去,但是他们的实力毕竟还是很强大的,所以项玉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去收回山海关,这个关卡对中华军而言意义不大,项玉并不指望依靠它来防御关外的敌人,但是若是这个要塞落到了清军的手中,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各地的农民起义加上黄河流域的天灾,使得人口数量大减,后来又遇上席卷北方的闯王军队如蝗虫过境一般,使得这些地方更加凋敝,清军入关之后又和大顺军追亡逐北,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办法恢复生产建设,而大量的田地荒芜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是打算占据黄河以北的地区,并没有想过要占领整个明朝,但是后来发现北方的地区虽然土地广袤,但是这个时候受到兵灾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些地方所生产的粮食甚至都不足以维持军队和入关的八旗人民的基本生存,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南明的军队,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都让清廷看到了希望,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实力足以统一全国,而南方的水稻的产量和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正好可以通过运河来支持北方的恢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鳌拜的三十多万人的军队的粮食供应在僵持了半年之后,就开始变得难以为继了,虽然有中华军占领了山东,阻断了清军从运河运输这一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北方的粮食不够用,运粮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在失去了南方的粮食供应之后,北方不具备支撑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的能力,这才有了清军的一败涂地。

而反观中华军这边,因为项玉在台湾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储备了,所以每一次出兵之前无不都是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备用,而在拿下福建的过程中,吕宋和南洋诸岛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尤其是吕宋岛,为中华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使得中华军顺利的占领并且消化了福建地区。

而在拿下福建之后,中华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江西进行的清土地,分田地的政策,还是发动各地的百姓兴修水利、开垦田地,都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保证军队手中的粮食充裕。

这个时候,长江以南的地区安定下来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这些地方的土地分配问题早已解决,各地的农业恢复情况都很不错,眼下正值南方的水稻收割的季节,只需要在等上半个月,就会有大量的粮食从南方运过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粮食短缺的局面,而且也能够给中华军提供充足的粮食继续作战。

第53章 拜访渔村第416章 驱赶守军第335章 春季作战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争议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151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244章 台南海战(三)第16章 大战将至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65章 粮食危机第87章 新式子弹第34章 海上激战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08章 炮击皇城第117章 安排李云聪第68章 意外来兵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78章 日本俘虏的用处第66章 讨伐部落第174章 海盗岛第198章 对付海盗第244章 台南海战(三)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第347章 外围失守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45章 厦门风云(四)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2章 穿越的苦恼第28章 新式火枪第101章 梁军的布局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355章 国之隐患第30章 游说董江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战舰第248章 谣言四起第129章 分头行动第21章 连夜撤退第308章 远渡重洋的英国人第283章 出兵第384章 广州激战第250章 人才问题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4章 兵临城下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45章 厦门风云(四)第429章 对日作战第183章 西班牙舰队的覆灭第61章 激战荷兰人(二)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246章 战后的巨大影响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225章 偷袭第67章 第一个藩属第385章 黄雀在后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398章 罗刹国犯境第175章 邀请加入第167章 南洋海盗第141章 扩建军工厂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288章 兵分两路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48章 骑兵战术第37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第345章 海澄攻防战(八)第346章 海澄攻防战(九)第51章 荷兰人的援军第429章 对日作战第66章 讨伐部落第60章 激战荷兰人第122章 两军遭遇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争议第82章 战争威胁第135章 战斗的尾声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29章 不堪一击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96章 意外收获第120章 价格战第101章 梁军的布局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123章 陆上交战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计第129章 分头行动第428章 决战沙俄(四)第96章 项玉回府第316章 接见英国使臣第148章 华人的村落第157章 炎黄村暴露了第309章 前往马尼拉第285章 再攻镇海第369章 难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