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178希尔伯特不服输

第230章 178希尔伯特不服输

全世界的数学家们给陈慕武寄来的信大概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称赞,夸他在数学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写信过来,是想要进一步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种,就觉得陈慕武是来拆台子的,希尔伯特没有错,希尔伯特提出来的计划也没有错,完全就是陈慕武这个外行搞出来的小题大做。

但总的来说,这些信件里还是前一种比后一种要多的多。

希尔伯特收到的信件同样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安慰,说希尔伯特老先生一辈子在数学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这一次的失败瑕不掩瑜,说明不了什么。

另一种则是感到迷茫,前来寻求建议,陈慕武的不完备性定理一出来,数学大厦的根基都倒了,那未来应该何去何从?

突然收到这么多封信,希尔伯特本人感到非常奇怪。

无论是安慰他的,还是寻求建议的信,他都不能理解。

自己明明没犯错,出错的是陈慕武的那篇论文,为什么他们却都表现的这样呢?

朕正欲死战,众爱卿何故先降?

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的希尔伯特,让冯·诺依曼送来了已经邮寄到哥廷根多日的《自然科学会报》。

他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一遍陈慕武论文的完整版,忽然觉得稍微有点不确定了。

可是新招来的这个助手冯·诺依曼人微言轻,他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拿的还是化学博士学位。

他虽然一直说希尔伯特计划失败了,可是希尔伯特不太相信,冯·诺依曼说的话。

邮差又一次送来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希尔伯特从中翻出来了同样来自瑞士首都苏黎世的一封。

写信的人是他的好学生,赫尔曼·外尔。

外尔同样是一位有名的数学家,也是希尔伯特在心中钦定的,将来要继承自己衣钵的人选。

如果没出什么意外的话,希尔伯特觉得自己再干几年就退休,享受人生当中最后几年悠闲的生活。

退休之前,他就要向哥廷根大学的校方推荐外尔,让他们把他从苏黎世请回来,继任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可现在意外偏偏要出来了,不知道在这种变故之下,希尔伯特是要按照原计划退休,还是会提前或者推迟几年?

冯·诺依曼不被希尔伯特认可,但外尔他还是非常认可的。

外尔过了好几天才给他写这封信,里面的内容应该都是深思熟虑后的肺腑之言。

不知道他是来支持自己,还是要安慰自己呢?

如果外尔认为希尔伯特是正确的,那么他这个当老师的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再去操心。

也就是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类发展得越来越文明。

否则的话,一个不知好歹的门外汉,在数学界搞出来一场虚惊。

这要是放到古希腊,陈慕武绝对会像希帕索斯一样被喂鲨鱼。

希尔伯特急忙拆开了这封来自瑞士的信。

虽然外尔小心翼翼斟酌了许久的措辞很隐晦,可希尔伯特明白,自己这个学生同样也认为,陈慕武的不完备性定理,推翻了一直以来都寻求创立的那个宏伟计划。

前有罗素,后有外尔,这两个人都说希尔伯特计划不可能实现。

他双手颤抖着放下信,空洞的双眼里充满着迷茫。

前一秒,希尔伯特还在琢磨着给陈慕武送到爱琴海中洗一个海水澡。

但这一秒,他的大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希尔伯特突然又想到自己那个英年早逝的老朋友,庞加莱,在由罗素悖论引发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被暂时解决之后,打的那个比方。

“为了防狼,我们用篱笆把羊群圈了起来。可谁也不知道,现在篱笆里面还有没有狼。”

庞加莱话中的狼,指的就是以罗素悖论为代表的那一系列语义悖论,羊群则是数学大厦。

而篱笆,则是策梅洛在1904年提出来的公理体系,又被弗兰克尔于1922年加固完善。

没错,ZF公理体系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解决的办法不是证明了罗素悖论不是悖论只是佯谬,而是像驱赶狼一样,把罗素悖论里面构造的那种集合,排除在了集合论之外。

可怜的希帕索斯,肉体被消灭在了大海里。

罗素比希帕索斯稍微幸运那么一点,他被消灭的只有自己的思考而已。

现在,狼,又出现了。

上一只狼是罗素搞出来的,而搞出这一只来的,是罗素在剑桥大学的学生,陈慕武。

要说这帮英国佬还真是烦人,他们总能时不时地就给你来上一个致命一击。

冯·诺依曼从未在自己老师的脸上看见过这样的表情。

茫然,颓唐,眼神中还带着些许不甘。

“呃,老师,我觉得……”

他尝试着开口安慰,但又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

在《自然科学会报》邮寄到哥廷根的第一时间,冯·诺依曼就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了这本新的期刊。

读完陈慕武的论文之后,他更加确信,不完美性定理是十分正确的,希尔伯特计划永远不能实现。

这些天,作为助手的他,帮忙送了不知道多少封信到这间办公室里,足以见得陈慕武的那一篇论文,在数学界溅起来多么大的一片水花。

可冯·诺依曼不敢向老师表明这件事,于是就一直拖到了今天,外尔的来信,让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个错。

希尔伯特朝他摆了摆手,算是缓解了冯·诺依曼的局促不安。

“约翰,你不必说了。你想说的话,我都清楚。

“错了就是错了,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尴尬的。

“我这辈子在数学上取得了那么多成绩,到了临退休的时候,犯一个错误,应该无伤大雅吧?

