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崛起

跟着韩争来到徐州的几名大将,现在都在徐州下面接收地盘,而韩争这边的筹划,一直都没有向几人说过。

因此,在听到韩争这边的消息之后,不由得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要不是韩争一再向他们要求,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在下面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恐怕他们现在早就带着大批手下赶过来了。

不过,各将领依然亲自派出了各自的卫兵,前来看望韩争,同时,又有意识的安排数百人进入徐州城,留在韩争的身边。

不过他们在第二天的时候,就被韩争赶了回去,他现在的唯一要求就是让那几个手下尽快把徐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点吸收消化。

接下来,各个报纸在国内政治和军事都低迷的情况下,开始大肆报道这一事件,尤其是已经在长江流域初有名气的皖北日报更是反应及时,把事件的整个经过说的生动无比,尤其是对陆建章的小动作和证人证词更是详加描述,而韩争手上的照片更是扩的大大的放在了皖北日报的首页!

接着,其他报社子不甘落后,想方设法的挖掘内部消息,然后迅速的刊登,同时,又对韩争及时善后,挽救乱局,对受难民众及时救助的事情报道出来,再加上陆建章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好,顿时民间对陆建章一片讨伐的声音。

陆建章想不到,就是死了,依然没有得到安生。

接下来,韩争再次安排民情处的人,偷偷联系上段祺瑞,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而自己也写了一份加急电报,直接送到北洋政府,在信封上对这件事情的“经过”没有任何私人语气的描述一遍,似乎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旁观者。

在电报的最后,甚至在陆建章脸上贴了点金,说是两人还算相处不错,没想到一夜之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时,信上把陆建章的死亡说成是坚决抵抗乱军,力战不退,而英勇牺牲的勇士。

不过在信上却是没有说出关于徐州归属的问题,有意的避开了这个话题。

就这样,韩争似乎是利用了一次偶然事件,暂时解决了自己在徐州的统治权问题,然后利用舆论把这件事情成功的混了过去。

不过,这件事情之后,北洋军政府那边对韩争的援助却是陡然停顿下来,只有前几天运过来的一部分。

同时,就连段祺瑞都开始有意的和韩争撇开关系,虽说最后礼物收下了,但是却没有在向韩争提供任何情报消息。

显然,北方在背地里已经对韩争这个新兴的地方军阀开始了戒备。

据民情处报告上来的消息,韩争终于知道了另外一件事情,在袁世凯接到自己电报之后,曾经在书房之中狠狠的拍了一挥桌子,同时对韩争大加痛骂一番。

不过在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袁世凯最近似乎是在进行着什么秘密的活动,连这种事情都没有追究,就这样,这件事情莫名其妙的平息了。

不过韩争却是知道,袁世凯为什么会放下这件事情,那就是韩争现在已经颇具实力,即使不能和袁世凯相抗,但是一旦把韩争逼到南方那边,还真的是一个大大的麻烦,况且就是真的袁世凯准备武力膺惩韩争的皖北军,韩争也不会过于害怕,就是因为袁世凯没有钱了!

明白点说,就是袁世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自己大军进行一场大规模战役了!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可不是一句虚话,况且袁世凯现在铺开的摊子太多,钱财自然无以为继。

不过,在民情处接下来的一份日常报告之中,却是引起了韩争的注意——袁世凯在进行秘密活动,而且活动似乎与日本人有关!

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韩争猛然皱起了眉头,出于对日本人本能的戒备,让他思考了好久,但是实在没有想到在一九一三年下半年有什么比较大的政治事件,因此只好让民情处在北京一带加强关注此事,同时搜集更多的消息,同时,韩争也在这上面留了一份神。

不过要说韩争这连着两次和张勋以及陆建章的冲突,最为乐见其成的,似乎是南方的一些人,皖北发生的一系列战事,似乎让太没一些人大为兴奋。

自从袁世凯在国会上面表现的越来越强势,列强出于欧洲地区的不稳定,也开始加大对袁世凯的支持,想要在欧洲爆发战争之前,尽可能的让中国成为各自的一方。

如此以来,南方在这时候可是颇不好受,可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这次可以说是北洋的内部斗争,让他们充满了看笑话的恶趣味,他们可是记得陆建章对革命党人的屠杀,张勋对南京的攻打,而韩争抢占革命党安徽控制权的事情。

但是不管他们怎样猜想,但是对于未来,韩争很是有期待呢。

时间过的很快,尤其是当一个人处于忙碌中的时候,更是快的惊人。

在一九一三年的最后两个月里,韩争已经完全整合了皖北和徐州之间的衔接,地方守备力量也迅速的加强,各地治安治理的初见成效,各种机关逐渐的完善。

可以说,整个皖北和徐州地区就像一个开动起来的发动机一般,迅速的开动起来,每天都是新气象,每天都有新变化。

徐州本地的许多被迫关闭,频临倒闭的工厂在韩争的扶持下,重新开工,街道重新恢复了人气,虽然短时间很难称得上繁华,但是依然在复苏着。

而韩争在收获了徐州遗留的大批资产将近三十万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被投入到了煤矿开采和军工厂的扩张,在徐州军械所的基础上,把原来零散的军工生产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再加上最近收拢过来的人才,军械所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小口径和中口径的大炮,虽然产量不高,这确是一个完美的开始。

不过唯一不好的就是,这里面的花费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些。

这段时间,如果说唯一让韩争有些惊讶的,就数十一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情了。

不知道皖南的那个都督受到了谁的蛊惑,竟然发动军队,趁着韩争军分布在徐州一地的时候,悍然联合那些被韩争打压的皖南和皖北之间的小军阀,集中进犯韩争的皖北地区!

