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第529章 达恰尼克

第529章 达恰尼克

“张浩南,讲两句。”

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魏刚往茶杯里吐着茶叶梗,也有些期待这孽畜能讲出点什么东西来。

有一黑一,这宗桑(畜生)的歪脑筋有时候还蛮好用的。

“我讲个卵啊,各地农村情况都不一样的,没有万试万灵的万能药。”

摇摇头,张浩南觉得这个题目太大,讲了也是废话,没必要。

“张总帮个忙嘛,我们西兰县……唉,一言难尽呐。”

原西兰县的老县长王重庆最早是在部队里的,硬要说管理水平怎样,其实也要分年代来讲。

反正他在西兰县那会儿,上头还没有地级市,也是地方行署,因为离冰城很近,所以一些工业做得还不错,像建筑材料什么的,也都有销路。

但是前年开始,行情就是腰斩再腰斩,他退休了在油城,就没见过西兰县的好消息。

情况恶劣到什么程度呢?

西兰县现在国民生产总值就八个亿。

说得难听点,张浩南自己就能把西兰县买下来。

此时西兰县的人口四十来万,农业人口三十八万三十九万的样子,以两百多万亩耕地面积来算,哪怕只种一季,有一说一,做好了肯定可以。

这里头复杂的情况估计一年半载都理不清,但很多矛盾还是挺好找的,比如说早期的城乡二元对立,在下岗潮来了之后,农村也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压力,所以想要找个蓄水池、泄压阀,已经不像以前了。

再有就是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的两倍,土地产出卖不上价,现实情况就是城里人仍然可以“享受”廉价的农副产品。

这里头又涉及到农民议价权的事情,在粮食主要产区,这都是红线,碰不得。

像两江省能够扭转这种情况,纯粹是张浩南个人的统战价值,强行赋予了江北地区农民的议价权,至于说江南地区的农民,已经初步脱离了传统农业范畴,大桥镇硬要说它是农业镇,这是不严肃的事情。

烫手山芋瞎接手,引来的对头可就不是一两个刘援朝,而是一个完整的集团,可能是官僚集团,甚至可能是官僚资本集团。

张浩南肯定是不怕黑水省的官僚,“跨省”这种玩法,玩不到他这种地方豪强头上去,他搞的可不是无根之萍式样的互联网产业,根深树大程度比一般的重化工大国企还要强。

只是让他放黑屁,凭良心说,万一有人故意扮歪嘴和尚,坑的就是本就不富裕的农业县一般农民。

张浩南喜欢噶韭菜不假,但这事儿是不干的,他重生前都没干喝兵血这种生儿子没马眼的屁事儿,更何况是这种。

“具体问题具体来讲嘛,老王确实是有难处,跑拨款跑了好几趟了,西兰县上头的地级市一分铜钿也拿不出,跑省里撞见我,才算弄着点票子,也不多,十来万,还是拖欠的老师工资……”

聊到这些,魏刚也是无奈,他其实比张浩南心狠多了,纵横官场这么多年,什么困难地方没见过?他甚至看过有些地方全家就几件像样衣服,最穷的甚至谁出家门办事谁穿衣服。

但他要去帮忙吗?

不,他只当没看见。

慈悲心肠只会阻碍他去松江骗钱;慈悲心肠只会妨碍他改造沙城面貌;慈悲心肠只会让他软弱成资本的狗……

他这样的人,是无法慈悲的,只能坚若磐石,只能铁石心肠。

“自加压力”这四个字,可不是单纯的口号,这背后压力之大,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而在这种压力之下,还能保持无比旺盛的工作热情,才是“敢于争先”的底气。

不过,退了休的秃头老汉,明显变得心软了。

终究只是人类,而不是硅基人工智能。

“硬要讲呢,也谈不上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我对西兰县一无所知,再者就是农业县的发展,是戴着镣铐跳舞,很难跳出条条框框,这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这是全局性质的结果。”

张浩南看了一眼挺直腰板认真记录的王重庆,开了一罐可乐,嗤的一声之后,他握着可乐说道,“就从宏观上来讲一讲吧,根据我个人印象以及‘大桥食品’员工的传闻,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像黑水省的产业结构,只有重资产大工业才能吸收富余的劳动力,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农村劳动力吸收的微调。但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即重资产大工业在地区内的大衰退,跟这种期望背道而驰,就需要更上层的力量,才能扭转,不是我出个点子,谈两个项目就能搞定,这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舒缓?或者说至少拖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形势,出现决定性的战略转向?我的判断是有,但残酷点讲,对现在的青少年或者说我的同龄人而言,会很不友好。”

“再次,有没有什么案例,是可以缓解地方剩余劳动力,并且还能以家庭为单位挺过艰难期的?我的回答是有。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达恰’?尤其是东北的老同志?”

