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读书有用!

艳阳高照,五里桥大队的社员们都在晒谷场上围着。

戴着草帽的姜馨玉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摊着一个账本,每个领了粮食的人都要过来签字,不会写字的就在姜馨玉写好的名字上按个手印。

大队长带着几个青壮在一旁称粮食的重量。

粮食是社员们最为关心的事,大队还是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来分的,这会家家户户不少连饭都不做就在这等着了。

姜馨玉现在对队里的账目还算了解,这几个星期放假没少去公房核账。

队里知青的分粮待遇和大队的社员们都是不一样的,当初开大会弄出人六劳四的范围并不包括知青们。

知青毕竟不是本村人,在劳动上也普遍不太行,女知青就更不行,这完全是体力决定的。七成是他们的生活保障,如果变成六成,他们必然会闹,所以当初开大会决定时,压根就没叫知青。

粮食分的一堆又一堆,在众人眼皮子下过称。

过完称后,一家几口一起把粮食运回家。

队长媳妇就站在姜馨玉旁边,和她时不时说着话,不远处还站着大队其它妇女同志。

“馨玉啊,你姐以后就在城里工作了,一个月多少钱?”

姜馨玉说道:“刚定下工作,第一年每个月还没多少。”

她是傻了才把具体数目说了。村里不乏有恨人有笑人无的人。

一群人见她不说,撇了撇嘴觉得这丫头现在精的很,还泼辣的很,上次把张凤梅都熊的说不出来话,可厉害着呢。

“那工作你姐是咋得的,和我们大家伙都说说。”

从前队长儿子李磊是队里唯一的进城工作的工人,后来陈奕成了电影放映员,在成为“先进分子”后他成功转正了,继这两人之后,姜玉珠成功进城了,成为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这咋能不让人羡慕?

地里辛苦刨食的哪个不想让自家子孙后代出息?

等签字的大爷按好手印后姜馨玉才说道:“县里单位招工,先去报名,还得考试,考过了之后大差不差就能定下了。我姐这工作前前后后差不多跑了一个月。”

“我姐为啥能得到城里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你们知道是什么不?”

一众大爷婶子小媳妇们都竖起了耳朵。

队长媳妇接话道:“还不是有文化!”

姜馨玉对她竖了个大拇指,“婶子说的对!文化是顶顶重要的。”

队长媳妇莫名骄傲的直了直腰板!她男人让家里孩子都上学,开销每年是比大队别的人家都多一笔,但只要有一个能进城获得工作机会,这都是值得的!

可惜村里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再者,就算是明白了,也不舍得掏钱让孩子去读书。

姜馨玉给队里的社员们当起了小老师,她想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要让她们对女孩儿更重视些。

“你们自己看看,不说城里,就咱们队里,以队长书记为首的干部们,哪个是没文化的人?”

一旁队里的干部们听到她的话下意识挺了挺腰杆,馨玉这丫头说的没错,他们就是文化人!

虽然他们中也不是人人都是高中毕业,也有只上到小学毕业的,但比起村里不少大字不识的,他们咋能不算是文化人呢?

“要是大字不识,城里是没有单位会要你的。”

有人反驳,“那可不一定,县里厂子里守大门的大爷就不识字。”

“还有不少工厂车间的工人,也有不少不识字的。”

姜馨玉一笑,“为啥守大门的工作轮的上人家就轮不到你?”

说话的大爷说道:“人家本来就是城里人,咱是村里的,和人没法比。”

姜馨玉点点头说道:“咱们在村里,本来起点就比别人低,所以就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文化,才有成为城里人的机会!”

“你说的轻巧,上学的钱都从哪来?家里小子这么多,嚼用都不够,哪有钱让孩子都去上学?”

姜馨玉被难住了,真是忘了这一茬了。

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人都穷的叮当响的。她家不是偷偷做买卖和陈秀云同志的娘家补贴,也是穷的叮当响的。

她只能觍着脸大言不惭的说道:“好好劳动,多挣工分,年底总能多分点。有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像我家也没啥钱,我们姐妹三人上学的钱都是我妈问姥姥家借的。日子会暂时的艰难,但总有好的一天。”

姜馨玉其实更想说少生点孩子,一家要是就俩孩子,她不信两个娃娃的学费还掏不出来。要是真掏不出来,那就是纯纯的抠了。

可现在每家普遍都有三个孩子以上,五个六个的也不少,一些没分家的人家,可有二十几口人,小孩就差不多近十个了,学费可是一大笔,不少人家都不舍得。

但这年头大家都卯着劲的生孩子,尤其都想要男娃,这话说了估计还要被人怼。

“你们也别总觉得闺女不是自家的人,让家里的闺女读书能…”

姜馨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让闺女读书可不是浪费?”

