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老鱼市

“哥,你来了啊?”

看见陈凡过来,张鹏笑容满面地比划着。

这个小舅子还像前世一样乖巧懂事。

陈凡基本上每周过来两次。

这会儿不比80年代以前,那时人们生活太困难,除了海鲜没别的吃的,谁要是顿顿吃海鲜那都是穷人。

就像解放前的魔都一样,穷人生活太困难了,被三座大山压得快要活不下去了,只能顿顿吃大闸蟹。

眼下,三天两头吃海鲜的人已经是比较富裕的人了。

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日益发达了,而北方地区海鲜产量并不大,原来只供应当地,还显得绰绰有余。眼下很多海鲜都往内地走了,价格也渐渐起来了。当地人想吃海鲜也越来越不容易。

看着陈鹏满面的笑容,陈凡点点头。

“是啊,今天生意怎么样?”

“还凑合。”

“这鼓虾是才上来的吧?”

“是的呢,我姐刚驮回来的,好多还是活的呢。”

其实,这回张蓝也在,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凡和自己老弟比划着,自己仿佛都成了灯泡。

她狐疑地看看陈凡,再看看自己老弟,不由得有些忧虑,连忙挡在二人面前。

“你想买鼓虾,是吧?”

“嗯,再来两条鲅鱼。”

张蓝比划几下,让她老弟在她身后忙着称鱼。

陈凡继续搭讪着。

“那啥,今天有点冷啊……”

“哦……”张蓝虽然反感,但人家正常买东西,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分。

“你大半夜就得到海边上货是吧?”

“是啊。”张蓝忍不住叹口气。

“冷不冷啊?”

张蓝愣了一下,看了陈凡几眼,又低下头,小声应了句:“还行……”

没一会儿,张鹏将陈凡买的东西都称好装进网兜里了,递了过来。

陈凡赶紧掏出一张大团结,张蓝过来接钱的时候,陈凡故意碰了她的手一下。

张蓝手抖了下,但还是接过了钱,有些愠怒地看了陈凡一眼。

陈凡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买东西不小心碰一下手有啥好计较的。

张蓝只能压抑着恼火低头在腰包里找零。

陈凡则得意地偷偷打量张蓝。

趁着张蓝低头,先打量张蓝的头脸。

每次过来,张蓝脸上都蒙着块儿布。

刚开始陈凡还以为张蓝是嫌鱼市气味太大。

可想想也不对,一块儿布能挡住多少气味,还不如戴口罩呢。

难道她脸上有伤?

上一世张蓝腿有点瘸。

难道这一世受伤的是脸?

陈凡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她的下半张脸,却看见她的沟儿了。

张蓝穿着大圆领毛衣,弯腰低头的时候隐约能看到里面一点点。

张蓝一抬头刚好看到陈凡馋兮兮的眼神,不由得狠狠瞪了他一眼。

找出了零钱,张蓝害怕再跟陈凡的手接触,飞快地放到柜台上了。

陈凡伸手拿钱,不仅不慢地清点着,张蓝忍不住看一眼他的手,赶紧把自己的手缩回去,插进口袋里。

陈凡的手干净又漂亮。

手指和手掌都比较长,用算命的说法叫做龙掌。

陈凡的眼角余光早发现张蓝的眼神了,故意不紧不慢,心里还在琢磨着。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张蓝跟上一世一样,还是那么容易害羞。

穿着也不喜欢随大流。

当下这个季节的女孩子们,要么是厚裙子、体型裤、小靴子;要么就飒一点,像陈波那种,牛仔裤旅游鞋。

张蓝却穿着一双军勾鞋,类似马裤那样的收腿裤,上身穿一件圆领毛衣。

当然,这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天天骑着摩托车,不可能穿裙子或者小白鞋。

相比之下,张鹏要时髦多了。

牛仔裤、彪马旅游鞋,烫着头。

张鹏发量惊人,烫着头就像郭富城一样。

陈凡磨磨唧唧好半天,这才把钱揣起来挥挥手:“走了啊!”

张鹏连忙挥手比划着:“有空再来。”

看着陈凡渐渐走远了,张蓝这才冲老弟抹下脸比划着:“以后少跟他来往。”

“怎么了?他人挺好的啊。”

“挺好……我,我看他像流氓。”

说着,张蓝使劲搓搓手。

“没有啊,人家是大老板,开公司呢。”

“哼,那些有钱人,没几个好东西。”

姐弟俩正比划着,又有人过来买东西了,赶紧接待张罗一会儿。

这一忙活,眼瞅着就到中午了。

张鹏正比划着要回家拿午饭,张蓝一指:“妈都来了!”

