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束手

傍晚时分,倦鸟归林,辛苦了一天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从各处,回到自己或温暖,或冷清的家里。

妇女们,或者少数妇男,打点精神,紧跟着要开始另一轮忙碌,不多时,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传出了各种香味。

男人们这会也闲不下来,白天未完的工作要收尾,孩子的功课要辅导,两方爸妈那里要打电话问候……。

这些充满家庭气息的日常,通常要到至少七点过后才会告一段落。

但是,同样有很多其它的家庭,男女主人回到家之后,什么都不用忙,可以舒适的坐在书房或者客厅里,悠闲的一份份的浏览报纸。

省城,郑博赡一回到家,就看到了放在茶几上的报纸,他懒得上楼去换衣服,马上在那几份报纸中翻检起来,哟,一份,两份,三份……,国内那几家知名的晚报,居然都报道了冯一平的这篇采访。

一平得影响力,这真是与日俱增啊,他有些感慨,又有些担忧,他这要是说了什么过分的言语,那这影响,这后果,同样是难以消弭。

他抖开了扬子晚报,阿姨穿着围裙搓着手从厨房里出来,“郑处,晚饭已经好了,您是现在就准备吃吗?”

说起来,在郑家,或者说在方家,阿姨掌管厨房的时候,多半都是在类似这样方厅长出差的时候。

毕竟,郑博赡同志也需要休息。

“先等等,”一向很客气的郑处长,听到阿姨的招呼,今天头都没抬,“我先看看,”

扬子晚报经济版的头条,就是专程赶到多伦多的姚记者发回来的报道,“民企原罪,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这个寒意愈浓,在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民企原罪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的日子里,在多伦多,我们在采访到了国内的首富,正在加拿大积极拓展业务的冯一平,”

“所谓原罪,这是一个伪命题,他说。”

“媒体和媒体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应该和大众有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的主流媒体要当得起‘主流’二字,就应该在引导舆论方面注意把握大的方向。”

“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最大的方向性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国企在竞争性领域中有进有退的方针的同时,大力发展和鼓励民间投资、支持私人创业,培育民营企业的自主发展自我扩张能力,”

“这样的大方针一旦确立,就应该进一步调整资本供给制度,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积累和发展的社会氛围,而不应该像近一时期那样,让所有民营企业家都背上所谓原罪的精神十字架,”

看到文章的最后,“……,否则,就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对立,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郑博赡稍微摇了摇头,这话虽然在理,但好像重了点啊,一平这次,语气好像是前所未有的强硬。

可想而知,此时那些鼓吹原罪论的家伙,看到他们的这篇专访,怕是喜出望外吧!

不应该这样,他马上有些担心的想,那些专家们,正好少一个合适的靶子,一平这是何必呢?

他一向是挺低调的啊,这次怎么这么大反应?

…………

金副省长这会就着几个小菜,在品尝一小杯鹿龟酒,他不像是吃饭,更像是在休息,同样有一份报纸摊开在桌上,这是国内另一份知名晚报,羊城晚报。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是羊城晚报上关于这篇专访的标题。

这次特意赶到多伦多去的几位,不愧是名记,水平确实都不是盖的,同样的采访,他们不约而同的从不同的侧重点来发挥,所以国内关于冯一平这次专访的报道,完全没有雷同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向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民营经济上,在民营企业刚刚起步的80年代初,在民营企业开始与国有经济抢资源、抢市场的时候,一批所谓的学者们,掀起了对民营企业的查处活动,”

“以温州八大王为典型,全国共以经济犯罪为由立案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追缴款项3.2亿元,给了刚萌芽的民营经济当头一棒,”

“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又有一批忧心忡忡的学者,掀起了一场持续几年的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

“小平同志制止了那场争论,高瞻远瞩的定下来‘不争论’,摸石头过河的务实改革的路子,所以才有了今天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

“伟人的话,言犹在耳,昔年的教训,历历在目,现在,一帮所谓的专家,又炮制出了一个‘原罪’,或者叫嚣着‘赦免’,那我们想问一句,他们这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着想呢,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着想?”

