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第367章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曹志强的话,让项东方深以为然。

“我明白了,社长的意思是驱之以利,既通过让大家承包这种便利亭,来给那些不事生产的职工谋一个收入更高的新差事,从而让三产职工这潭死水重新活起来?”

“没错。”曹志强呵呵一笑,“就是这个意思。”

项东方叹口气:“真是为难您了,为了给广大职工谋福利,竟然想出这种主意。”

一听项东方这话,曹志强就知道对方误会了,以为自己是为了给职工谋福利,才绞尽脑汁想出这个点子。

其实真不是。

曹志强是先想到便利亭这个主意,想要填补便利店这个空白,进而为自己谋财,顺便才想到用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充任便利店的职工,完成三产职工的转型。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年月,公有制经济还是占绝对优势,私人经济并没放开。

也不能说私人经济没放开,毕竟个体户也算私人经济,这个时期是允许个体户经营的。

但个体户的雇佣人数跟经营规模严格受限,注定了买卖做不大,不可能做这种连锁便利店一样的生意。

好比李有福,他在被曹志强收编之前,其实力已经是一个大型的区域批发商了,但还是只能顶着一个个体户的名义,偷偷摸摸的做批发事业。

原因就是国家现在没有开放私人经济,私人最多只能干个体户,无法开办规模更大的私人公司。

现在国内所有的公司,不是国有就是集体,要么就是合资,包括中外合资,集体跟个人合资等等,反正就是没有一家私人性质的公司。

公司就是招牌,没有公司的名义,你就没有资格去做正经买卖。

好比曹志强现在要做的书报亭性质的便利亭连锁,规模这么大,目前只能是国企性质的单位来推行,否则就是违规违法。

然后呢,曹志强有钱有项目,但缺人缺招牌,而红光机械厂,恰恰填补了人手跟招牌这些空缺。

实际上,按照原先的规划,曹志强是想继续招募广大个体户,来承包这些便利亭的,这样一来还能先卖一波便利亭,收一笔加盟费。

但后来他发现,那些半路收编的个体户啊,其实不太靠谱,至少目前看来不太靠谱。

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个体户懒散惯了,对私人利益看的很重,很难服从统一领导。

红光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就不一样了。

不管怎么样,三产职工好歹也是工厂正式职工,哪怕后来懒散了,但骨子里的组织性纪律性还是有的,用厂规来约束这些人,比约束那些个体户更容易些。

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毕竟个体户虽然自由惯了,但只要给他们把利害说清楚,他们未必不会接受统一领导。

真正的原因,是曹志强想要通过这件事,把机械厂的三产职工转型也一起做了,减轻机械厂的财政包袱。

只要曹志强做成了这件事,那他于机械厂就是有大功之人。

尤其是广大的三产职工,他们只要通过便利亭这个项目,得到了真正的好处,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自发用户曹志强这个始作俑者。

红光机械厂的干部职工中,三产人员才是占绝对多数,而红光机械厂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这个时期,拥有广大职工的拥戴,某些时候比领导任命还管用。

换言之,曹志强只要获得工厂占绝对多数职工的拥戴,那让他当书记恐怕不行,但当上新厂长的话,并非不可能。

一旦曹志强当上红光机械厂的新厂长,那他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这么说吧,在李厂长等人眼里,红光机械厂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舍不得丢,却又保不住。

但在曹志强眼里,红光机械厂是一个妥妥的优质资产,有机会成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厂长,完全控制一个国企,在这个时期来讲,那好处不是一般的多。

而且,不管承认与否,曹志强现在已经跟红光机械厂深度绑定了。

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从根本上说,都是依托红光机械厂的。

一旦红光机械厂没了,红光出版社也好,华夏音像公司也罢,都成了无根之萍,要重新被某些不知道哪来的单位跟个人去瓜分,而这,是曹志强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此时的曹志强,对于改造红光机械厂的事情呢,比李厂长还上心。

可以这么说,哪怕李厂长反悔了,不让曹志强当厂长,曹志强也要保住红光机械厂。

毕竟保住红光机械厂,就是保住红光出版社跟华夏音像公司,就是保住了曹志强的基本盘。

红光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的全资下属单位,只是被以优惠的条件承包给曹志强而已。

