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买文具

《数学奥林匹克》这本书,夏小语一边看,一边用纸笔演算。

夏小语发现,现在自己学起这些知识容易得多了,不像上辈子那样,要研究很久才大致弄懂。

也许,知识、思维方面,也是需要阅历的。毕竟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灵魂了。

又或许,这辈子自己锻炼身体,采树气,思维更加敏捷了。

对于这些收获,夏小语心中感觉很是奇妙,也很激动。

夏小语喜欢数学,就是喜欢那种跟随着自己的思维,慢慢抽丝剥茧的感觉。太容易的题目,算起来没有什么成就感;要有点难度,需要花些时间才能做出来的题目,才会让人觉得兴奋。当然,夏小语不会小看任何一道题目。有些题目,看似简单,可是有陷阱的。

《华罗庚数学》这本书,有一部分内容和《数学奥林匹克》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相同的数学体系。不过它的范围更广一些,有些题目的解答方式,已经需要用到初中的解方程方法了。

在夏小语看来,就是《数学奥林匹克》更加贴近地气,趣味性多一些;而《华罗庚数学》,则是学术性更强一些。

这样更好,假如把这两本书研究透的话,自己的数学思维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有的人也许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就算学会这个,也是不能换钱的。

错了,这些知识,有时,还真的可以换钱,特别是在现在的这个年代。

虽然夏小语很喜欢学这些知识,但是却不会废寝忘食地学。每次最多只学半个小时,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或者活动一下手脚,或者去看看兔子。

除了数学,还有一科,也是需要不间断的学的,那就是——英语。其实,夏小语并不崇洋媚外,不是非要学英语不可。只是有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不说将来考试升学要用到英语,就算是将来毕业了,懂英语,最起码有些时候不会一头雾水。

事实上,上辈子夏小语的英语知识,还是学得挺多的。虽然她没上过大学,但是通过自学英语,后来大专自考毕业的专业就是英语。

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和全日制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英语并不难,因为他们有同学,有老师,也有语言环境。但是这些,夏小语都没有,没有同学,没有老师,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她只是看书,听录音,一句一句地学习英语,最后才自考毕业的。

可是,毕竟夏小语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阅读量也少。到达一个瓶颈之后就再也学习不下去了,也无心再学。

这一次,夏小语打算用学习小学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就是不断阅读英语文章。口语发音,夏小语是不怕的,上辈子自己的英语发音就很准确。对于词汇,夏小语也是不担心的,为了考试,所有常用的词汇都学过了,包括一些比较难的本科词汇都学了。

也就是说,单个词,夏小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当它们合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夏小语就不太清楚具体的意思了。

夏小语知道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了。所以,自己必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每天读一点点,读个几年下来,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三堂哥的初中英语课本,是从零开始学的,里面的文章比较简单,可以先把它们读熟、读透。以后有机会,再找别的书来学。反正还有本简易的英语词典,偶尔看看词典也是不错的。

夏小语记得自己读小学时,新闻经常报道,有某些人,把新华字典都研究透了。看到这类新闻,夏小语心中满是敬佩!这些都可算是严谨的语言学家。

夏小语没有那样的毅力,也觉得没有那样的必要去背字典。她心中信奉的学习方法,一直都是在使用中学,语言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假如有些知识实在是用不到,就没有必要逼自己去学。

过了没多久,夏小语发现那瓶蓝墨水终于用完了,笔记本也还只剩下几页。

看来这回得找奶奶帮忙了。奶奶天天过来,知道自己在看书,也知道自己在练字。让她给买些文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一天晚上,在睡觉前,夏小语对奶奶说:“奶奶,那瓶墨水用完了,我没有墨水写字了。那个笔记本也要用完了。”

奶奶看了看夏小语,想了想,说:“过两天就是赶集日,我带你到镇上去,给你买笔和本子去。”

夏小语开心地笑了,抱着奶奶的手,说:“谢谢奶奶!”

奶奶摸摸夏小语的头,说:“真是个傻孩子!有什么好说谢谢的?你肯好好学习,奶奶高兴还来不及呢!”

过了两天,正是赶集日。夏小语所在的镇是石亭镇。新历每逢一、六就是赶集日。

这天早上,夏小语早早地吃过早饭,喂过兔子,就跟着奶奶到镇上赶集去了。

集上的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多,卖东西的人多,买的人也多。奶奶先带自己来到一家店,买了一袋冬瓜条,递给自己。

夏小语看着手中的冬瓜条,翠绿的,有点透的颜色,漂亮极了。这种冬瓜条,是这个时代的人们非常喜欢的零食,甜、脆,一口咬下去,清甜的糖水就流了出来。

接下来,奶奶就把自己带到了镇上的百货商店。这个时候,人们买文具,主要还是到百货商店去买,因为这里的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多。

