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国货之光

热门推荐:

大暴雨的事情延续了多天。

受灾的不只是一座城市,破降水记录的也不只是那一座城市。

很多地方,一天就下完了往常需要一年才能下完的雨水。

那一场大降雨祸害了多个地方。

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遭遇到了很大的威胁。

那些天多个社交平台一打开就是大暴雨的消息。

各个地方的受灾消息,看得很让人揪心。

有一些地方经济条件不好,物资储备不足,安置转移的老百姓有着一定的困难。

他们只能接受社会的援助。

有很多企业和个人都进行了捐款。

在这里面,天元集团是反应最快的一家企业,大暴雨的第一个晚上就发布了捐赠一个亿的声明,第二天又通过带货直播募集到了两亿多的善款,一共捐了三亿多。

反应最快,捐赠额度也最大。

自然也就捞到了最大的名声。

用新媒体行业的话来说,大暴雨就是现在的顶流,吸引到了最大的流量。

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也确实出现了很多刻意的表演。

在自媒体时代,不管是出现了什么热度,都会有人去蹭。

蹭热度就会带来流量,有流量就会带来利益。

很多人是可以为了利益不要脸面的。

有很多主播就跑到受灾的地方去进行爱心表演,拿着现金或者是日用品发给受灾的人,拍完视频之后又要回来。

有时候受灾的人就是他们的同伙。

还有的主播躺在浅水坑里挣扎着进行现场直播,有人拍视频发到网上,一个浅水坑躺着一堆网红,在声嘶力竭的进行表演。

天元传媒和飓风传媒都有人想去那边蹭热度,有的还排出了很感人的剧本。

不过都被柳青给否决了——不要蹭这个热度,现在两家新媒体公司都不需要靠蹭这样的热度来活着。

两家公司在那里进行直播的,也只有本来就住在那里的几个主播。

还有就是天元慈善基金会的代言人叶默,他跟着基金会的团队一起,到了抗洪救灾的最前线,发放了一些物资,也拍了几个短视频,连直播都没有做。

——已经蹭到了最大的热度,没有必要在那小事上面再蹭热度,翻车了太不值了。

叶默现在已经是超一线网红,又是天元慈善基金会的代言人,天元慈善基金会捐了那么多钱,他出现在那里,是理所应当的。

别的主播去那个地方,多少显得有点用心不良。

特别是那些打着帮助灾区的幌子,实际上却是给灾区添乱的主播。

在那段时间,也翻车了一批主播,有的甚至因为恶意炒作被平台永封账号。

在这一场灾难中,展现出了一些人性中的丑陋处。

那些蹭热度的主播不说,还有嘲讽受灾区老百姓的网络喷子,有趁火打劫的黑心商家。

不过,展现得更多的是人性的美好。

那么多的新闻里面,更多的是感动人心的新闻。

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是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这一场大暴雨,有很多人捐款,也有很多企业捐款。

在这一次的天灾面前,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捐款最积极的企业,捐得最多的企业,都是国内的企业。

一些企业自身的经营都有了问题,但面对这样的灾难,还是很痛快的掏出腰包进行了捐赠。

这也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件事情——真正遇上困难的时候,还是国内的更靠得住。

所有的企业都追求利润,但是把利润给了国内的企业,关键时刻,

人家还是会回报这个社会。

给了国外的企业,却不一定。

而且国外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不见得比国内企业要低。

有时候所谓的国际品牌,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他们只是贴一个牌子,就能拿去产品九成以上的利润。

那就让人疑惑了——为什么不直接支持国货呢?

不是说所有的外资企业都没有进行捐助,也不是说所有的国内企业都给了捐助。

外资企业也有他们良心的地方,国内企业也有很多黑心的存在。

有的在国内赚到了钱去国外巨额捐赠的国内商人,也有对国内进行巨额捐赠的国外资本家。

只是在这一次大暴雨的灾情下,表现的最为积极的,就是那些国内企业。

而这几年又处在一个敏感的时期。

几方原因汇聚在一起,在网络世界的舆论场掀起了一阵颂扬国货之光的热潮。

在这一次天灾中捐赠的国产品牌,都被称之为国货之光。

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得到了追捧。

——反正质量相差不大,价格甚至还更优惠一些,为什么不支持国货,便宜自家人呢?

