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兵种互换指挥孙贲奋起学习

虽然暂时来说将士们也许会不适应,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新兴的集团来说,将兵分离的好处是极其明显的。

一来可以让将军们都熟悉各军种各不相同的最佳战法,往后各军种配合起来也容易。

二来,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士卒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只会忠心于最高首领,忠心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要想让军队有斗志,就必须让军队有奋斗,保卫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士卒们知道,他们就是为了国家强盛,为了百姓安康而战。

就象眼下主要由高顺练出来的陷阵营精兵,还有陈武在庐江练的一万庐江精兵。

虽然他们都敬服训练自已的将军。但军法处无孔不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心中最终的效忠对象,还是孙策这个英明神武的主公。

并且只要是主公的命令,不论谁都可以指挥着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勇气去杀敌作战。只要是为了主公的事业,他们随时都可以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

孙策最后感慨到:“将领们多是爽直之人,只需认真教育还比较好控制。最难办的还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人啊!

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何时就会整出些让人捉摸不透的复杂心思来。”

久在官场,也进过皇宫的李儒对此是深有体会,可以说李儒自己也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士,无数阴谋诡计下的受害者。

还有的就是如今在舒县,担任书籍总监制的大儒郑玄。

如果不是因为党争断绝了他出仕的道路,只怕他也不会下定决心走钻研经典这条路,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一个人人景仰的高度。

对于郑玄的成就,几人都是感慨:“一个人想要有卓越的成就,还是要被环境逼着才能做到更高啊!”

吕范当然是同意的主公如此先进的军队管理方式,但他也提出的了自己的担心,。

“主公英明!此法实在大妙,省得那些悍将们整日里说本将是某某军出来的!不过属下以为,如今与江东刘繇的大战在即,若是临阵换将,怕是有所不妥吧!”

孙策哑然一笑:“当然不会是眼下就换,想我军等到此次彻底打败刘繇之后,必然要向扬州全境进军。那时才是换位的好时机,在实战中学习才是最好的适应过程!

不过你们军法处配合宣传队,先把这个将领换位制度印制出来,发到全军去。让全军上下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当然正常的升迁奖惩还是一样的执行。”

相对来说,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兵种与战术方法,都还是比较原始简单的,来去就只有那么几种。必竟攻击方式限定了兵种的分类。

如此将领间的互换就更加有可操作性,不象后世的兵种极其庞大,繁杂。没有十年的努力,都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指挥人才来。

某些飞速发展的先进兵种,更是要用大半辈子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指挥者。

譬如说你要是让一个海军电子战出身的将领,去指挥山地战或是坦克战。用外行去指挥内行那必然是手忙脚乱。还不知道最佳的应用战术,最后非要闹个人仰马翻不可。

而决定已经做出,至少眼前是不必再担心什么。至于文士们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没有军权的文士,只要不太过放纵他们的言行,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何况如今,在庐江的文士们都是真心拥护孙策的团体。加上制书教化万民的强大吸引力,根本也不会生出什么不同意见来。

孙策也就完全放开了这些事,择日带着众将,率领整编完成的三万大军向东开进。

大军出征之前,由徐逸与黃盖、许定各率五千轻装兵马,已经先期分兵进击。他们将要负责先行扫平曲阿的外围防御。

三个多月来,对于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湖熟与江乘、梅陵等城的守军。都明白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刺史大人放弃了。故而对江东军的到来,不再是以往那般强烈的敌视态度。

而蒋琬与刘敏指挥着宣传队的口号,早已铺天盖地的传入了城中。对于这几个小城来说,兵少粮缺的,真得开始作战了,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支援。

捉襟见肘的刘繇,根本也派不出什么援军来,守城的将领们看着自己手下那千余老弱残兵,早已没有了抗争的心思。

当徐逸、许定带着手下的敢死队,飞快的爬上江乘与梅陵,那低矮的城头时。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城上稀疏懒散站立着的士卒们,大部分连刀枪也没有拿起,就热情无比的缴械投降了。

反正投降了还可以当兵,至少也能去种田,每日有饱饭可吃。比起在这里拼死拼活的作战,却只能吃两顿稀汤般的白粥,那可是要强的多了。

倒是黃盖的一军,竟然意外的还见了血。湖熟的守军在下意识下的反击,使黃盖的攻城大军,在乱箭之下遭遇到了轻微的损失。

但在黃盖顶着重盾,穿着重甲率先登城,迅速斩杀了数十名还想放箭的刘繇军将士之后。城头的守军再无战心,齐刷刷的跪满了一地。

攻取下三城,江东军只损失了数十名普通士卒。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史上损失最轻的攻城战吧。

