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巴勒斯坦问题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也派人去西方国家,重点收集一些西方国家的‘黑幕’,然后由我们国内的宣传机构将其大肆报导,让苏联人民知道西方国家实际存在的问题?”

曼图洛夫搂着卡蒂娅的细腰,说:“没错,西方国家不是有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吗?那就通过1919年‘血色星期五’事件还有1886年的甘草市场事件说明一下什么叫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他们不是很人道吗?那就通过美国黑人的故事,还有英国非洲殖民地的生活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人道。

反正把他们的坏处都挖出来,再就加上一些实际例子或实际数据增强说服力。至于他们制度的优点,国家的成就什么的都尽量别说出来了,就算无意提到了,也要尽量淡化或抹黑,要让读者看完之后大骂资本主义邪恶。”

其实,西方国家和苏联一样,也存在着不少缺点,也有不少可供发挥的黑材料。

比如说1919年,英国格拉斯哥大罢工的时候,时任陆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后来的英国首相)便命令军警镇压工人,造成多人伤亡,彻底彰显了西方国家“保障言论和集会自由”的一面。

在更早的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五一大罢工也是遭到血腥镇压的命运,警方以谋杀罪起诉了八个人,但其中五个人根本没有到工运现场,更没有参与所谓的“谋杀”。最后,一向“公正”的美国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把他们处以死刑,美国所谓的“集会自由”、“言论自由”、“法律公正”等核心价值完全得不到体现。

当然,无论是1886年芝加哥大罢工,还是1919年格拉斯哥罢工,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到了1940年代,基本上已经很难找到英美警察血腥镇压罢工民众的事情了,但这是不是代表西方国家那边就没有任何黑材料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有心去找,再怎么“完美”的国家里总能被人挑出毛病来,更何况美国和英国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比苏联还要“黑”,随便一找都能找出一些可供发挥的话题来。

“好,那我明天就去叫宣传部的同志们准备有关西方国家‘黑材料’,让《真理报》和《火星报》等媒体加以报导,让苏联人民知道西方国家的一些真实情况。”卡蒂娅已经明白曼图洛夫的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一些片面的报导,让苏联民众知道西方国家真实存在的缺点,同时隐瞒西方制度的优点,从而造成“西方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感觉。

“对了,现在暂时还不要向美国那边展开舆论攻击,因为美国现在还没有对我们有什么动作,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与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尽量把美苏冲突的爆发点拖延后置,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和历史不同,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虽然已经没有共同的敌人,但暂时还没有爆发什么国际层面的冲突。

因为当时苏联已经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朝鲜社会主义政权,从而避免了朝鲜战争的可能性。

此外,希腊共产党也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希腊全国的控制权,建立了一个由希腊共产党为主导的政府,并被纳入了苏联势力范围,还得到苏军的保护。

历史上,正是因为希腊内战,希腊共产党与英国所支持的资本主义政府互相夺权的缘故,美国才有了压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借口,向希腊资本主义政府和土耳其政府提供经济上和经济上的援助,并且造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立,冷战就此爆发。

然而,因为希腊和朝鲜半岛都不会爆发内战的缘故,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暂时不会因为希腊和朝鲜内战的缘故而陷入恶化,相反,美国和苏联还需要在一个议题上取得共识,也有共同的利益。

二战都已经结束了,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都灭亡了,那美苏两国之间还有什么共同利益可言呢?

首先,二战结束后,美国还需要和苏联及其余几个主要战胜国组成一个能够维护世界和平,调停国际纠纷的世界性政府组织,也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联合国”。

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下,联合国得以成功地组建起来,并且在苏联、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把总部设在了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这次不是纽约了),取代了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广泛代表性的跨政府组织。

联合国组建后不久,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暴力冲突,造成多人伤亡。

巴勒斯坦地区的局势随即升温,英国殖民政府无力解决问题,只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解决。

经过一轮的研究后,联合国最终提出了《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一个由犹太人主导(即后来的以色列),另一个由阿拉伯人主导(巴勒斯坦)。

根据联合国的方案,英国将逐渐撤出其驻守在巴勒斯坦的军队,结束其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将经历一段联合国过渡时期,直到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都在那片土地上建立起来为止。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即巴勒斯坦)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该地区人口当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占绝大多数,而犹太人只有1万人。

至于犹太国(以色列)的国土,则达到了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两者的差距并不大,犹太人在人口上也未能占到绝对优势的地位。

尽管有关决议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但却得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因为他们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够在中东成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这样自己国内的犹太人便“有家可归”,便不会占用自己国内资源,不会扰乱国内的民族秩序。

要令以色列成功独立,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所以在以色列独立之前,美苏双方暂时还没敢搞太大的动作,避免激怒对方,惹得人家在以色列问题上搞事。

147 雅克-3145 军工综合体第七十四章 挡箭牌215 卢比扬卡284 利哈乔夫257 石油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下来谈谈367 舆论攻势240 利加乔夫265 炸芬兰第八十九章 乔巴山173 进攻计划327 瓦莲蒂娜309 斯大林的“阴谋”第四十六章 线人第一章 年轻的书记第八十五章 自作自受317 秘密行动300 核子信件348 东西矛盾235 未来的引擎209 恋栈权力367 舆论攻势184 不切实际的命令245 反攻西乌克兰?135 幸福的时刻380 苏共二十大251 怎样处理?278 冒进的进攻计划194 卢茨克第十一章 定点清洗231 军情直播间第二十八章 卡冈诺维奇273 运输问题第六十四章 鬼子偷袭149 伏帅来访207 苏维埃宫第一百零四章 黑色黄金第五十五章 再次猎熊303 沃兹涅先斯基第三十四章 酒后吐真言350 逮捕第一百一十六章 输油管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140 三人炮塔234 希特勒的炮灰302 为了祖国而研发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308 党组织工作147 雅克-3第二十二章 古拉营的人力资源第一百二十章 喝杯381 贝利亚的恶行148 军工中心252 中央组织局164 斯塔罗斯京第四十章 逮捕还是调查?333 国际战线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158 人民委员会改组第二十四章 埃赫的旧账303 沃兹涅先斯基237 渗透298 芬兰湾海战334 地下工作236 爱沙尼亚人319 重心转移第八十八章 关东军的重视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车192 意义深远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第一百二十二章 滨河街公寓293 战忽局的作品第七十四章 挡箭牌313 中组部部长229 孤单的滋味356 清算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作讨论第八章 炼钢技术253 人选334 地下工作192 意义深远216 美女书记216 美女书记222 梅赫里斯的思维266 石油化工中心第三十七章 物质生活248 罗马尼亚政变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222 梅赫里斯的思维248 罗马尼亚政变292 海上的敌人第四十章 逮捕还是调查?181 基尔波诺斯381 贝利亚的恶行334 地下工作219 找死?367 舆论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