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

范文程自然知道吴襄口中的满桂是何人,也深知此人虽是蒙古人,却对大明是忠心耿耿,皇太极也曾派人给这满桂投过劝其归附后金之信,但去的使者都被满桂直接砍头。『

对于满桂这样不识抬举的,范文程自然同他主子一样深恨此人,甚至将他和毛文龙列为最不可饶恕之敌。

“满桂既然安心要为朱由校卖命,我们何不除之而后快,我八旗主力就在此附近,一旦时机可待,我们两边可以联合伏击满桂部,到时候你能得自由以回辽东,我等也可破满桂部出关。”

范文程如此说,吴襄没有答话,满桂的实力比他强,且品阶要比他高,让他对满桂下手,的确让他为难,但一想到皇太极的八旗从旁协助,但也有些意动。

谁知,就在吴襄犹豫不决时,吴三桂却是奉上茶来,并问着范文程:

“范叔叔说的好轻松,我们吴家也算是世受大明国恩,朝廷诛杀舅父虽是不明之举,如今仅凭你一人之口就让我们吴家认鞑子作君父,这不是在逼我们吴家做那不忠不义之人吗?”

范文程一愣,不禁苦笑起来,他深知这吴家中最难对付的不是吴襄反而是这个看上去只有十六岁却少年老成的吴三桂。

在聪明人面前,范文程的忽悠之计自然不好使,只好坦诚问道:“那依贤侄所言,你们吴家该如何应对明廷朱由校对你们的制裁?”

“当今天子昏聩,轻信奸佞谗言,欲除我关宁军,我等自然不能不自保,以小侄之见,归附贵可汗不必再提,但我们可以结盟,父亲可以昏君当道为由宣布辽东暂时自保,且自立为国主,替大明守边,到时候与贵邦结成两国之交岂不更好?”

吴三桂此言让吴襄和范文程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吴襄也觉得与其背离大明投靠野人般的女真倒不如自己做土皇帝,便也说道:

“吾儿所言甚是,范先生,烦你告知你家可汗,若愿意接受犬子所说,我们可以共击满桂,并永结同盟,若不可,那我吴某就借你人头一用献陛下,没准那朱由校会因此对吴某网开一面。”

“不必了,难得吴兄和贤侄有此列土封疆之大志向,就依你们所言,到时候若能全歼满桂一部,助我大金出关,辽河以西之地可尽数还于尔等。”

其实,范文程在来之前就得到了皇太极指示,若吴襄所部愿意归附,自然可封王,若不愿,也可裂土于他,诱惑他自立一国。

如今,只是将自立一国想的法由吴襄之子吴三桂提出来了而已。

“那好,就请范兄暂且回去告知贵邦可汗,我和满桂部约定汇合的地点是何家堡,如今满桂部已经大部赶往此地,你们可运动至此地,等我们跟上来后,两面夹击,一举歼灭满桂部,除掉朱由校在辽东最强悍的一支力量,如此毛文龙也失去侧翼的护卫,到时候我们再联合收伏毛文龙,则山海关以东之地尽归于你我矣。”

吴襄如此说,范文程自然大喜,忙不迭地赶了回去。

……

寒寺微冷,又没有女人偎依取暖,虽说有炭火在旁,但也不可能让炭火放进被褥里来。

过了几个月帝王生活的朱由校也有些不适应,卷缩着身子直到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去。

但谁知,就在他睡意微浓,被褥渐暖时,外面传来守门士兵的喝令声:“谁!”

“锦衣卫千户沈琏,有紧急消息通知陛下,赶快让开!”

一听此喝叱声,朱由校自然知道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生,如同当初粮草被劫一样,他也只好掀开被褥坐了起来。

“陛下,据辽东锦衣卫来报,今日有人秘密见了吴襄所部,我们动用内部眼线后得知锦州总兵吴襄部有勾结鞑子之意,盖因鞑子许诺辽河以东二十余城尽归吴襄所部,只怕原因还有祖大寿被诛一事所引,吴襄意图联合皇太极除掉满桂部。”

朱由校愣了片刻,他没想到吴襄会勾结鞑子,虽然他知道祖大寿与这吴襄是姻亲,自己动祖大寿势必让其他关宁大将如吴襄等产生疑惧之心,可自己已经对其他关宁铁骑采取了安抚,甚至自己也担心祖大乐和祖宽投降鞑子,便让毛文龙防备这二人,可谁知到最后先与鞑子暗通款曲的居然是吴襄,吴三桂他爹!

“吴襄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反水,鞑子许给了他什么好处?”朱由校不由得问道。

“支持吴襄自立辽东国主”,沈琏说后,朱由校不由得笑将起来:“皇太极好大的手笔,不愧是想逐鹿天下的豪杰,也罢,既然人家一鞑子领都这么大方,那朕也不能太寒碜了;

传旨:祖大乐和祖宽等部因守土有功,加封为永宁伯和怀恩伯,大凌河以东四城赐予祖大乐,大凌河以西三城赐予祖宽,锦州总兵吴襄加封辽王,辽河以东沃野万里尽赐予他,包括东奴之地。”

其实,朱由校从决定动关宁铁骑的那一刻开始就做好了这些军事大地主们要做背叛自己的心理准备。

没办法,这些军事贵族尤其是关宁铁骑不除,则大明财政一日得不到缓解,百姓就一日得不到抚恤,自己的改革一日没法展开,所以这个毒瘤必须铲除。

但现在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没壮大,再加上还有鞑子的威胁,因而自己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除掉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

既然不能除掉你只能安抚你,让你得意,让你误以为朕是怕你们的,不敢动你们。

反正山海关以东的土地都被这些辽东的军事地主所实际控制,自己也可以学皇太极乐得做个顺水人情,顺便还把后金的土地送给他们,也就是说,如果吴襄能占领沈o阳和赫图阿拉,那这些地方也是他的。

“同时,传密旨给满桂,让他率本部回撤永平,他们是骑兵,现在火撤回还来得及,皇太极和吴襄等想联合吃掉不可能,另外,让赵率教和黄得功部前去救援,顺便将皇太极部包围在永平一带。”

朱由校说着就叹了口气道:“皇太极呀皇太极,我大明国门虽进来容易,但要想回去可不容易啊,不来找朕,找吴襄之流是没用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结朕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一百章 情报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伦威尔照会锦衣卫第两百四十三章 刘孔昭倒戈与朱由校动屠刀第四百七十一章 剑指布木布泰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一百零三章 射杀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第八十三章 修什么陵墓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协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启二十七年的大明现状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临澳门第九章 早朝第两百六十八章 遇刺与谋杀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八十七章 挑拨第一百零一章 别怪朕心狠第一百八十八章 难以置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顾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云贵川的文人们第五十三章 廷议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五百三十六章 红叶坞见顾横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当外籍院士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事学堂开学的一天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五百八十七章 诓骗奥斯曼与罗刹国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弹发射与路障第两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三百七十二章 郑芝豹被围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五百七十三章 扩大战争与拉动经济第两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广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风尘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五十一章 举案齐眉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六十六章 软禁与威逼第四十五张 建立科技体系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审衍圣公孔胤植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上架感言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两百零七章 面对祖坟被挖的孔闻诗第一百四十四章 温体仁拜访刘宗周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三十四章 谁说我大明科技落后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三百九十章 较量第十二章 当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与成立军事学堂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审衍圣公孔胤植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二百二十五章 卢象升对吴三桂的羞辱第三百零三章 下狱(上)第两百五十一章 禁卫军进金陵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无视林丹汗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钱谦益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的最后一击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轻的皇太极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第两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动作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