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曹操的用意

不说此刻淮河之滨风起云涌,此时于禁派出的使者,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是来到了汉中前线,将于禁的紧急文书送到曹操手里。

事实上,正如马谡所预料的一般,这一次曹操之所以要挑选这个不是很成熟的时机,主动出兵攻打汉中,为的就是趁着自己还算是有几分力气,把这个可恶的刘备干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考虑。

曹操最近的日子并不能算好过,丢失关陇以及一系列的军事上的失利,对他而言还只是疥癣之疾。真正让他揪心的是,几个儿子之间由于嗣位继承引发的矛盾,已经是越发明显了。甚至就算是在他贬了曹丕之后,也还是愈演愈烈。

曹操的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之中,除了早年战死于曹昂,剩下的就是现在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和二子曹彰可以继承嗣位了。三个人各有所长,但也是各有各的短处。大儿子曹丕行事稳重,处理事情手段老道,曹操本想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一直以来自己在外征战的时候,都是让他在后方替自己打理一应的政务。没想到这次曹丕居然弄出这些事情来,不止是坏了自己破敌的大事,而且还要趁机打压自己的兄弟,对曹植痛下杀手,一切的一切都让曹操伤透了心,因此不得不顶着重重压力,将他罢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

二儿子曹彰。近年来一直是在边疆军中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军中也是颇得将士们拥戴。但是曹操几经接触之后,却感觉这个儿子勇则勇矣,处理起政务来的水平却是一般,而且政治头脑更是不怎么样。一旦让他当了老大,万一碰到一两个司马懿这样的臣僚,只怕被他卖了还在帮忙数钱。

这两个儿子都被排除掉之后,剩下的唯一的合适的候选人,就是自己的三儿子曹植了。说到这个儿子,曹操也是情绪复杂。要说曹植绝对是天才。头脑比起自己好了不止一点半点。问题是天才往往都是任性的,曹植最大的问题就是性情太过放纵,过惯了置酒高歌的富贵公子的生活。想要他沉下性情,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曹操此番出征,就把他留在许昌,也是想趁机考察一下曹植的能力,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培养。

想得很美好,但是操作起来难度还是不小。自从他决意培养曹植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进言,劝说曹操不要废长立幼,以免重蹈覆辙,其中不乏一些追随曹操多年的亲信大臣,就连曹仁、夏侯惇这样的元老也忍不住进言。一时间搞得曹操也很为难。相比之下,老朋友刘备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左右也就是那个宝贝儿子刘阿斗来继承他的嗣位,全然不需要做太多思索。而且对方现在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一旦自己有个好歹,无论三个宝贝儿子里面谁继承嗣位,结局会如何?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从黄巾时代存活至今的大头子啊,顽强的生命力绝不在自己之下,论百折不挠的精神甚至犹胜自己。一旦自己撒手人寰。天知道这三个儿子会不会像昔日的袁氏兄弟那样内讧,被刘备趁虚而入。万一真闹出这样的笑话来,那还不叫九泉之下的袁绍笑死?因此他必须鼓起最后的力气,把这个祸端解决了。然后把一个安安稳稳的江山,交给自己最信得过的儿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执意在这个并不是很合适的时候,尽起大兵来攻打汉中。

因此在接到于禁的例行通报之后。曹操并没有太当回事,甚至没有召集臣僚们商议一下这件事,只是指示于禁全权负责此事,自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来。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让他后悔半生。

而另一边,关羽和马谡在率军离开了襄阳之后,沿着汉江一路顺江而下,终于是在江陵鸟枪换炮,换上了这一年来由陆逊在巴东郡所打造的大楼船,一路浩浩荡荡地沿着长江水道,往江东地界开去。

“奶奶的,这大船就是不一样啊!”登上一艘大楼船的顶层,马谡使劲地跺了两下脚,感觉自己脚底下的木板还是很坚实的。

“伯言,这就是江东的大楼船了吧?”马谡扭过头去,却见陆逊正好是登上最高层的甲板。他们所在的这艘船正是关羽的指挥舰,也是整个舰队之中最为高大的几艘战船之一。

“这个嘛,这几艘船说是,楼船确实不假,不过只是一般的楼船,还不能算是大楼船!”陆逊详细介绍道:“真正的大楼船,一艘可以装运兵员多达2000余人,而现在这艘船,大约只能搭载大约1500人。”

