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

长安(科尔多瓦)城郊,两列冒着浓烟的蒸汽火车,拉着刺耳的鸣笛驶进火车站。

长安火车站位于距离市中心二十里外的文安镇,受益于政府的大铁路发展计划,长安火车站成为南北铁路交通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每个月都有数以万计的商人、士兵、普通百姓,通过搭乘火车,将本土百姓日常所需的粮食、肉类、工商业产品以及重要的矿产资源,运输到全国不同的地区。

铁路是盘活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1879年政府规划建设的四条主干铁路中,北部路段的松江—漳丘(圣萨尔瓦多—德胡伊伊市)铁路于1880年5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17日,淮阳—松江支干铁路建设完成,12月29日,永年(图库曼市)—漳丘支干铁路建设任务完成,1881年1月7日,淮阳—松江支干铁路与前几年建设完成的淮阳—长安支干铁路并轨通车,1881年1月14日,松江—漳丘大铁路的四条支干铁路全线并轨通车,汉国本土也因此有了第一条沟通北部森林、西北部山地与中部潘帕斯平原的远程铁路。

松江—漳邱铁路比政府计划中的建设日期推迟了约一个半月时间,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建设经验不足,发生了两次铁路路基坍塌和一次山洞挖掘失败的事故,从而导致了德国设计工程师和本土工程建设部队临时变更施工计划,在晋州铁路路段绕过一段长约十二公里的山陵地区,将晋州境内铁路路段总里程增加了八公里,拖延了总体的施工进度。

第一次在外国工程师协助下修建铁路,中途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不过鉴于铁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881年3月20日,经过中央各部门主官讨论,上报李明远批准,铁路发展司从工部中剥离,单独成立铁道部,负责铁路建设、管理、维护等相关事务。

伴随着国家人口增长、国土面积增加以及政府内部各项事务增多,早期设立的中央十二部、院中,有些部门职能事务增加、各细分领域职责、职能事务不明,也由此带来了数百起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责任的事件,甚至有四起牵涉到重要的军、政事务案例,官司打到了李明远这里。

工部、户部、财政部、总参谋部是日常牵涉最多的部门,工部经常因为水利建设、财政建设拨款、涉军事工业等领域与户部、财政部、总参谋部发生职能冲突,而户部、财政部也会因为其他原因,与商业部、吏部等部门发生纠纷。

面对各部门之间的乱象,李明远已经就重整中央合部、分割细分部门职能的问题与主要官员们展开了讨论,并且初步达成了分割财政部、户部、工部、总参谋部四个权力过于集中部门的共识。

按照李明远的计划,财政部将分割出审计部、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两个新部门。

户部分割出国土资源管理部,工部除分割出铁道部外,还将分割出水利建设部,而总参谋部则一份为二,分别建立独立的海军部、陆军部。

其中,审计部主要负责对和国家发展有关的重大项目、财政部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统计,以及对国有工业资产的监督管理。

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在原有货币发行、维持对外汇率稳定的职能基础上,新增对本土民间银行、金融、借贷领域的管理与监督权,同时提升其行政级别,与原本的十二部院拥有相同的行政等级,直接对皇帝负责。

国土资源部负责本土土地资源分配与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内容。

户部则保留本土户口管理、奖励生育政策的施行与监督、军属、有功人员、残疾军人的奖励与生活保障等职能。

水利部负责本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

制定全国和跨区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重要流域、区域以及重大运河挖掘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组织百姓进行排洪泄水、抗旱救灾演练,制定自然灾害应对方案,制定并监督工农业用水实际情况等方面内容。

而剥离出水利部和铁道部以后,工部的行政职能则变更为规划本土轻、重工业发展布局,申报与审核重大工业发展项目,从国家层面角度,监督与管理本土各工业企业、工厂、公司。

各行政部门分解与拆分过后,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将由原本的12个增加到19个,分别为户部、财政部、吏部、礼部、教育部、刑部

工部、外交部、商业部、督察院、立法院、咨议会(由退役士兵推选代表和各地方百姓推举代表组成)、铁道部、审计部、水利部、国家银行兼金融管理部、国土资源部、海军部、陆军部。

新增加的部门细化并明确了职能责任,同时也避免了一些部门职责过重,权力缺乏制衡的弊端。

分化与制衡是治理国家必要的政治手段,通过细分行政职能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同时也给手下的官员、军官们留下更为畅通的上升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获得阶层上升,这才是变更中央各部门职能的目的之所在。

