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探讨

黄妈妈闻言,也多看了这个纯外国人的组合几眼,在五里坳,目前来说,这么一群外国人,还是比较稀奇的存在。

但也就只是看了几眼,她就回过头来。

她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断然是没教过见到外国人不能围观这一点的,但是,她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这些道理如何不懂?

况且对她来说,外国人,那真不稀罕,如果就从法律上来说,女儿和外甥女,目前都算外国人。

“所以你说……,”但一句话才刚说了个开头,她又忙转过头去,刚才那是什么感觉来着?

我还真是上了年纪,刚想到什么,现在就想不起来。

她看着马灵他们的背影,发起了呆。

“哎,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旁边的那位又拍了她一下,“我们觉得啊,既然美国不搞计划生育,那你就让静萍再生几个呗,”

“是啊,多生几个,生几个丫头,生几个大胖小子,一平和他爸妈,一定会非常喜欢,”

黄妈妈听得出来,她们这话的重点,是想让静萍早点帮冯一平生个可以接班的儿子。

“他们这些年轻人啊,和我们的观念不一样,你们是没看到,一平对阿曼达那个疼啊,”

旁边那几位平常和她来往得比较多的大妈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心里免不了会想,一平应该是儿子女儿都喜欢,但他爸妈,肯定不一样不是。

黄妈妈眨了眨眼,哦,对了,大胖小子,她总算想起来,自己刚才是什么感觉,刚才看到那个脸上都遮了一大半的外国小孩时,忽然觉得那孩子,怎么看起来挺熟悉。

她又回过头去,再看了马灵他们的背影几眼,我一定是太想阿曼达了,一定是那个外国小孩太像画报上的那些孩子,她心说。

“你也觉得那个小孩子生得好是吧,”旁边的人会错了意。

其它的几个也马上纷纷说,“就是,虽然大半边脸都遮了起来,但还是能看出来,那孩子,真长得和画报上的一样,”

“要他们是中国人,一定拦下来跟他拍几张照,”

“他妈妈挺漂亮,你们说,这小孩的爸爸是谁啊,怎么就生了个这么帅气可爱的儿子,”

“哎,阿曼达难道不可爱吗?”有人怕黄妈妈吃味,连忙说了一句。

“对,阿曼达长大了,肯定和她爸爸一样高,和她妈妈一样漂亮,”众人连忙七口八舌的夸阿曼达。

已经有人在心里,把那个只露出一小边脸的孩子长相,和阿曼达作比较。

…………

省领导和冯一平现在讨论的,是理论方面的问题。

“小郭一直在跟踪五里坳的发展,关于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写出了不少很有内容和见地的理论,五里坳今天的成就,也证明你们这条路子,走得是对的,”书记说。

“这种不同于目前几乎所有城市,都是把人口和资源集中到一个有限的区域里的做法,确实有独到之处,比如说土地,再容纳个20万人,不但没有压力,地价也不会大幅上升嘛,”

以领导的眼光,自然一眼就看出来,将来会制约五里坳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土地。

这也是他们省的很多在山区的行政区域,在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

经济要发展,自然离不开人力,需要更多的投资,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和厂矿,民居和机关,这些都需要土地来容纳,而类似五里坳这样的山区,最稀缺的资源,其实就是土地。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完美的在省内其他的乡镇复制,”省长笑着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一平啊!”

是的,五里坳能坚持镇里和下面的农村协同发展,让下面村里的劳动力,到镇里上班,但依然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有一个前提,是有稳定的大笔投资,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他们在下面村里的土地,还能创造不菲的收益。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税收增加的政府,也能有资金,或者说有依仗来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让镇里到各村的路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还发展公共交通,让各村到镇里越来越方便,时间越来越短。

从而完美的避免了下面村里的所有人,一窝蜂的朝镇里挤。

省里其它的乡镇,哪有这样的条件?

要想发展,只能是把人口和资源都集中起来,把中心区,比如一个镇,能发展得好一些。

在这样的虹吸效应下,周围的那些乡村,便只有任由它们荒废下去。

“对,总体来说,我们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书记扳着手指头说,“还有一种是珠三角模式,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力,带动一个个中心城镇的发展,”

“现在可以说又有一个一平模式,一个人投资,带动一个镇的发展,”说到最后,他笑了起来。

“不敢,不敢当,”冯一平连忙摆手,“如果把五里坳当作一列火车,顶天了,我也就是让火车动了起来而已,真正支持这辆火车高速前进的,依然是我的这些想过上好日子的乡亲的努力,”

