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

ps:感谢海华帝国大帝同学100币打赏支持!

“树欲静而风不止!”

梅东兴一天之中先后接到刘五、张振勋两拨人送来的情报,语气不大轻松道“护航船队还没有离开,一些牛鬼蛇神就跳出来准备朝船队下手,王将军,南洋军团身上的担子不轻呀!”

“南洋军团正规军只有五千人,而且分别驻扎在安南、宋卡、纳土纳群岛三地,军事力量分散,难免被有心人发现破绽。”

王大山摇头道。

“如果和那些洋人的狗腿子们打起来,王将军有几成胜算?”

“击败南洋诸多华人甲必丹的势力难度不大,不过击败他们容易,想要将他们全部消灭十分困难。”

“安南、纳土纳群岛、宋卡三地华人民兵总数有七八千人,开战前再将分散南洋各地的太平会会众集结起来,我们的武装实力应该是那些华人甲必丹的四倍以上,难道凭借如此实力还不能解决他们?”

“战争胜负不是按照这种方式算的。”王大山苦笑一声,解释道“计划偷袭运输船队的华人甲必丹们背后有荷兰人支持,说不定英国人在其中也插了一脚,如果我们不能在海上交战中将他们重创或者全部剿灭,逃脱出去的华人甲必丹必然更加依赖荷兰人,那样的话我们很难再对他们发动攻击。”

太平会是南洋地区最大的地下势力,但是太平会的势力只能延伸到荷兰人势力真空或者控制力度薄弱的地区,对于由荷兰人和听从荷兰人命令的华人甲必丹控制的地区,太平会一直以小心谨慎的方式进行暗中渗透,尽量与荷兰控制地区的华人甲必丹势力保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太平会在战时归属王大山指挥,但是对于太平会下属会众的战斗力,王大山却没有很大信心。

“总督大人在本土呆过一段时间,应该见识过国防军本土部队的训练情况?”

王大山停顿一会,接着问起了国防军本土部队的情况。

“不错,我曾经陪同殿下视察两次军队。”

“那梅大人认为南洋军团与本土部队的实力对比如何?”

“南洋军团与法兰西、荷兰殖民军相比算得上精锐之师,不过与本土部队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

梅东兴实事求是道。

“殖民军是二流部队,比不上法国、荷兰两国国内的正规军,南洋军团和他们相比意义不大。”

王大山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继续道“南洋军团的武器装备按照国防军正规部队的标准分配,但是因为南洋距离本土太过遥远,运输费用昂贵等原因,南洋军团士兵的实弹训练强度只达到国内部队的六成,而且南洋军团部队缺乏与白人国家的战斗经验,在实战能力上面,与本土部队也有不小差距。”

“南洋军团虽然是正规军编制,不过普通士兵和基层军官主要从安南、东印度群岛等地选拔,老兵比例比国内部队差了不少,综合作战能力稍弱一些也能够理解。”

“梅大人没有为汉王殿下效力前,在澳大利亚管理着大小八九百号人手,梅大人应该清楚维持一支武装力量的难度。

拿南洋军团五千正规军来说。殿下每年拨付军费两百万汉元,折合白银一百零七万两。

除去军饷、武器维护费用、士兵衣食住行吃等基本花费,部队再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实弹演习,军饷就使用的差不多了。

国防军是一支火器化的部队,实弹训练和战术演习频率不足非常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在正规作战中,南洋军团应该能够应付同等规模到三倍规模的洋人殖民军队,但是把那些装备老式淘汰火枪的民兵部队、太平会会众拉上战场,却很难发挥出令人满意的战斗力。

所以梅大人,太平会会众用来对付装备冷兵器的土著武装和民间的华人武装还可以,把他们调派到前线与荷兰人扶持的华人甲必丹以及荷兰殖民军作战却十分不智。”

“国内大战在即,为了储备战争物资和预备突发事件的需要,殿下正在多方筹措资金,这个时候却是不可能给南洋军团增加军费。”

近代军队的吞金能力与装备冷兵器的部队不可同日而语。

汉国本土自占领阿根廷南部后,人口猛增到五百多万,适龄男子数量达到一百五十万人,但是与相对庞大的适龄男子人数相比,汉国国防军的数量七八年来一直维持在四师三旅的规模,直到1878年年初,为了应对阿根廷战争的需要,才将四师三旅七支主力部队的编制补充完整。

包括四师三旅在内的近十万国防军正规军每年军费数额是多少呢?