一旦红光出版社没了,那个承包合同自然就作废了,曹志强大概率不可能继续在出版社里一言九鼎,自然也不可能再在出版社里搞那种对他本人特别优惠的分成稿费了。

曹志强现在的财富怎么来的?大部分都是靠分成稿费来的。

一旦不能分成稿费了,那曹志强等于少了一个巨大的财源。

同样道理,华夏音像公司呢,是一个国企性质的合资公司,红光机械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曹志强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只要红光机械厂还是李厂长说了算,李厂长还各种照顾曹志强,那华夏音像公司就等于是曹志强个人的。

可一旦红光机械厂没了,那属于红光机械厂的股份,估计就要被其他单位接收,到时候还会不会继续让曹志强当一把手,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啊,哪怕为了出版社跟音像公司这两个下金蛋的鹅,曹志强也不能放弃红光机械厂。

就好比现在,哪怕按照原先的承包合同,曹志强承包的红光出版社,没有义务给机械厂上缴大批定额之外的收入,但为了补贴机械厂广大职工的工资,红光出版社还是以借款的形式,从出版社的公账里,拨出一部分资金给机械厂,用来给机械厂的工人补贴工资。

毕竟从六月份开始,政府只给机械厂一半的财政补贴,这部分补贴主要是针对工人工资的,如果没有出版社的补贴,补齐那另一半,那机械厂的大部分职工都会不满。

好在补贴工人工资的部分不算多,这个月才二十多万,对于现在动辄进账上百万的红光出版社来说,只是毛毛雨。

之所以只有这么少的补贴,这主要也是因为曹志强的所谓补贴,只是给工人补上缺失的薪水。

至于工厂生产的其他生产资料,比如生产所需的电费、水费、原材料等费用,其实不用曹志强出钱,那都是赊账的。

因为现在的机械厂等单位,依旧还是计划经济,所有的生产都是按照计划来。

所以像水电费,还有工人服装、伙食费以及钢锭等生产资料,都是可以不给钱,向上面打申请,凭条要,然后上面统一调拨的。

等机械厂完成了生产计划,上面自然也会根据你完成的情况,来决定是不是给你奖励。

换言之,整个生产过程中,像红光机械厂这种国企,本身是很难截留多少利润的,他们只是整个生产环节的一部分,只需要按计划生产,其他像调拨原材料、调拨水电,还有之后的产品销售,都不需要他们操心。

反倒是三产,里面有很多截留利润的操作,这也是为何很多小工厂也五脏俱全的原因,实在是办三产好处太多了。

但都办三产,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巨大的财政包袱,而国企的性质,决定了政府不能不管职工,所以一旦这个工厂的利润不足,政府为了养活职工,只能不断拿财政补贴工厂,逐步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初,国内已经有很多工厂陷入这种入不敷出的窘境,导致这些国企工厂所在的政府,都都为了这些工厂而掏空了当地财政。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后来才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改革,比如双轨制就是其中之一。

实行双轨制后,企业不再只是提线木偶,只能按计划生产,而是做够计划的,还可以在计划外,额外生产一部分产品,然后自主拿到市场上,以市场价销售,赚取必要的利润。

这种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是工厂自己说了算的,但也需要有工厂批条才行。

也正因为这样,倒腾批条,成了八十年代中期一个非常赚钱的行当。

换言之,红光机械厂只要能挺到八四年年底,等双轨制政策一出,那么这个厂的财政状况瞬间就能改善。

毕竟在八十年代,钢材在市场上还是抢手货,根本不愁卖。

更别说,红光机械厂作为一个主要给军工供应产品的工厂,其生产技术本就比一些普通钢厂强。

别的不说,就说坦克履带,这时期国内能生产的没几家,而红光机械厂呢,恰好就是生产坦克履带的厂家之一。

坦克履带这玩意儿虽然市场狭窄,但拖拉机也需要履带啊。

一旦双轨制开启,随便转行一下,搞个拖拉机履带,那还不卖疯了。

再说了,能做坦克履带,做螺纹钢等粗钢产品啥的也不在话下。

好比这次,曹志强只是让机械厂抽调一批人,按照他设想的样子制作一批便利亭,他们很快就制作出来了,而且做工精良,不愧是有大量高级技工的国企单位。

你要换了别的单位,恐怕还真做不好。

因此,在曹志强眼里,步履维艰,几乎就要没了的红光机械厂,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优质资产,只是李厂长等人身在局中,看不透未来,才那样的失魂落魄,患得患失,进而病急乱投医,让曹志强钻了空子。

当然,董书记跟李厂长肯如此信任曹志强,也不单纯是为了工厂,主要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别的不提,就说出版社每卖出一部书,董书记跟李厂长俩人每人都要分利润的一成,那可是妥妥的几十万。