“我原本想着,再在哥廷根大学工作几年,等到了1930年就退休去颐养天年。

“只是很可惜,陈博士的这篇论文,这篇再简单不过的论文,在数学界横空出世,把我未来的计划全打乱了。

“不过他这次又给了我新的动力,让我认识到了数学的神秘和自己的无知,我现在有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要在不完备性定理的基础上,对我的计划进行修补。

“这个计划一天不修补好,我也就一天不退休,实在是因为带着遗憾退休不甘心啊!”

原时空里,希尔伯特确实是在1930年退休的,而哥德尔发表论文,提出不完备性定理的时间,是一年之后的1931年。

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所以才能让希尔伯特在退休仪式,说出那句最著名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 We must know. We will know.)。

现在陈慕武在希尔伯特退休前就提出来了不完备性定理,而后者又打算延迟退休。

这句名言还能否出现,我们就不知道了。

发表完这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般的雄心壮志式的感言,希尔伯特又把目光落在了站在面前的助手的身上。

“约翰。”

“老师。”

“我交给你的任务,大概什么时间能够完成?”

希尔伯特指的是那个,严格证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事。

“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

希尔伯特点了点头:“嗯,那你抓紧时间,争取越快越好。在速度提升的同时,也千万要保证论证步骤的严谨和准确。”

“好的老师,我尽快。”

冯·诺依曼觉得自己老师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多少有点扯。

他从瑞士苏黎世来到德国哥廷根,还没多长时间,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出结果嘛!

而且,如果这个问题这么简单的话,怎么可能陈慕武1924年就提出了量子力学,到了1926年仍然没有人能证明出来呢?

想到这里,冯·诺依曼脑子里突然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陈慕武他,他连不完备性定理都能提出来,那他是真的证明不了量子力学的两种计算方法等价吗?

还是说,他其实是因为没时间,或者不愿意,或者认为太简单没必要证明?

冯·诺依曼立刻就变得危机感满满,趁着陈慕武的注意力都还放在数学当中,自己手头这项工作必须要抓紧了。

否则再这样拖下去的话,保不齐哪一天,英国的杂志上就又刊登出来一篇论文,论文的作者依然是陈慕武,而内容正是自己目前的工作。

“我一定尽快!”

不知不觉中,他又把刚刚说的最后一句话,大声地重复了一遍。

如果这是在江田岛,或许能得到一声“很有精神!”的称赞。

但这里是哥廷根,希尔伯特只是微笑地看着冯·诺依曼,然后又不疾不徐的开口向他解释。自己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催促得紧。

“约翰,我让你尽快完成,是想在最近一两个月争取一笔奖学金,把你送到剑桥大学去。

“量子力学应该是陈博士在物理学上最用心的一个理论,你能证明那两种计算方法等价,和他之间也就有了共同话题。

“然后你到那里跟在陈博士身边,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当中的天才,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你看能不能邀请陈博士到哥廷根大学,让他到我这里,一起为了重建数学大厦而携手努力。

“柏林的那个爱因斯坦教授,在报纸上说德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全科天才。

“我偏不信这个邪,非要让这个在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拿到学位证的人看一看,最正统的德式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呃,约翰,我刚刚那句话无意冒犯,也并不是针对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只是有点不赞同爱因斯坦的说法,你别往心里去。”

希尔伯特把希尔伯特计划被证明失败后压在心中的怒火,转移到了爱因斯坦身上。

可等他痛快淋漓地骂完才发现,眼前的助手竟和爱因斯坦是校友。

希尔伯特最后的那些话,确实让冯·诺依曼的心中有些不舒服。

这倒并不是因为老师骂了自己毕业的学校,而是因为希尔伯特说他想要邀请陈博士到哥廷根大学,来证明德国的教育同样能培养出全才。

可是非要陈慕武的到来,才能证明这件事吗?

站在老师面前的这个人,同样也可以啊!

这是不是有点太看轻自己了呀!

