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收获季节

3月刚刚开始,陈咨的针对卡普空的措施尘埃落定的时候。

似乎霉运去净,时来运转,双喜临门。

陈咨同时收获了重生以来的第一次金融落袋收入。

港城恒指期货那边固然已经有了浮盈,但是资本市场里面的金钱如果没有落袋,那就是数字,随时可能消失掉。

却是和瑞士信贷约定的三天外汇时间已到,中午的时候,陈咨让唐尼克平仓,价格在日元119元上下。

相当于美元是0.008403左右,陈咨买入是0.008536点也就是日元117.15元左右,合计波动133点,共买入37000张合约,每点按12.5美元计算,总计盈利61512500美元。

事实上美元/日元外汇波动的最小单位是半点计6.25美元,也就是说波动0.0000005美元,就可以收获6.25美元。

汇市的赚钱速度就是这么快,三天时间1.5倍盈利,但是同样,也有人这么快的倾家荡产。

加上本来的本金后,陈咨在新加坡市场的资金已经突破一亿三千万美元。

这笔收获的附加,就是陈咨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专业的投资助手,唐尼克看到陈咨在外汇市场获利,最终同意成为陈咨的全职投资助理。

但是其辞职交接还需要差不多半个月时间,这段时间的投资还是只能让瑞士信贷代理,维持在低频率状态下。

陈咨计划等唐尼克辞职就组建自己的基金公司,同时让唐尼克联络其同学朋友,组建相关的情报网络。

陈咨并没有被利益冲晕头脑,而是打算期权的资金不动,外汇期货减少到3000万美元,继续是同样的100杠杆反向买日元下跌,不过多是远期合约。(事实上是卖出开仓,前面解释过,专业朋友请理解别扭哈!以后不再解释)

刚刚好买入28560张合约,买入点同样是8403点上下,同样预留了50万美元维持保证金。

期货期权这边就更加的好操作,如果期货陈咨还要考虑实际波动的话,需要长期的瞪守,期货期权对陈咨来说就是开了挂的。

因为93年的日元曾经下跌到100元的整数关,也是从86年以来的最低位,因为100元这数字太好记,所以玩日元外汇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关键点

由于是打算中长期持有,在期货平仓的同时,以119日元平均价格,买入4000万美元对标日元9月和12月看跌期货的美式期权合约,行权期在6月份后12月之前。

由于陈咨选择是期权权利金的杠杆比期货高了一倍,在200倍左右,所以相当于陈咨在119日元价格买入了148000张标准期货看跌合约。

和期货合约随时能够直接市场兑现不一样的是,期权合约必须到期权日或者终止日之前,必须行权,风险要比期货高很多。

还需要考虑对方放弃行权,也就是说万一对方放弃行权,陈咨的投资就鸡飞蛋打。

所以为了减少这种风险,陈咨选择的200赔杠杆的权利金事实上是这类期权中最高的,同时全都是大型投行和交易所的标准美式期权中最保守的期权。

事实上这种杠杆率的期权还不如买期货,但是这是陈咨为了减少波动保险而做的措施。

为了对冲风险,剩下的6000万美元陈咨让唐尼克投入了日经指数期货的操作,当然全都是买涨。

事实上这次的经济萧条是全世界的,只不过美国92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欧洲92年年底也开始恢复,独独经过房地产破灭泥潭深陷的RB,到93年才开始有稍稍缓和的迹象。

但就这样,RB的股市也走出了一波行情,可惜对于长达三十年的萧条来说,这只是一种安慰。

但不妨陈咨打算在这里捞一把,RB就是在怎么萧条,也一直呆在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40多年。

家底厚的让陈咨打劫个几十年都完全没事。

陈咨之所以转移到新加坡市场,也是考虑了这里是日元和日经指数的大规模交易量。

话说日经指数的全球最大交易场所和交易量居然不在RB而在新加坡,这也是资本界一直觉得比较奇怪奇葩的一件事情。

按道理来说RB的经济体量,没可能把个这么大的市场让出去。

但事实就是日经指数的主要交易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偏偏是新加坡这个不起眼的市场。

RB抢回日经指数的主导权,还要到95年前后。

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违规操作,而新加坡交易所为了竞争优势,居然放松或者说是默认了这样的手段。

最后导致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这样的金融事件,于此,新加坡交易所的日经指数期货遭遇重创,才被大阪交易所终于夺下了本土日经指数期货的主导权。