“既然如此,那伯言你为什么不打造大楼船呢?”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却是在他们背后响起,扭头看去,却见正是关平施施然走来。

陆逊耐心甚好,当下也是继续解释道:“江东的大楼船虽然是高大威猛,但是其不耐风浪也是一大弊端。我陆家自上代家主,先叔祖陆康时起,便不再打造这样的大楼船了。现在这艘船,乃是我综合了先前的一些船只的造型,在此基础上还经过一定的改造,这才打造而成的。虽然一次所能装载之人偏少,但是抗拒一般江中的风浪还不是问题。就算是夏日仓促遇上大风浪,只要操船之人技艺精熟,也可以从容地靠岸停泊。”

“原来如此!”关平这才恍然。马谡想起上次的长江之战,以甘宁这样纵横江湖数十年的老练水手,在碰到大风浪之后,几艘大楼船居然都是翻沉,看来原先的大楼船在抗风浪方面。确实是有些不足。

突然马谡想起前世看电视剧《水浒传》时。里面高俅和刘梦龙所打造的那种海鳅大船。那种船和现在陆逊所造的船相比,在结构上一个最为显著的不同,就是陆逊的船是在两侧开了穿洞,靠桨作为动力,而高俅的海鳅大船,却是在船的两侧船舷上安装了叶轮,靠的是船内的水手蹬踏来驱动。马谡虽然学的不是专业的机械,但是粗略一估计,就知道如果使用叶轮代替船桨,那绝对会大大的省力。

又想起来。明朝时期中日韩黄海海战,当时朝鲜的名将李舜臣用的是著名的龟船。马谡记得自己还曾经看过一张龟船的外形图,这种船和其余的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甲板不是暴露的,相反的是整个船身覆盖着犹如龟壳的保护层。最外面甚至包裹住铁皮。同时船头和船尾都是铁制,士兵们从船舷的窗户里往外攻击,当真是铁打的乌龟,防御力绝对一流。缺点就是太过笨重,灵活性不佳。

相对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相比,那两种船只无疑是要先进得多,马谡琢磨着自己有空还是弄张图纸出来,说不定能给陆逊整些灵感出来。以后自己搜索什么台湾、日本起来,也要比现在方便得多了。

当下马谡将一些自己前世看过的船只的造型,画好了图纸交给陆逊。让他回去试着打造看看。后者也不多问,只是答应先造几艘试试看。

大军在长江行走了几日,这一日关羽有紧急军情,邀请众人前去商议,当下所有人一起乘坐小艇,来到关羽的指挥舱之中。

看所有人都到齐了,关羽也是开口道:“诸位,据细作来报,眼下孙辅派遣水军进驻鄱阳湖,似乎有意和我军接战。此外。庐江郡于禁所部,日前已经离开了庐江,眼下庐江守军不足2000人。据斥候回报,于禁踪迹暂时已经失去了。”

“失去了踪迹?”听了关羽这话,所有人都是大感意外。难不成于禁就这么没了?当下赵云忍不住就是开口道:“君侯,于禁所部有四五万人马。如此庞大的目标,为何突然之间,会失去踪迹?”

关羽并直接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朝马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来解释。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是商议了许久了,当下马谡开口解释道:“于禁对寿春、乃至庐江的地形并不陌生。早在建安二年的时候,于禁就曾经跟随曹操,攻打过当时占据寿春的袁术。”顿了一顿,马谡又道:“此外,庐江、潜山至安丰这一带的地形也是相当复杂,群山环绕,再加上于禁也有可能西向进入荆州的章陵郡,故而斥候的探寻有些不便。我已经加派人手,再行探寻了。”

“于禁身边,必有高人指点!”赵云想了想之后,非常肯定地道。现在于禁给自己玩了这一手,就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了。要是对他置之不理的话,万一自己和孙辅激战之时,他从背后杀出来,那么情况可就很不妙了。赵云知道,以于禁的风格,不太可能使出这样的计策,唯一的解释就是,现在于禁的身边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只是这一来的话,自己该当如何行事呢?

