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张岱恨藩王

李明睿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连夜开始查阅典籍和修改此次祭祀孝陵的礼仪。

同时,他也立即找到了负责此次撰写祭文的大才子张岱,并让他在祭文中添加有关藩王与当今圣上同台祭祀孝陵的檄文。

“陛下召诸位藩王来南京与陛下一同祭祀孝陵,是真的?”

张岱眼神中闪出一抹惊喜之色,虽说在科举一道上只止步于生员的他,并不是迂腐只知四书五经的书呆子,所以他一听李明睿提及陛下要各地藩王进南京一同祭祀孝陵的事就也猜到了陛下这是要对藩王们开刀了。

在大明朝,藩王历来是一大隐患,不过并不是军事隐患,而是经济隐患。

嘉靖朝的林润曾上奏疏说天下供应京城钱粮有四百万石,但要供应各王府的粮食却高达八百万石头,藩王宗亲的生齿日繁直接造成了大明朝的财政赤字。

即便朱由校现在已经开辟了很多财途径,但在没办法供应这些藩王。

他甚至让皇家银行的杨寿春做过调查,现如果减掉一半藩王的供应,皇家银行可增加利润五倍。

但是,只有下崽权力的藩王们只可能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现在是几十万,以后可能是上百万,只要大明不亡,他们就会一直像寄生虫一样繁殖下去,直到把大明朝的最后一点元气啃净,然后为他们祖先所建立的王朝一起陪葬。

朱由校能想象到数年之后,自己如果不再对这些藩王采取措施,如同前任的帝王一样就因为这些人是大明皇亲且政治身份特殊而不敢动,那自己即便再多开几家皇家资本产业也没办法挽救大明。

所以,藩王的隐患必须铲除!

朱由校不想再继续妥协和羁縻下去,让这些所谓的亲戚们将大明的江山拖下水。

对于张岱的询问,李明睿只是点头不语,良久后才道:

“你我同为王门传人,也不必见外,如今你愿意舍弃与复社文人一伙,甘受他人诟骂答应而屈身于魏忠贤门下,做了这大明日报的主笔,如今又亲自执笔为当今圣上立言,不会真的只是为了这个礼部郎中之虚职吧。”

张岱笑而不语,同样是在静默片刻后才道:“要让李阁老失望了,张某如今甘愿做陛下走狗就是为了升官掌权,数十年科考落第但却一次次的考,也正是为了有一天官居一品,如当年之张江陵!”

张岱的回答倒让李明睿有些惊讶,两眼直视着这位比自己小了整整一轮却比自己还显老态的后生,问道:“为何?”

从张居正身败名裂,其全家被活活饿死数十口以后,整个大明官场对这位曾经位极人臣、权同帝王的辅一直是讳莫如深。

没人愿意提及张居正,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此被百官们忌恨,并遭到文官集团的群起而攻之。

也就张岱这样的非科举出身的傲慢士子,才敢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直截了当的在自己这个内阁大学士面前提及他张居正,还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想当官,就是想成为张居正那样的。

以张居正为偶像这样的话,若是别的官员听见了,只怕早就被安上了一个居心叵测的罪名。

但李明睿没有因此而恼怒。

“因为太子太保赵可怀赵公!”

张岱这么一说,李明睿倒也想起来此人。

赵可怀曾是抗倭名臣,是殷正茂的属下,素来刚正不阿,胸有韬略,也正因此才会从小小知县一跃成为封疆大吏,最后官任湖广巡抚,但却因在伪楚王案中未让楚王朱世奎满意,竟落得个被楚王殴打致死的地步。

抗倭功臣同时又是一省巡抚的赵可怀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一个藩王殴打致死,这在当时朝野的确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不但是文官们对此意见甚大,很多在抗倭过程中与赵可怀关系不错的武官们也意见甚大,但最终还是被当时收了楚王朱世奎贿赂的内阁辅沈一贯压了下来,当然也跟当时的万历皇帝不愿意对宗亲痛下狠手有关。

李明睿见张岱面露狠色,也有些好奇地问道:“请恕李某冒昧,赵公乃重庆府人,且又多年在闽浙鄂为官,而宗子你多在家乡绍兴,缘何如此嫉恶如仇?”

“家祖曾做过湖广布政使司参议,下官年幼时随祖父在湖广待过几年,且幸得赵公几年开蒙授学之恩,也偿得其师母眷顾之义,而我与小师妹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谁料冲龄之际,就眼见恩师被杀!”

张岱拽紧着拳头往桌上猛地一砸:“天下之害,不只是贪赃枉法的官绅,还有这些无法无天的藩王皇亲们!”

李明睿听后便拍了拍张岱的肩膀:“坐等时机吧,到时候能否让陛下对这些皇亲贵胄们痛下杀手,就在于大明日报和你手里的笔杆子能挥多大的威力!”

“下官明白!”

张岱说后,李明睿也没再说就直接告辞离开,而张岱则连夜写了一封书信命人连夜送往湖广武昌府。

三天的日子过得很快,李明睿成功的改变了祭祀孝陵的礼仪,且在朝堂之上驳斥的一干礼部老学究官员哑口无言。

而正因为此,让各地藩王此次来南京祭祀孝陵也成了势在必行之事,当天,东厂就派出了数路人马去各地藩王府邸传旨。

但这一次,东厂的番子因得了吴进最新的指示而故意没有像以前那般马不停蹄地去宣达旨意,而是故意拖延着度去宣旨。

不过,各处藩王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朱由校对东林党晋商以及江南文人、儒林孔门的打击和在凤阳、山东、陕西等地实行的改革以及在各地扩增的禁卫军已经让这些屁股本就不干净的各地藩王们产生了警觉。

各地藩王中,一些人已经看出来当今陛下是要做什么,也猜到了陛下迟早都要对自己这些真正阻碍大明朝的人下手。

但是,按照大明祖制,他们虽然不能离开封地,但他们在各地也有自己的眼线,更何况是南京这样的大城市。

因而,在当今皇帝陛下朱由校要各地藩王来南京同自己一起祭祀孝陵的消息一经传开后,就有人立即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各地的藩王。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卢象升对吴三桂的羞辱第两百九十七章 皇家军事学堂第三期招生现场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兰珠面圣第两百四十七章 游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两百五十二章 镇压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亚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两百九十一章 火烧左良玉第四百六十章 获得生员与举人功名难度下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一百九十章 欲盖弥彰的孔衍圣公府第两百二十三章 辽东情况第两百零一章 孔闻诗受审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层文官间的斗争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债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六十二章 授课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二十二章 撤换边镇总兵官第五百零二章 对西伯利亚的强制性文化灌输第五十三章 廷议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鞑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四百六十章 获得生员与举人功名难度下降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销烟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两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欧罗巴第八十二章 逃出军营与杖毙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一百五十七章 银行开张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对付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两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两百五十六章 收获民心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见郑家船队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一百零三章 射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群臣憎恨温体仁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协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军陆战队对战五万土著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汉奸鲍承先第两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张溥求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一百零三章 射杀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国之臣的威风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零四章 下狱(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鸦片卖到西洋去第五百八十七章 诓骗奥斯曼与罗刹国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对爪哇国采取灭国行动(第四更)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风尘地第一百五十章 阁老纳小妾(二) 求订阅,还差三百第四百八十三章 卢象升做首辅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一百七十三章 群臣憎恨温体仁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动力纺纱机与文化产业兴起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欧罗巴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贩烟先禁烟第四百五十八章 关于电的研究进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阁老斗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