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可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恐怕当初的李厂长,也没想到利润的一成,居然会有这么多钱吧。

这么多钱,那可是相当烫手的,可这是私下口头协议,一切都是看曹志强个人。

一旦曹志强不肯给,那董书记跟李厂长可就拿不到那笔钱了。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曹志强不可能不给钱,毕竟他还需要董书记跟李厂长的支持。

那每人一成的钱,说白了就是买大腿的钱。

只要董书记跟李厂长还有权力,还能罩着曹志强,曹志强就一定会给钱。

所以哪怕为了退休后安享晚年,董书记也罢,李厂长也好,也一定要在退休前死死保住曹志强,并且在退休之前,把曹志强推上去当厂长。

只有这样,等董书记跟李厂长退休了,才能继续享受曹志强的孝敬,要不然,曹志强凭什么给钱?

但这都有个前提,那就是红光机械厂必须在。

红光机械厂在,董书记跟李厂长就有权,曹志强也能安心的借壳上市,不,赚钱。

可机械厂要是没了,那大家都一拍两散,谁也别玩了。

所以保机械厂,是大家的共识。

出于这个目的,曹志强才想到让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去填充便利亭项目,进而完成一部分三产职工的转型,减轻机械厂财政负担的同时,增加大家的收入。

曹志强都想好了,这个便利亭项目,会单独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依旧是曹志强个人与红光机械厂合资的项目,依旧是机械厂百分之五十一股份,曹志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这也是为了有个保险。

因为万一最后机械厂真的不行了,那曹志强好歹还有便利亭项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依旧有很大话语权,不至于白忙活一场。

当然了,便利亭项目呢,虽然这时期一定能赚钱,但如果只是单纯从曹志强个人赚钱的角度上看,其实利润不高。

曹志强看重的,其实是便利亭连锁的渠道优势。

因为一旦大街小巷都是这种便利亭,等于多了一条自己的发行渠道。

今后曹志强再想发行自己的图书、杂志以及唱片录音带啥的,都不用全看新华书店这些单位的脸色了。

甚至是,如果便利亭发展大了,在全国各个大城市都形成连锁,那形成的规模效应,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质变,成了一个变相的快递产业了。

等有钱了,再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市中心圈地买房,继续以这种形式搞固定分店,那不久的未来,可就是利润可以媲美甚至超过新华书店的超级连锁企业了。

没错,后世的新华书店看似不赚钱,实际上新华书店在后世是最赚钱的书店连锁,啥都不用干,年营收就一千三百多亿,利润超过一百五十亿。

新华书店凭啥那么赚钱?不就是凭着掌握着发行渠道,能发行图书,还有能提供服务嘛。

而且新华书店还有地产项目,往往在各大城市核心地段都有大楼,每年光靠租金都能赚的手抽筋。

所以,美玉在前,曹志强的便利亭项目,凭什么就不能做的比新华书店更好?

别看现在只是个便利亭,那只是暂时手头缺钱。

等便利亭这个项目一成,展现出了一定的功效,比如能在给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且收入也不错的话,那他就可以拿着这个项目去找银行贷款,还得是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那种。

拿到贷款,他就可以趁着现在房价低迷的情况下,在一些大城市提前圈地盖楼,从便利亭进化成便利店。

前期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的核心地段,先各自盖一批便利店。

一旦凭着这个项目占位成功,在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核心地段占好坑位,那曹志强今后手握几百套一线城市的核心地产,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说白了,这个项目本身的利润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靠这个项目去圈钱圈地圈渠道。

只要通过这个便利亭的项目,掌握一条新的发行渠道,那他最后一个环节就打通了。

到时候,只要曹志强能源源不断的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比如原创的好图书跟好唱片,那他就可以做到个人利润的最大化,并进而形成一个真正掌握文娱渠道的大亨。

换言之,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也就是便民服务之类的,只是这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掩埋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才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所在。

说的更直白点,便利亭项目的主体,就是商业物流、文化发行跟商业地产这三大板块的结合体,其中商业地产是核心。

做的好了,今后完全可以继续拓展成百货连锁,超市连锁,影院连锁、仓储物流等行业,进而变成一个触角遍布全国的巨无霸。

毕竟便利亭这玩意儿看似简单,但延伸性太强了。

当然了,现在搞地产显然不合适,毕竟还不到时候。

但是只要项目过硬,提前圈地盖楼却是可以的。

正好,现在盖楼的成本很低,而且政府也是鼓励盖楼的,尤其是鼓励盖商业地产。

所以曹志强很有信心,只要便利亭项目推广的好,展现出一定的先进性跟便捷性,就可以拿着这个项目去忽悠市领导,然后顺利拿到低息贷款跟好地段了。

这也是变相提前开启房地产了。

当然,这些深入的东西,就不需要跟项东方等人说了。

就让对方继续认为,自己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给广大职工谋福利好了。

把便利亭项目的定位搞的高大上一点,总不是坏事儿。

(本章完)