火车停靠进站,并排两列的火车舱门打开以后,从车厢中涌出各色不同的人等,穿着粗布短衣的普通百姓、穿着西服、手持文明棍的西方洋人、外交官,还有更多的则是脚步匆忙,身上穿着磨损过度的绿色军装士兵、军官。

大铁路计划是十年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1881年七月,本土的铁路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持续进行着,这些身穿绿色军装、身上提着各式建设工具的士兵们,都属于工程兵部队的一员,在十年发展计划出炉之前,汉国本土虽然有一支常备的工程兵部队,但是它的人数只有三五千人,规模并没有现在这么庞大。

1879年9月份阿根廷战争正式结束以后,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和本土交通发展规划需要的庞大劳动力,汉国政府决定从二线警备军和三线民兵后备军中抽调士兵,充实工程兵部队,并且在三年内,将工程兵部队的人数扩充至十万人,

快速扩充后的工程兵部队除去保留四千人的技术兵种,其余部队在进行简单的军事技能训练之后,主要用来执行铁路建设工作,而在工程兵服役期间,他们的军饷和劳动补贴一律按照二线警备军标准发放,

服役期满后,表现良好且专业技能合格的士兵将获得进入工兵兵野战部队服役,从此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技术军人,

而那些条件不符合军队要求和不愿意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工作的士兵,则会在服役期满后,按照本人意愿,选择领取军饷补助,或者响应国家号召,到新开发的州县,领取国家优先发放的一户五十亩耕地或者五百亩牧场草地的奖励,在一片刚被开垦出来的家园,开启新的生活。

本土的工业发展相比一般的后发国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因为时代限制和国家人口数量的相对不足,轻重工业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从事工业领域的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薪水,对比一户六口之家,拥有一百亩耕田或者一千亩牧场的华人农民而言,并不占据经济优势,所以,在十九世纪末期,南美这个农业发展比工业发展更具有利益的地方,更多的工程兵们选择服役期满后,到新开发的州县,一家人分到五六十亩、一百亩耕地,或者五百亩到一千亩范围的牧场。

大汉帝国的核心是广袤的拉普拉塔平原和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潘帕斯大草原,在中部地区,草原的面积更广,一户移民五百亩到一千亩面积的草场,能够饲养数数百头到一千头不等数目的牛羊牲畜,而且和耕种田地相比,同等人口的一户家庭,能够分到近乎多十倍的牧场土地,牧场上面产出的牛羊,出售的价格,也比粮食要高,为此,越来越多的百姓见识到甜头,更倾向于选择占用劳动力少、产出比高的牧场作为成家立业的根本。

农耕民族与畜牧民族的界限在南美汉国迅速混合乃至消失不见,究其原因,无怪乎潘帕斯地区虽然以草原为主,但是当地的降雨量远超过400毫米,潘帕斯草原也没有蒙古草原常见的干旱、寒冷等极端天气,反而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华人居住,只不过因为特殊的原因,导致牧草没有被森林取代而已。

所以那些养殖牲畜的华人们并不需要经历游牧民族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他们可以按照原本的生活习惯,在一片地区定居,在居住的房屋附近种植树木,因为雨水充裕,房屋附近种植的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可是没人居住的草原上,却很少看到树木,至于原因,无论李明远还是普通的华人百姓都不清楚,也只是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南美特有的类型。

第五十五章 打赌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对英和谈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二百六十一章 战后收获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势力收缩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风波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四百四十一章 布局与准备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贸易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乱局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十一章 狙击比试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与共识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势发展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盗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六十七章 会见威斯特上校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八十章 印第安人得救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四章 军火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续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九十七章 和谈第二百二十章 留学生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二百二十九章 矿产资源开采与电力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七十二章 临行前第三百一十章 整顿三第四百四十章 装甲战舰时代来临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一百零五章 奥利瓦战斗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波再起第465章 无题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乱第八十五章 后续部队情形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九十八章 华人独立军反应第三百四十章 无题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二百零四章 延迟的南洋消息第六十四章 得知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六十五章 《军法条例》第四百零六章 少壮派军官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四百六十章 英国公使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国 下第四十一章 暗中交易第二百九十章 战后发展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八章 战后总结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后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