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得调走李平厂长

第177章 得调走李平厂长

“我需要几篇用来宣扬人民公社成立之后,给农村的面貌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方面的广播稿。”

袁海棠直直看着韩晓康,嘴里说话的语气,就像在牲畜交易市场上,正准备和对方讨价还价的经纪人,“至少需要三篇。”

韩晓康反问,“那你不可以去找陈老师,请她代笔捉刀?”

“不行,陈晓端老师的遣词用句倒是不错,能看得出来,她在古文以及文学功底方面的素养,还是非常深厚的只不过她写出来的东西,匠气太重。

像是作文培训班里,那种优等生写出来的作文范本,缺少了几分灵气,更是缺少了几分地气我需要的是那股泥土味,懂了吗?”

韩晓康点头,“那我给她说说,这次由陈晓端老师的哥,也就是陈伟老师来主笔.毕竟她们家里,陈伟陈老师在负责打理日常生活、管人情往来之类的琐事。

我想如果有陈伟老师来主笔的话,他写出来的东西,就更有那种市井烟火气、更为贴近生活了。”

“不行,我不要。”

袁海棠还挺执拗,“我现在是在和你谈这件事情,而不是和他们姓陈的谈我拿你前面交给我的广播稿,和这次《喜迎人民公社成立》的广播稿一做对比,哪一个写的好?高下立判。”

既然对方很执拗、很倔。

那自己也没必要去惯着她的公主病,所以韩晓康摇头拒绝,“可以的,陈老师写出来的东西,虽然说不是特别特别的接地气,但是用来糊弄一下场面,还是没问题的。”

袁海棠寸步不让,“不行,我不要陈老师,我就要伱!”

韩晓康皱眉,“其实陈老师写的真的可以。

如果她再侧重于刻画几位生产队的老农,他们在人民公社成立之后,所展示出来的那种期盼已久之情,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喜悦。

我相信陈老师写出来的广播稿,已经足够拿在一个小小的公社广播站播出了,绝对镇的住场面。”

袁海棠伸手捂住韩晓康的嘴巴。

她两个大问题,在韩晓康的眼中不停的晃悠,挺养眼的,“不要!我不听,我不听,简直就是王八念经。

你不要在我面前提陈晓端老师,我不想提起这个人.你要知道,我,现在是在和你.韩晓康同志!是我们之间在谈事情,你老是扯别人干嘛?”

韩晓康叹口气,“那好吧现在我严重怀疑你,是不是在妒忌陈晓端老师,嫉妒人家长得比你更漂亮?”

袁海棠噘嘴,“嘁她什么成分,我又是什么成分哪天小河里来个不大不小的浪花,都足够把她卷进漩涡里、随时都面临着灭顶之灾。

我妒忌她?”

袁海棠满脸不服气,越说越来劲。

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想通过这种自言自语,来给她自己鼓劲?

“一个破幼儿园老师,职业生涯一眼都能望得到头,无非就是辛辛苦苦干上30年,等着退休拿那点退休工资.而我呢?就像枝上的枝头上的鸟儿,我可以随时展翅高飞。

袁海棠很是骄傲的挺起胸脯,满脸嘚瑟,“再过上两个月,我会被调到县里去工作,这事情基本上已经定了,说不定以后我还能调到市广播局,甚至是宣传部工作.嘁,轮得到我去嫉妒她陈晓端?”

“要大!眼光要放长远些。”

袁海棠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个拥抱天地的姿势,也不知道她是在显摆她自个儿的大,。

还是真的说,做人呢,心胸要开阔些?

韩晓康嘿嘿一笑,“你刚才是想说,你是站在金枝上的凤凰吧?

算了,你和陈晓端老师之间的狗屁倒灶的事,咱也不掺和。不过你要是让我帮你写的话,这个价钱方便么.”

“我没钱!”

袁海棠颇有一点豁出去了、准备耍无赖的样子,“我已经被你连续敲诈了好几回你当我家里有金山,还是有宝库?

我的工资虽然高,可你要知道我平时买雪花膏、珍珠粉,洗发香波,买肥皂,买香皂,牙膏,牙刷。

还要买衣服,吃饭、买点零食什么的,我不要花钱呐?

这不,前两天又刚刚买了辆女式自行车.一下子就花掉我186块钱,哪还有多少钱给你付稿酬?”

这下子,

轮到韩晓康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瞪着对方:“怪我喽?你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兜里没多少钱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就有关系!”

袁海棠娇嗔一声,“当初要不是你给我拿过来那两篇广播稿,让我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我哪还知道原来广播稿,居然还可以这样写?”