姜馨玉想了想说道:“让女儿读书,她是不是有可能得到城里的工作?比如我姐,不管她以后结不结婚,她是不是能回报家里?”

“不是你说的这回事儿,闺女结婚了还咋帮衬家里?还能拿着工资补贴娘家?婆家能乐意吗?”

现在的人思想根深蒂固的,姜馨玉老神在在的反问:“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只要孝顺,有出息了谁不回报把自己养大的父母?”

她不能和这些人说什么男女平等的话,因为这种观念他们是从骨子里不认同的,她只能从付出和回报以及孝顺上说事来让他们认同。

姜馨玉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不认同的,他们就觉得嫁出去的闺女就不算是自家的人了,让闺女上学有什么用呢?不是浪费钱?

大队长在此时扬声说道:“馨玉丫头说的对,知识文化是顶顶重要的,年年队里开办扫盲班你们都不积极,今年冬天再办,都给我积极点。不识字,你们能走出村里不?走到城里大字不识,和城里人说话是不是连话都说不利索?看到穿着体面的城里人,说话是不是都气短?”

大队里的大多数人只去过镇上,连县里都没去过,对外面的世界那是好奇又下意识怯懦。

还有那不以为意的人扬声说道:“上学要是真有用,这些城里的知青咋都被派来下乡修理地球了?”

这话姜馨玉不太好反驳。知青下乡有城里工作岗位不够的缘故,至于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她也不太好说啊。

大队长干脆说道:“分完粮后过几天要推荐工农兵大学生,这没上过学的是不是连机会都没有?”

大队长的这话很有力!

一众人心中点头,可不吗?没一点文化的还真是没机会!

那可是大学生的名额,代表着以后能不能端起铁饭碗,这机会不和县里看不见的招工机会一样,是人人都看的着的!

林带荫凉处站着的苏青青白了姜馨玉一眼,嘀咕道:“瞎显摆啥,她姐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营业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领导呢。”

一旁的知青没附和她。

他们这些知青为什么会下乡?还不是在城里没工作?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这工作谁不眼红?

比起天天在地里辛苦劳作,在书店上班多体面又轻松?

不说工作不工作的,这位姜同志说的挺对,文化就是重要。

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为什么会在大队里的社员面前有优越感,一是他们本来是城里人,二是他们有文化!

能获取工作机会的,哪个不识字?

然而他们这些识字的进步知识青年现在都沦落到和乡下这些乡巴佬一样的地步了。

今天小加一章

第27章 电影放映第9章 尘埃落定第385章 王寡妇讨说法第225章 牛气哄哄马美丽第304章 过体检线第391章 生闷气的陈奕第187章 方小川的提议第89章 算计第325章 到校第691章 偷孩子第510章 老天开眼第183章 下乡第361章 凭她也配第724章 保密第141章 群情激愤第278章 早产第705章 妈,我错了第154章 守株待兔第177章 干劲十足第671章 丑话第640章 阿布都的下落第106章 吃独食第396章 设套第556章 抢劫犯第324章 抓小偷第461章 播出第409章 好消息第410章 把人领来了第674章 想太多第139章 惯犯第223章 可怜的李老太第30章 被打第88章 过去第51章 借住第373章 婚宴第545章 周齐家的四合院第639章 骄傲第60章 起新房第671章 丑话第645章 为什么不争气第167章 劝说第445章 做客第128章 会计第600章 娶了媳妇忘了娘第95章 姜玉珠的想法第673章 聪明如我第258章 做人上人第245章 闻所未闻第39章 本来就该第421章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第165章 开学第595章 臭味相投第387章 陈嘉嘉道歉第142章 瓜找到了第73章 卖香皂第269章 回城去第492章 顺利第682章 告诉陈正宇第322章 准备第191章 表态第600章 娶了媳妇忘了娘第230章 惊悚第191章 表态第470章 去疆省第319章 又一年过年第100章 怀疑第49章 热闹第675章 迟来的叛逆第339章 看见我高兴不第259章 来自首都的信第311章 光宗耀祖第724章 保密第559章 打草惊蛇第11章 送礼第144章 晦气第607章 家好像散了第663章 消失的希望第548章 强行改姓第7章 分家第499章 可怜之人第366章 死去的爸才是亲爸第310章 通知书来了第92章 哪个缺德的第336章 奇怪的老太太(不影响观看顺序)第70章 扬名第645章 为什么不争气第329章 舍友们第104章 特别好第211章 刘老三第375章 我哩个乖乖第377章 孙昭慧的主意第649章 威胁第182章 烂人第600章 娶了媳妇忘了娘第553章 卖蠢第53章 陈秀云的决心第346章 村里事第45章 倒霉第251章 结婚啦第201章 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