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歼与妄图称帝

多尔衮也知道自己陷入了绝境,也就打消了要带着自己的有生力量突围出去的想法,他现在只想着如何让自己突围出去。

看着自己的人被禁卫军战士一个接着一个的击杀,多尔衮除了以紧捏着拳头来压制自己胸中的怒火以外也别无他法,他只得拼命的往外杀去。

他的死忠奴才们竭力的为他挡住子弹,将一支支羽箭射向前方的禁卫军,企图为多尔衮杀开一条血路。

而这边,第三军和第四军也已经从左右两翼包围而来,喊杀声更为震天撼地,多尔衮不禁回头一看,见自己后面的禁卫军如潮水一般杀来,也就猜到自己的皇帝陛下皇太极的部队已经被全歼。

这让他不由得悲愤不已,虽说他和皇太极也没什么感情,但皇太极的彻底失败却也预告着他的彻底失败。

“杀!”多尔衮怒吼一声,就继续策马狂奔。

砰!

突然一颗铅弹直接从他头皮擦过,将他的金钱鼠尾打落在地。

这使得多尔衮不由得继续狂奔,一支禁卫军骑兵立即咬了上来,正端着枪朝这多尔衮这边直接就开枪射击。

而多尔衮的包衣奴才则毅然的一拽马缰,侧身替多尔衮挡住了无数射来的铅弹,那包衣奴才直接中弹身亡,而多尔衮却得以继续突围。

这边,多尔衮身后和两翼的八旗鞑子越来越少,留在旷野里的尸体却是越来越多,而聚拢到多尔衮这边来的禁卫军也越来越多。

但多尔衮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他看见自己左侧的一支禁卫军离自己最近,且已经开始扣动扳机,貌似已经失去了要活捉自己的耐心。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让自己的儿子冲过去,用血肉之躯抵挡这支禁卫军骑兵。

而他自己则突然掉转马头,朝右前方狂奔而去,刚巧右前方是一个山包转角。多尔衮得以饶过去,避开大部分禁卫军骑兵的枪击。

但就在多尔衮刚一转角时,他身下的马匹突然嘶吼一声,直接跃了起来,连带着多尔衮也被直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多尔衮吃了一嘴的泥,也顾不得自己被摔得如何,起身就立即狂奔。

而他的马匹之所以突然发狂却是因为腿部中了一枪,此时已经直接倒在了地上,满口喘着白气。

多尔衮的一奴才将自己的马匹递给了多尔衮,多尔衮重新上马就又继续狂奔,而他这名奴才还没来得及跑就被追上来的禁卫军战士打成了筛子。

越来越多禁卫军骑兵第二军的战士加入了追剿之中,谁都猜的出来,能被如此多的鞑子死命护着突围的肯定就是多尔衮。

虽说多尔衮在政治上的重要程度此时并不上比得上皇太极,但谁都知道,这多尔衮在建奴的地位并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是建奴最有远见卓识的人。

连带着朱由校也曾叮嘱卢象升,此次作战,不仅要活捉了皇太极也不能放跑了多尔衮。

而这边,多尔衮部的数万骑兵也已经被全歼,整个旷野上已经没有一个活的鞑子,即便还有受伤的鞑子在哀嚎,禁卫军的战士也会上去补上一刀。

等到第二日,除禁卫军骑兵第二军的一个旅继续追击多尔衮残余以外,其余禁卫军开始集结朝盛京城出发。

此时的盛京城已经得知了皇太极战败的消息,作为盛京城此时的实际指挥者多罗贝勒德格类和和硕贝勒豪格此时已然是一筹莫展。

“万岁爷此次带走了我大清几乎所有的精锐,连带着好不容易训练出的火器营也被带走,但如今都已被全歼,我盛京城内除了窦顶和土默的一万蒙汉兵,如何能守得住盛京城,以我看,还不如撤离盛京城,去赫图阿拉与济尔哈朗亲王汇合,利用赫图阿拉的地高林深再加上囤积丰富,或许还能坚持几年,实在不行,还能绕道逃向罗刹国方向。”