不过,这也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别看这些人来势汹汹,而打头阵的却是淮南等地的地方治安军。

这些人如何和韩争的皖北军对抗?!在那些人刚刚动手的时候,留守在皖北的韩争师第一旅的旅长陈锋就笑纳了,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对皖北的其余各地发动反攻,这让曹德彪和李慕禅等人因为不能随着北上而产生的郁闷之情消磨不少,早就想动手拿下其余皖北各地的韩争军,这次抓住机会,毫不手软,把战线利用蚌埠一地当桥头堡,迅速的占领淮南。

然后韩争再次从徐州抽调三千正规军支援,以淮南兵分三路,先后攻占定远、长丰、霍邱三县。

三路大军,一路由曹德彪率领,从定远兵发滁州,牵制合肥方向敌军;一路从长丰直达合肥城下,而最后一路大军却是在另两路大军的声援下,由陈锋亲自率领大军主力,从霍邱一路绕过合肥,挺近六安,在合肥反应过来之前占领整个六安地区,并向南占领舒城,三路大军对合肥的包围圈正式完成。

这让看到机会的韩争,再次放手,从地方抽调守备部队,组成五千名士兵的支队,为前线支援,准备一举拿下整个皖北,韩争这次的行军速度不可谓不快,快到各方还在想着徐州之事的时候,整个江北的安徽地区已经被韩争练成了一片!

而在这个时候,安徽名义都督胡万泰终于害怕了,本来就没有完全掌握的手下军队,面对这种情况顿时分崩离析,对合肥的支援更是没有一兵一卒,坐看韩争攻破合肥,把战线拉到了安庆城下!

最后胡万泰无奈之下,只好向距离最近的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南方各省求援,而又因为韩争现在兵锋距离南京实在太近,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南方联军一万多人支援安庆,这才让韩争有些意犹未尽的收手,不过自己却也是趁着这次机会势力终于渗透到了长江边上。

最终的结果就是南方和韩争成了赢家,韩争接收皖北几乎全境,南方趁机接收安徽南部和最富裕的沿江地区,可谓是皆大欢喜。

不过最倒霉的莫过于胡万泰,这位刚当上都督没有半年时间,就被南方下套,在韩争默契的配合下,黯然退出了权力的舞台,并最终被南方革命党暗地里杀害,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一九一三年,整个一年的时间里,是韩争的皖北军久经考验,也是大丰收的一年,不仅仅是军队上的胜利,更是政治地位的上升,地盘的扩大,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增强!

到一九一三年底,韩争手下的正规军已经突破两万,地方能够随时征调进军中的守卫部队一万五千人,成了名符其实的地方实力派。

也在这一年,韩争的名字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和南方的那些各省都督、老前辈以及北洋主要大将联系在一起,即将成为一个级别的存在!(。)他们充满了看笑话的恶趣味,他们可是记得陆建章对革命党人的屠杀,张勋对南京的攻打,而韩争抢占革命党安徽控制权的事情。

但是不管他们怎样猜想,但是对于未来,韩争很是有期待呢。

时间过的很快,尤其是当一个人处于忙碌中的时候,更是快的惊人。

在一九一三年的最后两个月里,韩争已经完全整合了皖北和徐州之间的衔接,地方守备力量也迅速的加强,各地治安治理的初见成效,各种机关逐渐的完善。

可以说,整个皖北和徐州地区就像一个开动起来的发动机一般,迅速的开动起来,每天都是新气象,每天都有新变化。

徐州本地的许多被迫关闭,频临倒闭的工厂在韩争的扶持下,重新开工,街道重新恢复了人气,虽然短时间很难称得上繁华,但是依然在复苏着。

而韩争在收获了徐州遗留的大批资产将近三十万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被投入到了煤矿开采和军工厂的扩张,在徐州军械所的基础上,把原来零散的军工生产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再加上最近收拢过来的人才,军械所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小口径和中口径的大炮,虽然产量不高,这确是一个完美的开始。

不过唯一不好的就是,这里面的花费消耗实在是太大了些。

这段时间,如果说唯一让韩争有些惊讶的,就数十一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情了。

不知道皖南的那个都督受到了谁的蛊惑,竟然发动军队,趁着韩争军分布在徐州一地的时候,悍然联合那些被韩争打压的皖南和皖北之间的小军阀,集中进犯韩争的皖北地区!