按照一挺汉国自产的步枪成本价十五两银子,一门加特林机枪二百两银子,一门75毫米野战炮三百两银子计算,不算炮弹消耗,成立一个满编师1.2万人的部队,光是武器采购费用都需要至少两百五十万两银子,九万国防军陆军部队则需要一千八百多万两银子。

而海军和陆军相比,军费开支只会多不会少。

李明远重生十年,布局橡胶工业、完善汉国基本工业发展,也可谓是尽心尽力。但是每当一笔白花花、绿油油的银子、英镑入手没多久,马上又像流水般花了出去,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为了国家发展,汉国政府包括李明远在内,不仅没有攒下多少余额,还欠下不少国债。

需要资金投入的方面数不胜数,汉国政府为了大局考虑,只能限制南洋军团的军费开支,不过李明远举债发展国家的效果也是很显著,最明显的是政府名下的一家家国有公司,汉国远洋航运公司、新京机械制造厂、汉国钢铁公司、新京军事造船厂……

包括新成立不到两年的汉国矿业公司等,随便拿出来一家都可以卖出几百万两甚至几千万两白银的高价。

梅东兴站在文官的角度赞同汉国实行的发展战略,而王大山自小护卫在李明远身边,对李明远忠心耿耿,也不会违背汉国政府的命令,因此,王大山将南洋军团面临的困难一一提出来过后,给出了应对华人甲必丹挑战的办法。

“华人甲必丹逃回陆上后,我军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打击,因此,要想将他们全部消灭,我们还要从海上想办法。”

王大山说着铺开地图,拿出标尺测量完成后说道“从索马里基斯马尤到南洋马六甲外海大约6000公里,以胡大人和李将军所部海军的航行速度计算,大约需要三天时间,而那些华人甲必丹们准备在半个月后袭击运输船工的船队,所以我们可以提前通知胡大人和李将军,让他们暂缓出发,等到十多天后集结海军主力潜行至马六甲外海,配合我军剿灭诸多华人甲必丹和荷兰人支持的海盗船队。”

“请李将军的舰队配合作战确实有可操作性,不过张振勋提到的洋鬼子柯比是什么背景我们还不清楚,仓促出击会不会得罪英国人?”

梅东兴考虑到柯比的英国人身份,有些担心道。

“这个问题梅大人不用担心,军事情报司司长梁兴提供了一份有关柯比的情报,梅大人可以先翻阅查看。”

王大山说完对着自己的副官吩咐几句,十多分钟后,副官拿着一本几十页的记事本走进会议室。

“柯比,国籍英国,名下拥有神户铁工厂、神户钢铁厂、造船厂等大小二十多家企业,因为商业扩张过度,欠英国汇丰银行八十万英镑、怡和洋行二十万英镑……”

仔细看完洋鬼子柯比的情报介绍,梅东兴松了口气,笑道“原以为柯比在英国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现在才知道不过是个装模作样的纸老虎,不过一个身份低下的英国工人,能够混到现在的地步,但也让人佩服。”

“梅大人可能没有和柯比这个洋鬼子打过交代,十七年前,在浙江常州时,我却见过柯比几次。”

王大山回忆道“当时柯比在租界当警卫,侍王殿下占领常州后,柯比带着一杆步枪十多发子弹声称要帮助天国兄弟抗击清军,侍王殿下听到下面兄弟报道后,裳了柯比一百多两银子,把他安排在洋兵队里,后来柯比借口身体受伤脱离洋兵队,然后借着天国的名头和侍王赏赐的银两在常州城里做起了生丝生意,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一万两银子,再后来侍王撤离常州就没有听到他的消息,直到梁司长提到有个洋人窥探江南造船厂船工,我才重新认出他这个洋鬼子。”

“哈哈,看看王将军和柯比还是老朋友了。”

梅东兴笑道。

“梅大人开玩笑了,洋鬼子柯比眼里只有金钱,为了获取巨大利润,他敢冒着生命危险和荷兰人、华人海盗合作,用以谋取两百多江南造船厂船工,这样的人是养不熟的狼,不会有朋友的。”

“那倒不一定,柯比既然能够在天国、日本、满清政府三方间获利,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国内正处于发展时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柯比能够为汉国效力,政府也不会吝啬于给予他应得的酬劳。”

梅东兴是一名政府官员,他处理问题时考虑更多的实际利益,只要柯比能够为汉国带来好处,梅东兴不在乎柯比个人品行如何恶劣。

“梅大人既然打算留下柯比,那么半个月后,在下如果俘虏了此人,一定会将他活着交给梅大人。”

“如此,有劳王将军费心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第一百四十五章 莫兰迪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七章 罗林山第一百八十章 战后影响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制与巴西方面情况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第五章 动员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三百零九章 整顿二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七十六章 冲突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章 占领矿场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四十三章 城门迎接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 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结束第二百一十章 洪门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四十章 夜谋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第四十章 夜谋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九,二章 破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五章 动员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四百五十章 战启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一百二十四章 龟岛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一百七十二章 稳固发展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一百八十八章 贷款博弈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国军官代表团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四章 军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运业 二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马尤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骑兵之殇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军舰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一百四十二章 农业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六十一章 华人海盗第二百八十章 末路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