王重庆一愣,以为是蒙语、满语或者其它少数语言。

结果喝茶的魏刚开口道:“高尔基的《避暑客》,翻译用罗斯话来讲,就是‘达恰尼克’,这个我晓得,我听……我老早在松江听过。”

“……”

“……”

“……”

秃头老汉这一搭话,直接把王重庆还有张浩南整不会了。

你这文盲挺溜啊。

不过看秃头老汉这话都说不囫囵的样子,毫无疑问,他不管是了解“达恰尼克”还是说高尔基,九成九都是“带头大哥”谈笑风生间聊的。

这秃头老汉听过了,就记下了。

算他厉害。 “不错,‘避暑客’音译呢,就是‘达恰尼克’,这个‘达恰’,就是乡间别墅或者房子的意思。之所以聊这个呢,是因为前苏联时期描述生活幸福的三大件,一,就是公寓。”

张浩南抬手竖起一根手指。

“二,汽车。”

说完又伸出一根。

“这第三,就是‘达恰’。”

三根手指晃了晃,张浩南接着道,“可能有些老同志会疑惑啊,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常说‘衣食住行’,怎么苏联人这个住,要两套房子?”

果然,周围一群老头儿都有这样的疑惑。

他们的确经历过那个时代,但对苏联的印象,是模糊的,是信息包装过的,只有“老大哥”和“苏修”这两个具体形象,没有过渡地带。

当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需要的正是这种固定印象。

“其实这个‘达恰’,严格来说,就是充当了‘吃’这个重要补充。”

张浩南没有卖关子,直接给了解释,“从财产角度来描述,‘达恰’在法律上属于集体财产,是属于‘集体农庄’范畴;但是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在过去就是使用者私有的,土地产出不做再分配,由‘达恰’的使用者,也就是当时的城市居民自行支配。”

“这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三个阶段,三个方面。”

“第一个阶段,二战之后的土地利用及大规模食品物资配给,使得大城市居民可以通过自有土地的产出,来舒缓大城市物资调配上的压力,客观上减轻了国家整体的农业负担。”

“第二个阶段,解决了婴儿潮之后,在僵化体制下的冗员问题,以及这个时期过度城市化遭遇的供给困境。”

“第三个阶段,国际局势剧变之后,在前苏联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不造成饥荒,同时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低就业,达到了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缓冲效果。”

说到这里,王重庆明显愣了一下,若有所思,也不仅仅是他,连魏刚都愣了一下。

实际上,两江省也有“城市化”的隐形“国策”,没实力的地方,就是被动接受;有实力的地方,还能狗叫两声的,则是搞一搞对抗;有实力能狗叫但是脑子活络的,那就不要脸,为了应付上差,直接搞户口本“城市化”。

魏刚是顶级的一线管理型干部,他很清楚“城市化”不是仙丹,吃下去就无敌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整条线一起抓,城市建设要搞,乡村开发要做,有什么杂音,一句“物质文明建设”就顶回去了,当然也有老资格可以摆谱的底气在。

但要说让魏刚绕开“城市化”然后出主意,搞个高屋建瓴……对不起,那还是另请高明吧,他“带头大哥”都只能重点关照几个直辖市外加特区,下沉到县乡那还得了?

所以这事儿要推动,起码也要看大环境下的经济条件。

张浩南这会上突如其来的古典红毛工兵铲,倒是一铲子把人拍回了理想年代,当然了……并不怀念红毛,红毛只有死了才值得让人怀念。

“我提到‘达恰’呢,不是说要吹它有多好,实际上那鸟用没有,生产效率是相当低下的,农业土地产出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基本上就相当于工业国的古典小农。而且‘达恰’也就是一亩地左右,再加上偏僻,往往都挨着森林,因此交通上很不便利,作业上也无法机械化,跟东北平原是不匹配的。”

“但为什么还要讲呢,关键还是其缓冲作用,跟‘上山下乡’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吸收过剩的城市劳动力,还能把大量食品物资调YC市的损耗降低,同时减轻整体的财政、物流、仓储压力。”

“这种结构或者说制度吧,是具备借鉴作用。当然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终究还是要因地制宜。或许西兰县适合某种改良‘达恰’,而安东县又适合另外一种改良形式的‘达恰’,总之,目的是明确的,它能不能具备某种功能,即吸收过剩劳动力,以及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保证粮食供给不出现系统性崩溃。尤其是后者,是农业县的命门,因为农业县的重要责任,就是管好我们在座以及更多人甚至是全国人嘴里那口吃的。”

“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再回过来,螺蛳壳里做道场。否则就是想有的没的,搞不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浩南说的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就是把闭口不谈的红线点了出来,王重庆是没办法无视农业县客观责任的,哪怕感情上无法接受,但整个国家想要竞争,想要生存,肯定会出现这种结果。

只有认清了这个现实,才能做出选择。

从农民个体出发,其实最优解就是“老子不干了”,或者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具体操作就是去大城市打工,能耐大一点就是出去做生意,横竖比种地强。

但从整体出发,这就不是个事儿,还是要回归到人要吃饭,饭要从地里刨出来,地里刨食儿需要农民……

一刀切的理想模型那当然是“城市化”就完事儿了,都去城里,大片土地机械化作业……爽!

