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

伽利略入职皇家科学院不过是大明天启十二年的一件不甚惹人注目的小事。

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来自于西洋和东洋的科学巨匠来到大明,为大明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甚至也不仅仅是科学巨匠,京师大学堂还会招收来自其他各国的留学生,甚至对于进修中国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的留学生,朝廷也会给予丰厚的奖学金。

单纯的靠刀枪很难全方位的实现大明的利益最大化,毕竟拳头只能打一个人,而文化输出却能让大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进而取得靠刀枪带来的同化效果。

海洋贸易的机构和制度基本完全建立,或许在不久的半年之后,大明的国库收入就将增加数倍。

再加上马士英已经被调任为湖广巡抚,袁可立做了河南巡抚,孙承宗现在去了辽东,也就是说,现在改革的试点区域已经延伸到大明中部和关外,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田赋所占的税收比例将会更低。

在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士绅阶层的朱由校为了团结庶民,并获得庶民的支持,甚至早在年初就再一次调低了赋税,甚至明确发布圣旨于《大明日报》,即单户田亩少于五亩者不会再征收田税,并命各府州县将此消息公之于民。

这道惠民旨意也被称作“盛世减赋,五亩不征”,且正式记录入朱由校的实录中,成为朱由校标榜自己是一代明君的一个重要的政绩表现。

对于这种惠民政策,官员们倒不会反对,因为这并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乐得跟着奉承皇帝陛下朱由校。

而老百姓对此自然也是万分感激的,特别是在这种土地兼并很严重的晚明社会里,无地百姓和只占有少量土地的贫农还是挺多的,虽然朱由校免了他们的徭役以及各种加派的响银,但依旧承担赋税,生活压力依旧大。

如今朱由校直接免征田地占有量五亩以下的赋税,对于这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最底层百姓而言无疑给他们进一步减轻了负担。

要知道,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很多无地百姓和贫农还不能完全像江南一带的百姓们一样离开了土地照样生存。

另外,其实这个对大明的国库收入倒也影响不大,因为对于能承担赋税的自耕农而言,其田亩数量肯定不低于五亩,毕竟现在可没有杂交水稻,家里没个十几亩地,是没法活的。

地方官员倒也并不是抵触这种政策,因为在这种土地拥有量五亩以下的家庭其实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榨,逼急了,人家没法活时反而会革命。

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朱由校这道旨意一出,日后大明所谓的刁民也就少了些。

当然,朱由校还特地画了一张饼,在天启十二年的新年,他就在各大官方报刊上提出自己的政治蓝图,即在今年让田亩少的百姓不再缴纳赋税,在三年之后实现单丁田亩拥有量少于一定标准就不再征收赋税,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直接永久减免田赋。

而如今朱由校已经实现了第一个承诺,百姓们感恩戴德之余也就不由得开始期待着陛下后续的承诺会兑现,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幻想日后若是真的连田赋也不征收了,那自己的小日子将会是何等的惬意。

朱由校的这张画饼也不仅仅是拉拢贫农阶层的心,对于中层自耕农和中下层地主而言,也让他们对朝廷的态度有了丝改观和盼望,因为谁都知道,田赋一旦减免,也是很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不过对于缙绅阶层而言,这个画饼的诱惑并不大,因为他们取得功名后最大的特权本就是不用缴税,也因此才能有大量自耕农投献,自己才得以一夜暴富,并成为寄生虫,但现在陛下是要把自己这个阶层的特权变成大明所有子民的权利,这下他们就没有特权待遇了,也就没办法再让别人来投献做自己的奴才。

这就等于变相把全天下的缙绅的不纳粮特权给彻底剥夺。

但代表缙绅阶层的文官可不敢对朱由校许下的这个诺言指手画脚,一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对,陛下要在将来免天下百姓的税这正符合儒家轻徭薄赋的政治理念,你无法反驳;再则就是,文官们要反对朱由校免除全天下百姓的田亩赋税就只能找个现在国库收入紧张,没了田亩赋税没法活的理由。

不过,国库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充盈,尤其是今年海贸一开,再加上内地市场进一步扩大,商税从凤阳扩张到南直隶,使得文官完全找不出朝廷还穷的理由。

甚至有狡猾的官员开始谏言朱由校东游,去祭祀泰山,甚至其他五岳也去祭祀,还有的干脆以国朝以孝治天下为由恳请朱由校扩建列祖列宗之陵墓。

连带着朱由校自己的陵墓,礼部官员也主动请求扩大规模。

还有直接要朱由校扩建皇家园林和行宫的,并谏言以安抚海疆为由再次南巡。

朱由校知道这些文官们都是些什么意思,摆明是要挖空心思让自己这个帝王多花钱,即扩大国库的开支,让自己穷下来,好打自己的脸,让自己在以后没法兑现永久免除天下田赋的诺言。

同时自己也落了个好大喜功的骂名。

对于这些蛊惑自己多花钱的大臣,少数理由还可以的,朱由校可以欣然允诺,理由不充分的,朱由校则直接申饬,甚至摆明了是要让自己做昏君的,朱由校干脆直接下狱。

甚至有时候也不仅仅靠朱由校自己来标榜自己是一代明君,要勤俭,都察院和六科那些死脑筋的言官们现在发挥了作用,着实坑了他们那些腹黑的同僚们,谁要谏言朱由校大搞去泰山或扩建园林等活动的,只要有一个言官弹劾,朱由校就直接按照言官的意见对此人罢职。

“现在国库充裕了,你们当中一些人就忘了为人臣子的根本,奉承朕,谄媚朕,朕实话告诉你们,朕不是商纣王,也不是宋徽宗!你们趁早收起你们那些花花肠子,安安心心为朝廷办事才是正经!”

朱由校不止一次这样在朝堂上训斥一帮文官们,文官们也只能感叹当今陛下实在是太过贤明节俭,有尧舜之风。

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贩烟先禁烟第两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织造局门前撒野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学武器第三百二十八章 宁远城外筑京观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四百三十四章 彻底占领爪哇国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两百六十章 招工与土地承包第三百二十八章 宁远城外筑京观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六十七章 不给力的宋应星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国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变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无知而又可笑的野蛮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封推感言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两百六十九章 罚藩王第两百零二章 作死与构陷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极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四十一章 秦晋百姓若反,则孙承宗必死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两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么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七十四章 严格要求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两百零四章 调禁卫军入鲁地第五百七十章 铁路建设与公路建设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审衍圣公孔胤植第一百四十章 朝会(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启二十七年的大明现状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没耐心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三百九十五章 让伽利略来大明第四百零八章 禁卫军突然出现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见朱由校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击盗用商标者第一百五十七章 银行开张第两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两百六十八章 遇刺与谋杀第四百零六章 数百颗哥萨克人头与西征军第两百三十七章 很坏很坏的朱由校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第两百三十九章 威胁与讹诈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第两百九十章 山呼万岁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第两百八十六章 皇太极恼羞成怒与东厂来武昌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鸦片卖到西洋去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两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锁拿进京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两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开杀第三百零七章 满桂见皇帝第四百四十章 卢督师看破皇太极诡诈之处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国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风貌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锄奸第四百零七章 不过马革裹尸耳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三百六十章 让李永芳首级挂到盛京城楼上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零六章 数百颗哥萨克人头与西征军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