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80后和80后

金宝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手里捧着一本蓝海战略,宿舍的几个人,就他坚持看了下来,不过,终究没有小说有吸引力,看的时间长了,就感觉周公一只在热情的呼唤。

就在这将睡未睡的当口,门被轻轻的拧开,不用看就知道,这进来的,肯定是陆文青,其它的几只,开门一向是用脚。

“老陆下课了?待会给我带一份饭回来,”

陆文青双手插在口袋里,腋下夹着一份报纸,“这会就冬眠,会不会早了点?”

有了有佳的那份工作,陆文青同学,是宿舍的五个人中,第一个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的,连学费都可以自己承担,据说还能省些钱出来补贴家里。

所以,虽然他现在的穿着,依旧是宿舍里最土最朴素的那一个,但他的气质有了很大变化,也自信开朗了许多。

“你们不知道,一平这书写的太精彩,我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下,”金宝笑眯眯的说。

“偷懒就偷懒,还找那么多理由,不愧是学哲学的,你以为我看不到你上下眼皮在打架?来,给你个提神的,一平又上报纸了,”

陆文青把那份报纸丢到金宝床上。

“有什么稀奇的,他现在,不上报纸才奇怪呢,”报纸在脚那边,金宝都懒得动。

“看看吧,这次不一样,我估计啊,会很热闹,”

“真的?”金宝一个骨碌爬起来,“那还真要看看,”

他把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看了几眼,马上就笑了,“呵呵。估计还真有热闹,所以说,出名这事吧。也是把双刃剑,”

办公室里的冯一平。看到这份报纸,现在也是一头包。

这要是放在有微博的时代,他这会,肯定在稀里哗啦的掉粉,评论区有一大帮人在谩骂。

首都和上海,大家都清楚,这两座城市,明里暗里的。一直在较着劲,举例说明,,盖楼,你盖了一座400米,另一个马上就盖500米的。

可是,你们较劲就较劲吧,为什么要把我牵扯进去?

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那场作文大赛,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对没有参加这次大赛的人来说,它的影响。在于通过它走出来的那一批年轻、新锐的作家。

当然,它更深远的影响是,自那时起。“80后”这个词,第一次被传播开来。

而且这个词非常富有生命力,经常各种刷屏,直到冯一平重生前,才被“90后”所替代,不过那时提到的90后,多半是这样式的,诸如“90后绝美校花”,“90后霸道总裁”之类的。

而现在的80后。则是跟“作家”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

去年通过那场作文大赛成名的,不少都是初中高中的学生。最出名,引起反响最大的。当然是上海的那位。

当然,他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不过,与出色的文章相对应的是,他其它的课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一般人家,家长遇到这样的货,一天不教训三顿才怪呢。

但是,这样的事,自然成了不少学习成绩不太如人意的孩子,躲避爸妈板子的完美借口,“别人只有一门及格,我只有一门不及格,为什么还打我?”

总之,两相对比,反差巨大,极具话题性,然后,报纸上就掀起了一场大讨论,“我们是要培养专才还是全才?”

冯一平自己也看过相关的报道,看了这个论题就觉得蛋疼,肯定是一些坐在办公室里,不太过问世事,却把悲天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的人,鼓捣出来的话题。

只要吃过五谷的人就都知道,拜托,全才或者专才,是问题吗?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是问题好吗!

家长们是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吗?太片面,太表面,担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其实担心的实质是,孩子将来能不也能找一个好工作好吧!

只要孩子们读完书之后,能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能娶得起老婆,养得好孩子,那你要我们成为专才就专才,全才就全才。

就在今年,那位本来被高中破格录取的青年作家,又一次因为多门功课挂科,而选择从高中退学。

退学之前的一件事,让他的好多同龄人解气又羡慕,拿手续的时候,一位老师问他,“你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

“稿费啊!”

这话一出,一时间,他就被那些成绩不太好,考上好大学无望,或者是不太喜欢学习的同龄人,奉为偶像,原来我们的前途,不是只有挤高考的独木桥那一条路。

他和他那一拨同时出名的年轻80后男女作家,因为生活阅历的关系,作品里描写的青春是残酷的,社会,是黑色负面消极的,但是,没想到,这样不同于市场上现有文学作品风格的书,迅速引起了很多同龄人的共鸣。

因为市场的需要——就像后来的网络小说一样,作者如果不多写些踩人打脸的情节,那他就会被惨淡的成绩所打脸,他和他那一拨,写了不少这样内容的小说,几乎每一本都很畅销,有些学校的学生,甚至人手一本。

再加上他们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世俗的否定,对一些约定俗成做法的无视,对一些权威的无视甚至是蔑视,也因此,“80后”,被打上了一个“叛逆一代”的标签。