日经指数期货的正常杠杆是25倍,陈咨本来想作为对冲,应该是两边同步比较好些,但是毕竟不是同一种品种,不需要那么操作。

加上日经指数目前正在下跌中,打算先看一看,等到日经指数走出一根拐点再进入。

这些资本上面的事情处理完,陈咨才算真正的松了口气。

按照计划,这次来参加东京电子展,可不是陈咨的主要目的,只是预计的小目标之一。

只是想不到一来就卷入了卡普空和SNK这样的巨头竞争,迫不得已最后倾力一击,才算杀出重围。

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别的重要的事情了。

刚刚好夏博涵预约的人中就有自己急需的,陈咨就打算先划拉一下人才。

没有人才和资金,自己的捡便宜的想法没法实现。

却是乘着RB现在是衰退的最严重的时候,陈咨是想来捡捡便宜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别看目前RB的游戏行业是热闹兴旺,但其他行业却深陷泥潭,特别是从90年经融危机开始后,倒闭的企业日渐增多。

最重要的是作为国家拉动经济的引擎,绝对扛旗的汽车产业的歇菜,对RB的打击是灭顶之灾。

话说RB“被自愿”的承诺向美国减少汽车出口政策15年(1981-1994年),初期由于RB经济的膨胀,全世界的攻城略地,美国不足欧洲补,反而影响不大。

但自从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出口日渐乏力,汽车行业虽然规模增加,利润却日渐减少。

第三百九十八章 若隐若现第四百九十七章 鲲鹏基金总结会(续)第三百二十章 日本变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大办公室的别样目的?第三百九十一章 芯片计划起航第八十三章 媒体叫嚣第二百一十六章 超市计划第二百六十九章 轰动第二十七章 云图工作室第四百八十一章 人吃人的花花世界第一百七十章 香饽饽第二百四十章 管理专家第三十六章 合并开发第一百八十章 屋内梅一的漫长一天第四百九十八章 不一样的鲲鹏基金第四百八十五章 港城四大家族第二百七十二章 热销第三百九十八章 若隐若现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略轰炸第五百二十四章 面相第一百二十章 掰弯啊!必须给我再掰弯!第二百七十八章 ‘为人民服务’第四百九十五章 400亿的脑袋被门夹了第七十八章 孤独和孤单第四百一十六章 幕后出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硝烟(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裴声国内第三百九十一章 芯片计划起航第一百九十二章 落定第三百六十二章 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第一百九十五章 无意入狼窝第四百七十章 资本再涨第二十七章 云图工作室第一百十八章 陆氏入彀?第二百章 隐藏资金渠道第四百五十六章“操作系统天神”-大卫·卡特勒第一百三十一章 人才和财富效应第一百二十五章 盘点家底第三百二十五章 希特勒和太拖拉第二百七十七章 乱局第六十九章 贸易公司和云顶连锁大饭店第四十三章 老爸的事业第四百一十六章 各有算盘第一百五十四章 给未来刷威信第九十二章 群魔乱舞第四百八十八章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江湖传说第四百三十五章 登顶冠军宝座第三百四十五章 陆氏分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盘底第三百六十五章 未来汽车的核心价值观第五百三十六章 信息时代的霸主第二百零三章 布局调整第六十八章 宋到北归来庆功第七十四章 舆论战争,热销隐忧第一百三十六章 换了王旗?第二百七十八章 ‘为人民服务’第七十三章 火爆第一百四十章 洗脑冲击第五百一十五章 好玩的大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英雄默默第一百四十章 洗脑冲击第三百四十八章 整合第一百零一章 收获季节第四十六章 陆金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采购巨型机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大办公室的别样目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盘底第一百三十六章 换了王旗?第八十二章 RB人的自信在哪里?第二百五十六章 谁都想当渔翁第三百三十四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二十五章 盘点家底第二百一十二章 汪子铭的奋斗第一百三十一章 人才和财富效应第三百八十一章 底盘团队第一百二十四章 狙击手第六十章 期货第四百零八章 理清思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柳倪之争第三百四十一章 倪士楠上船第一百零七章 为了你的好!我做了一把恶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好玩的大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猫腻第一百六十九章 冤家重逢第四百零五章 毒辣第三百四十七章 落地海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汪子铭的奋斗第二百四十章 管理专家第三百零七章 你动了一大群人的蛋糕第四百三十七章 十年的嘉陵,三月的东方第五百一十八章 风水定势第一百六十二章 根基布局(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试车第十四章 开业第九十八章 资本第一百章 汇市投资第四百三十章 分道扬镳第七十五章 反击第一百五十二章 国家外汇第四百六十三章 第一次信息产业布局会议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