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回京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隋文帝杨坚推行科举,到宋朝皇帝的劝学诗,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那就只有参加朝廷的科考取士。想要做官,那就必须要科考高榜得中,而像什么白衣傲王侯,想想就好,千万别当真。

在封建社会,什么人都干不过皇帝。想要凭借才华横溢就目空一切,下场往往凄惨无比。唐时的李太白,宋时的柳三变,那都是极好的反面教材。

张宝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参加科考的料,宋时的科考虽不像明清时那样的八股文,但问题是作为一个后世的穿越客,对待古文又能有多深的研究?又不是专门研究古时文言文的语言学家,而且即便是语言学家,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没事就拽文啊。

让张宝为了应付科考专门拿出时间来学习古文?张宝才不愿费那个工夫。知道历史走向的张宝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在十几年后国破家亡的命运,而不是为了科考得中而把时间浪费在研究文言文上。

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的张宝虽然是官,但对于经营官场上的人脉,张宝兴趣缺缺。对于大宋,张宝是失望的。十几年的光景,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长,张宝如今年纪不大,即便他有心“报效”朝廷,可以他如今的身份,就算是进入官场开始“结党营私”,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倒是也能把希望寄托在与他交好的二皇子赵柽身上,可时间不等人呐,先不说蹲在二皇子前头的大皇子赵恒,单是距离金兵南下的时间也就十几年。宋徽宗赵佶会退位也是在金兵第一次南下时为了逃避责任才匆匆退位让大皇子赵恒接了他的班,在没有大祸临头之前指望赵佶会主动退位让贤?做梦去吧!

大宋朝廷指望不上,而张宝又不愿意接受国破家亡的命运。怎么办?只能自己想辙。张宝也曾想过联络一群有志之士与自己一同干这件大事,但问题是金兵南下还有十几年才会发生,此时的金人正叫辽人跟撵狗似的在后世的东三省撵得东逃西窜。张宝说金人会在将来灭掉辽国,然后灭掉北宋。这话别说旁人,就算是张宝的义父周侗,起初听到时也是打死都不相信。

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危言耸听,张宝索性也就不再跟人提这事了。但要办的事情还是要办,只不过换了个别人都能接受的理由。

朝廷无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张宝身为汉家儿郎,有意收复汉家故地。这个理由听起来很高尚,但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不仅要白手起家,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还要提防朝廷的耳目,不能叫朝廷现在就知晓张宝打算要干的大事。

万幸张宝此时身处的是北宋末年,朝中那些有远见的忠义之士要么辞官归隐,要么就是自顾不暇。掌握朝廷大权的多是一帮擅于逢迎拍马的小人,就比如蔡京,要搁后世至少也是位理财的高手,但在大宋,他的服务对象只有赵佶一个,只要把赵佶伺候高兴了,他的位置就是不可动摇。蔡京几度罢相却又总是复起,就是因为赵佶离不开蔡京为他聚敛钱财,好供他挥霍。而与蔡京有着同样心思的朝廷大员在朝中不是少数。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中枢的官员是这种货色,那被他们当做摇钱树安插在各地的亲信,平时的所作所为也就可想而知。北宋末年为何盗匪现象猖獗,后来更是闹出个四大寇,关键就是各地官府一心捞钱,只要盗匪不闹到纸包不住火的程度,就无人愿意上报朝廷。

地方有匪患,首先就是当地的官员治理地方不利,谁又愿意自寻晦气,坏了自家的前程。梁山好汉之所以频频攻府占县,一来是为了劫掠物资,二来便是为了引起朝廷的重视,好为将来与朝廷谈判的时候增加己方的筹码。

张宝不打算学习梁山好汉那种杀人放火等招安的做法,也不想跟大宋闹翻从而便宜了外人。不能在大宋境内建立自家的“根据地”,那就只有把“根据地”建在大宋以外的地方。那样即便日后真跟大宋闹翻了,张宝也能做到全身而退,等待时机。而且要是能做到没有后顾之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亡命徒”来为张宝效命。

张家的势力如今还很弱小,可以说若是朝廷此时发难,张家覆灭也就只是朝夕的事情。作为张家的家主,张宝除了隐姓埋名的过完下半辈子没有第二种可能。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张宝行事很是谨慎。

张家如今就如同是一株刚刚栽下成活的小树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依靠大宋这块土壤吸取养分。而在这段时间里,张宝需要保持低调,当然该骗的时候要骗,该蒙的时候要蒙。就比如现在,张宝就打算蒙骗江州知府文大人。