不过一想到,如果能去剑桥大学,见到陈慕武的话,那似乎还是很不错的。

年青人之间应该有很多科学话题,说不定还能从陈博士那里,获得很多新的灵感。

“好的,老师,我一定会抓紧时间的。”

冯·诺依曼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

剑桥使徒社每周六例行的私人聚会上,陈慕武再次成为聚会的焦点人物。

应该说隔三差五就登上一次新闻报道的他,始终都是焦点人物。

但陈慕武不爱声张,也基本上从不在聚会上发表什么高谈阔论,一直以来都低调的很。

这次又上了新闻的他,想低调也不太可能。

使徒们也像卢瑟福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同事们一样,请陈慕武在聚会上讲讲,什么叫做不完备性定理。

和前两者不同的是,使徒社的这些成员,大部分都是贵族出身,家族中从小就培养他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除了拉姆塞和几个罗素、摩尔的学生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听不懂陈慕武他在讲些什么东西。

可他们还是秉持着绅士礼节,脸上带着笑意地全程听完了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

自从不完备性定理发表之后,拉姆塞早就想和陈慕武聊上几句。

于是在演讲结束之后,他就凑到了陈慕武的身边。

拉姆赛刚要开口,有人端着酒杯过来和陈红人打招呼。

“陈兄弟,您好!初次见面,我是伊沃·蒙塔古,今年新加入到的使徒社。”

已经成为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的拉姆塞,在一旁补充介绍:“这位是国王学院的学生,父亲是斯韦思林男爵二世。”

(本章完)

第239章 187我不在,你请回吧第418章 157国际数学家大会第421章 160数学家大会开幕第288章 27骗经费的德国人第177章 125量子力学的诠释第143章 91陈慕武的新学生第141章 89神奇的中囯幻方第367章 106曹操 袁绍和马超第330章 69手心手背都是肉第175章 123我本将心向明月第324章 63不要让悲剧重演第285章 24重铸意大利荣光第317章 56被迫推迟的婚期第100章 48洛伦兹的邀请函第243章 191奇怪的满月礼物第154章 102爱因斯坦很心烦第91章 39陈慕武的老朋友第283章 22怎么多出来一个第119章 67遇事不决相对论第83章 31老熟人和新朋友第97章 45一种新的同位素第44章 44狗血淋头的杜安第184章 132不装了我摊牌了第273章 12苏波边境的闹剧第163章 111纽约时报的广告第306章 45不讨喜的美国人第362章 101八千英镑的赌约第234章 182量子力学新形式第155章 103伽马射线显微镜第37章 37星光璀璨听众席第135章 83假石头和真石头第270章 09缩微摄影初尝试第238章 186有客自哥廷根来第51章 50爆竹声中一岁除(本卷完)第208章 156老主任锦上添花第89章 37贫穷的卡文迪许第19章 19不速之客张乃燕第337章 76躲清闲的陈主任呃,最新一章审核了第202章 150蒙德实验室主任第149章 97公使馆的大乌龙第351章 90一代新人换旧人第133章 81伪·菊次郎的夏天第266章 05不速之客刷新点第166章 114夜空为何是黑的第378章 117人逢喜事精神爽第81章 29普朗克的小请求第161章 109斯德哥尔摩来电第28章 28龙潭虎穴孤去闯第387章 126比金子还珍贵的第402章 141加速器即将竣工第148章 96尼尔斯的美人计第129章 77争强好胜的泡利第273章 12苏波边境的闹剧第104章 52时代周刊第一人第331章 70博士论文答辩会第193章 141黯淡无光的谱线第367章 106曹操 袁绍和马超第98章 46好消息和坏消息第267章 06一封订婚宴请柬第58章 07各怀心思的众人第339章 78多出一条轨迹来第114章 62索尔维会议合影第367章 106曹操 袁绍和马超第232章 180一场无形的竞赛第401章 140伊蕾娜悔不当初第11章 11人怕出名猪怕壮第72章 21第一张电子照片第19章 19不速之客张乃燕第272章 11顿悟的奥本海默第302章 41工匠精神卡皮察第240章 188三位车神齐聚首第444章 183金融市场弄潮儿第224章 172数学同样不完备第443章 182来自纽约的电报第18章 18一字千金的电报第168章 116瓦伦堡和爱立信第417章 156陈慕武的奇迹年第13章 13普通家庭陈慕武第169章 117一年内连升三级第294章 33离家出走的作家第2章 02语不惊人死不休第107章 55意料之外的图像第394章 133格里菲斯的实验第86章 34一道高考易错题第211章 159加州大学的邀请第379章 118护犊子的卢瑟福第160章 108哥本哈根全武行第3章 03意料之外的惊喜第341章 80说曹操,曹操就到第197章 145康河偶遇老朋友第19章 19不速之客张乃燕第376章 115讲英语的木头人第156章 104差点死在北海上第218章 166攀援高手卡皮察第132章 80叶公超的富哥们第341章 80说曹操,曹操就到第310章 49教皇他有几个师?第374章 113陈慕武拂袖而去第355章 94奥地利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