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国人 二

汉国、德国两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年增长,德国资本在汉国本土也受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但是,受限于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和华人族群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并不是完全平等的。

拥有德国背景的钢铁、机械、车床制造等重工业产品获准进入南美汉国本土市场,而汉国方面的优势产业,比如化工、电力、医药等领域产品,却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以获得与德国商品同等的待遇。

除去工业和经济贸易领域的不平等,在世界政治外交领域中,汉国也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

1884年柏林会议,德国作为主办国,以出卖汉国在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利益为筹码,利用欧洲诸国在非洲地区的殖民矛盾,为德国自己的殖民事业窃取好处。

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汉国和德国最初也是因为利益缔结了经济合作,但是,即便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以徐之宣等人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仍然不能原谅德国人的背叛,没错,在徐之宣眼中,德国人在柏林会议中的表现,就是对汉国、德国友谊的背叛,是一种令人不耻的行为。

汉国方面虽然从德国人手中购买了急需的工业设备,利用聘请的德国技术人员、专家,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汉国全体国民用辛勤劳作赚到的金钱换来的,德国人并没有看到友谊的面子上,免去汉国购买机械和聘请技术人员的花费。

不提国家间的友谊,在私人方面上,汉国皇帝李明远先后挽救了德国皇子和德国现任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性命,以私人感情而言,德国皇室欠了汉国皇室的恩情,可是面对汉国皇室的恩情,德国人做出的实质性回应却非常有限。

增加汉国留学生数量、加强两国间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德国皇室虽然打着两国皇室友谊的名号实行这两种政策,但是促使德国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依旧是其中蕴涵的对德国方面的好处。

柏林会议虽然过去近五年时间,但是柏林会议的影响却依旧没有消散,一场由欧洲列强主导的殖民地瓜分利益,让汉国国民们认清了欧洲列强的本质,很多原本因为汉德两国合作,而对德国产生好感的国民、军人,也在感受到耻辱之后,学会了理智看待本国与西方诸国的合作。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相继体会到排华风潮和柏林会议显露出的西方国家真实面目后,残存在徐之宣身上的少许东方儒家思想彻底消失不见!

唯有国家强大,方能赢得西方国家的尊重,柏林会议强加在南美汉国国民身上的屈辱,也唯有用军人的铁血和英勇洗刷!

心中压抑着一种雪耻的血气,因此,在陪同德国军官教导团前往新京府的整个过程中,徐之宣虽然脸上保持着对德国人的尊重和礼仪,但是却一直没有在除军事和军工技术以外的领域中,主动与他们交谈。…………

1889年4月2日,经历一周跋涉,德国军官教导团团长和德国驻汉国公使罗伯茨男爵如期抵达新京府。

在新京府旧时的皇宫内,德国公使罗伯茨男爵开口第一件事情便是就五年前的柏林会议,对汉国方面做出解释:“在举行柏林会议之前,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首相阁下,都希望邀请汉国和汉皇陛下作为非洲地区利益相关国代表,派出外交使团,到柏林参与会议,但是,因为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四国的强烈反对,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首相阁下不得已放弃了邀请汉国代表参会的计划。

五年前,德意志帝国通过普法战争统一了德意志,但是法兰西国的实力仍然没有遭受根本性损害,在事关欧洲大陆的国际事件中,德意志帝国很难在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比利时王国、意大利王国的一致反对下,通过邀请汉国参会的决议,

柏林会议虽然是在德意志帝国的倡议下举行的,但是德意志帝国却无法饶过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等国家的意见,主导会议的方向和议程,这一点,还希望汉皇陛下能够理解。”

“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伯爵阁下需要为德意志帝国的国民负责,我能够理解贵国当初的举动。”

柏林会议已经过去五年时间,在一件过去许久的事情上面纠缠不放,除了满足意识的口舌之快,对汉国方面的利益并无益处。

李明远无意在柏林会议的问题上抓住不放,不过,利用德国人主动上门的机会,为汉国留学生们争取应有的尊重,则是必须提出的问题。

德国是汉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去除学成归国的学生,1886年之后,每年留居德国的汉国学生数量平均在一万人以上,数量日趋增加的汉国留学生逐步分散进入德国不同地区的高校就读,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随着汉国国家实力尤其是科技实力的提高,汉国留学生在德国高等院校教师眼中的印象得到逐步改善,但是,同样因为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经历西方工业文明洗脑和德意志统一刺激的部分德国白人平民,却对进入他们国家的华人留学生充满歧视和仇视。

他们依旧认为汉国留学生是和以往一样,只是一些懂得偷奸耍滑、狡猾懦弱的下等人,不配踏入白人居住的国土。

在柏林、法兰克福等华人留学生聚集地,激进白人故意欺辱华人留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

汉国驻德国公使馆多次就类似事件向德国方面提起抗议,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惹事的德国激进白人被抓后,往往只是被关起来几天或者仅仅被处于轻微处罚便被释放,而遭受欺辱的汉国留学生,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辈留学生,很难避免到类似的不公正对待,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国家的支持,换取留学生们得到更为公正的对待,李明远仍然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李明远将汉国驻德国公使馆以及留学生事务处上报的情况告之德国公使,然后停止讲话,静静的等待着对方的答复。

“抱歉,陛下,对于汉国留学生在德意志帝国境内遭受的不公正对待,我个人感到非常遗憾。”

德国公使躬身行礼表示歉意,然后起身解释道:“汉国华人和德国人有着相同的遭遇,两个民族都曾经遭受过艰苦和磨难。德意志地区的人民以前也曾经因为国家分裂,体验过被其他国家欺凌、侮辱的苦难,

虽然现在德意志国内的国民们对贵国留学生们存有一些误解,但是我认为,只要双方多一些了解和交流,以前一些不开心的误会,都会消失。”…………

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一百八十九章 贷款博弈二第十三章 秘鲁反应第十章 军中比武第二百五十八章 应对与布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旧交替的时代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发展汇报第四百五十六章 无题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七十九章 俘虏逃跑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战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务安排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永福归顺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二章 开始复习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三百四十章 远东影响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五十四章 狩猎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国公使 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丛林枪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会 完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变 中第五十九章 视察军工厂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国 完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舰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三百二十九章 兰芳来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七十三章 俘虏达丁尼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服厂第四十四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四十九章 商讨训练方案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马尤四第一百零六章 俘获铁甲战舰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纳西翁 完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九十九 摇摇欲坠的帝国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五章 动员第二百三十五章 学员与新编制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北分裂第一百零二章 断巴西联军后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备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军机构重组第九章 实力扩增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队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来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九十三章 战后分配第三十三章 印加宝藏的传说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胶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前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合演习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门二第二百零八章 洪春魁二第四百零二章 大扩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丛林枪声第一百六十二章 海军成军第一百四十章 船队归港,成立外籍军团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亚 完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长与融合第四百零八章 海军少壮派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