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

朱由校话虽这么说,但事实上现在迁海已经无济于事,毕竟要想把这么漫长的海岸线上的沿海百姓都迁移到内地,没有个一两年是完成不了的浩大工程,而且这样做也会出现更大的民怨生,这些已经军纪败坏的卫所兵们既然连协助禁卫军驱赶海盗劫掠沿海的事情都办不好,就更别提能很好的与百姓交流,让百姓们心甘情愿地离开家园。

更何况,现在应该还不过是皇太极身上的某些遗传基因存在着的康麻子在原本的历史上也这样干过也因此搞得民怨沸腾,朱由校自然不能这样做,也只有一面命禁卫军全力剿灭在沿海劫掠村镇的海寇,一面命卢象升和顾三麻子以及覃博桐三人抓紧寻觅到郑芝龙船队主力的下落,尽早进行决战,以避免大明沿海地区长期遭受到海盗的袭扰。

但有时候战争的局势变化就是这么诡异,在朱由校认为自己朝廷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实力剿灭郑氏海盗集团时,却能凭着自己先进的蒸汽动力战舰和顾三麻子这个被原本历史遗忘的将才通过灵活的战术连续两次打败郑氏集团,使得郑芝龙不得不蛰伏达半年之久,并在大明完全控制澳门之前一直不敢与朝廷翻脸。

但现在,当朱由校认为自己朝廷这边已经组建起三支海军,而且参加过实战的海军官兵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数量,还有了出海口,再加上自己这边有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后方做后勤支援,是完全可以和郑芝龙进行一场决战的,更何况现在朱由校自己手里也有了很优秀的海军将才,为了能在天启十二年之前彻底解决郑氏海盗问题,他特地直接下旨让卢象升、覃博桐、顾三麻子三人全权负责指挥这次剿灭海盗郑氏集团的战争。

覃博桐是顾三麻子的老搭档,脑子也同顾三麻子一样灵活,相互之间有过配合默契的经验,而卢象升作为一个之前直接负责禁卫军东路军铲除吴襄和吴氏父子以及占领科尔沁部的指挥者,再加上他之前也负责指挥过针对抵抗鞑子入关的战争,因而在统筹调配指挥上是已经具备丰厚经验的。

更何况,卢象升本人就是能力非常突出的,这个是历史有所证明的,而且,他还是那种少有的能包容和与武将相处融洽的文官,因而由他全权负责此次针对剿灭郑氏海盗集团的战争是非常合适的,卢象升在抵达南京即现在临时五省经略府总部后就直接放权给顾三麻子,由顾三麻子负责具体战术安排,而他这个最高负责人只是负责协调。

这看得出来,卢象升是一个很有胸襟和度量的人,也知道量才使用,知道现在最会对付海盗的就是顾三麻子,所以就干脆毫不犹豫的将这场战争让给了顾三麻子。

朱由校在从锦衣卫这里得知后也很是欣慰这一点,至少自己现在组成的海战三杰能做到配合默契,只要将相和何愁不能剿灭郑芝龙海盗集团!~

不过,话虽如此说,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卢象升等人都没有想到这郑芝龙会来这么一招,即会用上派出多路小股海盗不停地袭扰大明沿海的游击战术,以此让大明后方难以安宁,同时又使得后勤优势没办法得到彻底的体现,以至于现在的大明朝廷这边在与郑氏集团初次交锋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反而让郑氏集团在牺牲掉一些海盗其中不乏雇佣的日本倭寇和西洋番以及南洋其他土著来掠得大量的战争资源,其中还包括人口。

这让朱由校感到很郁闷,他虽然人在紫禁城却也没办法安心入睡,整日间在乾清宫西暖阁里来回踱步,也不仅仅是现在郑芝龙这个沿海多点袭扰的游击战术让人感到头疼,让朱由校还感到头疼的则是这郑氏海盗集团在西太平洋一带的影响力太大,且使得他在这一带几乎都有自己的据点,弄得大明海军很难寻觅得到这郑芝龙的主力所在地,以及他真正的战略要点是在哪儿。

而且,这样一来,几乎就形成了敌在暗我在明的状态,卢象升在回复给朱由校的奏疏里言明,现在他们是既想早日寻找到郑氏集团主力进行决战,又担心自己这边过于冒进而在某一支舰队落单之时陷入这郑氏海盗集团的包围使得在海上再出现一次萨尔浒。