他们的老妈胡美惠提着便当来了。

胡美惠是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头发梳的光光的,笑容也和蔼可亲。

只是脸上有一种跟年龄不相符的红晕。

懂行的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是心脏病患者。

张蓝连忙迎上去:“妈,你不老实在家待着,又出来干什么?”

胡美惠笑嘻嘻地:“这几天我都挺好啊,没事儿的。”

胡美惠和她的母亲高桥洋都是本市最大的纺织厂——红星纺织厂的工人。

高桥洋当年在纺织厂是大名鼎鼎的挡车工。

她十三岁进厂,十六岁便打破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一般的挡车工最多能看十六台机器,她能看二十四台机器。

因为手头极快,人送外号亚细亚。

这亚细亚是日伪时期,南满铁路上一种速度最快的火车头。

到了胡美惠这一代,她继承了老母的光荣传统,也在十六岁便走进车间成了一名挡车工。

可惜,三草驴变蚂蚱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胡美惠身体没老妈皮实,干到三十来岁就百病缠身。

又是神经衰弱又是心脏病的。

而厂子里的领导干部们又比较T恤民情、坚持原则。

死活不肯给胡美惠调换工作。

前些年,张蓝下来干活儿挣钱了,这才逼着老妈办理病退回家养起来。

姐俩在柜台前吃着老妈亲手做的便当,冷不防对面的马大姐凑过来。

“哟!这饭做的真精致啊。这手艺好啊,老妈是南方人吧?”

胡美惠不置可否地笑笑。

胡美惠自己是知道自己的来处的。

可劳动模范亚细亚当年吃过这方面的亏。

胡美惠和她的哥哥妹妹们就不提这档子事儿了。

吃完饭,胡美惠和张鹏在一旁收拾时,张蓝走出柜台,来到马大姐的柜台里。

“姐,你那个手油呢?”

马大姐把护手蛇油递过来。

张蓝倒出一点点使劲在手背上搓一搓。

“多倒点!”马大姐说。

等张蓝搓完了,马大姐又一把抓起她的手,嘴里“啧啧”惋惜:“可惜了,大姑娘,手都成这样子了。”

张蓝叹口气,把蛇油膏还给她。

马大姐慷慨地挥挥手:“留着吧,我还有呢。”

“谢谢啊。”张蓝拿着蛇油膏走了。

73、沉默家庭72、相逢一笑泯恩仇24、林深时见鹿 海蓝时见鲸131、哑巴狠儿62、风险酬劳31、可劲造106、绝命毒师101、最受欢迎的职业15、追凶31、免费包车124、我们的八零年代(下)25、迎来送往19、你知道的有点多93、哑巴的风骚走位86、为兄弟两肋插刀99、传呼机36、螳臂当车152、打脸93、哑巴的风骚走位35、吃了定心丸 办事不着慌77、甩包袱75、一见凡哥误终身38、谁赞成谁反对10、男士专用107、我们的时代65、动刀83、东厂西厂21、相生相克79、勤奋的有钱人154、致命弱点(改后补)32、生理决定心理47、妹说补52、不被祝福的婚恋66、策划爱情54、有志青年06、是兄弟就来砍我68、隔壁老王82、喜忧参半126、你好 九零年代162、乱点鸳鸯谱07、你想多了83、东厂西厂44、烟不离手的许大马棒62、风险酬劳43、老范的生意经159、人有一怪必有一才61、常客46、女大不中留(改后补)12、长短脚之恋68、好巧啊85、排面儿35、吃了定心丸 办事不着慌123、我们的八零年代(上)22、众口铄金47、妹说59、家有大男48、老司机新司机44、顾头顾不了腚131、哑巴狠儿39、上赶39、上赶63、赤橙黄绿青蓝紫62、风险酬劳121、霸道总裁17、一见如故14、千疮百孔148、平等待人43、老范的生意经47、妹说94、快刀斩乱麻160、多一个不多 少一个不少111、半边天151、悍匪91、华光溢彩84、盼人买药不盼人生病107、我们的时代26、如履薄冰22、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75、一见凡哥误终身37、南方取经03、口快心不直(3/4)26、街坊邻居161、尴尬23、活广告99、民生工程143、招黑体质72、回娘家37、三铁服务站122、我们的七零年代101、最受欢迎的职业22、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13、怪力乱神47、妹说46、仰脸老婆低头汉68、好巧啊68、隔壁老王95、包圆儿101、最受欢迎的职业140、广种博收74、幼教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