在这样的热潮下,天元集团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突然就成为了知名品牌。

苏毅最后几年的投资趋于保守,投资的实业都是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所谓的社会责任感。

他弄不到核心技术,所投资的都是过气产业,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

但是,质量上面还是挺严格的。

他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来做这样的投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当然不想因为生产伪劣产品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而且,投资的虽然是过气产业,但天元集团有钱,使用的技术都是产业中最好的技术,生产线都是最贵的生产线。

生产出来的产品,从质量上来说并不比别的同类产品差,甚至属于整个产业最前端那百分之一的范畴。

比不上那些知名品牌的,也就是一个名气而已。

都是一些中小企业,没有钱去一线电视台做广告,没有知名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廉价产品。

实际产品的质量并不比那些知名品牌低,甚至还要高那么一丢丢。

以前是没有名气。

现在借着这个慈善营销,在国货之光的热潮中刷足了存在感,提升了这个品牌的社会认知度。

而在这个时候,很多收到他们产品的人都在网上表示他们的质量有多好,比那些十贵死贵的大品牌质量还要好很多。

这里面自然有着溢美之词,但也确实是很多用户的感受——人的感受有时候会被情感所左右,当一个人认为这一件产品代表着善良和正义等美好品德的时候,使用体验就会变得更好。

在这样的舆论支持之下,天元集团旗下中小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真的被卖爆了。

所有的库存都卖掉了不说,预售都挂到一个月之后了。

去年天元传媒崛起之后,给那些中小企业带来了一次机遇,把他们生产的产品变成了网红产品。

后面天元集团在各种事情中的正能量表现,也让这个网红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不过终究还只是网红产品,跟那些真正的品牌没法相比。

而这一次大暴雨中的表现,又遇上了大众支持国货品牌的热潮,这使得这个品牌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机遇,一举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就是国货之光,进入到了更多人购买同类产品的优先选择序列。

这个机遇可遇不可求。

天元集团以最快的反应抓住了这么一个机遇。

对于产能告急的情况,天元集团做出的应对就是一个方法——扩建!

现在已经弄出了这么大的知名度,让大家接受了他们的产品,那就可以放心的扩建了。

他们投资的那些产业,没有什么黑科技,只要质量不出问题,成为了品牌,就很难掉下去,吃品牌的老本都可以吃上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已经不是多年前那个崇洋媚外的时代。

那个时代社会上公认国外的产品比国内的要好,所以国外的产品一进入,国内同类竞品就会崩溃。

离谱到一些国内产品只要取一个看上去像是国外产品的名字,都能够大卖。

现在国民对于国内产品的信心已经提升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选择上会优先选择国货。

只要质量得到更多人的承认,成为知名品牌,凭借着惯性消费习惯,都可以生存很多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元集团就批了总额达到近百亿的扩建申请。

实业这一块,在天元集团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那些新的生产线建成之后,将会给这个社会提供两到三万个工作岗位。

而其中,大部分工作岗位都是在农村。

这也算得上是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这个对柳青来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没有根底的人,就得让自己的利益跟更多人的利益捆绑在一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

大暴雨的事情慢慢的过去了,热度也在渐渐的消散。

不过天元集团在这一场灾难中的表现已经落入到更多人的眼中,这个品牌也成为了国货之光,他们在这一场灾难中获得的品牌效益,远远的超过了捐赠出来的那些钱。

网络上关于大暴雨的新闻越来越少,那一场大降雨慢慢的结束了。

柳青也没怎么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了。

他更关注的是特效药的进度。

疫情带给这个世界的损失,百倍千倍于那一场大暴雨。

能将特效药给做好,柳青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值了。

特效药的进度挺快的。

公司注册速度是最快的,羊城这边还派出了专门的人来做协调,优化办理程序。

这一家极其重要的生物制药公司能够注册在羊城,对当地来说,绝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厂选址也很快就搞定了。

该拆迁的拆迁,该拆除的拆除。

这也得到了当地的大力配合。

没有那种程度的配合,绝对搞不那么快。

药物的实验已经在做了,目前还是做的动物实验,没有到人体试验那一步。

不过已经有渠道拿着这药在几个感染者那里进行了治疗,效果相当好。

这样几例治疗是不会记入临床数据的,但是可以让那些投资者信心大增,也可以让有关方面信心大增,对这个药的生产给予更大力度的配合。

甚至,后续关于疫情的政策,都会因为这种药物的出现而进行调整。

乐观的估计,这种特效药上市之后,半年时间就可以消灭疫情。

有疫情的政策和没疫情的政策肯定不能一样,得进行调整。

不光是防疫上面要进行调整,就算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都要根据这样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能够早一点消除,那就要早一点消除。