曲阿城外,大军涌动。孙贲在接替吴景做了将军之后,就听从吴景的建议,一直都是以孙策为马首是瞻。孙策推托不过,只能以较少的一万陷阵营做了中军。

不论两人的身份,在这种只讲究实力,英雄辈出的年代。没有相应的实力,而想要强自出头称雄,只能是自寻死路而已。

上次在牛渚战场上险死还生的经历,让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孙贲,彻底的清醒过来。几年不见,堂弟连随便的一位手下都能有如此战力,他根本再生不出什么不服气的心思。

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孙贲反而沉下心来,开始每日苦学。不论是兵书,还是战策。每日里只要有闲都是手捧一卷庐江新出的兵法书。

这些书本,却是按主公的要求,在江东军的内部配发。每一位将军人手一套,其中当然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这些名家大作。

而任何有志气的人,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江东军人才济济的众将巨大压力下,孙贲终于奋起直追。使自己的战术水平与战略眼光通过学习,大大的提高了起来。

第121章 孙策眼中的貂婵第18章 出击前要做准备第41章 平衡用暴力维持第一八五章第281章 追杀王威第155章 周善侠义说甘宁第184章 条件交换蔡琰的磨难第282章 刘晔牵手孙伯符甘宁巢县建船场第9章 兄弟功成急退樊能暴怒逞凶第128章 高顺将军的股就是将士们的脸第122章 袁耀图二乔孙策之怒第191章 总攻舒县2第222章 请战之争第254章 穷人才有斗志第111章 黄巾的突袭第276章 刘威猛觉醒两叔侄暴亡第1章 占城稻第95章 吕布强掳冯方氏第150章 水车与金壬的最后归宿第1章 笮融祸乱徐州吴用拓展商路第162章 吕布入城刘星坠落第210章 统一指挥高平毒计第191章 曹操最害怕的消息第136章 我的路自己走第144章 完美结局第14章 男子汉的责任高顺终显出身第64章 陶谦的暗中黑手第85章 马腾有子字孟起第27章 强助是用来收伏的第37章 无耻之尤第224章 刘楷强行军进城抢他娘第59章 挖角张辽初失手第260章 高顺回舒县吴用做邻居第146章 围困第151章 你愿不愿意跟我第255章 蒲元马均第252章 孙策发威第44章 袁术败归回寿春第36章 生与死第6章 青春脸的老华陀第246章 文若激怒曹操志才无奈奉劝第134章 豫章收复笮融退兵第11章 以陈武立威建军第291章 孙策胡思乱想华薇轻解心结第162章 城门关闭之悲喜第76章 回头第143章 美少女救兄长第60章 敢抢我功劳第64章 魏延第79章 竹杠之王周善第51章 统一口径第176章 铁骑出击之张辽怒第167章 曹营特使金壬第74章 湖畔篝火晚会大家一起跳舞第205章 三兄弟重聚第55章 吕瘟猴的贼兵到第141章 典韦战纪灵第91章 马韩之争第61章 一睡又是三天第154章 袁术发火父皇息怒第十一三章 床弩江上逞威周仓怒诉高顺第88章 郭嘉受辱第60章 小霸王狂怒吼赵子龙静出枪第38章 周仓三赌第84章 丝绸之路楼兰第101章 黄忠训斥小孙策第123章 阴谋鬼计第302章 孟德见字激昂志才观书神往第22章 周瑜所忧第159章 下坯陈登父子第101章 黄忠训斥小孙策第二三十章 三爷在此留下马来第277章 伯符战仲业第297章 摸金之殇第248章 陶谦四方求教袁术一心做媒第50章 枪兵之殇第15章 闯大营强杀奸细第303章 典韦寻仇第30章 地狱杀场第272章 高顺重伤贾诩思谋第184章 公路得玺策主庐江第125章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第193章 应劭挂印逃亡名士边让求见第122章 黄盖游斗不敌张英绝望第225章 擅谋吕蒙在后第261章 群猪怪啸太守府阿丑求学神童班第56章 张杨送粮第198章 停战之孙策回城第36章 周泰的毛病战果丰硕第197章 三英的曲折人生第251章 匠营暴乱第172章 撤离襄阳我会回来第256章 从奴隶到少监第134章 坐山观斗是王道第152章 回望第16章 华陀急救命输血初显威第114章 河北灭胡军第114章 奋战许褚的误会第23章 四大贼首第248章 见血封喉五溪蛮