完美模型。

那么到这里,就会蹦出另外一个更凶险的问题:就业从何而来?

于是魔怔怪圈开始了。

这年头已经没有伟人再来给大家擦屁股,有啥雷爆了都得自己抗,但指望什么狗屁“后人的智慧”,那你前人为什么不早点死?

秃头老汉这样类型的,解决的方法就是老子不惜一切代价,甭管是坑蒙拐骗偷,反正有什么工业上什么工业,管他妈的,能卖得出去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只要不是“虎门销烟”那种的都行。

但农业县就算让秃头老汉去了,那也翻不出什么天来,你能再大,就西兰县那八个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就那农业人口一年一千块钱挂零的收入,就那两百块钱的最低工资,伱玩什么?

张浩南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就是要让王重庆首先清醒,这事儿时代不一样了,《魔幻三国》都一点九版本了,这个版本加强的可不是农民。

认可了,不搞虚头巴脑的精神追求,那么再根据实际情况聊一聊,成不成……那还是两说的。

毕竟说穿了,八个亿的国民生产总值,这四十来万人的农业县,张浩南一个人就能买下来。

主动权在张浩南这里,而张浩南不想有任何权利、义务、理想、精神等等方面的任何约束,他可以有,但别人不能强加给他。

他重生不是为了重走长征路,他没那么高尚,最远大的理想就是钞票多一点,然后多玩几个赵黛式样的美女。

别的,没了。

他才不需要什么“达恰”,他有正经的大别墅,要啥林间小木屋?

(本章完)

230.第226章 长辈靠山(补更2)470.第459章 徐振涛的胡萝卜第713章 虞龙的快刀第56章 “雪中送炭”341.第333章 离谱的新业务152.总算补更补完了,顺便求个月票。489.第476章 内宅平安479.第467章 回家的诱惑274.第269章 重视134.第133章 无底洞(第二更)319.第312章 赵飞燕168.第165章 宜家宜室(第三更)305.第299章 优秀的工具人388.第379章 小场面了541.第524章 狗大户236.第232章 231好吃懒做,沙比(补更1)440.第429章 格你娘的局第729章 与牲口同乐433.第422章 简单的口臭362.第354章 站着如喽啰344.第336章 任人唯亲505.第491章 好日子527.第510章 秉笔太监265.第261章 海底针497.第483章 牛啊牛啊371.第363章 勤叔有点惆怅524.过一会儿更新,先推一本书315.第308章 要爽快309.第303章 怪异土豪第625章 真就敢想第19章 总有人雪上加霜482.第470章 家底,兵强马壮398.第389章 浩南哥拳打老奶奶第677章 算好账,打扫卫生109.第109章 怎么可能省心呢(第一更)367.第359章 骚包489.第476章 内宅平安562.第544章 魏老汉爱才心切第745章 大老板的老板196.第193章 又甜又腻(第一更)294.第288章 搞人是专业的359.第351章 一座山150.第149章 方向选择(第二更)399.第390章 用五个亿捐几辆电瓶车前几天又被举报了,我现在得收着点。339.第331章 道德下限284.第279章 素质教育论年薪第720章 随便画点饼109.第109章 怎么可能省心呢(第一更)第688章 石之有光为琉431.第420章 舒服,好用119.第119章 安顿(第一更)第66章 挖人417.第407章 糖业协会邀请第698章 可玩性高200.第197章 背带裤(第二更)536.第519章 一无所知第596章 文旅产业,赵老板她妈201.第198章 这馅饼是天上掉的(第三更)318.第311章 思想坚定,素质过硬第573章 一口可乐127.第126章 我就是路过(第一更)第63章 什么福气356.第348章 红火,火红第595章 经典复刻第589章 嘉禾,佳禾,家和275.第270章 群英荟萃506.第492章 嚣张的张522.第506章 消灭恐惧的最好办法428.第417章 “网红”王会长第654章 时间差的妙用第687章 用狗叫声背书249.第245章 浩南XX号(补更2)第599章 环太湖511.第497章 好好听好好看好好学196.第193章 又甜又腻(第一更)312.第305章 小波折,高兴第756章 “不良资产”第719章 彼此没有退路第602章 富贵从天降,平地多是非第639章 赶场306.第300章 全省一盘棋110.第110章 孙公子(第二更)第578章 后生,你一个老实人第632章 建设性的发言356.第348章 红火,火红74.第74章 赵刚303.第297章 闭门会议95.第95章 今天上架,开捞357.第349章 亿万富翁的大年初一第737章 普通人,骚操作280.第275章 做人要专一第7章 一点点坚持270.一群会定期清一下,防止炸群,被误伤的第658章 张老板,忠诚第645章 带人离京,依然记仇第600章 “开荒”牲口养成记475.第463章 吹牛后遗症560.第542章 老实人第657章 国际“关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