这也就注定了这个药物的生产研发不能走寻常路,需要特事特办,需要给一些特许。

还在做动物的实验, 他们就已经在准备着人体的试验了。

国内没有那么多病毒感染者,那就得去国外招募志愿者。

这样的渠道,天元集团可没有。

有些方面还必须要国家出面才能协调。

兴国制药的何董事长就曾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柳青说:

“我们的疫苗行情很好的,但是,你这个特效药搞出来,我们的疫苗项目就要受很大的损失了。”

特效药能够将病毒消灭,没有了病毒的存在,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打疫苗了。

在这种情况下,疫苗项目受到损失,那是当然之理。

不过,这个项目已经赚回了本,兴国制药的股票都因为这个疫苗项目涨了好几倍,带来的利润都超百亿了。

特效药出来,只能说他们不能继续赚钱了,并不能说亏本。

现在离特效药出来还有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疫苗还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也意味着还能赚不少的钱。

对于何董事长这样的话,柳青也只能笑着表示:“咱们这个特效药利润更大。”

“但是这个特效药出来,很快就可以将疫情消灭掉,赚到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何董事长说道。

这话不好说是真心话还是开玩笑,可能兼而有之。

柳青也只能当做是玩笑话,不好多说什么。

何董事长突然又问道:“柳总,你说,那些国际医药巨头会不会看着咱们的特效药上市?吃疫情饭的医药集团可不少,他们真的会希望疫情被消灭掉吗?”

第三章 那夜的雨第五百二十五章 压力第九十二章 报警第一百六十二章 莫小蝶第五百五十四章 兴国生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得人恩果年记第二百九十三章 它有看头吗?第九十二章 报警第六百零八章 有钱人的幸福第三百六十七章 恶魔的形象第五百六十二章 能量第三百二十七章 道是无情却有情第四百八十三章 叶默的商业开发上架感言第三十五章 鲲鹏地产第五百一十三章 迷妹第五十三章 你想要什么?第四百四十六章 恶念第六百零六章 久别重逢第一百二十七章 给惊毛西王的约战第二十八章 保镖的私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一十六章 谈感情太伤感情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股东大会第五十六章 无奈的选择第四百五十章 游戏规则第六百零八章 有钱人的幸福第三百六十章 你们赶紧分手吧第六百二十一章 三不原则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重要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二章 柳青的人脉第四百七十二章 流量问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我们”是谁?第一十七章 回本第一百八十八章 年度十佳青年企业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意外的客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历史的车轮第五百四十六章 砖儿电视台的采访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信任感第五百七十七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恶念第三百二十六章 想换办公室了第六章 要学会共享第四百六十二章 适可而止第六百二十章 梦呓第四百九十五章 封口费第三百三十三章 封锁解除第一百七十六章 电视台记者第四百二十六章 温柔陷阱第二百零一章 不给她表演的机会第五百章 利益共同体第二百七十三章 孤独的孩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莫小蝶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绮的打算第四百七十九章 对抗的资本第五百六十三章 做一个俗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加大口罩投放第二百七十三章 孤独的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预案赶不上现实第五百六十七章 越来越像总裁第一百五十六章 能不能陪你再跳一支舞第五百一十五章 婚礼前夕第五百章 利益共同体第四百三十八章 公祭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郎,该吃药了第四百零二章 死得好啊第五百零七章 PK之前第五百四十二章 换保镖第五百八十二章 名利难破第三十一章 异父异母的亲妹妹第一百七十八章 秘书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儿柳青,有总裁之姿第三百六十八章 自责第一十六章 少奋斗几年第四十五章 选一个大一点的第五百四十八章 新来的保镖第四百二十八章 姐妹俩第一十五章 儿子随我第六百一十章 格斗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你要注意一下你的身份第三百二十一章 检测阴性第一百零六章 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么痛的领悟第三百二十九章 绿色助农健康饮料第五十九章 太有格局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儿子出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在厂里过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噩梦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么痛的领悟第二百六十九章 工人老大哥的觉悟第四百零四章 假比赛第四百八十一章 粉丝经济第三百五十章 谈判的筹码第二十二章 母子相认第二百五十二章 重要的战略资源第三百零二章 答应她第二百四十七章 女富二代第二十八章 电梯猥琐男第四百三十九章 房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