家里的钢笔是英雄616,比较好用,不需要再买。至于墨水,夏小语不打算再买蓝墨水,就买了一瓶英雄碳素墨水。但是碳素墨水容易堵笔,夏小语就打算把家里的那支英雄616洗干净,束之高阁。那用什么笔写呢?夏小语看到了蘸水笔,这是上辈子后世夏小语一直寻找,但是再也找不到的笔。外出,带钢笔合适。假如只是在自家写字,用蘸水笔最好了。另外还买了两个笔尖,用坏了可以替换。

另外,夏小语还买了十支中华铅笔,其中五支HB,五支2B。为了削铅笔,就买了一个转笔刀。另外,还买了一盒彩色铅笔,也是中华的。

至于圆珠笔,夏小语并不打算买。上辈子自己对圆珠笔没有什么好印象,容易断水,掉珠(就是笔嘴的那颗珠)。最关键的就是,很多时候,有时考试都不能用圆珠笔,既然这样,何必买它。

笔记本比较难挑,因为有一些笔记本是洇水的,只能用圆珠笔或者铅笔来写。就像宣纸,分生宣和熟宣。生宣是洇水的,熟宣,是生宣用明矾水煮过后制成的,不洇水。文具店有水,夏小语小心地把一点水沾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的角落,辨别本子是否洇水。

洇水的笔记本比较便宜,买了三本,不洇水的笔记本贵一点,买了七本。洇水的笔记本,夏小语打算只用铅笔来写,不洇水的,铅笔和蘸水笔都能写。另外,夏小语还买了一个速写本,准备用来画画。

夏小语想了想,买了一把尺子,一个量角器,两个三角板,这是一套的,刚好用来画图。再买了个圆规和两块橡皮。

小学阶段的数学用具应该足够了。貌似还需要算盘。夏小语记起上辈子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中,有一题是珠算题,考珠算口诀的。那时夏小语对珠算弄不太懂,就做错了。

不过后来夏小语上中专的时候,珠算加、减、乘都学会了。就差除法没学。可能将来是要失传了,后世,好多人都不会珠算除法,夏小语想学都找不到老师。只知道“九九归一”是除法的一句口诀。

算盘不用买,这个年代,好多人家里都有算盘,伯父家里应该有多的,要是没有还能借林小燕家的,反正珠算也就几节课。

买完这些,一共花了十五元钱。想对比起这个时候的物价,这可是不少钱,夏小语奶奶付钱时,并没有一丝不甘愿。

接下来,奶奶还带自己逛了逛,夏小语要买白萝卜和胡萝卜的种子,奶奶也带自己去买了。

午饭是在镇上吃的。吃完,就回家去。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

夏小语先割甘薯苗喂兔子,再把所有的文具整理好,放在原来柜子下面放笔和本子的抽屉中。用完了的蓝墨水瓶子丢掉了。钢笔洗干净放好,等以后上学的时候使用。

第四十九章 闹剧第五百五十章 升米恩斗米仇第一百三十四章 破位第四百九十二章 邀请第五百一十四章 另一个你我第五百一十章 不相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墨生文第三百七十一章 迎新第一百五十五章 请客第二百七十四章 敞开心扉第四十五章 母亲到访第十章 秋收时节第二百九十二章 月之精华第二百零八章 拴住你第二百二十章 路遇麻烦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餐第二百一十六章 看热闹第一百七十七章 研究第二百四十七章 买车第四十章 小拖车第五百三十五章 传说中的地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回小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坚持第六十一章 请求第二百三十六章 失控第四百四十章 路遇障碍第五百二十章 不许骗第三百五十九章 移居第二十九章 上学了关于采树气第四百一十五章 回来第二百六十二章 担保第二百七十五章 疑问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缕阳光第二百二十三章 玉杯第四百三十八章 转折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发第五百二十章 不许骗第三百三十七章 广阔天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番外之小城风云(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番外之小城风云(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来了第五百零二章 急不来第一百五十八章 缴费第一百二十四章 被拦第二百五十八章 终于见到雪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不谈第五百七十六章 番外第二百七十七章 等第一百二十六章 告发第三百二十九章 开明第七十章 母亲生病第三十五章 逛书店第二百七十章 别扭第五百八十四章 番外之小城风云(四)第三百一十章 误会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旁听第一百八十四章 温泉之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狭隘第四百四十五章 模糊第五百七十六章 番外第一百八十八章 错字第三十七章 跳级第八十一章 祝贺第一百八十二章 狠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饱为止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此增高第二章 家第六十四章 张家来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准备第三百九十六章 找到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堂嫂第五百四十三章 暂留第三百四十六章 眼见第三百章 你的庄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敞开心扉第二百八十七章 饭桌上第四百零二章 赶回去第五百零九章 好好处着第二百七十九章 种树计划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缕阳光第一百七十章 不离不弃第三百八十四章 卖房第一百零三章 送分猪队友第八十八章 毕业酒第四百八十八章 带回第二百三十章 不用怕第四十四章 简单生活第十九章 过春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学日语第三百五十八章 推断第一百八十三章 忍不住动手第五百一十八章 礼第二百六十九章 表演第三十三章 住处第六十二章 旧书摊关于采树气第四百七十七章 死性不改第一百七十六章 被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