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进入极盛时代

东吁城被占,他隆王被朱由榔缢死,也就标志着东吁王朝的灭亡,整个东南亚地区全部被大明占领。

而大明的陆地疆土也因此再次南移数千公里。

至此,从西伯利亚到满剌加(马来群岛)和爪哇岛以及苏门答腊,整个亚洲除去小亚细亚和亦里巴里以及罗刹国控制的部分地区外,几乎已全部归于大明帝国。

当然,乌斯藏还只是羁縻地。

大明帝国达到空前的极盛时代!

政治上,大量非理学禄蠹出身的新学派官员充斥着地方基层,并使得整个帝国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且政策方针也变得开放而富于进取。

大量年轻官员开始正式接替老官僚的权力,不年轻的大明帝国在政治上因此绽放出勃勃生机。

军事上,陆军扩充至八十余万常规军。

由于电的应用,电镀技术与焊接技术得到发展,机械加工更加精密而快速。

再加上化学工艺的提升,火药配比与硝化火药开始出现,大明的军事武器再一次得到了飞升。

火炮螺纹膛线更为精细,炮管口径缩小,但射程却出现质的飞跃,爆炸破坏力足以可以攻破任何一座坚城。

大型转轮式机枪也已出现,几乎一个伍的兵力完胜以往数千人组成的古典骑兵。

不过,因为材料科学和电气应用还没得到大规模推广,许多技术瓶颈还没突破,因此造成内燃机的研制依旧很缓慢,因而还没能造出更好的飞行器,但飞艇和各种滑翔机倒是已进开始装备部队,再不远的将来,大明或许能实现海陆空立体作战。

经济上,在占领东南亚的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生产力,使得各大高危险的工作若炼铁、挖煤、造桥铺路等快速发展,使得大明基础工业更为完备。

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学术上,在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和对西欧技术人才的引渡后,大明科研人才早已以数十万计,各类高级技工也以上百万计,再加上各种实验数据与课题实验成果的积累,使得大明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已经相当的完备。

尽管,牛顿现在还是少年,但大明已经有人将他的牛顿三大定律总结了出来,并用最短的时间建立了经典物理体系,甚至还直接延伸出电磁学,声学与波学。

而化学方面,也没等西方的科学家去把一个个元素发现出来和等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大明已经开始根据皇家科学院里珍藏的大明皇帝陛下提供的各类资料,将质子、电子、中子等物质基础结构以及各类元素性质传递给了下一代,并已经将元素周期律拿了出来利用。

当然,此时在大明叫做皇家元素周期律,因为没人知道大明皇帝陛下是如何总结出这些奥秘的,甚至许多元素还没有被大明现今的人给提取出来,不仅仅是各类元素性质与结构在大明被广为教育,连带着四大基本类型化学反应和动态平衡概念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也开始被大明学者迅速完善,正因为此,各类新型化合物和化学材料才会层出不穷。

生物上,大到生态系统下到细胞结构,乃至基因遗传,也开始被大明学者利用皇家科学院的资料给进一步阐述和解析,孟德尔和巴斯德或者弗莱明等后人要想再次留名青史只能再换一个研究对象。

不过受限于物理化学领域的仪器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液还未出现,因而分子生物方面即便上还是空白的,最多只是通过量化实验做些简单的理论论证。

当然,这也没办法,毕竟分子生物学在现代二十一世纪都是一门新兴学科,更何况在大明。

能够让熟稔利用发酵工程生产一些抗生素以及食物制品和工业制品已经是很大的突破,再则就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生物武器与治疗疾病。

在电子显微镜与计算机出现之前,大明的科研水准将不会有太大的飞升。

当然,后世的国人能用算盘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如今在大明,我汉人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科学奇迹没办法预料,数理本就是我们的强项,更何况大明皇帝朱由校直接解决了基础科学方面的难题,应用性研究对于国人来说不是难题。

而且,朱由校现在也舍得花钱鼓励科研,在如今投身于科研与教育已经成为了最令人尊敬的职业。

大明的子民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学术研究与教育学习或者是技能培训上,衣食住行方面的劳动价值创造则直接由底层的奴工和其他各国的百姓买单,这是大明这个帝国最理想的状态。

人们习惯性的将自己变成某个领域的学究、科学、专家或者是工程师,也习惯性的建立理论知识,习惯性的把一项事业变得有价值,没人再担心吃不吃得饱穿不穿的暖的问题,而是焦虑着自己能不能成为这个帝国有用的人,并可以获得有逼格。

即便是只会吃也要讲究一下,说自己是美食家,即便只会喝,也要讲究一下,说自己是品酒师,然而的确会有很多人去追捧,因为人们需要更加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并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方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

到现在,随着大明国内人均财富的增加,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走向更高层次生活的职业。

然而,在国内,能让人觉得有意义的职业已经达到了饱和,或者被一些新崛起的资本家族垄断,使得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许多学子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所以,东南亚地区被大明占领的消息传回国内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谁都意识到,这块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且人口比较稠密且富庶的土地的归附将标志着有无数新的岗位出现,从政治到军事再到经济文化教育,对于亟待创造价值的大明各类年轻学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饕餮盛宴。

内阁与六部进入一段忙碌期,他们作为帝国的中枢,统筹着人才、资金、物力的调配,意图以尽快的速度让这块大明新占的土地在最短时间内为大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第两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员对国家资本的抵制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没耐心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壮胆呐喊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变得更糟糕第一百零二章 采取强制措施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满门抄斩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占关宁军老巢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第一百五十六章 阁老身败名裂与大明致富故事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议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三百二十八章 宁远城外筑京观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八十四章 让朱由检当监斩官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见郑家船队第一百八十章 这是好事呀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门崛起的新方式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军陆战队对战五万土著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检押解进京第四百七十一章 剑指布木布泰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动力纺纱机与文化产业兴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见瘾君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五百九十三章 进击瑞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三百五十二章 阁老送阁老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焕第一百章 情报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权第四百四十章 卢督师看破皇太极诡诈之处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第两百五十七章 经济工作会议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枪毙第四章 计行险招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两百五十五章 让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来京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带毒酒见布木布泰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二十四章 血战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钱谦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三百一十章 检阅禁卫军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潇洒的魏忠贤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击法兰西马赛港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对付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启的进化论错误理解方式第三百一十章 检阅禁卫军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第两百一十七章 让孔氏父子跪在文庙前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斩杀克伦威尔第两百七十一章 处置王文奎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占关宁军老巢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绝第八十三章 修什么陵墓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场行刑第两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个活口第三百五十六章 顾三麻子的住院生活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两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员对国家资本的抵制第五百零一章 当今大明之社会风气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五百零三章 驱赶红毛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