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

秦安县位于陇南,在大明属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祁彪佳因为反对朱由校视理学为末等,拔高杂学及工匠地位而被流放到这里进行下乡改造。

作为从小在江南绍兴名门长大的他一开始并不适应这西北的风沙,但现在却已然若当地秦人,甚至还能吼几句秦腔。

这些曾经闻名遐迩的江南才子们来此地不是来享受生活的,所以按照朱由校的旨意,朝廷并不给他们给予什么丰厚的待遇,除了等同于廪生的特别补贴外就只有十亩官田供他们耕作,以体验农家之辛苦。

所以,现在的祁彪佳就是一个大明版的乡村教师,与现在的乡村支教老师不同,他们不是自愿来的,而是被强迫来的。

不过,这日子一久,在当地百姓淳朴的品德和对知识文化的渴望与尊重下,他们也开始爱上了这里,因为他们在这里很容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江南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因为朝廷的引导而逐渐远离理学,开始追求各种奇谈怪论时,这里的人至少还能接受自己的经学,并使得自己能将自己的学问传递下去。

夕阳西下,卷着裤腿的祁彪佳很卖力的挥着锄头在仅有三寸厚薄土上翻土,他打算在这片半沙半土的沙土地里种上最近已经大为普及的马铃薯。

要不然,他全家今年就得同年初一样,到了春天无粒可收时,就只能举家食粥。

呼哧一声,缺了一角的锄头在祁彪佳的挥舞下,猛的扎进了土地中,累的祁彪佳不由得呼出了一口气,额头已经微微见汗,但如果对比两年前的他会现,这个昔日弱不禁风的江南小生已经有了点腱子肉,连带着卷着裤腿的小腿也结实了不少,赤脚踩在地上硬是纹丝不动,稳稳当当。

而其妻子,即作为晚明有名的女诗人商景兰则是荆钗布裙,手里拿着个小月锄在祁彪佳已经翻好的沙土上点着小坑。

这些小坑就是就是拿来栽种马铃薯的,马铃薯是块茎无性生殖,因而其繁殖力很强,也很容易栽种,也就特部适合祁彪佳这种半农半士大夫的家庭耕种。

祁彪佳和商景兰之女祁德琼此时已有六岁,也不过是总角小丫头,但看上去也算是乖巧可人。

祁德琼则跟在自己母亲后面,手里挎着一个菜篮子,菜篮子里放着刚刚够铺满菜篮子的马铃薯块茎。

菜篮子是祁彪佳自己请教当地的老农编的,编的有些稀疏难看,但装马铃薯却是勉强可以。

祁德琼很小心的将两三块马铃薯块茎丢进其母亲商景兰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等着自己母亲重新培土掩好。

而由于这些马铃薯块茎都是好不容易从县丞那里要来的,所以商景兰不敢浪费,因而嘱咐着自己的大女儿别丢多了,一个坑里只能放两个大的或者三个小的。

祁德琼很懂事,但内心里已经感到有些酸酸的,几年前在老家绍兴,她还能躺在奶娘的怀里撒娇,但现在自己却不得不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干活。

而自己那位奶娘也因为自己父亲不谙农事而不得不承担其主要的农活,比如小麦的播种这种有技术含量的农活。

祁理孙是祁彪佳的次子,现在也不过是两岁,因为唯一跟着一起来西北的奶娘带着大儿子在数里外干农活,所以就睡能照顾他,便干脆将他放在了田埂边做好。

祁理孙很懂事,肥肥的小手扣着地上的土,也不哭也不闹,只是看见一旁种在垄地旁边且还未成熟的甜瓜忍不住去摘,但一不小心却直接滚在了地上。

祁理孙微微一愣,就自己爬了起来,见自己父母没有现自己刚才摔了,就不由得咯咯直笑起来。

这里,商景兰的确没注意到自己的小儿子如此顽皮,她现在正一边挖坑一边对祁彪佳说道:“虎子哥,种完这一地马铃薯,我就得带着德琼去两广了,你可得好好带屋里这两个孩子,另外,抽时间找个郎中给妈妈(奶娘)看看病,前些日子,她老喊腿软,屋里可不能离开她。”