眼前这个情绪忽起忽落的女人,她是科班出身,不要小看中专,在这个时期能上中专的都已经是高学历了。

在大西南地区,能上大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县里恐怕都找不出几个。

所以拥有中专播音专业,后来又去某川大学,挂名委了2年的袁海棠。

她写起广播稿来,难免还是书本气息太重、笔力还是稍显幼稚,就像袁海棠她自己说陈晓端老师的作品一样:还是不够贴近广大劳动群众啊。

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少了那股子泥土味道。

这个致命伤,是很难改变的。

主要还是由于袁海棠的出身,和她所交往的人群所决定了的:她的焦点,永远都是往上看。

袁海棠并不擅长于把视角转向向芸芸众生、以那些最底层的劳动群众的角度,去作为写稿的切入点。

而韩晓康写出来的广播稿,风格与袁海棠和陈老师她们,则完全不同:

毕竟韩晓康写的广播稿,绝大部分开篇、立意、切入点,都是抄自后世.不是,是借鉴的后世那些,已经经过了几十年反复检阅的标准范文:

立意高远,词藻华丽。

各种高大上的口号震天响,无数这个时期的人听都没听说过的新名词,时不时的掺杂其间。

让人不明觉厉。

这种广播稿,其实都是些废话连篇的口水稿,别看它洋洋洒洒几千字,好像说了很多很多东西,让人听的激情澎湃,热血汹涌。

但其实回过头一咀嚼,其实就会发现韩晓康的广播稿里面,什么实际内容都没说。

尤其是在涉及到基本方向、根本路线,和上级的大政策,大方针方面。

在韩晓康所写下的广播稿里,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立场。

总是在那里夸夸其谈、避重就轻。

反正可劲儿的光往好的方面夸、写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正面词藻,或者是例子。

等着要扒开皮、仔细去看看这篇广播搞的真实内容吧,却总是让人感觉云山雾罩,像雾,像云,又像风。

总是让人抓不住把柄,看不见撰稿人的真实立场.

而且韩晓康写的广播稿,通常只会在两个方向上浓墨重彩:1,但凡出来一个什么新规定,新政策,新号,管它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在韩晓康的广播稿里面,都能见到一大堆华丽的词藻,把这个事情给吹的天花乱坠。

反正总是让人感觉这些都是英明的,伟大的,正确的,大家喜闻乐见的。

比如:“一是要统一组织,落实分工负责;二是必须统筹兼顾,坚决突出重点。

啊.这个,三是我们要通盘谋划,分类实施;四是查纠结合,务求实效,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啊,这个等等。

另外一点就是,在韩晓康举的例子当中,绝对全是那种无关痛痒的例子:某某生产队某某大爷,激动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感动的那才叫个热泪盈眶,一张皱皱巴巴的脸舒展开来,恨不得描绘的比18岁的姑娘的脸蛋儿,还要动人。

但真要仔细去深究吧,这个大爷是谁?他究竟有没有那么激动?

——那就不能问啦!

一问,保准会被韩晓康信誓旦旦的说,就是那谁谁谁

如果继续往下深究的话.那就没意思啦!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懂不懂?

文学作品嘛,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对不对?不通过艺术加工,那能叫文学?

嘁.

所以说韩晓康写的这种广播稿,新颖而有趣,安全却又引人入胜。

作为这个时期的一个区广播员,袁海棠哪见过这些套路啊?

别说她了,就连袁海棠送到县里去参加评奖的前几篇广播稿,直接把那些评委给看的一愣一愣的!

最终大家不约而同的举牌:10分!

这必须得给满分啊。

如今韩晓康见袁海棠不依不饶的,非得要自己亲自捉刀写稿。

于是韩晓康开始与对方讨价还价,“我说袁海棠同志,你拿着我的广播稿去冲工作业绩,用我的广播稿,帮你调进县广播站去工作然后回过头来,你还居然不打算给我付点润笔之资?

咱们的稿子,虽然说不上是名家名作,那好歹也会浪费我一批脑细胞,辛苦费你总不能不给吧?”

“没钱。”

袁海棠这种女人,属于河蚌或者是田螺一旦破了她的伪装,在私底下,她就不会再继续装的那么高冷了。

而是会把她人性中软弱的一面给充分展示出来,并以此来捞取好处,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去达到她的目的,“好你了,我真的没什么钱呐,这个月我兜里就剩3块多,另外就还有点食堂饭票菜票.要不,我把这些都给你?”

“豁别个。”

这娘们的话,半句都信不得,“这样吧,你答应我,以后如果公社里起了什么风浪,要搞什么运动会的话,你能不能提前给我透露点风声?”

袁海棠皱眉,“怎么?你想让我犯原则性的错误?”

韩晓康摇摇头,“你恐怕有点想多了!任他风雨飘摇,对于我这个并不追求进步、出身说好不好,说差也不是特别差的猎户来说。

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打不到我的头上咱根本就不沾这些东西的边!

一辈子就在深山老林里面,兢兢业业的打猎、种点杂粮就好,我怕个毛线啊?”

袁海棠伸手,看她的架势,估计是想拧韩晓康的耳朵。

这两个人之间还没惯到那个份上,所以袁海棠缩回手,只是声音很阴冷的问,“那就更不行了,老实说,你是不是想帮陈老师她们?”