不过,这也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别看这些人来势汹汹,而打头阵的却是淮南等地的地方治安军。

这些人如何和韩争的皖北军对抗?!在那些人刚刚动手的时候,留守在皖北的韩争师第一旅的旅长陈锋就笑纳了,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对皖北的其余各地发动反攻,这让曹德彪和李慕禅等人因为不能随着北上而产生的郁闷之情消磨不少,早就想动手拿下其余皖北各地的韩争军,这次抓住机会,毫不手软,把战线利用蚌埠一地当桥头堡,迅速的占领淮南。

然后韩争再次从徐州抽调三千正规军支援,以淮南兵分三路,先后攻占定远、长丰、霍邱三县。

三路大军,一路由曹德彪率领,从定远兵发滁州,牵制合肥方向敌军;一路从长丰直达合肥城下,而最后一路大军却是在另两路大军的声援下,由陈锋亲自率领大军主力,从霍邱一路绕过合肥,挺近六安,在合肥反应过来之前占领整个六安地区,并向南占领舒城,三路大军对合肥的包围圈正式完成。

这让看到机会的韩争,再次放手,从地方抽调守备部队,组成五千名士兵的支队,为前线支援,准备一举拿下整个皖北,韩争这次的行军速度不可谓不快,快到各方还在想着徐州之事的时候,整个江北的安徽地区已经被韩争练成了一片!

而在这个时候,安徽名义都督胡万泰终于害怕了,本来就没有完全掌握的手下军队,面对这种情况顿时分崩离析,对合肥的支援更是没有一兵一卒,坐看韩争攻破合肥,把战线拉到了安庆城下!

最后胡万泰无奈之下,只好向距离最近的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南方各省求援,而又因为韩争现在兵锋距离南京实在太近,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南方联军一万多人支援安庆,这才让韩争有些意犹未尽的收手,不过自己却也是趁着这次机会势力终于渗透到了长江边上。

最终的结果就是南方和韩争成了赢家,韩争接收皖北几乎全境,南方趁机接收安徽南部和最富裕的沿江地区,可谓是皆大欢喜。

不过最倒霉的莫过于胡万泰,这位刚当上都督没有半年时间,就被南方下套,在韩争默契的配合下,黯然退出了权力的舞台,并最终被南方革命党暗地里杀害,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一九一三年,整个一年的时间里,是韩争的皖北军久经考验,也是大丰收的一年,不仅仅是军队上的胜利,更是政治地位的上升,地盘的扩大,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增强!

到一九一三年底,韩争手下的正规军已经突破两万,地方能够随时征调进军中的守卫部队一万五千人,成了名符其实的地方实力派。

也在这一年,韩争的名字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和南方的那些各省都督、老前辈以及北洋主要大将联系在一起,即将成为一个级别的存在!(。)

第166章 弃城第166章 弃城第55章 相托第152章 肉香第5章 完胜第137章 故人第81章 惩戒烟贩第64章 向杰的临别最后一把第3章 靶场射击第42章 军心初定第174章 小酒馆第172章 冲突第59章 向杰关于发家致富理论第88章 狭路相逢第159章 口袋第124章 大战之前(1)第174章 小酒馆第82章 初步的发展第100章 军人们切身感受的变化第23章 选择与领兵第22章 再见蒋百里第48章 炸桥事件的影响第132章 艰难的伏击战第53章 朴实的韩强第79章 吸食鸦片事件!第141章 新的开始第140章 上海来人第209章 乱匪的暗战第60章 不算好的开端第21章 婉拒第84章 招兵规划第52章 临行三件事第81章 惩戒烟贩第134章 定皖北第137章 故人第43章 初具气象第161章 张树元的反击第13章 一九一零年第115章 谢幕(1)第23章 选择与领兵第67章 火车上多出来的人第74章 营救第2章 小队长第80章 诉说第173章 夜色第73章 夜间杀敌!第22章 再见蒋百里第93章 击溃第148章 皖北军的主动后撤第34章 小人嘴脸!第47章 相逢第138章 城上城下第100章 军人们切身感受的变化第47章 相逢第125章 大战之前(2)第91章 拖出去喂狗!第9章 关于未来第125章 大战之前(2)第80章 诉说第15章 风起第152章 肉香第33章 战事将起第64章 向杰的临别最后一把第80章 诉说第142章 新的开始(2)第155章 支援第37章 旧人传消息第14章 后方的潜伏者第73章 夜间杀敌!第90章 惨烈的战争第77章 南北停战第65章 外快第34章 小人嘴脸!第37章 旧人传消息第115章 谢幕(1)第70章 就食皖北第41章 众心欢第106章 亳州之战(3)第36章 骤相逢!第37章 旧人传消息第53章 朴实的韩强第130章 城头变故第115章 谢幕(1)第47章 相逢第100章 军人们切身感受的变化第120章 不甘与暗潮第148章 皖北军的主动后撤第92章 再战第173章 夜色第88章 狭路相逢第129章 兵临阜南城下第44章 喜相逢第87章 乡老的支持第33章 战事将起第44章 喜相逢第101章 图取亳州第51章 命令!第169章 点破第22章 再见蒋百里第86章 敌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