所以,总体来说,现在大明朝廷针对剿灭郑氏海盗集团的战事已经陷入了僵局,而且还陷入被动。

这让朱由校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在实际的战争中,胜负真的不是从起初敌我军事实力做对比就能提前确定好的,譬如现在大明朝廷与郑氏集团的对战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郑氏海盗集团,以使得大明的先进生产力能够为大明创造更多的财富,就必须要完全占据海贸的权益,这场战争就必须得打,更何况,朱由校现在为了彻底解决此事已经让整个大明的国家机器都为此运转了起来,大量的物力财力集中到了南方,如果这场战争不打,那大明为此将白白浪费掉许多战争成本。

“陛下,这是卢阁老刚刚加急呈递回的奏疏,为了尽快寻找到郑氏海盗集团主力,以解决沿海百姓被海盗无数次劫掠的问题,顾三麻子已经亲自去指挥南海舰队,沿着鸡笼到琉球一带寻找,甚至将要去日本寻找,据说郑芝龙与日本的幕府和许多大名们关系密切,很可能这郑芝龙的老巢已经没在鸡笼一带,而是在日本本州岛。”

听李明睿禀报后,朱由校就颔点了点头道:“不必去那么远找,也不用管他郑芝龙的老巢是在哪儿,告诉卢象升,既然能有这么多海盗无数次的袭扰我大明沿海百姓,那就说明在附近岛屿肯定有一个这些海盗聚集的集中地,而现在我们要做到现这个地方,寻机将他们一锅端了,对于郑芝龙的老巢,只要我大明沿海平静了,有的是时间去一个一个的收拾。”

朱由校说完后,还未来得及歇息,毛文龙的奏报也从外兴安岭到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在看了毛文龙的奏报后自然是感到大为震撼,他没想到自己还没把南边的那只狡猾的鲨鱼消灭掉呢,北方的那只大熊却先到了东西伯利亚了,按照罗刹国的进军规则,一般是让哥萨克骑兵为先锋先占领,然后直接在后续在这里建立行政体系,迁移农奴到这里耕种,使得这些无人之地完全纳入罗刹国的版图。

而现在,既然哥萨克骑兵已经来到了东西伯利亚,就标志着整个自己大明现在控制的外兴安岭和庙屯一带也将会受到哥萨克骑兵的攻击,而毛文龙无疑是一个警惕性很强的能臣,在哥萨克骑兵还未真正开始对大明控制的外兴安岭一带进攻前就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敌人,并及时向朝廷求援。

但现在的事实上,大明朝廷现在根本无暇顾及北方的这遥远的西伯利亚局势,留在北边的精锐还得防备建奴和控卫京师,再加上朱由校现在还不想在没有完全解决郑氏海盗集团的同时却惹上北方的一个大敌,所以朱由校深知自己现在还不能也不可能与罗刹国直接宣战,因而只得命李明睿拟旨告知给毛文龙,着毛文龙自己抉择一切军政要事,也可以选择和罗刹国谈判,可以有妥协,但必须保证大明现有的控制区不能有失。

毛文龙在得到朱由校的旨意后颇为无奈,他自然也知道现在朝廷很为难,但他不得不承认要让他仅凭手里的三万东江兵和一支不过五千骑的禁卫军骑兵第三旅,实在是难以对付哥萨克骑兵的主力。

不过,再难也得上,毛文龙不敢违拗朱由校的旨意,他只得自己想办法尽量在哥萨克骑兵进入外兴安岭一带时给予哥萨克骑兵一定程度的重创并从而迫使代表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接受议和。

对于通译,倒也不用担心,当年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早在翰林院成立了通译馆,专门培训这类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如今成立了高等学府后就更是设置了外语系,而在毛文龙等进军北亚时,就知道以后少不了要和罗刹国接触,因而便带了这样的通译一路,而这些通译很多都还是锦衣卫,因为锦衣卫主要负责对外军事情报的收集,所以锦衣卫的外语功课可从没敢落下过。

事实上,现在的哥萨克骑兵从乌拉尔山脉一带杀过来,他们并不清楚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是东方一个古老帝国即大明帝国的实际控制区,而在控制区的南方则是稍微暖和一些的富饶平原,而在关内更是文明高度达、且极度富饶的地域,所以他们依旧同昔日进去中西伯利亚一样不怎么警觉的行军。