“或者是,就和资本主义社会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的金融危机一样,我们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在民营经济上找找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关于‘罪’的事,还是交给法学家,交给司法机关吧,其它的那些专家们,还是请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或者空谈可以,但请不要误国,”

金副省长笑着抿了一大口酒,他都想为这番话鼓掌叫好。

目前的舆论,其实已经影响到了省内的很多工作,从政府来说,国企改制一律暂缓,不知道上头如何对相关问题定性之前,虽然知道对有些国企来说,改制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现在没谁敢为这样的事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而根据招商系统统计的数据上来看,本季度,私人投资占比,大幅下降,相关的争论,业已影响到了民企们的投资热情。

一平这话说得好,空谈请不要误国。

下一份晚报,又换了一个角度,“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税收和就业,才是实在的财富,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创造了很多这样的财富,”

“如果说民营企业真有原罪,一定程度上,权势者的索贿、腐败,权利寻租是‘因’,”

“一直以来,和公权力相比,民营企业始终处于弱势,不能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是‘因’,”

“在相关问题的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错误、随意性大、受地方政府和官员个人干扰等问题严重是‘因’,”

“很多行政系统的腐败,是‘因’,……,”

“因此杜绝这些问题的希望,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从反对党政干部以权谋私入手,加强防范腐败的制度建设,提高党政干部自身素质……,”

跟郑博赡看到的那些话相比,这话就更不客气,连金副省长看了,也不由得本能的有些不喜,什么问题都退在我们公务员头上吗?

但是他想了想,最后还是承认,不得不说,冯一平这么说确实很有道理。

只是,这不太像冯一平的风格啊,他这么说,就不怕招致更多有背景的专家的攻击?

金副省长想了想,哦,应该是出于那个考虑吧,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

…………

第二天一早,除了郑博赡和金副省长这一层级的人,还有很多普通民众在关注这一讨论的后续,昨天冯一平可是积极主动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相当于把这些专家统统披了一次,今天,想必一定会很热闹。

然而,他们左翻右翻,愣是没找到一个专家出来反驳冯一平言论的,他们只是依然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昨天冯一平说的那些话,只字不提,这是怎么回事?他们难道都没看到昨天晚报上的那些内容吗?

金副省长一大早也稍微关心了下这个问题,果然,谢教授殷鉴不远,现在没有一个专家敢直接针对冯一平。

他这看似鲁莽冲动,内里果然是算无遗策,冯一平,就是冯一平。

第六百六十六章 希望第五百二十七章 变味的谈工作第二百八十章 事是做出来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精彩第五百零六章 孙正义的新条件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百一十章 情人节第九百零五章 大干快上(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为什么 怎么办第七百零二章 一件小事第四十六章 当了班干部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师的期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打就打吧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让第九百七十七章 分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你愿意吗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变了第两百七十章 试探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互换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要想得太简单第一百五十章 倍受打击的同学第八百九十一章 心结第五百章 不容轻视第九百五十七章 再好不过第八十六章 中秋(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无力(上)第二百六十章 冷战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正有钱人的玩法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实习狗仔第六百一十九章 波折第五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六十一章 一个意见一个点第六百七十五章 大脱轨的提议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这样的首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不解第八百六十四章 也不急第二百八十六章 纠缠不清第五百九十章 乱麻第二百零五章 幸福爆棚第一百四十五章 狂热第十六章 又一个好想法(秋之神光1)第两百八十六章 得罪人的话第三百六十七章 总有主动找上门来的机会第四百二十四章 冯英雄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一大单第一百八十二章 接机小弟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预防第九百三十六章 全方位的满意第三百五十二章 贪心不足第九十五章 倒打一耙第四十四章 成为留守儿童第七百二十章 习惯第两百二十七章 说漏嘴第四十章 台上笑 台下哭(上)第十五章 反响异常火热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算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前圈定第五百一十六章 由来已久的难题第九百四十章 吉人天相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有些事,回不去第一百九十六章 借机推销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七十七章 两封邮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军训二三事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验证第九百二十八章 精彩的在后头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推书第一百零四章 推荐第七百零八章 坚决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阵仗第八百七十三章 失望第四十六章 醉过知酒浓 爱过知情重(下)第二十八章 额外因素第四百三十七章 有门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安分的马斯克第三百六十六章 乐观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七十七章 互相投资的提议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尘埃落定第五十四章 好时光第三十一章 天上掉馅饼?第九十二章 求入股第一百章 知情识趣第二百零二章 什么是兄弟第五百八十章 10亿美元进账的开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锁定胜利第八十章 金翎第二章 礼物大派送第二百三十二章 任性的处罚第二百一十章 情人节第五百二十九章 稍安勿躁第三百六十六章 乐观第一百一十五章 筹建邻里之家网(下)第十六章 校出版社的邀请第四百八十一章 路人甲第七百一十四章 如愿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惜一切第二百九十章 读书无用第三百九十章 人狠话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