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大手笔

“朋友,看来你真的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曼图洛夫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正在修建中的“曼图洛夫式”公寓楼。

“你的意思是?”瓦迪克·申尼科夫当然不会明白,他只是一名纯粹的工程师,在揣摩心思,手腕使用等方面都不如眼前这位中央书记。

曼图洛夫镇定地道:“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党的纪律检查机构,是一个正规的部门,所有工作都要按照正规的程序来办。

刚才,你向我举报了一名党员的违纪行为,属于口头举报。按照程序,在中央监察委员会对口头举报的案件展开调查之前,他们首先会弄清楚举报人的身份,掌握举报人的基本资料,包括你的身份、住址等资料都会被他们掌握。

如果你举报的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写不写匿名信没所谓,但你举报的是一名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的国家安全少校,这么年轻就当上少校的人,来头肯定不小。

万一被告人在监察委员会里有关系,或者说他有能力通过监察委员会取得举报人的资料,你觉得会怎么样?”

“我明白了。”瓦迪克听了曼图洛夫的解释之后,终于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就是避免自己暴露身份,遭到那个人的报复。

曼图洛夫看着窗外的景色,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你先写一封匿名信,寄给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同志。

如果安德烈耶夫同志‘没有收到信件’的话,那就写一封给我。至于接下来的事情,我会帮你处理。”

其实,整件事情并不复杂。瓦迪克的表妹在其未婚夫奔赴前线之后,就开始遭到一名内务部少校的骚扰。

这名少校,在整个无产阶级区里,是出了名的风流,据说跟许多女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但却能在内务部体系里一路晋升(其实很多内务部官员都有开后宫的习惯,而且并没有因此受罚,比如说现任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还有另一个世界的“苏联第一巨贪”谢洛夫)。

后来,不知怎么的,他把目标转移到瓦迪克的表妹拉娜身上,趁她丈夫奔赴前线,留下一女独守空房的机会,屡次尝试对她下手,甚至闯进了她的家里尝试**。要不是瓦迪克随后到场,那人真的会得逞!临走之前,也就摸了一把胸。

但那次之后,他反而更加张狂,还声称掌握了瓦迪克他家参与反苏维埃活动的证据,要求瓦迪克保守秘密,否则带人来逮捕他。

瓦迪克不知所措,只好趁曼图洛夫视察苏维埃宫工地的机会,请求昔日老同学的帮忙。

对于曼图洛夫来说,要整掉一个副部级以下的干部,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更何况他要面对的是只是一个内务部少校。

但瓦迪克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在内务部少校面前,他根本没有对抗的能力!要知道,内务部人员可是出了名喜欢开后宫的,因为每人能够约束他们,而这些人往往有深厚的政治资源(或者说背景)。

“为什么不直接写给你?”

曼图洛夫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窗外,身体背对着瓦迪克,“这个……你就别管了,你照我说的做就保证没问题。”

“那就你们两位书记同志了。”瓦迪克并没有追问下去,因为他已经大略猜到对方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在这个事件中,减少曼图洛夫存在的影子,避免这个大人物陷入潜在的政治事件当中。

瓦迪克发现他眼前这个背影已经开始变得陌生起来,眼前这个曼图洛夫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整天待在大学图书馆里的书呆子,他已经处于权力金字塔的最高层,已经是位高权重的“政治家”。

“我们两位书记同志?喀秋莎(卡蒂娅的爱称)帮你什么了?”曼图洛夫目前还没有子女,家里除了佣人以外,也就只有他自己和卡蒂娅2人,一个是中央书记,另一个是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逐渐地,“两位书记同志”就成了他们两口子的代名词。

瓦迪克叹了一口气,说:“要不是她坚持花费巨资修建公寓,坚持改善莫斯科市民生活条件的话,恐怕我们全家还要挤在以前那间狭小的房间里居住生活。

莫斯科现在有多少人口了?好像快450万了吧,是1920年的4.5倍。自从1921年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莫斯科的人口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工业化的推行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或其他城市的人口涌入首都,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但城市人口的暴涨,使得本来就没多少剩余住房的莫斯科,开始面临着巨大的住房压力。为了应付住房需求,我们被迫住在共用公寓里,和其他家人共用一套公寓。

从此开始,莫斯科的人均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住房条件越来越差,直到伏罗希洛娃同志上台后,情况才有所变化。”

曼图洛夫说道:“还记得上次我们俩上你那套共用公寓里‘视察’吗?那次‘视察’的目的,就是让她亲眼看到莫斯科人民的住房情况,之后她才下定决心,增强建造公寓的力度。

但我并没有想到建造的力度会有这么大,差不多已经把莫斯科市内的土地储备都用完了,还动用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使莫斯科市财政面临着历史上少有的困难局面。”

“这么说,三环路建设项目、莫斯科城区扩展计划、轻工业发展计划,都是你的主意?”

“这些都是她提出来的?”曼图洛夫确实有修建莫斯科三环路和扩展莫斯科市区面积的构想,但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构想一直都停留在他的脑海里,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开始推动。

瓦迪克点了点头,作出了回答。

在历史上,莫斯科城区的扩展计划,要到1960年左右才开始推行,而三环路项目更是要等到21世纪才能完工。

然而,卡蒂娅却在1940年代提出了这些超前计划,这手笔……的确是太大了一点。

153 镰刀锤子金质勋章252 中央组织局256 算得上什么131 渗沙子第六十一章 塔木察格布拉格271 生产积极性321 赫尔辛基围城战第六十八章 军衔最高的翻译168 对比试验192 意义深远141 库利克的执着第一百一十六章 输油管第二十八章 卡冈诺维奇188 情况有变第十九章 雅可夫的证据第一百一十七章 材料山292 海上的敌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第一百零八章 苏联英雄第一百零七章 保管文件楔子210 拉沃契金设计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给点信心250 想要的结果248 罗马尼亚政变273 运输问题132 巴洛克式第九十七章 书记同志284 利哈乔夫206 装甲升级305 有点麻烦380 苏共二十大349 苏日战争162 拉-7战斗机第二十八章 卡冈诺维奇140 三人炮塔第九十八章 包饺子327 瓦莲蒂娜164 斯塔罗斯京273 运输问题第一百零八章 苏联英雄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368 巴勒斯坦问题152 慈父的来电201 伪装要塞225 怎么冷静?334 地下工作第三十三章 我不喝酒228 贝利亚301 “铀炸弹”163 迪纳摩球场262 向高空发展第四十一章 对“表现”的看法第七十七章 炸机场第七章 快点第一百零五章 钢铁的签名262 向高空发展第六十章 穿西装的政委301 “铀炸弹”274 西伯利亚工业体系361 赫鲁晓夫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第三十二章 老斯基第八十七章 减少伤亡319 重心转移301 “铀炸弹”238 战略忽悠第一百一十二章 雅沙第二十五章 新式公寓第八十六章 二级集团军级政委第四十九章 瞧什么?155 副总理249 熟悉的名字264 豹子272 怠工问题第八十二章 巴英查岗山的烽火179 一小时后起飞!276 半履带车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况预测359 红色东南亚341 柏林战役212 补充兵力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旧账276 半履带车第四十七章 捉捕第十章 发展大计240 利加乔夫165 433304 原子弹的结构256 算得上什么376 战争补偿144 铜像208 沙波什尼科夫253 人选第二章 耐寒的毛妹282 化解危机211 最高统帅部327 瓦莲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