“总是这么谦虚,”书记和省长相视一笑,指着冯一平说。

“对,如果把五里坳必做一趟火车,可以说,你是先建了铁轨,又买来了火车头,”省长说。

“不不不,我可担不起这样的重誉,”冯一平说。

两位领导这评价太高。

“如果说稍微有些欣慰的,就是目前的五里坳,在发展方面,在规划方面,比一些城镇要有前瞻性一些,”

两位领导点点头,尤其是在土地政策方面,五里坳做得特别好,这就是五里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而地价高企这个问题,会是很多现在南方的发达城镇,将来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觉得,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一定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让农村也城镇化,五里坳,不过是在提前探索这方面的经验而已,”

建设“乡之首,城之尾”的小城镇这事,早就列入了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只是囿于各方面的原因,成效一直不太大,但在冯一平重生前,“新型城镇化”,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那会国家有钱了,财政宽裕了,有了资金的扶持,一些事才能发展得快。

“是啊,我们的城乡差距,量大面广,”书记侧身对省长说,“但这也是潜力,未来我们肯定要推进城镇化,”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是80%,世界平均水平,是53%,而我们的人口城镇化率,只有不到30%,任重道远,但是,对,也潜力巨大,”省长说。

“也就可以说,五里坳,现在就走在很多人前面,所以啊一平,你能说说,在你心目中,五里坳未来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吗?”省长饶有兴致的问。

“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冯一平并没有把自己的那个设想说出来,“我只是希望,镇里能着眼长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变,而我,一定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力,”

“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就不说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我们这儿的人,就没有退休这一说,”

“简单的说,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很多已经纳入了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不但在医疗设施上,水平一般,所有的医疗费用,也要自己全力承担,”

后来虽然在城里安了家,但仍然只还是在朝“市民”过渡的冯一平,对这些问题,感触颇深。

“我有时候,也总是在跟盛县长他们聊这些问题,探讨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聊起来以后,都觉得,担子还很重,”

“你们此时能想到这些问题,就已经很用心了,国家在这方面,正在加大投入,”

新农合,02年就提了出来,但是到去年底,全国才只有310个县推进了这项工作。

“将来会好的,”书记说。

吴倩又出现在门口,此时的首都,一场发布会,即将举行。

第四十五章 接连巧遇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满第五百九十七章 左右都是输第一百八十七章 又一个邀请(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担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晓之以理第二百四十章 圆满第一百九十五章 第一届员工大会第一百七十章 你们真是昏了头第五章 认不出来的老地方第六十二章 借势第四百二十七章 砸场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对不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把脸贴上来让你踩第三百三十九章 结盟第四百九十八章 得陇望蜀第七百四十一章 演讲或是授课第五百二十章 拈酸吃醋第八百七十五章 磨合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道不同第四百零九章 这事还没完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三百七十七章 没一个省油的灯第一千两百零八章 忍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间的自我第三百四十五章 模仿容易超越难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疑惑第一百二十四章 赚钱比捐钱容易(1/10)第四十五章 醉过知酒浓 爱过知情重(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争分夺秒第一百八十七章 沸腾的安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个中玄机第五百章 任其自流(秋之神光8)第八百三十四章 请求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融洽第四百零二章 攀龙附凤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都来凑热闹第三百六十一章 坠落第二百九十章 矛盾公开化第三十八章 我们也要创业第四百六十九章 错有错着第五百零七章 毫不示弱第三百章 赔罪第七百九十八章 为什么要跟风第一百章 知情识趣第八十三章 明晰面馆股权第九百六十五章 把握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大笔钱的诚意第两百九十七章 攀比第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纷至沓来第一百二十七章 挑刺变夸奖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的大礼第八百四十七章 干系重大第一百二十章 老板威武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承诺第十九章 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七十四章 好没面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敢坐怀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你愿意吗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毫无保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险恶第四百五十九章 本能的担忧第七百六十七章 做不到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见偶像第七十八章 比耐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风向变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别有怀抱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厚待第两百二十章 各有打算第二百一十四章 属于******的挑战第八百三十二章 新套路第十四章 签约仪式第一百四十七章 求情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马灵的坚持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我为你唱首歌第九十五章 骤起发难第一百三十章 新想法(求收藏 盼推荐)第三百九十九章 假手于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赚钱比捐钱容易(1/10)第七百八十三章 绝密建议第七十七章 互相投资的提议第两百三十章 姐姐齐出马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像是试探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急第三百九十九章 假手于人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忌讳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喜第四百四十一章 这不算什么第四十九章 总结表彰大会第一百零八章 就这样把你征服第三百六十七章 举重若轻第七百七十章 新麻烦第二百四十八章 庆功第四百七十八章 失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颤抖(求收藏 盼推荐)第九十八章 婚礼第三百零二章 绝不妥协第六百八十二章 解决之道第十二章 发愁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