“于禁避而不战,无法就是想要引诱我军攻打庐江,或者是趁着我军和孙辅激战之时,突然杀出夹击我军。眼下敌情未明,该当如何进军呢?”了解了这一切的情况之后,赵云也是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

“子龙将军言之有理,不过我倒是觉得,于禁眼下避而不战,不是为了援助孙辅,而是为了算计我军!”就在这时,一个谦虚中不乏自信的声音响起。众人扭头看去,却见说话之人正是陆逊。

“哦?”所有人闻言都是颇感意外,不知道陆逊为何有此一说。主位之上的关羽轻抚自己颔下的美髯,沉声问道:“伯言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见解不敢当,还请诸位指正!”陆逊出言倒是很谨慎,“如今于禁在庐江集结的大军,已经是多达四五万。正所谓三军未发,粮草先行。这四五万人所需消耗的粮草,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曹操治下中原诸州,去岁曾遭蝗灾,粮食产量必然是颇为有限。如今曹操十余万大军远征汉中,已经要消耗不少的粮草。而眼下四五万大军集结在此地,若是再不寻觅战机速战速决击退我军,只怕他自己就会因为乏粮而崩溃。于禁若想等候我们和孙辅激战之后,再行杀出,还需耽搁时日,于他而言颇为不利。因此逊大胆猜测,此番于禁之所以故作空虚,就是为了引诱我军直扑庐江,好一战击溃我军主力。”

第268章 换了人间第256章 祸不单行第253章 釜底抽薪第23章 不识好人心第46章 乘胜追击第121章 终于来了第26章 左右为难啊第180章 阵脚不稳第84章 孙权的选择第126章 又见故人来第64章 街亭要地第四十八 掌聚歼三第34章 曲终人散第39章 周瑜的计划第218章 杀戮第102章 孙权的打算第33章 各自的算盘第59章 关门打狗第79章 再见孙权第232章 险计第42章 鲁肃的意第163章 生平最险之局第119章 忙碌的日子第18章 自信的代价第211章 回长安第241章 居心叵测的故人第252章 两难的抉择第23章 不识好人心第299章 长安攻防第54章 商战又见商战第38章 帮人挡箭第313章 真人不露相第133章 初露锋芒第152章 不甘寂寞的人第127章 将计就计第288章 激将法第62章 感谢吴宇森第46章 乘胜追击第176章 晴天霹雳第64章 街亭要地第71章 三国第一人口贩子第268章 换了人间第94章 新的挑战第22章 万事尚未大吉第164章 死里逃生第27章 消除隐患第4章 长坂坡死战(上)第242章 老当益壮第202章 刘备的打算第313章 真人不露相第71章 又生事端第226章 真正的意地二十四章 早作准备第8章 入川大幕拉开第2章 何去何从第153章 早有准备第266章 造势第6章 心理障碍第102章 重建丹阳精兵第4章 千里追刘备第16章 各自的算盘第42章 新的挑战第46章 乘胜追击第92章 曲终人未散第30章 治所之争第一百零七章第31章 和稀泥第5章 存亡一知己第6章 心理障碍第173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3章 蒯越的算盘第130章 犀利的阵势第93章 水淹七军第49章 要做就要做绝第29章 战事将起第60章 开胃小菜第17章 天大的误会第308章 挑逗美妇第154章 历史的惯性第50章 生化武器第12章 江东局势第22章 大逃亡第63章 意外的收获第252章 两难的抉择第16章 借鸡生蛋第1章 开局总是类似的第119章 忙碌的日子第28章 自己的事第67章 郁闷的那个人第2章 刘琦之死第291章 大败第39章 绝情的兄长第64章 三国演义的逆袭第83章 各方态势第307章 又要帮忙第311章 抓紧时间第296章 被动的局势第81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第139章 无法形容的郁闷第95章 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