第633章 一日三餐,就是这么的奢华且低调第583章 夫妻店性质的爱音事务所第427章 把你的人生交给我吧第768章 没了红光厂,你依旧是要风得风的曹第489章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第613章 做好自己的本分第135章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第292章 饭店开业“食为天”第574章 现代民用工程技术小礼包第193章 所以说,我最讨厌跟领导一起吃饭了第390章 电影厂与高考状元第599章 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第451章 无中生有,自行脑补!第300章 知道什么叫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请假条!第35章 房子到手,装修是个大问题第645章 很明显,我想吃了你啊!第154章 论即时通信的重要性第326章 傻妹妹,我这可都是为了你好!第350章 只想有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第88章 我有一个梦想,天大地大,到处有我家第279章 带着妹妹去金陵第346章 你看,这就是人在屋檐下的结果!第139章 青红无悔夜私奔第17章 女大十八变,原来真的存在啊第205章 我们可是亲姐弟!不要这样!第186章 请务必不客气!第263章 就冲这个饼画的特别圆,特别大第381章 你肯替我背包袱,我感激你还来不及第14章 系统,我错怪你了第288章 逛吃逛吃游金陵第206章 这女人找男人啊,关键是要可靠!第600章 总在一个地方祸害,太容易给人添麻第764章 头皮发麻,细思极恐请假条!第279章 带着妹妹去金陵第201章 别人在外搞促销,我在家里念小说第800章 厂长,我想当你的女人!第252章 要攀高枝就趁早?请假条!第219章 归根到底一句话,还是钱的问题!第705章 将计就计拍《情书》第443章 虱子多了不愁第397章 能去国外赚外汇,那才是真能耐第377章 咱们自有国情在此!第40章 危险的巨人——英子!第88章 我有一个梦想,天大地大,到处有我家第677章 嗯嗯嗯,下次一定!第763章 这正是这个时代的魅力所在第433章 我是真看上那个马素芹了第299章 我今天就要成为你的女人!第239章 门外那三个小混蛋,我吃定了!第791章 这个女人,厉害啊!第407章 你是我男人,我当然要疼你了第264章 陈秘书的新局第651章 你情我愿的事情,有啥好奇的?第330章 收编不请自来的外地个体小贩第539章 只要是男人,就没有不想偷腥的第105章 我给不了编制,但我可以加钱啊第376章 你看过《演员的自我修养》吗?第316章 雨中救美第747章 真正的好猎手,大都以猎物的姿态出第269章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第654章 不为什么,就是突然想唱歌了第653章 只要有实力,男女都一样!第268章 洁身自好,以厂为家!第775章 因为我见猎心喜第598章 我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第559章 加油吧,明菜!第616章 太感人了,真的真的太感人了!第102章 我曹家的事儿,不需要外人来操心!第136章 带我走,我就做你的女人第37章 报告老板,有人劫道!第662章 该不会,您是想泡我吧?第136章 带我走,我就做你的女人第628章 齐人之福?这怎么可能?第557章 我懂,一切看成绩嘛第623章 事已至此,我尊重你的选择第90章 红棉吉他与短发女人 (求订阅,求月第321章 犯错不要紧,关键是态度跟行动第183章 一个要卖钱,一个想白拿第594章 自行脑补最致命第248章 纷至沓来的邻居们第316章 雨中救美第348章 天才的称号,本身就是我们的枷锁第721章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第363章 虽然辛苦,但辛苦的很有价值第177章 劝娄晓娥入伙第15章 今天我就让你看看,什么是中华小当家第587章 我只是个孤独的搬运工而已第373章 一个故事一首歌第596章 你确实公心大于私心第670章 一般人是真的顶不住第555章 小泉今日子?你怎么来了?第32章 随便聊个天,就买个四合院第663章 这么好的条件,你还在犹豫什么?第170章 纳尼?你见到了娄晓娥?第127章 禽兽,放开那个姑娘!第27章 淮茹啊,你可真能算计第573章 原来错的不是我,而是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