韩晓康点头,“是又怎么样?陈老师她们又不是坏人,比起人畜无害来,至少人家俩兄妹还会时不时的帮助那些困难学生.难道这样的人倒了霉,你心里会很舒服么?”

“唉”

袁海棠轻叹一声,“好吧,如果真有那方面的动静,到时候或许我会暗示你,你也别明着问我、让我犯错误就好。”

韩晓康松了一口气,自己虽然知道大概的后续进程,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县,每一个公社的具体情况,谁能搞得清楚?

但身为宣传专业口的袁海棠。

她在这方面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其实很多时候比公社主任,还要来的早、来的及时一些。

毕竟上面有任何大一点点的动作,从每天的本地新闻稿里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因为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通常会来一点舆论预热、悄悄透露一点风向。

除非是那种非常激烈、非常大的动作,保密程度很高,那才是让人无迹可寻,会来个突然袭击。

“那行,到时候你稍稍往哪个方向点醒一下,我应该就能听得明白。”

韩晓康站起身来,“这几天我会让人给你把稿子捎过来,关于质量上吧,你倒不用担心。

保证给你弄得深情并茂,要高度有高度、要内涵有内涵,要感人事迹,绝对也有感人例子那种高质量广播稿。”

“我要3篇!”

袁海棠差点贴上来,一团温热弄的人心里面,好像跑进去一只小猫似的,“我打算用3篇讴歌人民公社,描述广大劳动群众欢欣鼓舞、喜笑颜开的广播稿,夯实我的调动之路。

至于说等我进了县广播站,需要哪方面的采访稿,通讯稿的时候,到时候我会过来找你,咱们重新探讨写稿的着力方向,怎么样?”

“美得你冒泡泡。”

韩晓康扒拉开她的手:纯属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给她三分颜色,恨不得立马就想跑去开染坊的家伙.

(本章完)

第111章 丰巢箱温和上涨第160章 再遇猴群第191章 乌鸦的胖女儿第40章 准备搭建庇护所第18章 回锅肉打包第97章 驯化野蜜蜂第128章 买东西得受气第102章 培养猴子当老六第113章 吱吱想吃羊肉第154章 刘洪东挺细心第95章 周敏又酸了第148章 初遇潮汕人第182章 投宿大车店第70章 先立下规矩第38章 好糗的枪法第161章 武小杰和豹子第42章 不会打枪还能行?第133章 都是煤油灯惹的祸第3章 先弄一道保护罩第97章 驯化野蜜蜂第51章 人不狠站不稳第122章 弄点汽油第69章 我是她表叔公【求段落打赏】第58章 成了抢手货?第29章 不是个好洞穴第8章 狼肉挺好吃的第97章 驯化野蜜蜂第186章 回家第104章 此地有煤矿?第131章 差不多就行了第146章 谁是你老丈人!第53章 粪坑里的小王第182章 投宿大车店第202章 丰巢柜的新功能第35章 护身咒是猪会飞第24章 怪异的小猕猴第10章 想盖几间茅屋第176章 袁海棠挺聪明第139章 钱不好赚呐第81章 小猴子又来了第41章 不能晒太阳的人第208章 阿菊的疑惑第113章 吱吱想吃羊肉第42章 不会打枪还能行?第19章 许大马棒你等着 【答谢章节,3000字第179章 老爷车趴窝第57章 卖蝎子蜈蚣第26章 武举人有点意思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第188章 知道感恩的人第53章 粪坑里的小王第7章 野狼谷遇险第42章 不会打枪还能行?第4章 花钱真的很爽第17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46章 狂野二师兄第140章 神秘的哑巴第55章 卖野猪肉咯【2章合1,6000字大章】第63章 原来我是富二代第15章 抢购碎布头第25章 找到三七窝了第145章 参加抢粪大作战第35章 护身咒是猪会飞第120章 一头快饿死的狼第201章 灯泡修理工第116章 有孤狼出没第39章 再入洞穴探宝第156章 都不爱钱第153章 试试瞬移技能第122章 弄点汽油第161章 武小杰和豹子第32章 小黄鱼和袁大头第106章 走,找它算账去!第84章 往深山里去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第198章 常老爷子第151章 哑巴疑点重重第47章 乱枪怕不怕?第124章 风声有点紧第167章 危险解除第17章 狗王和猎枪第11章 还是当猎户好第73章 这里的人挺好第181章 不准说我是好人第40章 准备搭建庇护所第85章 笔架山走起第16章 给老娘缝新衣【求追读啊,票票不敢奢第123章 卖羊卖锦鸡第187章 江跃江涛两兄弟第191章 乌鸦的胖女儿第195章 城里并不美第73章 这里的人挺好第122章 弄点汽油第187章 江跃江涛两兄弟第113章 吱吱想吃羊肉第189章 县城鸽子市场第139章 钱不好赚呐第13章 很机灵的周敏第51章 人不狠站不稳第189章 县城鸽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