商景兰现在已经基本上算是农妇了,因而与祁彪佳之间也没再以老爷奴家相称,更何况两人本就是青梅竹马,金童玉女,私底下也就没有这些尊卑。

而商景兰所说的父亲大人就是现任两广总督商周祚。

商周祚与自己女婿祁彪佳不同,其人因父亲早逝而年少历经了不少磨难,因而性格比较务实,以致于考中进士后也算是实干派官员。

朱由校也就没有因为其女婿祁彪佳的大不敬而迁怒于他,商周祚也不敢因为自己女婿被放陇南而有半句怨言,甚至不敢接济也不敢以自己的权势去给当地的官员打招呼,让他们照顾一下祁彪佳。

但因不日就是商周祚之寿诞,所以商景兰不得不回一趟娘家省亲。

而祁彪佳现在还算是戴罪之人,按照旨意是不能离开这秦安县的,除非有皇帝特旨,别说是其岳父大寿,就是父母走了也得报由内阁,再由内阁呈递给朱由校批准。

因此,商景兰也只得自己一人带着年龄稍大的大女儿回娘家。

祁彪佳眼神中略略有些不舍,想起当年在山阴县兰园与自己岳父炉边畅谈场景不由得更是潸然泪下,最后忙又掩饰住道:“我的学生逄增慧考中了陕西乡试的第六名亚元,算是可以冲一冲今科会试金榜的,我让他拿着我的名帖先去绥定找王思任再讨教讨教时文,然后再去京城,你和他一道去,一路上也有个照应,到时候你再从四川叙庆坐船南下去两广,一路小心为是。”

“放心便是,如今天下安定,不比往年盗贼蜂起,只要过了这秦岭,到了四川也就平坦多了,倒是出川甚难,好在能坐船,也算是回了趟老家,毕竟多年没回过江南,没坐过船了。”

商景兰这么一说,祁彪佳也不由得笑了起来:“也是啊,也算是一衣带水,替岳父大人拜寿完后你也不必着急回来,先回趟绍兴,估计那时也快到明年清明了,替我扫扫墓吧,我这个不孝子这辈子是估计不能了。”

商景兰点了点头,就应了一声。

而祁彪佳依旧不由得嘱咐道:“近日听县尊说,南边并不太平,郑氏海盗依旧不老实,虽说两广不是海盗集中之地,但你也得小心才是,让岳父大人也小心。”

但祁彪佳

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锄奸第两百一十二章 包围孔府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传动员鞑子普通民众第一百零三章 射杀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销烟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见郑家船队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五百章 不平等条约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锄奸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满满的鞑子第一章 逼朕喝毒药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壮胆呐喊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四百零五章 全歼哥萨克骑兵和处理战俘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两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驾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两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两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个活口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见瘾君子第八十章 上当第七十章 只能当一小卒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九十三章 会试第一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四十九章 御马监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国带兵英国全境游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扩大战争与拉动经济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焕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一百零八章 偷袭定边堡第三百二十八章 宁远城外筑京观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布投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四百二十七章 进军爪哇国(第六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来京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权 (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输一筹的钱谦益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两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费第一百八十七章 闯驾第三十七章 出宫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击第三十五章 处处花钱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两百九十七章 皇家军事学堂第三期招生现场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诸侯”联合抗明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归流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一百一十七章 鞑子来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启的进化论错误理解方式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举改革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两百三十四章 骚乱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启的进化论错误理解方式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亲前夕的地方官反应 (第五更)第八章 皇后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六十七章 不给力的宋应星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当外籍院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难以置信第一百五十一章 阁老纳小妾(三)第五更!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