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

在三家村里,哪一家偶尔腌了咸蛋,都不会像宁家这样从没咸的时候就开始吃,而是要等到完全腌透了,甚至腌过一些时候再拿出来当咸菜吃,因为这样吃起非常省,一家人好几口人一顿饭共同吃一个蛋都是很寻常的事。

但是宁家大房眼下过的日子,早不是三家村精打细算的生活了,因此在咸蛋最好吃的时候,大家不但不节省着吃,而且还多吃,每日一人一个。

宁婉还想出新奇的办法,她将两只鸡蛋打散,加了葱末、花椒粉搅均,然后将两只咸菜整个打在蛋液里,但直接放在笼屉里蒸上片刻。

鸡蛋羹十分地细滑,再加上咸蛋便多了一重咸香的味道,大家一面吃着,一面夸宁婉,“平时不是蒸蛋羹就是煮咸蛋,亏你怎么想出来把它们放在一处的呢?”

“我就是聪明呀!”宁婉答着,其实她知道不是,她是见识得多了。

自从走出了三家村,她见过好多的新鲜东西,学会了好多的本事,明白了好多的道理,现在的她做几样菜算不了什么。

一向咬尖的宁清竟也没有反驳宁婉的自吹自擂,她一面品尝着这简单而又特别的蛋羹,将做法牢牢地记在心里,将来嫁到刘家后正可以大展身手,让刘家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干。

因为咸蛋腌得多,不可能很快就吃完了,宁婉便将鸡蛋全部煮熟了,重新再放回盐水坛子里,咸蛋就能保持在当初煮熟时的咸度,否则太咸了不只味道差了,而且鸡蛋也会变得不再鲜嫩,而有些发硬,与咸菜差不多了。

才一两个月,吃得好便看出效果了,最明显的是于氏,她每日里都要吃一两餐小灶,又喝着阿胶红枣汤,一张苍白瘦弱的脸慢慢变得白胖了,透着淡淡的红润,肚子也凸了起来;宁梁的脸上也添了肉,又带了些光泽,不再干枯黄瘦;宁清和宁婉都是少女,变化就更大了,宁清因为不再风吹日晒,皮肤白白细细的,整个人越发出挑,宁婉虽然晒得略黑些,但她的个子却了窜了起来,过年前做的棉袄,竟觉得袖子有些短了。

一家人盘点起这些日子的收获,余粮卖的价不错,还能支持家里一段时间的开销,最令人惊讶的是宁婉竟卖野菜竟得了六百多钱!

三家村人从春到秋辛勤劳作,一年到头除了吃用,也未必能剩下多少钱,就如宁家大房,地多人少,但两三年间也不过攒了八贯钱而已。而宁婉一个小女孩,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挣了半贯钱还多。

这数目其实是很惊人的!

而宁婉将这些钱全部花用在家里的吃食上,就更显出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了,他们每于镇上回来,不是买肉包子就是割一条肉,再或者买一条鱼,至于鸡蛋,更是换了许多,家里每人每日最少吃一个。

宁梁是亲眼看着宁婉卖野菜的,因此他最先从不信到惊讶,对宁婉先前挣钱的主意也多信了几分,“婉儿,这些天要耕种了,爹不得空儿,等种了地,爹陪你去采山货,再送到镇上卖。”

如果一个月能挣七八百钱,那么到冬日前的几个月就能攒出三四贯钱,加上卖粮的钱,再借一些,给宁清备嫁妆便不用卖地了,而债务也不过一两年内就能还清。宁梁心里算计着,去看婉儿,不知不觉竟有几分依赖女儿了。

宁婉就笑,“我也这样想呢。”她心里早就有数,“现在正是农忙,爹先前将地种好,那时候山里的猫爪儿菜也长出来了,我们就专采猫爪儿菜。再向别人家里收一些,除了鲜的时候卖,也可以晒干了卖,换的钱要比野菜多。”

猫爪儿菜就是蕨菜,正是本地的特产,先前宁婉就曾见过赵家买了许多晒干的蕨菜送礼,那价格当时是令宁婉大吃一惊的,几乎不相信这就是自小常见的,山里可以随便采的猫爪儿菜。

那时候宁婉还见过更多,“接着又有蘑菇、木耳、榛果等等陆续下来,我们一直可以干到冬天,一定要比卖野菜挣的钱多好几倍!”

宁梁听了宁婉的话更加热切起来,“这些都容易,”也许今年就将宁清的嫁妆挣出来,也不必借债了?因此倒比刚才还要更进一步,“要么我们明日就到山里看看。”

前些天去镇上卖粮时,宁梁已经将家里几样需要修补的农具送到了铁匠铺子弄好了,现在倒可以再空出一两天。

“爹还是好好歇几天吧,这些日子太累了,等到耕种时还会更累呢,”宁婉早猜到了爹的心事,他是想挣些钱给宁清做嫁妆,免得卖地呢!家里的地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也是宁家的立身之本,因此不是实在太难,一般是没有人肯卖地的。而卖了家里地的人,也会被人笑话是败家子儿。

谁能愿意做败家子呢?爹自卖了地,在三家村再没有直起腰过。

宁婉摇摇头,将这些梦境都摇散了,拍拍胸口保障道:“爹,今年我们俩一定靠着山货挣十贯钱!”

