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劳工问题

就宋卡问题的处理及后续应对泰国、海峡殖民地的干涉商量出一个初步的对策后,

梅东兴接着讲出另外一件要事,

“前天晚上,吉隆坡甲必丹、霹雳州甲必丹、丁加奴州甲必丹等共十七位马来半岛华人甲必丹,托章大人留在南洋的亲族给我们留信,声称愿意与南洋军团合作,共同驱逐进入马来半岛地区的印度殖民军警和劳工,而且为了说服南洋军团牵头组织,他们还提前预备好了30万两白银,答应事成之后,再交付100万两白银作为报酬,诸位,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中央刚刚传达命令,南洋军团和太平会等外围组织要收缩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因为印度军警和劳工的事情强出头,只怕会让英国人更加忌惮我们的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指令相违背,我认为,不应该答应他们的条件,替那些甲必丹和支持他们的土著酋长强出头。”

“英国人引入印度殖民军和武装警察,首先损害的是马来半岛土著酋长和依附英国人势力的华人甲必丹,势力收缩以后,我们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主要分布在纳土纳群岛和宋卡两个地区,印度殖民警察的存在威胁不了纳土纳群岛和宋卡的安全,在下同样认为,不应该介入马来半岛土著酋长、海峡殖民地华人甲必丹们与印度军警的冲突中。”

“梅大人,在下有点不同的看法。”

“陈兄弟请说。”

“英国人引入印度殖民军和武装警察,无非是平衡土著酋长和甲必丹们的势力,在三方势力之间制造矛盾和不和,从而挟制土著酋长和甲必丹势力的增长,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土著酋长、甲必丹们都是依附英国人的附属势力,他们与印度军警的矛盾与南洋军团无关,

但是,诸位大人不要遗忘了另一点,英国人从印度引入的不只是印度殖民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还有一批数量更多的印度劳工,中央政府派遣部队驻守南洋,看中的是南洋距离大陆地区近、华人移民众多的原因,

最近十年,本土地区百废俱兴,急需青壮劳力补充,南洋本地华人和来自大陆地区的劳工,一批又一批的转移到本土地区,虽然中原、江南地区灾害频发,在大陆地区活不下去的同胞源源不断的出海谋生,填补了南洋本地华人迁移南美后留下来的人力空缺,

但是移出和输入的人口一直维持在一个大致平衡的状态,从1870年到现在,南洋地区总的华人数量并没有明显性增加,稍后十年二十年,国家打通本土到南洋的太平洋航线,往返南美、南洋的远洋运输船只数量更多,南洋当地的华人人口流失速度可能是现在的两倍或者三倍四倍。

南洋是连接本土和大陆的中枢纽带,咱们华人从两百多年前开始,就不断下南洋谋生,南洋各地几个重要的城市和矿产产区都是在华人来到当地后,才发展起来的,南洋气候炎热、瘟疫、蛇虫遍地,自然条件远远比不上土地肥沃、四季气候凉爽温和的潘帕斯平原,

随着下南洋华工们对本土了解的增多,最后愿意在南洋留下来的人数只会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南洋地区华人人口流失或者是人口数量长时间停滞不增长,留下来的人力空缺要么被当地土著补上,要么被英国劳工填补。

当地土著懒惰成性,他们占了土地,不会开发利用,最后仍然要靠华人开垦开发,而印度劳工虽然效率也不高,但是因为秉性顺从驯服,再加上印度距离南洋近以及印度本土人口数量庞大两方面原因,他们很有可能取代华人同胞,成为南洋第一大外来人口。

梅大人、王将军、李将军、梁大人,想必四位都明白殿下的英明神武,根据本土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殿下的雄才纬略,不出二十年,本土人口必然是现在的两到三倍,那时候国家综合实力远超过现在,南洋地区对国家的发展也会更加重要,殿下和中央诸位大人们不会一直看着南洋被西方列强掌控,

但是,如果依照最坏的情势发展下去,印度劳工取代华人成为南洋第一大外来族群,本土有实力将军事实力投送到南洋地区,也很难在印度劳工与西方列强合作的条件下,达到目的。”

“殿下确实有未来插手南洋的打算。”

梁兴点点头,开口道“不过,陈兄弟认为认为印度劳工的持续移入,会取代我们华人,成为南洋第一大外来族群的担心单有点多余。”

“请梁大人为在下解惑。”

“原因有四点。”

梁兴解释道“一,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底层印度人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迁移和出海移民需要得到地主和土邦土王的许可才能通过,而底层印度人相当于土邦土王和地主的私有财物,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答应放底层印度人移居海外。

其二,印度本土大小数百个小邦国,

一个印度人从居住地方离开,要经过许多不同土邦统治领地和缴纳每个领地设立的税收才能出海离开,但是底层印度人本身就一无所有,更不可能支付起出海的花费和税收支出。

其三,南洋受到东方文化圈影响,而且江南沿海地区百姓有下南洋习惯,华人下南洋后,能够很快在当地立足,而印度人却没有这种优势。

其四,印度劳工迁入马来半岛,本身不是自发性的,而是由英国人主导情况下,被动移入,这种情况下,每移入一批印度劳工,印度总督殖民政府都需要与印度土邦王公协调,两方达成一致后,再花费一部分运输成本才能将人运输到马来半岛。

海峡殖民地接受印度总督领导,小规模的印度劳工移入,还可以靠印度殖民政府与印度土邦王公协调解决,但是大规模的劳工输出,不仅会带来大量的成本支出,而且也会激化印度殖民政府与土邦王公的矛盾,在经济和潜在政治利益上面,大规模输出印度移民并不划算。

所以,综合四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英国人就不可能大规模引进印度劳工,但是从海峡殖民政府目前的行动分析,小规模的印度劳工输入和印度军警常驻马来半岛,怕是已成定局,单靠马来半岛土著酋长、甲必丹们的阻挠反对,最多延缓他们移入的时间,却改变不了英国人的决心。”

“靠土著酋长、甲必丹们成不了事,不过借着他们的手,挑起与英国人的矛盾,对改善南洋军团在南洋的处境有一点帮助。

梁兄弟,你替我回绝他们的邀请,就说南洋军团实力不足,无法支持他们的行动,不过,为了表示对他们正义行为的支持,南洋军团愿意处理一批德式步枪给他们,同时建议他们限制事态发展,只针对印度军警、劳工制造事端,不要把事情扩大到英国白人殖民军队身上,免得最后难以收场。”

“职下明白,南洋军团和太平会将置身土著酋长、甲必丹与印度军警冲突之外,不会给英国人留下把柄。”

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亚第一百七十一章 布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国介入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八十六章 进攻失利第三百八十五章 风华正茂第二百六十六章 实力对比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二百六十九章 圣菲下第九,二章 破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动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云动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一百二十一章 内部不稳的巴西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国政策转变 二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二十章 传递情报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六十八章 演习开始前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八十七章 战斗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二百一十四章 经济贸易合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一百一十五章 扫荡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十六章 建国地点的选择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见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五十一章 热血宣言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发展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顿风暴 完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三十八章 发现宝藏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个问题第五十七章 明朝遗民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击炮和商谈购买工业机械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与改革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二百章 改造国民性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态扩大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变第三百章 被封锁弊端第一百七十章 招揽华人武装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们的国将陨落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飞龙岛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六十九章 总统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第二十六章 激战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谈成功,战争结束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与民同乐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章与战功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马尤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战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零三章 解决男女失衡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一百九十九章 军政分离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万金油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