作为江州知府,文大人对于朝中新秀张宝还是比较关心的。得知张宝昨日去了黄门山游玩,不由有些担心张宝会遇到盘踞黄门山的贼人。只是让文大人没想到的是,眼前这张宝不仅遇到了黄门山的贼人,竟然还将黄门山的贼众给收服了。

要说黄门山的贼人,作为江州知府那是不可能不知道的。文大人到任以后也曾经派兵前去清剿过,只是连续数次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回,以至于后来官兵一听要去清剿黄门山便纷纷告假找事由推脱。一来二去,文大人也就死了扫平黄门山的心思,好在黄门山贼众也没闹出什么遮不住的大事来,文大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双方相安无事。

但现在听说自己一直没办法收拾的黄门山贼众叫眼前这个年纪不过弱冠的张宝给收服了,好奇加嫉妒的文大人忍不住便想要知道张宝究竟是使了什么手段?

“哪有什么手段,文大人说笑了,欧鹏等人其实一直便有报国之心,只是因为误入歧途,等不到机会而已。”张宝笑着敷衍文大人道。

“唔?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那欧鹏等人若是真有报国之心,为何偏要舍近求远?”文大人不信的问道。

“我说文大人,这好像不能怪人家欧鹏等人吧?我听鸥鹏等人说当年你刚来江州上任的时候就派兵去黄门山清剿,虽然几次都是无功而返,但欧鹏他们又哪里敢自投罗网?”张宝翻了个白眼,对文大人道。

文大人被说得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可又挑不出理。如果真如张宝所言的那样,那这份就是自己丢的。若是当年自己不是派兵去黄门山清剿,而是学着张宝派人劝说黄门山鸥鹏等人复归良人……

这世上就没有卖后悔药的!眼下说再多的如果也是无济于事。张宝是当今皇后身边的红人,他的功劳最好不要抢,万一要是因此惹恼了当今官家身边的枕边人,那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而且黄门山贼人被张宝收服了,对江州知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治下少了一股悍匪,会减少许多惹出麻烦的可能。

“本官听说张大人正在筹建水军,不知现下可已经招够了人手?”文大人忽然对张宝道。

“此事大人放心,下官除了黄门山的欧鹏等人外,还在浔阳江上招揽了李俊、张顺二人。”

“何不再多找几人?”

“……文大人莫不是想要祸水东引,你这可有点不厚道啊。”张宝闻言笑道。

文大人见自己的心思已经叫张宝猜到,神色不由有些尴尬。好在张宝“善解人意”,主动岔开话题道:“文大人,下官这里还有一事相求,还请大人务必答应。”

“你且道来。”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黄门山的人虽然已经归入我水军,但眼下我水军大寨尚在建设当中,还需过些时日才能将黄门山的人接走,在此期间,还请大人允许我出资购买粮食养活那些暂时逗留黄门山的人。”

“这点小事你何需问我?”

“下官这不是不想受人话柄,说我资匪嘛。大人若是答应,还请指派一人负责卖粮一事。”张宝笑着解释道。

“……行,别看你年纪不大,做事倒是谨慎。这样,本官回头会命无为军的通判黄文炳负责此事,你要买粮只管找他商量便是。”

“如此多谢大人成全。”

……

一样米养百样人,黄文炳的为人绝对跟君子搭不上边,但要说他罪大恶极,却又有点过分。这是个小人,一个自认怀才不遇的小人,一个爱占别人便宜的小人。现实中这类人很多,几乎数不胜数,这种人很令人厌恶,但又罪不至死,面对这种人,最好是敬而远之。

张宝不愿得罪黄文炳,倒不是惹不起这种小人,而是不想在这种小人身上浪费时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张宝很忙,没工夫理会黄文炳这种小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张宝对待黄文炳很是客气。

而黄文炳虽是小人,也不会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张宝客客气气,他也不敢跟张宝装大,更何况张宝很“懂事”,交给黄文炳一千贯用以购买粮食。按照宋时的物价,一贯钱可以购买一百二十斤粮食,黄门山数百人就算顿顿有酒有肉吃上一个月还能富余下不少。这剩下没用掉的钱,自然就落到了黄文炳的口袋里。

黄文炳本以为这是件苦差事,不想却能落下这么些钱,自然是用心办事。他就是个无足轻重的通判,跟张宝这种当今皇后身边的红人那是没法比。对于张宝的好声拜托,黄文炳自是尽心尽力。