被这些哥萨克骑兵现并残忍杀害的大明哨骑倒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可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还能遇见颇具战斗力的骑兵,因为在这种小规模的接触战中,他哥萨克骑兵竟然罕见的出现了三比一的伤亡,即在他们手底下有六个哨骑丧命,但哥萨克骑兵也损失了两名。

这让哥萨克骑兵很好奇也很兴奋,因为只要这一带有如此战斗力的骑兵,就说明这里并不是与东西伯利亚一样还是无人问津的苦寒之地,而是有一定财富的富饶之地。

所以,哥萨克骑兵现在也迫不及待地朝外兴安岭一带疾驰而来,他们迫切的想要在这一带抢劫,因为按照他们罗刹国的规矩,劫掠所得的财富将是他们自己所得,这使得这些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变得非常强势的同时也把贪欲展现到了极致。

不过,毛文龙早就在外兴安岭一带布置了三道防线,而且还有炮火纵深,加上他已经动当地和移来的百姓们开展了坚壁清野,因而这些哥萨克骑兵们要想轻易踏平大明在这一带的控制区也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

以巴鲁特洛斯基夫为的哥萨克骑兵先朝大明在外兴安岭一带实际控制区的龙山卫进攻而来,不过他们刚一冲来,毛文龙这里就率先命令明军送瓦斯气体,以达到麻醉敌军的行军秩序尤其是现在哥萨克骑兵这种很需要摆好战斗队形的骑兵就更是如此。

这样一来,许多哥萨克骑兵还没来得及将自己手里刀砍向普通百姓们时,就被这些瓦斯气体刺激的是头晕目眩,一双眼睛流泪不止。

而这时候,禁卫军第一军骑兵第三旅则也先冲了过来,并趁着这些大部分哥萨克骑兵因为瓦斯气体而丧失意识时,将大刀砍向了这些狂傲的哥萨克骑兵。

没过多久,这些哥萨克骑兵有好几十个冲在最前面的哥萨克骑兵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做了禁卫军骑兵第三旅的刀下亡魂。

然而就在趁着一阵风吹过,瓦斯气体因为浓度减少而导致哥萨克骑兵们开始恢复意识准备直接冲向禁卫军的骑兵第三旅时,禁卫军的骑兵第三旅就突然撤离了现场,这让这些哥萨克骑兵感到很不解,但他们还是朝这边杀了过来,不过,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他们进入第一道防线的防线圈时,突然就是无数炮弹如瓢泼大雨一般朝哥萨克骑兵倾泻下来。

顿时,整个冷冽的西伯利亚草原开始响起了轰隆隆的巨响,无数哥萨克骑兵还没来得及拔刀装逼就成了大明炮击的对象。

在炮火攻击后,哥萨克骑兵也更为恼怒,且直接就朝龙山卫的外围冲了过来,但这时候,毛文龙已经让他自己领导的明军开始使用火器,并成功用火器造成了这些因为恼怒而失去理智的哥萨克骑兵的大量伤亡。

而这些哥萨克骑兵也没想到在这遥远的东方居然还能遇到这么强劲的对手,他们只得暂停攻击,并开始巩固现有的控制区,也开始进行建设和大明现在重建的几个卫所进行对峙。

不过,这些哥萨克骑兵并不知道现在这个帝国的主要精力是在南边,所以他在有了一定伤亡后就选择了先与毛文龙进行和议。

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弹发射与路障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八十八章 袁崇焕第两百零三章 判处凌迟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四百零五章 全歼哥萨克骑兵和处理战俘第两百六十章 招工与土地承包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两百零七章 面对祖坟被挖的孔闻诗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骂死的李率泰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七十三章 训练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五百八十七章 诓骗奥斯曼与罗刹国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七十章 只能当一小卒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七十七章 自以为是第两百零一章 孔闻诗受审第九十章 火炮封推感言第四百八十三章 卢象升做首辅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权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五十五章 军官生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两百零四章 调禁卫军入鲁地第两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一百零一章 别怪朕心狠第九章 早朝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骂死的李率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孔胤植气急败坏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来京城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里是东林党的老巢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封推感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权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两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尔衮气得吐血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满满的鞑子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举改革第二章 红丸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极第三十三章 拆东林书院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二十二章 撤换边镇总兵官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事学堂开学的一天第六百零四章 朕还欠你一个首辅 (大结局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怀好意与严惩不贷第三百九十一章 郑芝龙惨败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启二十七年的大明现状第五百九十二章 占领罗马与罗马教皇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风八面的南京礼部尚书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五百四十一章 威风八面的南京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