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

如果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从今天开始,应该是崇祯元年。

且从这一年开始,大明王朝就像一辆马车坠入深渊一般,国势一天比一天危急,直至灭亡。

在历史上的这一年,秦地农民起义大爆,全国性饥荒也开始出现。

辽东的局势开始恶化,并从崇祯二年开始,满清八旗入关次数增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给大明的破坏也是一次比一次厉害。

而且以后几年,还会出现骇人听闻的鼠疫,朱由校作为医生,自然知道这个亦被称作黑死病的且曾经席卷欧洲导致几千万死亡的瘟疫有多么恐怖。

天花尚可有种痘之法,可鼠疫在这个没有疫苗的年代要想进行免疫接种谈何容易。

好在因为朱由校的到来,历史就这样悄然生了改变,也许是因为蝴蝶效应,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不是崇祯元年,而是天启八年。

这说明,历史的轨迹不是不能改变,命运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控。

从去年八月开始,朱由校命孙承宗主政秦晋陇三边,收拢流民,开荒赈灾。

再到现在开始着实编练新军,提拔少壮派官员,建立科技体系,弃用空谈误国的东林党,联合传统士绅与勋贵。

虽然朱由校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让这个王朝重新迸出他新的活力,但他一直在努力,而且他还要做的有很多,他的危机意识从未消除过。

只是,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朱由校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在这牵一而动全身的时局之中,他只能慢慢来。

如今,虽然东林党已除,但文官的势力依旧庞大,只是由东林党或阉党一家独大变成各省乡党互相攻讦而已,朱由校的保皇党在人数和规模上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朝堂和民间。

与此同时,也已出现地方军阀开始割据自立的现象,尤以关宁铁骑为最,虽然八大晋商被朱由校迅抄没,但蠢蠢欲动,通敌卖国的军官或其背后支持的商人走私依旧存在。

而朱由校现在所设的钞关其实也只是卡了普通商人的钱,这从长远来讲,并不利于大明经济的展。

商品经济若不能展起来,代表着小农经济的士绅们仍然控制着广大乡村的治理权,朱由校的皇权就下不了县。

而他也就动摇不了儒家体系,也改变不了文官的统治体系。

现在,朱由校只能靠着自己是皇帝这个大义名分,且各方势力彼此制衡而做些事情,但他现在好在有些钱粮,再加上自己这位身体的原主人近七年的努力,至少还能通过锦衣卫和东厂做些不被文臣喜爱如抄家之类的事。

只要自己不太过,自己这个皇帝因为还是他们维持统治体系的礼仪象征,他们就不会造反,即做出清君侧的事来。

看着前方小院里军官生们整齐的呐喊声和结实有力的步伐,朱由校不由得不兴奋,这说明,这个王朝的朝气还在,也不是他一个人还在努力。

卢象升、王承恩、曹文诏、满桂、赵率教、秦良玉……

朱由校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些人名,大明并非无锐意进取之士,只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汉奸太多了些。

既如此,朱由校希望带着眼前这一群精神勃的青年除掉国家之蛀虫,恢复大明昔日的荣光。

覃博桐和常延龄等军官生因为皇帝陛下朱由校的出现都不由得将胸膛挺得更加直,炯炯有神的双目平视着前方,当朱由校亲口喊出一声立正之后,全都整齐一致的出了比以往更加响亮的撞击声。

感觉自己表现很好,许多军官生都暗暗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

朱由校也不住的点了点头,拍手称好,并跟着这些军官生们一起奔赴景山,看他们接下来的体能拉练。

由皇帝在一旁看着,这些军官生倒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从爬铁栅栏到跑独木再到跃堑壕时,一个个倒也是奋勇争先,即便是独臂的鳌拜也能在独木上奇迹般的保持平衡且快通过。

见这些军官生们虽不过几日训练但也有了些效果,朱由校也就没有因为毁了自己景山后花园十亩蔷薇圃而后悔。

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就在景山之下,挨着紫禁城不远的地方建设一座讲武堂,训练场就以此为基础扩建,日后武官训练自然不能局限于弓马骑射,军官生培训也应该有所准备。

既是新年,群臣自然也要上表向朱由校庆贺,各种祥瑞与贡品也是66续续的被送进宫中。

朱由校也不是刻薄寡恩之人,大臣们只要听话,肯实心办事,他也不会表现得太吝啬。

念及虽有许多京官有地方官的孝敬,但亦有清贫衙门的官员难以度日,朱由校索性也给他们了一笔“年终奖”,加四倍俸禄放,并宣旨以后此为惯例。

除此之外,朱由校给一批去年卓有贡献的大臣赐银赐物,且同时对货物额在一千两以下的普通商贩也豁免了一个月的钞关税收。

秦晋两地的赋税也被朱由校以旱灾为由豁免了一年。

一时间,群臣对朱由校赞誉自然不少,但只有朱由校自己知道,他的内帑到现在就一直是在往外拿,回收的税收根本就填补不了各处的花销。

“陛下,王在晋来报,辽东如今闹春荒,数十万军民衣食堪忧,恳请朝廷拨银赈济并补去年所积欠响银共计五十万两。”

王承恩话刚一出,朱由校手里的笔顿时就落在了纸上,很愕然地看向王承恩,紧接着,突然咆哮道:“五十万两!他当朕真的是土豪吗,一个月前要走朕三十万石粮草,如今又伸手来要响银,他王在晋除了找朕打秋风,他还能干什么!”

“陛下息怒,非王在晋要,实乃辽东军民只看钱办事,这比去年算要得少了。”

王承恩这么一说,让朱由校怒火更深,一拳砸在案桌上:“朕若是不明事理,早砍了他的脑袋,给银三十万,粮草五万石吧,告诉王在晋,他是大明的臣子,不是辽东的国主,多体谅朝廷的难处,不要听他人摆布,若不然,朕让他当这个督师又有何用!“

第三百六十章 让李永芳首级挂到盛京城楼上第七十七章 自以为是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焕押往行在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叹华夏古人的伟大第五百零二章 对西伯利亚的强制性文化灌输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农家饭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触逆大明国威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访景仁宫第两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五十五章 军官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第三百五十一章 郑芝虎被擒第两百四十七章 游行第两百一十章 鱼死网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丝明志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第两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钱谦益献策第两百三十四章 骚乱第三十五章 处处花钱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三百七十二章 郑芝豹被围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刘汝愚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与封爵第五百六十六章 “卖国贼” 爱德华亲王第八十八章 袁崇焕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满门抄斩第两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的与时俱进第十二章 当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两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九十章 火炮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两百零八章 孔闻诗要求见皇帝朱由校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卫军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五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四百零七章 不过马革裹尸耳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终日的汉奸们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业公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两百六十八章 遇刺与谋杀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哥萨克遇见毒气弹第两百一十一章 斩杀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宫 (第六更!)第五百零五章 准备让倭国消失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轻的皇太极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们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九十三章 会试第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扩张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第二更)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三十一章 钱谦益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两百五十一章 禁卫军进金陵城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亲自为诱饵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弹发射与路障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琏对战多铎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猪第两百四十一章 禁卫军兵围篱水阁第七十五章 变色龙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十章 孙之獬献宝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二十六章 将钱谦益打入诏狱(第五更)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债第一百一十五章 鞑子掠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