别看黄文炳是个小人,但办事能力倒是不俗。可惜就是人品次了点,好占便宜还小心眼,水浒传里黄文炳之所以想要害死戴宗,原因就是戴宗曾经无意中怠慢过一次黄文炳。这种睚眦必报的性子,让张宝打消了招揽自认怀才不遇的黄文炳。

江州事了,李俊、张顺等人已经启程前往梁山泊石碣村与阮家兄弟汇合,孟康也已经把打捞上来的花石纲重新装船,张宝继续留在江州已经没有意义。在这江州虽还蹲着一些梁山好汉,可这些位都不是张宝的菜,自然没兴趣去理会。在与江州知府道别以后,张宝上船继续出发返回汴梁。

一路无事,张宝随着押运花石纲的船队便回到了汴梁。张宝不是此次押运花石纲的官员,自然不需要去官府交令,在跟孟康分开以后,张宝就直接回了张家庄。只是刚回张家庄,张宝就发现在迎接自己回来的人群里站着一个陌生的小孩。

这小孩长得有点特色,尖嘴猴腮活像是雷公转世,看他站在周侗身边神情略带紧张,张宝心里不由生出一阵好奇。不过眼下正是跟家人团聚的时候,那小雷公的事情回头想必义父周侗也会跟自己细说,不着急。

张宝这一出门就是小半年,期间虽也有书信送回,但详情却难以向众人说清。眼下张宝这个正主总算是回来了,对于张宝所做之事心存疑惑的人自要趁此机会问清楚。可就在张宝与家人“合家欢乐”的时候,宫里却派来了人,口谕张宝立刻进宫见驾。

张宝不敢怠慢,只得简单收拾了一下以后便随着宫中内侍进了汴梁。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宫中这位前来传口谕的内侍并没有带着自己进宫,而是带着自己进了一家茶楼。

“这位中官,你带我来此作甚?”张宝拉住在前头领路的内侍问道。

“这位大人莫问,且随老奴来便是。”

带着疑惑,张宝来到茶楼二楼雅间,刚一进门,就看到了当今官家、皇后、二皇子以及长公主四人。就见这一家子都是平民装扮,赵佶打扮的是个土财主,郑皇后则是地主婆子,赵柽、赵玉盘则是富家子女。

“这一家子是要闹哪样?”张宝心里暗想,上前施礼道:“微臣张宝,见过官家,娘娘,殿下,公主。”

“……你倒是挺会省事的,过来坐。”赵佶不由乐了,说着对张宝招呼道。

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第八十七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十九章 做好事不留名第一百三十五章 知人善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坐山观虎斗第二百四十章 招安担保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消停第二百七十二章 奇袭破敌第十四章 飞贼现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雇佣第一百五十三章 劫囚第二百六十二章 差距第三百零三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一十八章 布局(七)第二百九十章 捡便宜第一百四十三章 莫秋烟的感情问题第四十二章 自作孽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家底第六十六章 外国友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解风情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往西北第三百五十四章 诸事缠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掺和第二十九章 绑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解风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圆其说第二百零七章 第一步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人进口第二百六十五章 招降纳叛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发横财第二百三十七章 栽赃嫁祸第七十八章 黄门山一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到哪都有事第七十八章 黄门山一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张阎王第七十四章 先下手为强第二十七章 噱头第二百三十九章 命里该着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不入伙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消停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人来投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赌第四十六章 杨家后人第七十五章 从容布置第一百三十七章 千里求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转机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往西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被人挖墙角第二百四十五章 泼韩五第三百零五章 聪明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埋种第三十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二章 吉人天相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太岁下江南第十二章 守株待兔第三百七十一章 会战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一百六十四章 冤枉架第一百三十二章 捉贼第三百五十五章 选将第四十七章 弄虚作假第一百九十五章 将计就计第二百一十六章 布局(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皇族后裔第三百六十七章 忠心可嘉第四十六章 杨家后人第三百七十章 外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威慑第五十章 好男不跟女斗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各有志第十八章 好人第二百零二章 有恃无恐第二十八章 顺风顺水第二百九十二章 香饽饽第一百八十九章 手快有第二百五十一章 笼络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开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刺客第四十七章 弄虚作假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对等第九十一章 惦记第二百六十一章 平叛第八十四章 稳步而行第二百五十章 破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林冲发配第一百二十二章 为何而为第四十章 好人好事第二百零六章 看客第一百四十章 井木犴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人逼亲第九十五章 盗马贼第二百九十四章 安东军第九十二章 柴大官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坐山观虎斗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七十一章 人吓人第一百零七章 小麻烦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有人想挖老子墙角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