于氏见状,不胜羡慕,抚着肚子说:“要是我也能去就好了。”又下了决心,“明年我就跟你们一起去挖野菜、采山货!”

家里都是肯干活的人,只是没见识没有路子,又有天灾人祸,日子才过不起来。现在宁婉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她知道想发家也是很难的。因此便叹了一声气,“要是能送到虎台县里就好了,一定比镇上挣得多。”

宁清瞧着大家,便将前两日与刘货郎商量了的话说了出来,“采山货一定能挣钱,但是我们对马驿镇不熟,找不到门路,更不用说县城离三家村几十里远,谁能背得动几十斤上百斤的山货送去呢?我还听说那里的人特别坏,专门喜欢骗人,万一被人骗了反倒白干了。不如我们家人专心采山货,再把采来的山货都交给刘货郎,让他替我们把山货销出去,这样才更稳妥。”

担心宁婉不愿意意,就又补充道:“我让他悄悄多分我们家一些利,这样家里就能比别人家多得了。”

刘货郎平时也会收些山货,但是他给的价格十分地低,就是加一些利能加多少?宁婉看爹娘有些被说动了,也知道他们既是对这其间的利益不清楚,又信任宁清和刘货郎,但是她却不会。

把山货交给刘货郎少得钱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问题是从此之后,宁家便将做山货生意的路让给了刘货郎,而钱自然也会让刘货郎赚去。

而在宁婉的计划里,她真正要做的是生意,而不是日日带着家人采山货。只不过因为家里没有本钱,她才不得不先从采山货卖钱开始。

“人家都说亲兄弟明算帐,二姐夫与我们家比起亲兄弟来还要差着一层呢,更是要把帐都算明白了。”宁婉笑着说:“我们还是不多要二姐夫的钱了,生意也不要搅在一起,免得将来生了嫌隙,反为不美。”

宁清已经同刘货郎定了亲,早该叫姐夫了,但是宁婉却一直没有叫。但是今天她却突然如此称呼起刘货郎,无形中将宁清从家中分了出去,示意她已经是刘家的人了。先前宁清也果然是那样的,自从与刘货郎好上了,便一颗心思全向着刘货郎。

宁清总归是未嫁的姑娘,听了这话脸不觉得红了,因此就说:“我这也不是为了家里好?”

宁婉微微一笑,“刘家和宁家毕竟是两家,二姐就要成刘家的人了,总不好事事都管着娘家。”

话虽这样说,但就是宁梁和于氏也听出些意思来,俗话都说“女生外向”,女儿嫁了人自然要以夫家为主,宁清现在还没嫁呢,但心早偏到刘货郎一边了。只说家里有了炒黄豆、点心什么好吃的,宁清哪一次不是或明或暗带出去许多给刘货郎?刘货郎过来卖货在自家吃饭,宁清哪一次不是将家里最好的吃食拿出来?因此,这样的大事她会帮哪个?

因此宁梁就明白了,他这些日子时常与幺女一起出门,倒也增加了些历练,因此就说:“婉儿说得也对,我们多要了女婿的钱,村里的人知道了女婿也难做,还不如各做各的,亲戚的情分更深。”

于氏倒没有想这么多,但丈夫的话她一向听的,见二女儿还要再说,反劝她,“你爹说得对,如此一来女婿好做,二来免得你将来夹在中间为难。”

宁清原就打着帮宁家的旗号说的此事,因此倒没话好劝了,事情就如此定了下来。

第278章 优厚第285章 失落第254章 槐花第45章 送亲第86章 家具第71章 闲话第257章 祸患第157章 心结第153章 无关第248章 刚硬第233章 分别第289章 佛粥第261章 顶债第345章 阅兵第248章 刚硬第346章 长大第222章 敲打第289章 佛粥第115章 包子谁知第187章 后悔第167章 捧场第142章 作坊第124章 黑心第113章 伙计第123章 喜事第150章 耳坠第82章 对错惊人第277章 歧途第48章 伐木第171章 嫁衣第279章 请客第27章 回礼第267章 商妇第58章 猴头第90章 剪纸第54章 世仇第74章 甜杆第255章 心意第92章 秧歌第311章 战策第295章 冬学第114章 丢驴第122章 婉拒第255章 心意第356章 新帝惊人第282章 营生第154章 挑拣第123章 喜事第62章 拼布第86章 家具第229章 剿匪第334章 丢人第154章 挑拣第145章 眼光第233章 分别第56章 敦儒第48章 伐木第223章 顺便第158章 说辞第137章 远走第328章 同龄第255章 心意第276章 人品第153章 无关惊马第163章 设计第328章 同龄第340章 发呆第243章 袭职第161章 没脸第299章 寿面第225章 稳住第107章 灯节第184章 喂粥第135章 声誉第233章 分别第238章 见解第296章 捐银第40章 信心第62章 拼布第149章 卜九第308章 失贞第133章 客套第355章 归属第74章 甜杆第88章 肉干第243章 袭职罗双第164章 帮忙第35章 铜锁第310章 梦魇第301章 忧郁第56章 敦儒第263章 异彩第254章 槐花第354章 北上第61章 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