而今天首都晚报的这篇文章,就把冯一平拿出来,和那位标杆性的人物做了比对。

文章说,同样是在高中写了一部畅销小说,但冯一平不但没有功课不及格,高考的时候,还是省状元,而另一位,初中学习就严重偏科,被高中破格录取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因为7门功课挂科,而从学校退学。

同样是小说,一位文字是美的干净的,整体是阳光的,另一位整体是阴郁的,把粗俗当有趣,把暴力当有理,原本令人难忘的青春,在他们眼里,就是负面到不愿意想起的一段经历。

我们比较了一下两位作者的生长环境,同样是80后,一位出生和成长在非常偏僻穷困的山区,一位生活在我国最富裕现代的的城市之一,自小就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福利。

按理,应该是一位对社会有意见,一位应该知道感恩,为什么偏偏他们的看法,恰好调了个个?为什么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如此南辕北辙呢?

在另一位只顾着批评社会的时候,冯一平已经默默无闻的为改造家乡的面貌,做了非常多,而且卓有成效的努力。

上大学之后,不但各门功课依然优异,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还出版了一部在国际国内,都广受好评的管理学著作……。

当然,我们知道,有不少青少年,是那些新锐作家的拥趸,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就会很容易发现,像冯一平这样的,才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喜欢的偶像。

所以,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这个问题还用讨论吗?

拜托,论据和论点的逻辑关系并不紧密好吗?

虽然通篇都是对自己的表扬,可是,冯一平真不希望把自己和那位对标。

本来,有不少青少年,肯定是同时喜欢他和他的,这篇文章一出,肯定得分出阵营来,这真不是他想要的。

其它的都可以讨论,但80后的消费能力,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冯一平真心不想现在就有一批反对他的人,比如很快有佳的分店就会开到上海,那些同学一看,冯一平的,“走,换另一家,”

冯一平该找谁说理去?

你说,你们两个加起来都好几千岁的城市斗气,犯得着把我们这样两个,加起来还不到四十岁的人扯进来咩!

得想办法解决一下啊,冯一平皱着眉头想。

第八百一十章 被套牢第八百四十三章 你想我怎样第一百零六章 山里少年的奋斗第三百九十九章 篝火晚会第八百五十九章 尚需努力第五百零四章 图谋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婚前恐惧症第四百六十七章 逼婚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讲道理的坚持第十章 被拒绝的补贴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厚待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为人师第七百四十三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七十二章 男人间的角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难受第二百八十章 男人间的对话第四十六章 80后和80后第一百零一章 惊艳的新创意第两百七十九章 Quora第八百一十八章 问道于盲第十七章 时也命也第二十一章 相亲大会第八百二十章 海啸第八百五十七章 意在沛公第八百六十八章 预约第二百三十一章 突然袭击第三百二十三章 满可以期待第一百一十五章 筹建邻里之家网(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总有主动找上门来的机会第二十三章 猪倌冯一平第八百八十八章 趁热打铁(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权术 该有还是得有第四十九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下)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家史第五百二十二章 注定是徒劳的期待第一百四十一章 愧受第四章 改编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π部门第七百三十八章 无力(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淡然处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武馨阳的请求第六百一十九章 波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不解第六百二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三百八十章 应该的第二十六章 父母成功的尝试第九十章 不住校的第一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料敌机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们拒绝第九百九十六章 区别第六百四十四章 在路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谁的话都不好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别墅区的规划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跟着嘴走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阵仗第六十四章 拾遗补漏第九百七十二章 轻视第七百四十三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八百八十五章 权衡第四百三十八章 喜忧总参半第三百八十章 应该的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严阵以待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舅结婚第三百三十六章 热心的堂哥第七百六十七章 新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家欢乐第二十八章 额外因素第五百七十四章 差距第二十五章 再受刺激(秋之神光4)第一千零六章 重视第五百六十章 回狂澜于既倒第一百三十四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坚决不涉足第五百四十九章 开打第两百八十章 惊动第二百二十三章 让人郁闷的杂志社第九百二十七章 难以置信第八百三十九章 延请第八十三章 首都的嘉盛家园第二百三十五章 奠基第两百二十九章 说开了也好第四百八十九章 就是跟你过不去第两百五十一章 原来如此第三百七十章 越来越好第一百四十三章 稳住第三百三十章 群情振奋(为盟主sidneyliu)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认识第十四章 重要规划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细思量第五十七章 玩我?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诉苦会第六百三十六章 躁动第一百七十章 深度合作第一百八十五章 心存侥幸第二百五十章 第一笔单子第七百四十三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张彦第十九章 带爸妈出去转转第五百一十六章 由来已久的难题第七百章 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