德格类说完自己的见解后就站起身来,看着窗外越来越浓密的乌云,叹了一口气,他虽说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黄带子,但才干却只能居于二流,若不是近些年来,代善、阿济格、阿敏相继死于非命,而多尔衮和多铎等又跟随皇太极出征如今落得个生死未卜的下场,也轮不到他这个多罗贝勒来主持盛京大局。

不过,即便是他来主持,实权还是握在了大阿哥即和硕贝勒豪格的手里,豪格的职责是在赫图阿拉监国,与济尔哈朗一起戍守赫图阿拉,防备禁卫军先从海上攻击赫图阿拉。

但因为禁卫军第一军和第四军的突然急速南下和南边传来皇太极在鹞子岭遇见大部明军主力的消息后,豪格便以援救皇太极为由倾其防守赫图阿拉的本部兵马急速赶赴盛京,但谁知一到达盛京城,豪格便没有再继续前进,而是以大军需要休整为由停在了盛京城,并趁机在盛京城拉拢一般汉臣为自己造势,说什么皇太极已有密旨要立他为皇储之类的话。

德格类自然是知道豪格的意思的,他并不想参与这种皇位争夺之事,他只想着如何保存大清最后一点传承,所以,他便客观的提出了要弃守盛京城的观点。

但豪格不愿意放弃盛京城,他更不想去赫图阿拉城,如今自己的皇阿玛肯定是凶险难料,如同自己心腹窦顶所说,这也正是自己谋而自立的机会,不过自己与守卫赫图阿拉的济尔哈朗关系并不好,济尔哈朗如今更是与自己皇弟叶尔舒亲近,而叶尔舒才不过七岁,这或许也是济尔哈朗要支持叶尔舒的原因,毕竟扶持一个小孩上位,他也更好控制。

而如果就待在盛京城,如今盛京城几乎都是自己的人马,自己完全可以以国势艰难,大清不可一日无主为由在盛京城的宫殿里登基称帝。

到时候,自己先称了帝,也不由得这济尔哈朗不承认,毕竟盛京城的确是大清之国都,而这里的弘文馆等殿宇更是大清皇权之象征。

所以,豪格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德格类要他弃守盛京城的建议,并道:“皇阿玛不过是被明军围住了,略有小挫而已,如何就到了要弃守国都的时候,我已先派人去打探了,打探清楚现在我皇阿玛消息后再说!”

第两百五十八章 郑氏海盗是个大问题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归流第四十九章 御马监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五百三十章 全歼西洋联合舰队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访景仁宫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结朕第四百二十六章 将钱谦益打入诏狱(第五更)第两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个第两百六十四章 舆论的发酵第两百三十四章 骚乱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运输业的兴起与怀念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四百二十章 缉拿爪哇国王储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两百一十四章 灭门第五百二十六章 体验澳门城市生活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三百九十一章 郑芝龙惨败第两百零九章 孔兴凯心狠手辣第三百七十章 敌来广州城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四百五十章 当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发酵在军事上的运用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汉奸鲍承先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四百四十章 卢督师看破皇太极诡诈之处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许官员经商(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兰珠面圣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五百七十章 铁路建设与公路建设第五百七十三章 扩大战争与拉动经济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怀好意与严惩不贷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三百九十章 较量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枪毙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第两百章 杀人后的丁忧官员孔闻诗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情的海兰珠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丝明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练与饮食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权 (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债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来是这位大能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五百九十章 进击罗马教皇国封推感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出山海关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家口堡会见林丹汗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壮胆呐喊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宫我的家第两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意外死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无视林丹汗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两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一百九十四章 肮脏的孔府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布投降第五百九十八章 统一欧亚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极第三十三章 拆东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